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鐵路寧西線南陽至合肥段增建第二線南陽西至小林段既有線路換鋪無縫線路施工技術交底(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8084
2022-09-27
11頁
12.45MB
1、改建鐵路寧西線南陽至合肥段增建第二線南陽西至小林段既有線路換鋪無縫線路技術交底編制: 審核: 審批: 施 工 技 術 交 底 記 錄 表工程名稱及項目既有線路換鋪無縫線路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適用范圍: 南陽西至小林段既有線路換鋪無縫線路施工一、工程概況 1、既有線工程簡介:既有正線為有縫線路156.57km,60km/m、25m長淬火鋼軌,正線為YII-F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枕木,一般地段鋪設1840根/km,彈條I型扣件。有碴橋鋪設IIZQ-C型有碴橋面預應力混凝土橋枕。正線非滲水路基為雙層碎石道床,面層30cm,底層20cm,巖石及滲水土路基為單層碎石道床厚35cm。2、換鋪技術標準:既有線2、改建地段充分利用軌料及道砟,不進行扒砟清篩,軌枕、扣件原則上維持既有,按10%補充軌枕、扣件,補充軌料宜集中成段鋪設。.鋼軌:既有線改鋪無縫線路,采用100m定尺長、60kg/m、無螺栓孔U75V新鋼軌。.軌枕:補充軌枕采用a型有擋肩混凝土軌枕,橋上和其它需設護輪軌的地段補充新型混凝土有擋肩橋枕。.扣件:補充扣件按照設計要求.a型有擋肩混凝土軌枕及新型混凝土有擋肩橋枕配套的彈條II型扣件。軌下橡膠墊板采用60-10-17型,墊板靜剛度5580kN/mm。.道砟: 既有線道床頂面寬3.1m,邊坡坡度1:1.75。既有線改鋪跨區間無縫線路,道床頂面寬3.4m,砟肩堆高15cm,邊坡坡度1:1.753、。.擋砟塊:路基地段,當新線與既有線線間距8m,只在既有線的外側設置擋砟塊;當新線與既有線線間距8m,既有線兩側均鋪設擋砟塊。橋梁地段,既有線兩側均設置擋砟塊。擋砟塊可首先考慮利用廢棄的混凝土軌枕,補充擋砟塊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二、長鋼軌運卸及換鋪施工1、施工順序流程圖施工準備換軌前線路調查長鋼軌運輸廠焊長鋼軌成單元軌節(500m)運輸至施工現場人工拆除換鋪段扣件換鋪長軌條長軌條焊接單元軌節無縫線路鎖定舊軌回收、堆碼竣工驗收長鋼軌供應設置位移觀測樁線路撥移到位線路換邊施工設置臨時觀測點2、長鋼軌運輸及卸車作業.長鋼軌的運輸長鋼軌運輸,首先100m長軌在鄭州局小李莊焊軌廠焊接成500m長軌條,經4、配軌后裝上鄭州局工務機械段長軌運輸車,按卸軌順序編好組后,掛運到仝堂車站存軌基地。運軌車組到達車站后待命,命令下達以后,機車掛運長軌運輸車進入施工地段。運輸途中注意事項:長軌列車出發前,必須由負責人確認鎖定,檢查各項設備及裝軌狀態,各部均不得超出車輛限界,車鉤必須處于鎖閉狀態,防止重車自動開鉤事故。運行中盡量減少沖撞,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緊急制動。運行時任何人員不得站在列車長鋼軌上,長軌與安全擋之間不得站人,安全擋之前需加墊枕木,減少列車竄動的距離。運輸途中押車員應隨時注意觀察長鋼軌運輸狀態,如發現異常及時與車長聯系,待列車停穩后檢查鎖定卡具是否松動,以防止長軌串動。 .長鋼軌卸車 長鋼軌卸車采5、用“拖卸法”按計劃卸軌順序將長鋼軌拖卸至道床兩側砟肩上,撥順撥直;卸軌作業時必須確保兩相鄰單元軌節之間搭接量滿足換鋪要求,即考慮曲線伸縮量后再增加0.5m搭接量,以保證聯合焊接接頭出現缺陷時鋸軌量及前一個單元軌節軌端打眼處的鋸軌量。