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南廣鐵路路基填料施工技術交底(14頁)(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8130
2022-09-27
12頁
123.50KB
1、技術交底書 編號:CP0 第 1 頁 共 11 頁工程名稱新建南廣鐵路交底類別( )施工技術 ( )安全技術交底時間交底名稱路基填筑施工交底一、基床表層以下填料改良方案本標段填料改良主要分為化學改良及物理改良兩種。化學改良指在細粒土摻入35%的水泥或58%石灰進行改良,物理改良指摻入1025%的粗骨料(如砂卵礫石土、碎石土)進行改良。根據要求,改良土均采用廠拌法施工,先行改良工藝試驗。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粉質粘土、粘土,改良方法根據其塑性指數確定,當塑性指數11時,采用摻入5%的水泥進行改良;當塑性指數11時,采用摻入58%的石灰進行改良。具體摻入比根據現場試驗確定。第四系更新統網紋狀黏土以及灰2、巖殘積層棕紅色黏土(膨脹土棄運),多為D組填料,用作填料時采用摻入58%石灰進行改良。對不滿足級配要求的填料進行改良,物理改良土是通過在土中摻入中、粗砂、卵石及礫石等材料改變土的顆粒級配,提高了性能指標的填料。施工中填料盡量利用路塹、隧道棄碴,對不滿足級配要求的填料進行物理改良,以提高填料的性能指標。不同填料、不同改良措施,在全面填筑開始前,進行填筑及改良工藝試驗,確定填筑及改良工藝、參數及質量控制措施。物理改良土的關鍵是對需改良的填料級配和強度有一個準確的檢驗數據,以此確定需摻入的中、粗砂、碎石、卵石或礫石的比例和數量。因此在大面積填筑前,根據土源的主要來源地點(如路塹、取土場、隧道棄碴)分3、別選取有代表性的填料作為試驗段改良土填料。硬質巖巖塊、棄碴以及強風化硬質巖及其因構造和風化影響呈碎塊石土狀的硬質巖巖塊土填料,屬A、B組填料,可通過加強施工控制作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分層填筑;作為基床底層填料必須滿足級配要求,否則應進行級配改良。基床底層填料的最大粒徑10cm,路基本體填料的最大粒徑15cm;且塊石均勻地分布于填筑層中、滿足級配要求,改良后級配曲線需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各類填料現場填筑前,進行工藝性試驗,確定施工參數及檢測方法、質量控制標準,以滿足各種填筑試驗要求。二、基床表層以下路堤施工基床以下路堤采用路基取土場之A、B組填料或改良土(摻碎石土等物理改良或摻水泥、石灰化學改良)填4、筑。本工程基床底層厚1.9m,正線采用A、B組填料。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A、B組填料填筑采用自卸車運輸、推土機攤鋪初平、平地機精平、重型壓路機振動碾壓。為保證路堤填筑過程中基底的穩定性,必須根據沉降速率控制填筑速度。本工程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料根據地質條件以及設計行車速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水泥、石灰改良土路基、普通填料路基;新建路堤;根據填土高度可分為低路堤和高路堤。其中水泥、石灰改良土的改良、填筑施工方法見上節闡述。一般填料路堤填筑按規定方法施工,具體填筑工藝流程詳見圖。正式施工時必須用路堤填料鋪筑長度100m(全幅路基)的試驗路段,以確定適合該類填料的工藝參數,然后再開始正式填筑施工5、。1施工順序下層面處理 卸填料土 推土機攤鋪整平 輕型壓路機初壓 重型壓路機復壓 平地機精平 中型壓路機終壓。2填土、攤鋪、平整不同土質的填料應分層填筑,且應盡量減少層數,每種填料層總厚度不得大于300mm,亦不應小于100mm。填土區段按照網格化布料,用推土機或平地機攤鋪平整,使填層在縱向和橫向平順均勻,以保證壓路機碾壓輪表面能基本均勻接觸層面進行壓實,達到最佳碾壓效果。推土機攤鋪平整的同時,應對路肩進行初步壓實,保證壓路機進行壓實時,壓到路肩而不致滑坡。初壓工序之后用平地機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3碾壓粘土類填料用膠輪壓路機、羊角碾、靜壓路機靜壓;砂石類填料用振動壓路機、振動突塊壓路機6、等振壓。進行碾壓前對填筑層的分層厚度和大致平整程度應進行檢查,確認層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方能進行碾壓。碾壓時由路基兩側開始向中心縱向碾壓,按照初壓、復壓、終壓三步驟進行。初壓宜低速,復壓宜中速、終壓應快速。施工過程中用環刀法和核子密度儀聯合跟蹤檢測路堤實際壓實度。壓實度檢測合格后,可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應進行補壓后再做檢查,一直達到合格為止。含水量適宜的填料應及時碾壓,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應進行調整處理后方可碾壓。壓路機按S形走行,相鄰兩行碾壓輪跡至少重疊30cm,保證不漏壓。壓路機碾壓走行線路如圖所示。壓路機碾壓走行路圖4斷面控制填方7、斷面邊坡線按每側超填寬度3050cm進行控制,為保證斷面幾何尺寸準確無誤,直線段邊樁設置間距20m,曲線段邊樁設置間距10m。每隔2050m用標桿和紅色施工線繩做成標準幾何斷面,路基橫斷面控制如圖路基橫斷面控制示意圖5路基整形與邊坡壓實路基整修應在路基工程陸續完畢、所有排水構造物已經完成并在回填之后進行。整形前應恢復各項標樁,并按設計圖紙要求檢查路基的中線位置、寬度、縱橫坡、邊坡及相應的標高。帶線控制邊坡坡度,直線段每隔20m設置一道坡度標志線,曲線段每隔10m設置一道坡度標志線。并用坡度尺實時檢測實際坡度。當錘球垂線與對準線重合時表示坡度符合要求,當錘球垂線與對準線不重合時(虛線位置)表示坡8、度不符合要求。邊坡坡度尺檢查見圖。邊坡坡度尺檢查示意圖兩側超填的寬度應予切除,低邊坡用推土機或平地機刮土整修成型。高邊坡用挖掘機和人工聯合整形。修整的路基表層厚150mm以內,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100mm的石塊,應從路基表面層移走,并按規定填平壓實。