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福廈線站前工程路基施工技術交底(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7889
2022-09-27
9頁
64KB
1、新建鐵路福廈線站前工程II標段路基施工技術交底1 概述本標段的路堤填料大部分來自路塹開挖段、隧道棄碴及取石場。根據填筑采用自卸車運輸、推土機初平、平地機精平、重型壓路機碾壓。路基填筑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路塹工程按“縱向分段、橫向分層、階梯掘進、及時防護”的方法采用挖掘機、裝載機等輔以光面爆破、弱爆破法或直接開挖法進行施工。路基表層的級配碎石利用級配碎石拌和站進行供應,自卸汽車運至現場,平地機攤鋪,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2 施工前準備階段2.1 熟悉設計文件:設計文件不單指設計圖,它還包括設計說明書、工程數量表、設計交底及各類相關定型圖,現場工程管理人員一定要對設計文件了如指掌2、,要對設計文件進行核查,及時形成核查記錄,對存在問題的設計文件及時向設計單位反饋。2.2 調查施工段路基施工的特點,收集相關資料,形成調查報告。2.3 開工前要對全線路基工程的地質情況進行核查(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到場的靜力觸探試驗),發現與設計圖紙不符的地質情況及時處理。2.4 復測項目經理部交樁,放樣中線,在與橋梁和隧道交界處應以橋梁或隧道中線高程為準,線路中線和高程必須與管界外的控制水準點閉合。測量放樣工作要嚴格執行項目經理部下發的施工測量復核制度。(路基上要有中樁、邊樁、方格網)2.5 填料的復核和試驗,填料選定必須要通知監理人員及實驗室人員見證取樣,土工試驗頻次要符合下表規定:填料類別試3、驗項目、頻次顆粒級配液塑限擊實試驗顆粒密度細粒土-5000m(或土性明顯變化)5000m(或土性明顯變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或土性明顯變化)-10000m(或土性明顯變化)2.6地基處理2.6.1 路堤填筑前應清除基底表層植被,挖除樹根,做好臨時排水設施。2.6.2 原地面坡度陡于1:5時,應自上而下挖臺階,臺階寬度、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2.6.3 原地面松軟表土及腐植土應清除干凈,翻挖回填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基底應平整、密實。2.6.4 施工平整場地后應對原地面進行碾壓,達到相應的壓實度標準,路基填筑應確保壓實標準滿足要求。2.6.5 基底處理方式按設計圖紙進行施工。3 施工4、階段3.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3.1.1 路堤填筑前準備3.1.1.1施工前,應做好土石方的調配方案。取土場應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地段總的土石方調配計劃,并結合路基排水和當地土地利用、環保規劃進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3.1.1.2施工前應進行現場填筑壓實工藝試驗,確定不同壓實機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圍、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壓實機械宜選用重型振動壓路機。3.1.1.3試驗段位置應選擇在地質條件、斷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長度不宜小于100m。3.1.1.4 填料選擇3.1.1.4.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1 基床以下路堤應選用A、B組填料和C組碎石類、礫石類5、填料。2當選用C組細粒土填料時,應根據填料性質進行改良。設計為棄土部分除了試驗達到A、B組填料,經設計變更后可以使用,其余全部棄掉。3當選用硬質巖石及不易風化的軟質巖的碎石時,應級配較好,塊石類填料的粒徑不得大于15cm。3.1.1.4.2 基床底層填料1 基床底層應選用A、B組填料或改良土。2 碎石類作為基床底層填料時,應級配良好,其粒徑不應大于10cm。3.1.1.4.3 基床表層填料1 基床表層填料采用級配碎石。2 采用級配碎石時,碎石粒徑、級配及材料性能應符合鐵道部現行客運專線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3.1.1.4.4 過渡段填料1基床表層填料應符合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6、相關規定。2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級配應符合下表的要求,其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不應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應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應超過2%。碎石級配范圍級配編號通過篩孔質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3過渡段內與級配碎石連接段采用A、B組填料。3.1.1.4.5 施工控制1 施工前應對設計取土場的填料進行核對確認。2施工中應核對進場填料,當實際使用填料不符合規定和要求時,應及7、時予以糾正。3 采用改良土時,應按設計文件,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摻合料的配合比,通過試驗段填筑,檢查配合比是否能符合填筑要求。3.1.2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分層填筑)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應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每個區段的長度應根據使用機械的能力、數量確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構造物為界。各區段或流程內嚴禁幾種作業交叉進行。2路堤應沿橫斷面全寬、縱向分層填筑。當原地面高低不平時,應先從最低處分層填筑,兩邊向中部填筑。路基邊坡兩側超填寬度不宜小于50cm,竣工時應刷坡整平。3分層填筑厚度應根據壓實機械壓實能力、填料種類和要求的壓實密度,通過現場工藝試驗確定。采用碎石類土和礫8、石類土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40cm;采用砂類土和改良細粒土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分層填筑的最小分層厚度不宜小于10cm。4不同性質的填料應分別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層的全寬應用同一種填料填筑,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不宜小于50cm。