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路基與軌道工程施工技術交底(16頁)(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8137
2022-09-27
16頁
73KB
1、路基施工技術交底 一、路堤施工 路堤施工嚴格執行鐵路路基填筑壓實施工工藝流程,按三個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水平分層填筑施工。三階段為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檢測整修階段;四區段是填土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驗區段;八流程是: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面整形與邊坡整修。(一)、路基本體1、基底處理:在地基表面,清除基底表面植被,挖除樹根做好臨時排水設施,然后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基底換填。地面坡度陡于1:10的地段先開挖臺階,寬度不小于1m,其后進行基底平整和碾壓。2、分層填筑:采用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壓實的方法。填筑虛鋪厚度按照預先鋪筑樣板段確2、定的參數進行控制,分層厚度30cm(壓實厚度)。路基每側的加寬值見下表:一般填料路堤邊坡高度(m)0-1010-2020每側加寬值(m)0.150.350.703、攤鋪平整:填料攤鋪平整使用推土機進行,控制層面無顯著的局部凸凹。平整面做成坡向兩側4%的橫向排水坡。4、灑水晾曬:填料碾壓前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3%范圍內。當填料含水量較低時,采用灑水措施。灑水采用取土坑內提前灑水悶濕和路堤上灑水攪拌兩種方法。當填料含水量過大,采用取土坑挖溝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機松土器拉松晾曬相結合的方法或將填料運至路堤攤鋪晾曬。5、碾壓夯實:碾壓前進行技術交底,其內容包括碾壓起止范圍、壓實遍數、碾壓機3、的速度等。碾壓采用大噸位重型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順序按先兩側后中間,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壓的操作程序進行。各區段交接處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少于2米,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少于0.4米。對不同的填料應事先進行壓實試驗,以確定分層厚度及壓實遍數。路堤填筑完成后,人工鏟挖、整修超填邊坡土。6、質量檢驗:其中細粒土壓實檢測須用核子密度儀;粗粒土、碎石土的壓實質量采用K30承載板試驗方法或相對密度方法進行檢驗。檢驗、試驗的質量標準及頻次見下表。基床以下路堤壓實質量檢驗標準、頻次填筑部位 填料類別 壓實指標細粒土粗粒土頻 次不浸水部分地基系數K30(Mpa/m)7080每填高高度0.2米4、,200米范圍內檢查2點,中間1點,距路基邊1米處1點相對密度Dr65每填高1層,100米范圍內檢查6點,邊上4點,中間2點。