連云港市海棠路下穿鐵路立交橋工程框架、后背梁、底板施工技術交底(12頁)(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7712
2022-09-27
12頁
46KB
1、一、編制依據 連云港市海棠路下穿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圖(QWS2007-103-Q(變)1) 連云港市海棠路下穿鐵路立交橋工程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002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國家、鐵路現行施工技術安全規則及有關文件我公司多年來積累的施工經驗,施工管理、技術管理、設備裝備能力及技術人員等資源條件二、工程概況頂進預制工作坑坑底里程SDK1+306至SDK1+335.5。鋼筋凝土后背梁寬1m,長度為42m,60工字鋼樁后背長42m,按9根/m布置。埋入工作坑底下4.5m,工作坑底板以上土厚6.0m,多余土層在開挖前清除。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2、1、施工前準備場地必須做好“三通一平”準備工作。根據施工圖紙核準的軸線進行位置放樣,根據場地水準點實測地面標高,并經檢查復核無誤后作為施工控制的依據。 完成必需的臨時設施,包括生產設施及生活設施和臨時供水供電線路。機械設備運進現場,進行維護檢查、試運轉,使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2、施工方法2.1、底板施工工作底板施工工藝流程圖 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基 底清理開挖錨梁灌注底板、錨梁潤滑層工作坑開挖達到高程后,立即開始底板施工。工作坑底板采用C20鋼筋混凝土,厚30cm,設導向墩及錨梁,錨梁順箱體頂進方向每3m一道,沿鐵路方向通長布置,與工作底板一起灌注。底板中心線與橋設計中心線一致,底板寬度43、2.9m,底板長度30m,后端與后背梁相連,并加設連接鋼筋,增加整體性。為預防箱體頂進下沉量過大,工作底板設置向頂進方向1.5的上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輕型觸探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坡度相應調整)。施工前,先清除基底浮土,嚴格復核基底標高。鋼筋在現場進行制作綁扎,采用商品混凝土,運輸至現場后滑槽入模,平板振搗器振搗,振動梁粗整平。用方格網控制高程法控制頂面平整度,用13水泥砂漿抹面、整平,并拉線檢測,確保2m長度范圍內凹凸差不超過5mm。潤滑隔離層在工作底板凝固且表面干燥后施工,先澆融化機油石蠟,用直尺刮平,石蠟凝固后撒一層0.21mm厚的滑石粉,接著鋪一層塑料薄膜,薄膜接縫處壓茬0.2m并使接茬4、口朝路基方向,潤滑層施工完畢后,用13水泥砂漿抹面對其進行保護。鋼筋混凝土后背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并與工作底板同時施工保證成一整體,其前端承力面,保證平直且與頂進軸線垂直,以利于下一步頂進設備的布置及保證頂進質量。鋼筋混凝土后背梁與后背樁間以雙層油毛氈隔離,以方便鋼軌樁拆除。2.2、后背梁施工P50鋼軌樁后背長42m,按9根m布置,打入工作坑下4.5m。后背樁前設C30鋼筋混凝土后背梁長42m,工作坑底板以上土厚保持在6m以上。鋼軌樁采用機械打設,并加設導向木控制打設質量,打入深度事先用紅油漆標于鋼軌上,每隔3m設一組20鋼筋拉桿拉至后方地垅將后背樁穩定。鋼軌后背后的土體確保密實,達到要求的5、被動土壓力。