邊坡受雨水沖刷形成小沖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仔細夯實。如填補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邊坡加固地段時,可用種草整修的方法以種植土來填補。6過渡段施工在過渡段填筑施工前應進行填筑工藝試驗,確定設備型號、松鋪厚度、碾壓遍數、最優含水率等各項主要工藝參數。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路基與橋過渡段、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路堤與路塹過渡9、段采用級配碎石5或3(重量比)水泥、級配碎石進行填筑,所用的級配碎石、級配碎石5或3水泥,均采用集中拌和生產。過渡段基床底層及以下路基分別采用推土機推料、平地機配合人工進行整平,基床表層采用攤鋪機攤鋪。碾壓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配合小型壓路機和平板夯進行壓實。橫向結構物兩側過渡段,對稱均勻分層同步填筑施工;橋臺后、橫向結構物后、橫向結構物頂部以及剛性過渡段兩側路基一定范圍處理達到驗收要求。每個大、中橋橋臺尾過渡段設置2個觀測斷面,一個在線路中心距橋臺1m處,一個在過渡段中部,路涵過渡段設置1個觀測斷面。監測斷面型式:在路基面設置3個觀測點進行路基面沉降監測;分別于路基中心、兩側路肩各設一個監測樁(10、包樁)、路基成型后設置;兩側坡腳外約2m、10m處設位移觀測樁(采用直徑不小于0.1m,長度不小于1m的不易開裂圓木制作,樁頂露出地面0.1m,樁周圍以C15砼現澆固定)。變形觀測控制標準:邊樁水平位移小于5mm/天,豎向位移小于10mm/天。測量精度及頻度:測量精度達到二級水準測量標準;測量頻度:在路基填筑期間每天觀測一次,各種原因停工期間,前2天每天觀測一次,以后每3天測試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每3天觀測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觀測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觀測一次,以后每個月觀測一次。6.1路橋過渡段6.1.1路堤橋臺過渡段過渡段采用倒梯形,臺后過渡段范圍內路基基床表層填筑摻加5%(11、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K3019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55Mpa和孔隙率n18%。基床表層以下1:1坡度線以內摻加3%(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K3015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50Mpa和孔隙率n28%。橋臺基坑用C20混凝土或級配碎石回填。路橋過渡段設置2個觀測斷面。(具體尺寸見附圖1)6.1.2路塹橋臺過渡段路基與橋臺交界處為挖方,地層為土質、軟質巖及強風化硬巖采用倒梯形過渡,臺階寬度0.6m左右。當橋臺深入路塹時,設置長度不小于20m的過渡段,路基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摻5%(重量比)水泥填筑,基床表層以下采用級配碎石摻3%(重量比)水泥填筑,壓實12、標準同路堤橋臺過渡段。橋臺基礎頂面以下回填碎石或C20混凝土。路橋過渡段設置2個觀測斷面。(具體尺寸見附圖2、附圖3)6.1.3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橋頭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 MPa/m。在橋臺及擋墻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臺后過渡段填筑。路橋過渡段橋臺錐體填筑按水平分層一體同時施工。臺后邊角和錐坡體要用輕型壓路機和沖擊夯聯合碾壓。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與路基填筑的相應部位同步施工。6.1.4工藝流程6.2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沿線路方向在橫向結構物兩側設置倒梯形過渡段,下寬2m,坡度1:2。基坑以C213、0混凝土或碎石回填。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設置1個觀測斷面。6.2.1橫向結構物頂距離路基頂面高度H1.5m的過渡段橫向結構物頂面至基床表面范圍內填筑級配碎石;過渡段范圍內基床表層填筑摻5%(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橫向結構物頂及兩側不小于20m范圍內填筑摻3%(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同路橋過渡段。(具體尺寸見附圖4)6.2.2橫向結構物頂距離路基頂面高度H1.5m的過渡段過渡段范圍內基床表層填筑摻5%水泥(重量比)的級配碎石,橫向結構物頂及兩側不小于20m范圍內填筑摻3%(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同路橋過渡段。(具體尺寸見附圖5)6.2.3路基與橫向結構物斜交時過渡段采用斜14、交正做,即沿線路方向結構物與路基的兩交點之間部分路基填料路基全部為摻5%(重量比)水泥的級配碎石填筑,之后設置標準的正交過渡段。其他與倒梯形過渡段和正梯形過渡段相同。6.2.4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刷,路塹地段做好結構物基坑邊坡整型。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 MPa/m。