當上下相鄰填層使用不同種類及顆粒條件的填料時,其粒徑應符合相鄰填層使用不同種類或顆粒條件的填料時,其粒徑應符合D15/d854(兩層滲水土間)或D150.5mm(非滲水土與滲水土間)的要求。否則,兩層之間應鋪設隔離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的規定。5 填料攤鋪應使用推土機進行初平,再用平地機進行平整,填層面應無顯著的局部凹凸,并應做成向兩側9、橫向排水坡。(攤鋪整平)6 用含細粒成分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時,必須嚴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藝試驗確定的施工允許含水率范圍內。填料含水率較低時,應及時采用灑水措施,加水量可按本指南中式 式中: 所取填料的濕重(kg);、 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計算,灑水可采用取土場內提前灑水悶濕和路堤內攪拌的方法。填料含水率過大時,宜采用場內開挖溝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機松土器翻松晾曬相結合的方法,或將填料運至路堤攤鋪晾曬。(灑水晾曬)7 壓實順序應按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各種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宜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10、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碾壓夯實)對于壓路機無法碾壓的地方要用夯機進行打夯,分層厚度不得大于200MM,要進行夯實試驗。3.1.3 路堤施工控制1 施工中應檢查核對填料的試驗和實際使用情況,當實際使用填料發生變化時,應另取樣做土工試驗進行鑒定。2 在每一層的填筑過程中,應確認填料質量、含水率、鋪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再進行碾壓。3 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底處理應符合原地面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后的質量檢驗應根據所處路堤部位的要求進行。4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壓實質量按表5.3.3-1的要求控制。其中改良細粒土采11、用K30和K兩項指標,砂類土、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采用K30和n兩項指標。表5.3.3-1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壓實質量標準填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組及C組(不含細粒土、粉砂及易風化軟質巖)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K30(MPa/m)90110130壓實系數K0.90孔隙率n31%31%注:當改良土采用物理改良方法時,其壓實標準應符合本表規定;當采用化學改良方法時,其壓實標準除符合本表規定外,還應符合設計提出的技術要求。5 基床以下路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按表5.3.3-2的要求控制。表5.3.3-2 基床以下路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中線至邊12、緣距離50mm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3橫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3.2 基床底層3.2.1 基床底層填筑前應根據所選的機械及計劃使用的填料種類進行現場填筑壓實工藝試驗。試驗段的長度不宜小于100m。3.2.2 基床底層填筑應符合規范及下列要求:1采用碎石類和礫石類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5cm。2采用砂類土和改良細粒土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3分層填筑的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0cm。3.2.3 基床底層填筑施工控制1檢查核對填料的試驗和實際使用情況,當實際使用填料發生變化時,應另取樣進行土工試驗鑒定。2在每一層的填筑過程中,應確認填料質量、含水率、鋪土厚度、13、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后,再進行碾壓。3已填筑好的底層應控制車輛通行。4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按下表的要求控制。其中改良細粒土采用K30(或Ev2)和K兩項指標,砂類土、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采用K30(或Ev2)和n兩項指標。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標準填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K30(MPa/m)110130150變形模量Ev2(MPa)808080壓實系數K0.95孔隙率n28%28%注:當改良土采用物理改良方法時,其壓實標準應符合本表規定;當采用化學改良方法時,其壓實標準除符合本表規定外,還應符合設計提出的技術要求。5 基床底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14、按下表要求控制。基床底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中線至邊緣距離0,+50mm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3橫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5厚度30mm3.3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3.3.1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前準備1施工前應做好級配碎石的備料工作。2拌合場內不同粒徑的碎石集料應分別堆放。3級配碎石必須采用場拌。4在大面積填筑前,應根據初選的攤鋪、碾壓機械及試生產出的填料,進行現場填筑壓實工藝試驗,確定填料級配、施工含水率、松鋪厚度和碾壓遍數、機械配套方案、施工組織。試驗段長度不宜小于100m。5基床表層填筑前應檢查基床底層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不符合標準的基床底層應進行修整,達到基15、床底層驗收標準。