壓實系數kh0.86路堤面的排水橫坡、平整度、邊坡等整修內容,將嚴格按照設計結構尺寸進行,對于加寬部分在整修階段用人工掛線清刷夯拍,路堤整修要達到下表檢驗標準要求。 路堤外形尺寸檢驗標準、頻次檢 查 項 目允許偏差范圍頻 次 中線平面(mm) 5每項100米用經緯儀檢查5點 平整度(mm) 土質15每100米用2.5米直尺檢查10點 邊坡 3%設計值每100米檢查3處 縱斷高程(mm) 50每項100米用水準儀檢查5點 寬度 (mm) 設計值每項100米檢查3處 橫度 5、(mm) 0.5%每項100米檢查2個斷面(二)、路堤基床填筑路基基床厚度2.5m,表層0.6m,底層1.9m。路堤基床的填筑與壓實均應縱向分層進行,嚴禁傾填施工。基床每一壓實層的全寬必須使用同一種且條件相同的填料。1、 路堤基床底層填筑:基床底層施工厚度按分為7層掌握,前三層厚度30cm,后四層厚度為25cm。路堤基床底層填筑的施工準備、施工方法及填料復查同“路基本體填筑部分”。 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檢驗標準、頻次 填筑部位 填料類別 壓實指標粗粒土碎石土頻 次基床底層地基系數K30(Mpa/m)100120每層100m范圍內查5點、中間1點,距路基邊1m處4點相對密度Dr70702、路基基6、床表層填筑:基床表層施工分兩次進行,每層壓實厚度為30cm。路基路堤面應按設計要求測量放線,與基床表層一并填筑壓實,要求做到肩棱明顯,路拱坡面合度,完工時路基面允許誤差為:寬度:路肩邊緣至邊緣不小于設計寬度,線路中線點至路肩一側寬度允許有5cm的偏差。高程:路肩高程與預留沉落的路肩高程比較,在100m路基內的個別地段允許有不超過5cm的誤差,但其連續長度不應大于10m。平整度:每100m長路基上,用2.5m長直尺垂直于線路中線,間距大致均勻地抽測十次,量得最大凹凸差均不應大于15mm。表面整平需補填時,如補填厚度小于10cm,應將原壓實層翻挖至少10cm深,補填壓實。 基床(表層)壓實質量檢驗7、標準、頻次 填筑部位 填料類別 壓實指標粗粒土碎石土頻 次基床表層地基系數K30(Mpa/m)120120每層100m范圍內查5點、中間1點,距路基邊1m處4點相對密度Dr7575 基床的外形尺寸檢驗同“路基基床以下本體施工”。 二、路塹施工路塹開挖前,先做好塹頂的排水設施,路塹使用挖掘機和推土機配合開挖,采用自卸翻斗車運輸至土方調配指定地點。路塹開挖后經常檢查開挖坡度,糾正偏差,使其坡面平順,無明顯局部高低差。坡面上出現坑穴、凹槽時,用勾縫、灌漿、嵌補,支頂等措施防護加固。基床表層換填的地段每隔50m檢測一個斷面,每個斷面三個點,線路中心一點、兩側軌枕外側端部兩點。滲水溝溝底高程每100m用8、水準儀測兩點,允許偏差20mm。路塹路基面施工偏差符合下列要求:路肩邊緣至邊緣不小于設計寬度,線路中線至路肩一側的寬度允許偏差為3cm;路肩高程在100m長路肩內的個別地段不超過3cm,但其連續長度不大于10m。平整度在每100m長路基上,用2.5m長直尺,垂直線路中線,間距大致均勻地抽測10次,量得最大凹凸差,土質路基面不超過1.5cm,石質路基面允許有兩處超過5cm,但不大于10m。 三、半挖半填地段路基施工的關鍵在于塹、堤接合部位填方的密實程度。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寬度相應按路堤、路塹半寬取值。為使基床部分的強度一致,防止發生不均勻沉降而引起軌道病害,路基面以下1.0m基床范圍9、內予以挖除換填與填方相同、符合基床要求的土,換填界面設4%向外的橫向排水坡。