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吉林至琿春鐵路客運專線路基兩側防護柵欄預制與安裝施工技術交底(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7884
2022-09-27
18頁
97KB
1、技術交底記錄表 編號:工程名稱新建吉林至琿春鐵路客運專線GDK172+152-DK176+847.92路基工程分部(分項)工程路基相關工程及設施交底項目路基兩側防護柵欄預制與安裝圖紙名稱、圖號鐵路線路防護柵欄通線(2012)80011、工期及主要工作量:構造、尺寸、限界要求:見附表:2、主要設備、材料、構件的型號、規格和質量要求(包括下料單名稱編號)見附表:3、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見附表:4、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項(包括“施工工藝”項目、“單項作業標準”項目、代號)見附表:5、附圖見附表:交底人簽章接底人工班長:操作者:注:此表寫不下可用附頁。技術交底記錄(附頁)技術交底內容及2、要求:一、 設計要求 1.1、根據要求我標段內所有防護柵欄均按照鐵路線路防護柵欄通線(2012)8001進行預制。1.2 防護柵欄應設置在用地界以內0.5m處(具體情況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微調,達到線性美觀“嚴、直、齊、美”),采用鋼筋混凝土防護柵欄。1.3、根據施工圖規定吉圖琿鐵路符合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及以上的規定,因此柵欄高度為2.2米高度鋼筋混凝土防護柵欄加0.5m刺絲滾籠。二、路基防護柵欄鋼筋混凝土柵欄由立柱、上檻、下檻、欄片、柱帽構件組成,現場拼裝。每單元(相鄰兩立柱中心距離)長度分3m、1.59m、1.15m三種。各構件采用C30細石混凝土預制,地面縱向坡度小于6地段,防護柵欄3、單元長度為3m,6-12地段防護柵欄單元長度1.59m,12-36斜坡地段防護柵欄單元長度為1.15m。2.1 立柱:立柱截面尺寸為180*180mm, 兩側設置10cm長牛腿支撐,以便搭接下檻。防護柵欄的起點、終點或與其他建筑物搭接時,單側設牛腿支撐。2.2 上檻及下檻:上檻高125mm寬180mm,分端部及中間兩種形式,分別用于防護柵欄起終點位置及中間位置,其下部有向下開口的卡槽,卡槽深度20mm。下檻寬180mm,2.2m高防護柵欄下檻高度175mm。2.3 欄片:每單元含12片欄片,通過上、下檻的卡槽固定。2.2m高防護柵欄欄片高1875mm,2.2m防護柵欄欄片肋柱下部1.0m間隙寬4、度為105mm,上部間隙寬度120mm,中部設置100mm漸變段。技術交底記錄(附頁)2.4 柱帽:柱帽截面尺寸為180mm*180mm,高度150mm,中心預留螺栓孔。用于立柱頂部及臺階過渡處前后上檻間的連接,拼裝后螺栓孔采用C30混凝土封填。2.5 刺籠滾籠采用刀片刺繩繞圈后相臨兩圈每隔120用刺絲連接卡固定,張開后形成蛇腹網狀,閉合后刀片刺繩圈徑為50cm,張開后每交叉圈安裝間距20cm,直徑不小于45cm。2.6陡坡地段防護柵欄下檻下部與地面間的間隙采用C25混凝土封閉,寬度180mm,與立柱兩側平齊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0.3m,每單元于地面處留100mm泄水孔。三、立柱基礎3.1 一般5、土質地段,地基承載力100kpa,抵抗側向應力60kpa,基礎采用C25混凝土澆筑。地質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地段要與設計聯系,現場確認。2.2m高防護柵欄基礎尺寸采用600mm*800mm*900mm,斜坡地段防護柵欄基礎尺寸采用600mm*600mm*900mm。