3.3.2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施工1基床表層的填筑宜按驗收基床底層、攪拌運輸、攤鋪碾壓、檢測修整 “四區段”和拌合、運輸、攤鋪、碾壓、檢測試驗、修整養護 “六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攤鋪碾壓區段的長度應根據使用機械的能力、數量確定。區段的長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區段或流程只能進行該區段和流程的作業,嚴禁幾種作業交叉進行。2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或級配砂礫石應分層填筑,每層的最大填筑壓實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壓實厚度不得小15cm。3級配碎石的攤鋪可采用攤鋪機或平地機進行,頂層應用攤鋪機攤鋪。每層的攤鋪厚度應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參數嚴格控制。用平地機攤鋪時,必須在路基上采用16、方格網控制填料量,方格網縱向樁距不宜大于10m,橫向應分別在路基兩側及路基中心設方格網樁。用攤鋪機攤鋪時,應根據攤鋪機的攤鋪能力配置運輸車,減少停機待料時間。4在攤鋪機或平地機攤鋪后應由人工及時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5整形后,當表面尚處濕潤狀態時應立即進行碾壓。如表面水分蒸發較多,明顯干燥失水,應在其表面噴灑適量水分,再進行碾壓。用平地機攤鋪的地段,應用輪胎壓路機快速碾壓一遍,暴露的潛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機整平和整形。6碾壓時,應采用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方式,最后靜壓收光。直線地段,應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曲線地段,應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重疊壓實不應小于4017、cm,各區段交接處,縱向搭接壓實長度不應小于2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7橫向接縫處填料應翻挖并與新鋪的填料混合均勻后再進行碾壓,并注意調整其含水率,縱向應避免工作縫。8碾壓后的基床表層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應補平并補壓。9已完成的基床表層應采取措施控制車輛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護工作,防止表層擾動破壞。嚴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3.3.3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施工控制1級配碎石的質量應符合規范的要求。2填料復查試驗應在級配碎石廠和攤鋪現場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試驗。3基床表層填筑壓實質量按下表的要求控制。采用K30(或Ev2)、n和Evd三項18、指標。表5.5.3-1 基床表層填筑壓實質量標準填料壓實標準地基系數K30(MPa/m)變形模量Ev2(MPa)孔隙率n動態變形模量Evd(MPa)級配砂礫石或級配碎石19012018%554基床表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按表5.5.3-2的要求控制。表5.5.3-2 基床表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中線高程10mm2路肩高程10mm3中線至路肩邊緣0,20mm4寬度不小于設計值5橫坡0.5%6平整度不大于10mm7厚度-20mm3.4路基邊坡3.4.1 路堤邊坡應采用加寬超填或專用邊坡壓實機械施工。當采用加寬超填方法時,超填寬度不宜小于50cm。3.4.2 路基施工時,填筑面應平19、整,并根據現場情況做必要的截水溝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設施。3.4.3 路基刷坡宜用刷坡機械進行刷坡。機械刷坡時應根據路肩線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人工刷坡時應采取掛方格網控制邊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網樁距不宜大于10m。3.4.4 路堤邊坡應密實、穩固、平順。3.4.5 路堤邊坡外形尺寸允許偏差按下表要求控制。路堤邊坡坡率、平臺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邊坡坡率(偏陡量)不大于3%設計值2變坡點位置200mm3平臺位置100mm4平臺寬度50mm注:變坡點、平臺位置以位于路肩下的高度計3.5沉降觀測根據“福廈施路專11”圖及工點設計圖要求,對相應工點進行施工期沉降監測,作為路基鋪軌評估及20、交驗的必備資料。對填筑高度大于10米和軟土路基觀測的具體要求:3.5.1 路基工程施工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地基沉降、側向位移的動態觀測。觀測基樁必須置于不受施工影響的穩定地基內,并定期進行復核校正。觀測裝置的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埋設穩定。施工中應保護好觀測基樁及觀測裝置。3.5.2 沉降觀測應采用二等幾何水準測量。3.5.3 邊樁及沉降在施工期間每天應進行一次觀測,在沉降量突變的情況下,每天應觀測23次。當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時,每3d至少觀測一次。路堤經過分層填筑達到預壓高程后,在預壓期的前23個月內,每5d觀測一次;三個月后715d觀測一次;半年后一個月觀測一次,一直觀測到預壓期末。預壓21、期后每三個月觀測一次直至移交,當沉降速率變化大時,增加觀測頻率。3.5.4 在填土過程中,應根據觀測結果整理繪制“填土高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圖,分析土體的側向位移值及其發展趨勢,判斷地基的穩定性。3.5.5 當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大于10mm,或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大于5mm時,應立即停止填筑,待觀測值恢復到限值以內再進行填筑。3.5.6 路基填筑至設計高程后,應按設計在路肩設觀測樁,與邊樁和沉降同步進行觀測,通過測量路肩觀測樁的高程變化,確定路基面的沉降量。3.5.7 沉降觀測資料應及時整理、匯總分析,并提供給相關單位作為工后沉降評估的依據。3.5.8 竣工驗交時,沉降觀測設施和觀測資料應與工程同時移交給工程接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