具體操作要點如下:1)卸軌前準備:現場標記好長鋼軌起點的卸軌位置。檢查車上每根鋼軌的卸軌連掛器安裝位置是否正確及牢固;卸軌用的專用工具,通訊聯絡設備是否齊全完好。根據前次已卸長鋼軌終端,在線路上將待卸長鋼軌始端放樣以確保卸下的鋼軌位置誤差不超過100mm,確保卸后鋼軌位置準確。對卸軌地段內,妨礙卸軌的設備及材料等,應清理、平整,預留好卸軌的位置。對道砟較少而無法存放6、鋼軌的地方,應事先在枕木盒內插上枕木,作為臨時存放鋼軌的支墊。對砟肩較高地段在每次卸軌前,要在距鋼軌外緣0.8m處扒一條寬0.3m的砟帶,使之低于軌枕面20mm。設備防護a、既有高柱信號燈膠接絕緣處鋼絲連接線長軌卸車后位置如上圖所示,此處防護方法:長軌卸車前在軌枕頭80cm處(連接線固定木枕處)順線路方向鋪設雙層2000x330*5 mm加布橡膠板,并用U型鐵絲扣對其固定。鋼軌卸車后,在膠接絕緣縫左、右各第二根軌枕處用鋼軌固定支撐加強固定。換鋪時,需臨時拆除此接軌引線,換鋪完后在封鎖線路開通前恢復此設備的接軌位置。加布橡膠墊板2000x330mm如下圖所示b、車站計軸器連接線卸軌前,調查計軸器7、的連接線位置,對此處部位枕木盒內的道碴扒開,將連接線落低至軌枕頭100mm處,再采用200x330mm加布橡膠板裹卷,此處也采用鋼軌固定支撐加強固定。換鋪時,需臨時拆除此接軌引線,換鋪完后在封鎖線路開通前恢復此設備的接軌位置。c、車輪傳感器卸軌前,調查傳感器連接線的位置,對此處部位枕木盒內的道碴扒開,將連接線落低至軌枕頭100mm處,再采用200x330mm加布橡膠板裹卷,此處也采用鋼軌固定支撐加強固定。換鋪施工至傳感器位置時,需臨時拆除此設備,換鋪完后,在封鎖線路開通前恢復設備的原有位置,車輪傳感器設備無需再鋼軌上打孔,直接固定于軌底。2)軌卸車作業給點施工 同意同意加強防護 線路開通 驗收8、合格線路恢復卸軌料施工準備施工現場調查 施工計劃申請 施工審批 卸軌施工流程圖卸軌作業時必須確保兩相鄰單元軌節之間搭接量滿足換鋪要求,即考慮曲線伸縮量后再增加0.5m搭接量,以保證聯合焊接接頭出現缺陷時鋸軌量及前一個單元軌節軌端打眼處的鋸軌量。卸軌負責人在進入施工區間之前,應將卸軌的地點、卸軌任務,以及卸軌中安全注意事項,向行車總調度及全體參加作業的人員交待清楚。當接到進入區間命令后,全體工作人員進入各自的工作崗位,長軌列車按下達的命令進入卸軌地點。長軌列車到達卸軌點后,一度停車,并根據地面卸軌起點進行準確對位,作業人員隨即下車,各自進入崗位。長軌列車作業分車上作業及車下作業兩部分。車上作業主9、要負責車上撥軌,連接卸軌連掛器,解除固定器等。車下作業主要負責護軌,掛鋼絲繩,回收連掛器,用對講機指揮卸軌列車作業等。車下作業人員將拉軌軌卡安設在線路上,將經由長軌放送車放下的長軌連接好。一切準備妥當后,卸軌負責人向運轉車長發出移動信號,并通過對講機與司機直接通話聯系。列車以每小時12km的速度前進,兩側長鋼軌卸到線路兩側砟肩上。每個單元軌節交界處所卸鋼軌至少要重疊0.5m。當長鋼軌落地300m時,地面作業人員隨即將地面拉軌軌卡及鋼絲繩撤除。此時依靠落地后鋼軌的自身重量產生的阻力將車上的長鋼軌拖下車來。車上負責撥軌的人員,負責將鋼軌撥向兩側,使長鋼軌卸車時,在滾筒上行走順利。為確保安全,固定器10、可根據卸軌的進度不要過早地撤除。地面負責護軌的人員必須用撬棍護住鋼軌,使其順直地卸到枕木頭外側,必要時,用撬棍撥順,并注意防止鋼軌出現翻倒現象。卸軌時,列車行駛速度要均衡一致,列車速度忽快忽慢,或緊急制動,都容易發生鋼軌鼓曲或翻轉。施工負責人在鋼軌下卸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是否有異狀,必要時應及時采取停車措施,迅速處理故障。落地的鋼軌,由負責回收連掛器的人員迅速撤除鋼軌上的連掛器。將卸下的舊軌條撥順,切記不得侵入限界。