后背施工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測量放樣立打樁架打樁開挖后背梁基坑灌注后背梁2.3框架施工箱體預制施工流程:在工作底板(基礎)上彈出底板鋼筋線和模板邊線綁扎底板鋼筋立底板模板灌注底板混凝土底板養生綁扎中、邊墻鋼筋支立加固中邊墻模板、頂板底模及排架灌注中、邊墻混凝土綁扎頂板鋼筋立頂板外模灌注頂板混凝土頂板養生拆模箱身防水層箱頂防護層。箱體預制施工工藝流程圖測量放線底板鋼筋、模板灌注底板混凝土邊、中墻鋼筋邊中墻模板及頂板排架模板邊中墻混凝土頂板鋼筋模板頂板混凝土防水層保護層拆除支架2.3.1鋼筋制作、綁扎(1)、鋼筋制作:進場鋼筋在原材料試驗合格的情況下進行下料加工,鋼筋表面的油漬、漆污、水6、泥漿、浮皮、鐵銹等均清除干凈;加工后的鋼筋,應平直,表面無削弱鋼筋截面的傷痕。鋼筋彎制和末端彎鉤符合設計要求,受拉光圓鋼筋末端作成180的半圓形彎鉤,彎曲直徑不小于2.5d,鉤端留不小于3d的直線段;受拉熱軋帶肋鋼筋末端采用直角形彎鉤,彎曲直徑不小于5d,鉤端留不小于3d的直線段;彎起鋼筋彎成平滑的曲線,半徑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光圓鋼筋)或12倍(帶肋鋼筋)。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不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鋼筋接頭按照設計要求采用閃光對焊。每批鋼筋焊接前,按實際條件進行試焊,并檢驗接頭外觀質量及規定的力學性能。僅在試焊質量合格和焊接工藝(參數)確定后,方可成批7、焊接。彎制鋼筋從中部開始,逐步彎向兩端,彎鉤一次完成。序號偏 差 名 稱鋼 筋 長 度LL5000L50001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的全長10202彎起鋼筋的彎起位置20鋼筋加工允許偏差(mm)(2)、鋼筋安裝:現場綁扎鋼筋,首先保證其在模型中的正確位置,不傾斜、扭曲,并綁扎牢固,底板及頂板上下層鋼筋間設置板凳鋼筋支架,進行間距控制。為改善混凝土外觀質量,鋼筋保護層采用高強塑料墊塊進行控制,墊塊互相交錯,分散布置。鋼筋骨架(網)安裝就位后,進行檢查記錄,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遞送材料。墻身部位的水平鋼筋先間隔綁扎,隨混凝土灌注再逐一綁上,以便于混凝土的振搗施工方便。鋼筋接頭設置在鋼筋承受彎矩較小處,并分8、散布置,閃光對焊的接頭在受彎構件的受拉區,不超過50%;在軸心受拉構件中不超過25%;在受壓區可不受限制。鋼筋安裝的允許偏差序號偏 差 名 稱允許偏差1雙排鋼筋,其排與排間距的局部偏差5mm2同一排中受力鋼筋間距的局部偏差板、墻、大體積20mm3分布鋼筋間距20mm4箍筋間距綁扎骨架20mm焊接骨架10mm5彎起點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內)30mm6保護層厚度(c)c35mm10mm25mmc35mm5mm2.3.2模板工程模板采用大型組合鋼模板,模板縫粘貼自粘式雙面海綿條以防止漏漿,箱體梗肋轉角處采用定型模板。內模拼接縫處內貼自粘式塑料模板襯,消除拼接縫,以加強外觀質量。為了減少頂進9、阻力,支模時,在箱體兩側前端2m范圍內的外模,向外放寬1cm,使其前端保持正誤差,尾部為負誤差,形成倒楔形,避免出現前窄后寬的楔形現象。支撐排架及腳手架采用碗扣式腳手架,立桿間距0.9m,下端設T型可調支座,上端設U型可調支撐,墻身側設斜撐、水平撐,頂板U型可調支撐上鋪設15cm*12cm方木,墻身內外模板加固采用內頂、外拉,內頂采用16螺紋鋼筋,拉筋采用3mm厚扁鐵。2.3.3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車運至工地,輸送泵入模,灌注邊墻混凝土時加串筒入模,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搗固。