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范允許強度后,及時進行兩端過渡段填筑,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但應分別對稱分層填筑。路堤軌底距結構物頂垂直距離小于1.5時,采取兩次過渡方式,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施工完畢后,再用A、B組填料回填過渡段與路堤之15、間倒梯形部位,壓實標準與路堤相同。結構物頂的填料與結構物兩側2m范圍內的水泥級配碎石同時采用小型振動機碾壓成型。每層混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要求進行養護。6.2.5工藝流程6.3路堤與路塹過渡段6.3.1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弱風化未風化硬質巖石地段在路塹一側順原地面縱向開挖臺階,臺階高度0.6m左右,在路堤一側20m至路塹一側不小于5m范圍內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摻入5%(重量比)的水泥。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正梯形范圍內采用摻3%(重量比)的水泥的級配碎石分層填筑。6.3.2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土質、軟質巖石及強風化硬質巖石地段過渡段應順原地面坡面縱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開挖高度為0.6m左右的臺階,其16、開挖部分填筑要求應與相連路堤相同,并于路堤一側不小于5m至路塹一側不小于5m范圍內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內摻入3%(重量比)的水泥。(具體尺寸見附圖6)6.3.3施工工藝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塹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對路堤填料的沖刷。過渡段填筑前,平整地基表面,碾壓密實;挖除堤塹交界坡面的表層松土做成臺階狀。路堤與路塹連接處,順原地面縱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開挖臺階,臺階高度0.6m左右,開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過渡段的填筑施工與相鄰路堤同步進行。過渡段本體分層填筑、分區分層碾壓。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應符合鐵路客運專線路基施工技術指南的有關規定;靠近堤塹結合處,應沿塹坡邊緣進行橫向17、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6.3.4工藝流程6.4質量控制及檢驗6.4.1質量控制6.4.1.1層厚控制對壓路機碾壓部位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體厚度參照試驗結果,小型機具壓實部位每層松鋪厚度控制在1520cm。在橋臺背部及橫向結構物墻身的左中右用紅油漆標出分層厚度和填層序號。6.4.1.2填料平整及均勻性控制基床表層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靠近結構物人工配合進行局部處理,確保層厚及拌合料均勻。表層與區間表層作為一整體施工。6.4.1.3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非綠化區邊坡壓實采用夯實設備進行邊坡壓實,對18、于設計有綠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與種植植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過渡段與路堤、路塹邊坡連接處順接采用人工掛線精細順接,過渡段本體填筑局部不利于機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掛線精細刷坡。6.4.2質量檢驗6.4.2.1過渡段基底處理過渡段基底處理應按設計要求與橋臺、橫向結構物、相鄰路堤的基底處理同時進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處理符合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質量驗收暫行標準第8.1.6條有關規定。H3.0m時,過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地基系數K3060 MPa/m。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3點,其中:距路基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或抽19、樣檢驗地基系數K30 2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間1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的方法檢驗。路堤與路塹過渡段按設計順原地面縱向開挖,開挖坡面的縱向坡度及臺階開挖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抽樣檢驗3點。檢驗方法:觀察、尺量。6.4.2.2過渡段基坑回填檢測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時,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個基坑抽樣檢驗2組。檢驗方法:在澆筑地點抽樣成型混凝土試件進行標準養護,并進行28d抗壓強度試驗。