卸長鋼軌時應連卸,即在長軌車與分軌車交界處用鋼絲繩和軌卡將正卸長軌終端與待卸長軌始端連接,將長鋼軌依次連續卸到地面。在最后一根長鋼軌卸完后,由專職安檢人員嚴格檢查卸下的鋼軌是否安全,如11、有問題,立即加以改正。3)鋼軌固定鋼軌直接卸在砟肩上,距離既有鋼軌80cm處,利用HRB33520鋼筋制作的固定支撐,固定支撐的一段為鋼扣板加工而成(在鋼扣板中心割口)于既有軌枕錨固螺栓直接連接;一段為U型槽,將新鋼軌放在槽內,作為鋼軌固定的支撐。每隔75m設置一處,防止脹軌后鋼軌靠既有行車線鋼軌方向偏移而造成侵限影響行車。4)施工注意事項a、長軌列車在辦完封鎖手續,接到發車命令后,按長軌列車操作規程規定的速度運行至卸軌地點。b、卸長鋼軌時應嚴格按照長軌列車技術操作規程作業,嚴格執行卸一對長軌解一對長軌鎖定卡,決不允許因趕時間全部解鎖待卸的作業方法。c、左右兩股長鋼軌始端應對齊方正。長鋼軌位置12、的準確很關鍵,可大大提高工地焊軌的效率。d、按長軌列車技術操作規程控制卸軌速度,嚴禁機車緊急制動。隨時注意軌端移動的軌跡,必要時由人工用撬棍或繩索加以控制,卸軌時禁止后軌超越前軌。作業中注意防止撞壞車上設備或砸壞線路上軌枕。卸軌時不允許列車倒退。e、長軌列車在到達卸軌地點之前不允許解鎖。解鎖人員與檢軌人員應利用車上通訊設備呼喚應答,確認進行卸軌作業后,才可進行解鎖和卸軌作業。f、長鋼軌應平穩地擺放在軌枕端外側扒平的砟肩上或提前擺好的短枕木頭上,在任何情況下線路兩側擺放的長鋼軌都不得侵入限界。g、在長大坡道砟上長鋼軌不宜久放。如需久放,必須安裝防爬器,以免過往列車震動使長軌條位置發生變化。h、全13、部卸完之后,卸軌人員應將長鋼軌竄動到設計位置并安裝防側翻桿,達到焊接標準。 i、建立專職的防脹工班,安排領導具體負責,安排專人負責巡檢,在臨近車站設立專職駐站聯絡員,層層落實防脹責任制。j、巡檢人員、駐站聯絡員必須安排責任心強的人員,按規定的要求及范圍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k、卸長軌前對線路兩旁的石砟必須按標準整治到位,邊坡和兩線間石砟低于軌枕頭2030mm,且平整,必要時補充石砟。l、長軌頭部25m范圍內的石砟要低于軌枕頭50mm,兩接頭必須按順列車方向撥錯開不少于100mm的喇叭口,軌頭下墊枕木頭用道釘釘固。搭接量較長的需將兩根軌頭用鐵絲捆綁。所卸長軌距線路鋼軌頭部外側不小于1m且低14、于軌面。m、長軌條其它部位道砟較少需墊枕木頭。n、防脹巡檢人員要加強小半徑曲線段、石砟少或不勻等重點部位的巡視檢查。o、卸長軌前要對各站信號機軌道引入線加裝絕緣套管,并在保證限界的情況下將長軌抬高固定,避免長軌與引入線接觸。在信號機電纜線處,鋼軌底部應用石塊墊起,防止鋼軌壓斷電纜。巡檢人員要重點檢查信號引入線。3、焊接長鋼軌成單元軌條換鋪作業完成后,采用接觸焊進行軌節鎖定焊接。靠既有線線側鋼軌接頭采用GWJ型 鋼軌接頭無孔夾緊裝置連接,便于連續作業,直至線路換鋪完成,進行合攏鎖定焊接。4、長鋼軌換鋪施工順序:人員、機具合理配備到位點前交底培訓卸鋼軌及鋼軌固定扣配件撒放點開松螺母、鋸軌既有扣配件15、拆除人工換軌初上扣配件拉軌器拉軌、焊軌應力放散及軌溫鎖定、夾板連接線路墊板及擋板檢查、調整機具擰緊螺母點畢開通封鎖線路。扣配件拆除每2臺內燃扳手工作量為80m內的所有扣配件拆除,扣配件的拆除施工分兩個步驟,首先,每拆除3組留一組扣配件,其次,拆除剩余的扣配件,對于損壞的扣配件及時補充新配件,卸下的扣配件放在與螺栓相對應的軌枕上。拆除過程中,分段內安排螺栓涂油1人,進行螺栓涂油。人工換軌單元軌節換鋪作業采用人工換鋪進行施工。單元軌條撥至混凝土枕端頭上,扣配件拆除完成后,人員分四組,其中兩組撥舊軌人員(左右股各一組)將舊軌從承軌槽中撥出,兩組撥新軌人員(左右股各一組)從砟肩將新軌撥入承軌槽。換下來16、的舊軌直接撥放在路肩上,等待軌道車收軌(當日換軌封鎖點內不進行收軌作業)。