本框架橋橋身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嚴格按照設計文件要求進行。箱身混凝土分三次澆筑完成,底板、邊墻10、頂板各一次。施工縫盡可能留于剪力最小處。第一層施工縫留至底板上50cm,第一層施工縫留至頂板下50cm。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大于2m時,采用串筒或漏斗,防止混凝土對模板的沖擊以及產生離析現象。混凝土的搗固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混凝土灌筑時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大于搗固棒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混凝土灌注時連續進行,當因故間歇時,盡量縮短間歇時間。超過允許間歇時間時,按灌注中斷處理,同時留置施工縫,并作好記錄。混凝土灌注完畢后,安排專人加強養護。施工縫的處理,嚴格按鐵路施工規范中混凝土施工縫的有關規定進行,防止箱體滲漏。2.3.4防水層、保護層(1)、頂部防水層箱體頂部設計TQF-1型防水層,采11、用JS-18阻燃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采用881-I型聚氨脂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涂刷均勻,涂刷厚度為1.5mm。為保證防水層的鋪設質量和節省防水材料,橋面基層應平整,無凸凹不平、蜂窩及麻面。蜂窩用水泥砂漿填補平整,麻面用水泥凈漿填補平整,對蜂窩、麻面作填補前,首先清除蜂窩、麻面中的松散層、浮碴、浮灰、油圬等,并使之濕潤。對蜂窩、麻面的填補,均在水泥砂漿、水泥凈漿中添加適量類似107膠的水溶性膠粘劑來增強水泥砂漿、水泥凈漿與基底的連接。防水涂料按產品使用說明進行配比,每次攪拌以30kg為宜。防水涂料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約35分鐘,并攪拌甲、乙兩組份的混合液體發出黑亮。防水層涂料涂刷均勻,并保證不漏刷,同12、時防止防水涂料流濺到其他不需防水涂料的部位,涂刷厚度為1.5mm,分1-2次進行。一邊涂刷防水涂料一邊鋪貼防水卷材,橫向、縱向搭接寬度均不小于8cm。防水卷材的粘貼在防水涂料涂刷完畢后20分鐘內作完。防水卷材鋪貼平整、無破損,搭接處、周邊無翹起,其他部分無空鼓。對防水卷材周邊的封邊應嚴實并保證邊寬度,涂刷厚度不小于1.5mm。四級以上強風天氣不進行防水層施工。防水層鋪設完畢24小時后,方可進行保護層的施工。(2)、側面防水層采用涂再生橡膠瀝青兩遍的方法,基面處理及涂層施工方法同頂部涂層。(3)、鋼纖維混凝土保護層保護層鋼纖維混凝土采用攪拌機攪拌,人工攤鋪,平板振搗器搗實,用抹刀抹平。鋼纖維混凝13、土保護層厚度和流水坡應符合設計要求,流水暢通,外觀無肉眼可見裂縫。并保證表面平整度,以利于頂進作業。鋼纖維混凝土保護層做好后,應采取灑水保濕養護措施,避免失水太快。三、排水措施現場排水根據中鐵濟南勘察設計咨詢院和連云港市規劃市政設計研究院提供的相關圖紙進行施工,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地表水:通過施工范圍西側涵洞全部匯集到鐵路南鐵路排水溝,在鐵路南頂進范圍外側新建2.01.4m排水溝引水至施工范圍東側的鐵路南排水溝然后匯入大海。地下水:基坑外圍全部施工圍護樁圍護,高壓旋噴樁可以保證地下水不滲入基坑,基坑底部設置集水井排出基坑既有地下水。頂進前端鐵路路基地下水,主要采用在鐵路兩側打設的12個大口井進行14、降水,大口井打到強風化巖面。大氣降水:圍護鉆孔樁頂部有壓頂梁,壓頂梁超過既有路面50cm,可以阻擋雨水進入基坑,基坑底部的集水井中水采用水泵排出。排水采取基坑外排水和基坑內集排水。