施工傍坡半挖半填路基填堤時,根據地形及挖除土體的寬度,分別采取傍坡槽推或傍坡順推的作業方法。施工關鍵是路塹與路堤連接部分的挖臺階處理和半路堤部分的分層壓實工藝,必須認真按有關施工設計和要求進行施工。 四、路基過渡段施工(一)、路堤與橋涵過渡段在橋涵背后不少于2m加橋臺高度的范圍填筑,使用滲水土填筑,達到不低于最佳含水量密實度的90%。采用壓路機壓實。路基與框構橋連結方式見示意圖。 道床 基床表層 2米 基床底層 橋涵 滲水土 1:2 結構物 過渡段 路堤本體 填筑前向壓路機司機做好技術交底,司機必須掌握熟悉碾壓的起訖范10、圍,壓實遍數,壓實速度。為控制好分層厚度,在過渡段兩側四角立4根標尺,標尺上劃出明顯的每層填鋪厚度并掛線攤鋪。確認鋪平后機械碾壓每層壓實厚度控制在于20cm以內虛鋪系數在1.33左右,壓實時采用振動碾壓機自兩邊向中間進退碾壓,輪痕重疊20-30cm,當碾壓6遍時測試密度,如不合格,繼續碾壓,直至達到K3090Mpa/m壓實標準。壓實作業時,制定詳細的定機、定人、定區計劃,專人操作,專人記錄,實行崗位負責制。過渡段填筑寬度,每側比設計寬度寬0.3m,以保證本體壓實寬度。最后刷坡整修,過渡段兩側及錐坡防護砌體等待路堤穩定后再施工。(二)、 路堤與路塹過渡段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采用填筑和開挖兩種形式11、,確保路塹在線路的縱向方向強度和剛度均勻過渡。當原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1時采用填筑方法施工,結構形式見路堤與路塹過渡段的設置方式示意圖。 2.0m 開 挖 基床表層 排水措施 路 堤 碎 石當原地面自然坡度緩于1:1時,采用開挖方法施工,結構形式見路堤與路塹過渡段的設置方式示意圖。 基床表層 開挖 排水措施 路堤 過渡段 (三)、過渡段施工質量檢驗標準 基床表層壓實質量檢驗標準檢查項目檢驗標準碎石土頻 次K30試驗K30(Mpa/m)120基床表面每過渡段檢查2點,距路基邊1m處兩側面各1點相對密謀Dr0.75每填高一層,每過渡段檢查3點,左、中、右各1點 過渡段基床表層以下壓實質量檢驗標準檢12、查項目檢驗標準級配碎石頻 次K30試驗K30(Mpa/m)100基床表面每過渡段檢查2點,距路基邊1m處兩側面各1點相對密謀Dr0.70每填高一層,每過渡段檢查3點,左、中、右各1點五、路基排水設施在坡腳外設2.0米寬的天然護道保持路基坡腳的穩定,護道坡度為2%。路基排水設施施工時根據地表水流情況,開挖臨時排水溝,將水引到路基以外,地面排水設備的縱坡不應小于2。在挖方地段或路堤較低的地段,設側溝排水至附近的低洼處。路堤(塹)側溝在路基表層完工前必須配套完工。六、路基附屬工程 (一)、養路機械化平臺 沿線每隔500m設置一個養路機械化平臺。平臺頂面較相對應處軌面低0.4m,平臺不設在較高的路堤上13、,且保持排水暢通,平臺尺寸均為5.0m5.0m(由路肩外側起算)。 (二)、邊坡防護邊坡基本穩定后,進行路基邊坡的整形刷坡,在路基成型穩定后采用播種草籽的措施進行坡面防護。路基填方高度大于10m,采用漿砌片石進行防護。漿砌片石施工:1、坡面鋪砌要在填土壓實符合要求,坡體趨于穩定或填土壓實達到要求后,按設計和規范要求清刷坡面浮碴,填補凹坑并拍實、平整。 2、按設計標準測量放樣,開挖坡角基槽。基礎的開挖符合圖紙尺寸和規范規定后,進行砌體砌筑。 3、砌筑基礎的第一層砌塊:先將片石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砌筑上層砌塊時,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將砌好的表面加以清掃、濕潤再坐漿砌筑。