人工初上扣配件鋼軌落槽后,人工初上扣配件,螺母不用擰緊,為后續的放散及鎖定做好鋪墊。拉軌器拉軌、焊軌換軌起點,利用拉軌器和撞軌器調整軌縫,將鋼軌調整好后,采用閃光焊進行接頭焊接(新鋼軌撥入承軌槽,對接頭范圍內的20根軌枕扣配件進行緊固后,立即進行接頭焊接)。4、拉軌器拉軌、焊軌換軌起點,利用拉軌器和撞軌器調整軌縫,采用閃光焊進行接頭焊接。5、無縫線路應力放散與鎖定,夾板連接線路當換鋪作業時實測軌溫在鎖定軌溫范圍內,采用“滾筒法”進行應力放散后鎖定,可與現場聯合接頭焊接同步作業。 當換鋪作業實測軌溫低于鎖定軌溫范圍時,采用17、“綜合法”進行應力放散后拉伸鎖定。6、舊軌回收收軌作業順序:對位出吊軌鉗吊軌鋼軌裝車安放墊木捆綁。對位時由收軌負責人指揮對位。每組收軌車由兩端向內量出950mm劃好印記(兩邊均劃),按此印記對位。地面鋼軌盡可能與印記對正。前后允許相錯200mm,若相錯量過大時,機車需重新對位。出吊軌鉗時起重司機應注意:吊掛的電纜線不要纏繞住電動葫蘆或走行電機;起落吊軌鉗時觀察鋼絲繩的排繩,防止掉槽和吊鉗被掛;吊鉤的高度,滑車不要碰撞葫蘆,并觀察吊鉤下落,避免葫蘆內鋼絲繩因吊鉤落地而產生松亂;葫蘆要一次走到端部,盡可能的少“點動”。人員走動時要注意腳下,防止絆倒摔跤。吊軌掛鉤人員,掛好鉤后應指揮輕吊,待吊鉤“吃18、”上勁,確認掛牢后方可離開,用拉軌工具拉住吊鉤鋼絲繩,待滑車超過車體底邊梁時拉住軌頭或軌底。吊軌負責人統一號令兩機同時起吊。注意:滑車不要碰掛車體,鋼軌不要掛住“安全護樁”。車上撥軌人員用撬棍護在車邊抽孔外,待鋼軌吊至相應高度時,及時將撬棍尖頭插在鋼軌底部,要插緊,防止滑脫,防止被吊鋼軌掛住車體和轉向架,同時按扭司機應加強觀察密切配合,待鋼軌吊到最佳高度時即停,撥軌人員和按扭司機及時離開車邊,兩機同時內移就位摘鉤,摘鉤時撥軌人員用撬棍配合將軌靠緊。作業時要強調兩機協調配合,人員精神集中,以及站位和操作有序。舊軌裝車第一層的第一、二根鋼軌應緊靠轉向架,并在車上撥直順。裝載順序:第一層鋼軌由外向內19、裝,其余層次的鋼軌均應先找好中心,由中心向外裝。鋼軌裝車第一層裝16根,依次14、12、10和8根共裝5層60根,不宜多裝。安放墊木墊木應選用垛碼軌枕用的墊木,盡可能使用硬雜木。墊放位置應與平板車面上的轉向架及鋼支撐相對應,長度應超出鋼軌面,不足或超長時可插入接茬或鋸掉。捆綁。鋼軌裝好后用直徑15mm的鋼絲繩在鋼軌兩端1m以上位置全部兜住所裝鋼軌,并用撬棍緊鋼絲繩,安裝卡頭用扳手擰緊。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項1、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的有關安全規定、細則操作。2、上線施工人員必須統一佩帶安全帽及其它安全防護用品。3、鐵路線附近堆放的器材、工具,必須牢固,嚴禁侵入鐵路建筑限界。4、卸鋼軌及換軌20、時需派專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使用撬棍撥道時,撬棍應插牢,插入枕底長度不宜過短,防止滑撬;兩端要派專人看護,作業人員要均勻分散,不要扎堆;嚴禁坐騎壓撬或肩扛撬棍撥道。5、嚴禁在車輛下部或車鉤處通過;施工人員不準在鋼軌、枕木或車下坐臥乘涼、休息避雨和鉆車,列車開動時嚴禁抓車、扒車、跳車,不得在鐵路建筑限界以內的地方坐、臥、休息;不得從車底下傳遞工具。4、施工人員聽到防護員發出的預報信號后,應做撤離準備。當施工負責人發出停工命令時,應立即撤除妨礙行車的一切障礙物。交底單位:中鐵電氣化局西鐵工程公司寧西二線(鄭州局管段)NX6標項目經理部交底人: 現場負責人: 接受日期:復 核: 現場領工員: 接受日期: 班組操作人: 接受日期:交底日期: 2013年10月24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