3.2 基坑應盡量垂直開挖,基坑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擾動基坑側的原狀土體。對擾動土體應挖除回填,回填土壓實系數不小于0.93。埋入立柱時,應嚴格控制好位置,定位后,用C25混凝土澆筑,并保證立柱縱、橫向不移位,豎向垂直,待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0%后方可撤去立柱支撐。3.3柵欄門根據工務、電務等設備檢查和維修施工作業的需6、要設置。 3.4鋼筋混凝土立柱、上檻、下檻、欄片及柱帽均應采用工廠化集中預制,自然保溫養護,表面均應光滑,不得有麻面、掉皮、脫模時,混凝土強度不得技術交底記錄(附頁)低于設計強度的70%;出廠時,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設計強度的80%。四、鋼筋混凝土防護柵欄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4.1 制造工藝成品修補涂刷脫模劑拆模、洗模半成品養護混凝土面收光混凝土澆筑報驗鋼筋籠入模拼模施工準備成品養護轉運堆碼場地清理4.2 技術要求4.2.1施工準備:振動臺開啟前,先檢查線路是否存在破皮、漏電現象,在振動臺表面,存料斗的表面涂刷一層脫模油,用水濕潤存料斗的表面,檢查欄桿靜停區的地面是否水平,整齊一致。4.2.2 拼7、裝模板:將模型各個部件按順序組裝好,拼模時應注意檢查模板表面是否有殘余砼或者粘有灰塵。4.2.3鋼筋籠入模:將各種不同型號的鋼筋籠分類裝入模型中(注意在欄片的四邊加設塑料墊塊,避免發生露筋現象),帶有預埋板、預埋螺栓的立柱必須確保預埋件位置準確無誤。4.2.4混凝土澆筑:立柱、上下檻的預制:先將兩根立柱并排置于振動臺上,檢查立柱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準確,上好立柱的牛腿處的盒子,并用螺栓固定。為保證砼在澆筑過程中不出現漏漿,應在立柱的連接榫頭處的預埋螺桿洞口處粘上透明膠帶。開始澆筑砼,砼在澆筑過程中不應太快,當澆筑至模型的一半位置時,應停止技術交底記錄(附頁)加砼約30s,待構件底層的氣體排出來后再8、行澆筑砼。砼在澆筑工程中,應保持振動臺處于工作狀態。總共振動時間約3min,一般情況下,振動到構件表面無明顯氣泡冒出為宜。完成振動后,在立柱的頂部插入預埋鋼筋,注意預埋件外漏尺寸。欄片的預制:欄片砼在澆筑工程中,應保持振動臺處于工作狀態。欄片總共振動時間約2min,一般情況下,振動到構件表面無明顯氣泡冒出為宜。振動完成后,利用干抹布擦除模型周邊的砼。4.2.5 收光:振動成型后的構件轉運至靜停區,靜停區的構件應該分類分區擺放,靜停時,必須對模型內的砼(嚴禁私自往砼內添加生水)填滿,并經過有效的人工振搗后,利用5cm寬的小燙子進行表面收光處理。在砼構件達到初凝后(夏天一般為2h,冬天為5h),拆9、除立柱、上下檻的堵頭與壓條。小型堵頭與壓條,應分類碼放,嚴禁現場隨意丟棄。4.2.6 帶模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1小時后對混凝土進行保溫養護。暴露面混凝土初凝前,應卷起覆蓋物,用抹子搓壓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蓋,此時應注意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4.2.7 拆模、洗模:拆模時,立柱先拆除榫頭處的塑料盒子,再利用橡皮錘子輕輕敲打模型的帶肋周邊,敲打時,應分別敲打模型不同的部位,防止由于應力集中而出現的碰損、開裂現象,掉邊使其緩慢脫模。扶手、托梁應在靜停區現場拆模,保持拆模區溫度處于20度為宜。拆模后的產品,進行分類堆碼、打包,由叉車進行統一轉運。拆模時務必保持構件10、表面干凈,嚴禁用沾有鐵銹的手直接接觸成品。