選14、擇合格片石立砌,拉縫錯開。鋪砌厚度均勻,水泥砂漿飽滿,采用凹縫,外觀整齊美觀,砌筑后及時回填邊緣,夯填密實,防止地表水浸入。4、施工時每隔10m設置一伸縮縫,縫寬0.03m,縫內填塞瀝青麻筋,填深0.2m。5、墻身砌出地面后及時回填夯實,并作好基坑頂面排水、防滲設施,伸縮縫兩側平齊無搭疊。縫中防水材料按要求深度填塞緊密,按圖紙位置及尺寸預留泄水孔。6、砌體勾縫砂漿嵌入砌縫內2cm深。如縫槽深度不足或砌體外露未留縫槽時,均先開槽后勾縫。交底人:錦工集團第二線橋工程公司技術室 2002/3/16接底人:軌道工程技術交底 大鄭線一、鋪 軌(一)、 準備工作1、當路基、橋梁完工后,進行全線貫通測量,測15、量閉合后,按規范要求測設中樁,并防護。2、依據設計文件和有關技術規定,計算各種類、各類型、各規格軌料及道碴用料量,落實料源及供應計劃,以確保鋪軌計劃進度的實現。3、軌料進場后在使用前均應預加整配,不能整修合格者應剔除。搬運裝卸時嚴禁拋擲。4、鋼軌長度應逐根丈量,長度偏差(公差)值用白油漆寫在軌端頭部上。同一長度(允許偏差內)的鋼軌應同堆垛碼。砼枕不同生產廠家也分別垛碼,并不得混鋪。5、配軌計劃是指導鋪軌施工重要依據。根據本標段的施工設計文件、規范技術規定進行配軌計劃表的編制,應包括如下主要內容:軌節編號、鋼軌類型、長度、曲線內股縮短量、相對接頭相錯量;軌枕種類、類型、間距、數量、鋪設地段及長度16、;扣件號碼或每塊墊板道釘數,曲線半徑、轉向及軌距加寬值等,根據需要可加某些說明或要求。 (二)、 軌枕鋪設1、同一種類的軌枕應集中連續鋪設,同一類不同類型軌枕不得混鋪。在不影響軌道設計強度條件下,可以成段鋪設與設計不同的軌枕,但鋪設最小長度不小于500m。 2、砼枕螺旋道釘的集中錨固由于螺旋道釘錨固質量對軌道質量影響較大,為確保其錨固質量,按道釘在砼枕預留孔的正確位置,用鋼板和鋼管等制成鋼模,固定在承軌槽控制道釘正確位置,采用反面澆注硫磺漿液的方法錨固。對錨固所使用的材料,配合比、熬漿、運漿、澆注漿液等工序都要嚴加控制和檢查。錨固用料配制及工藝要求,按“規范附錄D”要求執行。 螺旋道釘錨固的質17、量標準:a道釘應與承軌槽面垂直,歪斜20;b道釘在承軌槽面處的中心線偏離預留孔中心2mm;c道釘圓臺底應高出承軌槽面,但2mm;d螺旋道釘的抗撥力60KN。 3、軌枕布置和位置控制 a軌枕間距布置每千米軌道鋪設軌枕數量應按設計規定執行。軌枕間距布置,依據鋪設的軌道采用的鋼軌類型、長度、接頭形式以及軌枕種類的不同,按規范附錄B的規定計算布置。 b軌枕位置的控制 為確保軌枕位置布置的正確,應在一股軌腰內側(曲線在外軌軌腰內側)用白油漆準確標示軌枕位置,軌枕應與軌道中心線垂直。其允許偏差:國家鐵路正線和到發線為20mm,其他線及其他鐵路為30mm。 4、鋪軌 鋪軌前預鋪道碴為防止軌枕斷裂和壓入路基成18、槽引起病害,在鋪軌前應預鋪部分道碴。雙層道床宜按墊層厚度鋪足,單層道床鋪設厚度宜為15-20cm,頂面整平。橋兩端各30m也應預鋪高出臺擋碴墻5cm厚度的道碴,并做好順坡。 軌料散布方法利用既有線散布鋼軌和軌枕,在車站利用既有股道用軌道車,推運運軌車和軌枕平車,到位卸下。擺正軌枕,將鋼軌撥移就位安裝連接件,方正軌枕安裝扣件。在區間可集中卸料,再用拖拉機成對或多對拖拉鋼軌散軌于路肩,用汽車運軌枕散枕,擺鋪好軌枕后,撥軌到位,方正軌枕,安裝連接件與扣件撥正線路上碴作道。拖拉機拖拉散軌法:在存料場或接軌點用拖拉機按配軌計劃順序成對或幾對軌拖拉到路基上,將軌移置于兩側路肩上,軌枕用汽車運上路基人工散布19、。 