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時,應分層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動機械壓實,其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每個基坑抽樣檢驗2點。檢20、驗方法:動力觸探試驗。 基坑回填頂面高程的允許偏差為50mm。檢驗數量:每個基坑抽樣檢驗2點。檢驗方法:水準儀測量。6.4.2.3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檢測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級配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過1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超過2%。檢驗數量:每2000m3抽樣檢驗1次顆粒級配、顆粒密度、針狀、片狀顆粒含量、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檢驗方法:在料場抽樣進行室內試驗,并在每層的填筑過程中目測檢查級配有無明顯變化。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規格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產地、品種、規格、批號的水泥,每200t為21、一批,當不足200t時也按一批計。每批抽樣檢驗1組。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有關項目的試驗。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的壓實質量應采用地基系數K30 、動態變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項指標控制。檢驗數量: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孔隙率n各3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1點;每填高約30cm抽樣檢驗動態變形模量Evd3點,其中1點必須靠近橋臺或橫向結構物邊緣處;每填高約6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2 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及有關試驗方法的22、規定檢測。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填料應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時,填料的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并經監理單位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檢驗數量:抽樣檢驗6處(左、中、右各2處)。檢驗方法:觀察,尺量。級配碎石中水泥摻加劑量允許偏差為試驗配合比0+1.0%檢驗數量:每過渡段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3處(左、中、右各1處)。檢驗方法:滴定法檢測。6.4.2.4基床表層23、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檢測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料符合設計要求,其檢驗應符合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第5.2.1條的規定。基床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基床底層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基床以下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和動態變形摸量Evd各3點;基床底層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3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規定的試驗的方法檢驗。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橋臺、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相鄰路基及錐體填土與過渡段級配碎石間應符合24、D154d85的要求。檢驗數量:每個過渡段檢驗1組。檢驗方法:篩分試驗。過渡段兩側填土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符合設計要求。6.4.2.5基床表層以下填料過渡段填層填料填筑過渡段填料的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填料填筑過渡段填料壓實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填料應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5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并經監理單位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檢驗數量:抽樣檢驗6處(左、中、右各2處)。檢驗方法:觀察,尺量。填料填筑過渡段填筑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符合設計要求。交底人: 復核人: 接收單位: 接收負責人: (其余人員附簽名單)附接底人名單:序 號姓 名工 種備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