拆模后的模型必須馬上進行清洗,清洗時現場設置兩個洗模池(桶),一個清水技術交底記錄(附頁)池、一個鹽酸池。考慮到鹽酸的揮發性,現場的操作工必須佩戴口罩、皮手套等防護設施。清模時,嚴禁使用鐵棍等尖銳器物敲打、拆模。洗模時,先利用橡皮片、竹片等器物清除模型表面粘附的砼,然后把模型置于鹽酸池(桶)內,用布拖把來回涂刷,再把模型置于清水池(桶)內沖洗干凈。清水池的水必須每天一換,防止由于模型帶來的鹽酸而污染清水池,導致模型表面附有鹽酸使混凝土出現缺邊掉角、粘膜的現象。4.2.8 涂刷脫模劑:用清水沖洗干凈的模型晾干后,利用空壓機進行噴涂。噴涂脫模劑,必須定專人11、噴涂,模型表面噴涂均勻,噴涂脫模劑后的模型必須于當天內澆注完畢(考慮到此種脫模劑的特殊性),嚴禁使用柴、機油調配。4.2.9 轉運堆碼:拆模后的產品應分類碼放,碼放時在構件的底部墊設木方對于廢品,應由項目部登記后于當天進行破碎處理,鋼筋籠、預埋件交項目部,對于次品應于當天進行修補。欄片碼放兩層,立放。立柱、扶手、托梁進行打包后橫放,構件下部利用兩條方木墊設兩個支點。4.2.10 成品養護:拆模后的產品,應及時采用土工布覆蓋、進行灑水養護,防止構件開裂。4.2.11場地清理:每日工程完工后 ,必須清除振動臺、存料斗內表面的混凝土,并涂刷一層脫模油。構件模型、鋼筋、拆模架、墊設木條、拆模工具等必須12、整齊、統一。振動臺電機表面不得有殘余混凝土,現場不得有積水。堅決杜絕機器長時間運轉,分組人員下班后應及時斷開設備電源開關。五、質量控制點5.1 預制混凝土構件采用混凝土為細石混凝土。技術交底記錄(附頁)5.2刺絲滾籠應進行熱鍍鋅處理,鍍鋅量一般環境采用120g/m2,特殊環境采用270g/m2,縱向拉筋、冷拔鋼絲、支架、抱箍、連接鋼絲等均需要熱鍍處理,鍍鋅量270g/m2。(1)路基防護柵欄立柱、門柱的尺寸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驗收方法項目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截面邊長2.5mm按構件數量的10%抽樣檢驗尺量2高度5mm3立柱中預留孔位置2mm4牛腿支撐及其上塊狀卡銷位置及尺13、寸3mm(2)防護柵欄上檻、下檻、欄片、柱帽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項 目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長度2mm按構件數量的10%抽樣檢驗尺量2寬度2mm3高度2mm(3)防護柵欄金屬網片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項目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金屬網片長度2.5mm按金屬網片數量的10%抽樣檢驗尺量2高度3mm3網面平整度5mm4焊接網孔尺寸3mm5連接板長度1mm按連接板數量的10%抽樣檢驗6寬度0.5mm7厚度0.5mm8孔眼位置1mm9網片連接板焊接位置1.5mm按焊接連接板數量的10%抽樣檢驗技術交底記錄(附頁)六、防護柵欄安裝工藝及技術要求6.14、1 安裝工藝6.2 安裝技術要求6.2.1 立柱、上檻、下檻及柱帽,運輸中應有保護措施,可與其間夾草席、稻草、鋸末或其他緩沖防震材料,豎向堆碼層數不超過五層,高度不超過600mm。6.2.2 防護柵欄安裝時,應先將立柱定位固定,待澆筑的混凝土基礎強度達到設計的80%以上后,在安裝下檻、欄片、上檻及柱帽,安裝后上、下檻與欄片的間隙應采用C30細料混凝土或M30水泥砂漿灌滿形成牢固整體,固定后不得出現欄片晃動現象。6.2.3 所有連接螺栓均采用防盜設計,有螺桿、螺帽、防盜墊圈組成,安裝及拆卸需有專門工具,根據不同連接點的厚度,選用圖集中不同尺寸的防盜螺栓,螺帽擰緊固定后螺栓頭部采用焊機現場電焊固定15、,防止螺帽松動。