基坑外在離坡頂1.0m外自然地坪處設置500500mm的排水溝,每隔30m設一集水井,直徑為1500mm,井底比溝底深1000mm,并配置水泵,不讓地面水流入基坑內。在基坑底距坡角500mm處設500500mm排水溝,每隔30m設一口集水井。自然降水及部分土層滲水通過上層排水溝排至于、集水井,由潛水泵排至城市排水管網,部分土層內滲水和自然雨水可通過基坑內排水溝和集水坑泵至基坑外排水溝內,由潛水泵排至城市排水管網。為了15、達到較理想的降水效果,頂進前地表水按照連云港市規劃市政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排水方案,使用明溝排水,施工中在鐵路南側新建2.01.4m蓋板涵排水溝,新建排水溝從K8+205處已拆除的道口西側的既有過水涵南端接入原有排水系統,東側接入鐵路南排水溝然后匯入北側主排水溝再進入石門澗溝匯入大海。鐵路北排水溝和線間排水溝在原有K8+205處已拆除的道口兩側全部圍擋封閉。新排水系統利用的既有涵洞全部進行清淤,以保證其流水斷面積不小于北側水溝流水斷面,同時利用的原有水溝都需要進行清淤,保證雨季積水順利排出,對列車安全不構成威脅;新修建的蓋板涵在框架頂進過程中,保證其對頂進作業不造成影響,按照蓋板涵最北側邊遠離頂進16、挖土邊坡不小于5m考慮。既有道口東鐵路南側水溝(出水口處)基本可以滿足目前排水要求。目前水溝已按設計要求完成。排水狀況良好,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四、雨期施工措施本工程所處位置較低,與周邊高差非常大,施工計劃安排盡力加快工期,做好雨季施工防范措施也非常重要。做好雨季施工工程的試驗檢測,加強檢查監督,采取嚴格的控制程序,確保工程質量。修建防雨設施,備齊防雨材料,經常疏通排水管、溝等,做好場地內排水工作,利用臨時排水工溝,并修筑臨時沉淀雨水井。對現場主要運輸道路嚴格按總平面設計要求做好路面和道路兩旁設排水溝的施工,保證雨天不滑,不陷,不存水,通行無阻。確保雨期施工不對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造成影響。現場使17、用的零星水泥堆放在防雨棚內,底面鋪墊方木,以免受潮。木板堆放場地及構件場地要分層夯實,四周做好排水溝,嚴禁浸泡。鋼筋、錨索等要堆放于200高的枕木等上,避免生銹腐蝕。周邊要做好排水溝。所有的材料及機具置放在較高處,必要時支擋蓬布防雨,并在地面上設擋水和排水設施。做好倉儲的電器設備及室外已安裝的電器設備防潮、防雨工作,做好機電設備防護工作。對機電設備及電閘箱,要采取防雨、防潮、防淹等措施,并安裝接地裝置及漏電保護裝置。定期檢查室外已安裝的電器設備密封狀況是否良好,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進行處理。加強雨中、雨后施工現場防雨措施的檢查及落實情況,對重點部位設專人看守,發現隱情及時報告處理。五、夜間施工措施18、各級組織機構建立夜間值班制度,大型項目的夜間施工做好周密的組織和技術交底,配備足夠的資源,確保夜間施工的順利進行。夜間施工要有專人統一指揮,設專人盯班盯崗,確保施工機械及人員安全。加強對機具電器設備的檢查維修,并有專人負責,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并配齊各種電器配件,遇雨天及時更換防爆燈具,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施工作業區及運輸路徑,設置良好的照明設施,作業照明燈必須使用安全電壓,工地運輸交叉路口、轉彎處設置慢行警示燈并設專人防護。夜間施工必須配置兩路電源或自備發電設備,確保不間斷照明。各種施工機械及車輛通過時,要盡量減少噪音,嚴禁擾民。 加強對施工地段道路的養護,保證夜間車輛順暢通行。夜間施工,加強復核檢查制度,確保技術資料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