鋪軌作業過程軌料運送到工地后,按下列作業過程鋪設。a散布軌枕,基本對中擺齊;b散布鋼軌及配件,并擺正位置;c安裝鋼軌連接配件;d方正軌枕e安裝鋼軌扣件或全部釘道;f撥正線路方向并整道。鋼軌接頭采用對接式,曲線內股應使用廠制縮短軌調整鋼軌接頭位置,兩股鋼軌接頭位置相錯量,應符合以下規定:正線和到發線上,直線不大于40mm,曲線不大于40mm加上采用的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其他線上,直線不大于60mm,曲線不大于60mm加上采用的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注意鋼軌接頭處應按規范計算軌縫值,安放軌隙片,以控制合理的軌縫。附:人工鋪軌作業流程圖 二、鋪碴整道 1、 鋪碴前應做好如下工作a計算出各路段鋪碴種20、類、數量及碴源,供碴計劃和方法等。 b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做好鋪碴整道的勞力組織及施工機具的有關準備。 2、鋪碴的基本規定 a使用的道碴應符合鐵道部現行的技術條件。 b鋪設的道碴種類和道床斷面尺寸應符合設計規定。 c在不同軌型和不同種類軌枕的交接處,軌面高差應用道碴以2%的坡度向較低方向順接。 d鋪軌前應按規范規定的段落和標準預鋪道碴。 3、鋪碴整道作業 a 基本要求 鋪碴整道作業上碴時,道碴散布均勻。軌道應逐步整正,臨時道床高差,應以5%的坡度順接。砼枕應在鋼軌兩側各450mm范圍內均勻搗固。木枕應在鋼軌兩側各400mm范圍內均勻搗固。軌下應加強搗固。軌接頭及曲線外股,應在上述規定范圍加強搗固21、道床。起道應校正一股軌面高程(曲線應先撥正內股軌面),據此調整另一股軌面高程,左右均勻進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宜150mm。 b上碴順序:鋪底碴鋪軌鋪面碴整道 每次上碴整道順序:運碴勻碴起道方枕串碴撥道填補枕盒內部道碴搗固小量撥道修整道床補足枕盒內道碴。待道碴上足并經50次壓道后,再進行最后整修工作。c第一遍上碴整道 上碴:將道碴均勻地散布到軌道內。 起道:先將每節軌道抬高幾個點并用道碴墊實再抬高其各點并找平,沒有明顯凸凹不平與反超高,方枕。 串碴搗實:注意砼枕中部留60cm寬的凹槽。 撥道調軌縫:上述工作完成一定長度后,應將線路撥到中心線位量直線順直,曲線圓順,調整軌縫。 填盒:補填軌枕盒內道碴22、。 d第二遍上碴整道 第二遍上碴整道主要進行如下作業:上碴、勻軌道縫、起道、細方枕、串碴、填盒、搗固、撥道及整道作業。在第二遍上碴整道后,軌道各主要尺寸逐步整正,使軌道達到竣工驗收標準。 第二遍上碴要全面整道。鐵路正線需經單機或列車50次壓道,鐵路站線及其他鐵路線30次壓道后,進行軌道最后整修,其軌道軌面的縱向坡度應與設計的線路縱坡相符,但在路堤預加沉落量未完全沉落地段,軌道縱坡可線路最大坡度,困難地段可最大坡度加2。軌道應達到如下質量標準和要求: 除符合軌道允許偏差的有關標準外,新建鐵路正線其曲線外軌超高應按下式計算置:h=7.6V2max/R 式中 h-曲線外軌超高(mm),按3進2舍取5整倍數; Vmax-最高行車速度,國家鐵路采用60Km/h; R-曲線半徑(m)。 曲線正矢允許偏差嚴格按規范表標準控制。曲線頭尾不得有反彎或“鵝頭”。 e上碴整道施工方法上碴:底碴采用汽車運輸(推土機平碴)、面碴采用K車上碴、布碴。搗固以液壓搗固機搗固為主,輔以人工配合施工。其他作業均以人工施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