技術交底記錄(附頁)6.2.4 防護柵欄及上部刺絲滾籠的安裝均應滿足有關規定要求,建設單位應根據有關規定進行相關驗收。七、線路封閉技術要求及方法7.1 防護柵欄安裝要做到“嚴、直、齊、美”,線路封閉嚴實,不留有間隙;沿線路方向順直,不忽遠忽近;防護柵欄頂端與下端縱向過渡平滑整齊,不忽高忽低;要求整體效果美觀,避免給人凌亂感覺。安裝前應清理場地,下檻下部地面應平整、夯實,保證兩側排水不受影響。柵欄底部距離地面高度不應大于5cm。7.2 防護柵欄安裝時,應對柵欄兩側地面進行平整壓實,當柵欄設置為坡地或柵欄兩側存在高差時,應將柵欄兩側各2m范圍內的高出部分進行平整,兩側地面應平齊等高16、且不高于柵欄下檻底部,以保證柵欄相對于兩側地面均達到防護高度。7.3隧道進出口封閉:防護柵欄應設置于隧道進出口塹頂以外至少2m;地形陡峭,人及動物難以達到處可不設置。7.4 橋臺、橋墩封閉:防護柵欄設置于用地界內0.5m處時,應從橋臺下包圍錐體封閉線路;鋼筋混凝土立柱金屬網片防護柵欄設置于路肩上時可連接至橋頭欄桿處;對易攀爬進入墩頂的橋梁,在高度低于(墩頂U型槽底)3m的矮墩處應設置柵欄進行封閉。7.5 涵洞封閉:防護柵欄應從涵洞頂通過,放線時應先滿足涵頂寬度要求,使涵頂防護柵欄距涵洞兩側等距,兩側應保持相同角度。7.6 排水溝封閉:防護柵欄跨越水溝時,下部應采用混凝土篦子或金屬網片封閉,封閉17、網間隙不得大于10cm,并應根據排水流量等進行設計,設計時應考技術交底記錄(附頁)慮防止雜草等物可能堵塞封閉網等因素。7.7其他封閉:放線遇到建筑物、鐵路設備等情況時,應采用直角拐彎形式封閉,建筑物、設備等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放入防護柵欄以內或以外。車站、貨場、正線與支線交匯等處防護柵欄應保證開口位置距封閉處200m以上。7.8防護柵欄的設置應結合綠化情況,考慮景觀的整體效果。7.9防護柵欄每根立柱外側預制內凹的“禁止入內”警示標識字樣,采用黑體字體,字高140mm,字間距300mm,內部涂紅色油漆。八、安全注意事項8.1安全教育:施工前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并進行崗前安全培訓和考試,不達18、標者不得上崗作業。8.2 起吊作業注意事項:上下垂直運輸機械、繩索、部件應在當班使用前由專人負責檢查,起吊物體不得過重、過滿,并應注意:鋼絲繩應根據用途保證足夠的安全系數。凡表面磨損、腐蝕、斷絲超過標準的,大死彎、斷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吊鉤除正確使用外,應有防止脫鉤的保險裝置;卡環在使用時,應使銷軸和環底受力。8.3規范現場施工用電,嚴禁亂拉亂接電線,必須保證一機、一閘、一鎖、一漏的配置。非專職電氣操作人員,不得操作電氣設備,加強電器設備的安全操作管理,防止觸電事件的發生8.4 文明施工:積極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員工對文明施工的重要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責任制和獎懲制度。盡可能的選用靜音或低噪音施工機械,減少噪音污染。場地布置統一規劃,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計施工機具等要歸類堆放整齊,各種物資材料按“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技術交底記錄(附頁)進行標識;對各項生產、設施、道路、管線、電力線路及各類物資放置場地實行平面動態管理。操 作 者序號姓名備注序號姓名備注1212223234245256267278289291030113112321333143415351636173718381939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