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疏散公路路基土石混填試驗路段施工總結報告(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8330
2022-09-28
12頁
152.54KB
1、路基土石混填試驗路段施工總結報告目 錄1、工程概況:2、編制依據:3、試驗目的:4、試驗段選址:5、技術要求:6、施工工藝7、施工方法總結8、試驗數據整理、分析9、試驗總結10、附件一、工程概況:本項目為104國道臺州境內的組成路段,是天臺縣的重要的集疏散公路,也是上三高速公路的應急疏散通道。本合同段為S4合同段,主線起點里程K1659+800,終點里程K1663+500,長度:3.7km,設計速度8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32m;主線路基與上三高速公路的連接線里程K0+000K2+887,長度:2.887km,設計速度8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24.5m。合同段路基挖方(適合填筑材料)22、7萬方,利用土石混填23萬方,挖方主要集中在K1659+800K1660+020,K1+580K1+680,K2+220K2+420段落,根據現場察看,挖方段基巖裸露,確定本標段施工以填石為主。挖方段地質:挖方段主要為強弱風化凝灰巖,屬于路基使用填料,填方段表層為第四系坡殘積土,或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對低填淺挖段需要進行換填,清除至上路床面后換填挖方段石方,因此確定出本路段試驗路段為以石方為主的土石混填試驗路段。本次試驗路段從2012年1月2日開始準備,包括表層清理,2012年1月12日施工填筑至距離路槽30cm以內,填筑施工時間為8天。二、編制依據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3、2006)2、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104國道新昌關嶺至天臺響堂段改建工程招標文件5、104國道新昌關嶺至天臺響堂段改建工程第四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三、試驗目的1、在試驗過程中記錄壓實設備的類型、松鋪厚度、路基整平方法、碾壓遍數、碾壓速度、工序、路基每層碾壓后的沉降量和壓室度;2、試驗后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求出達到規范規定的壓實標準時的最佳碾壓遍數及壓實系數;3、對各種試驗、記錄、測量數據進行整理,總結分析,形成試驗路段總結報告,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核、批準后按照試驗路段的施工方法進行本合同段剩余段落填方施工的4、指導和依據,有效控制本合同段填方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四、試驗路段選址:1、根據我標段大量段落屬于低填方的實際情況,采用里程為K1660+020K1660+220段落進行試驗,該段落長度200m(和試驗路段長度不小于200m相符合),最大填高2.61m,路基縱坡3%,路基橫坡2%(雙向),既涉及到了路基填方,也有淺填低挖換填段落,比較具有代表性。2、填筑材料選址:本次試驗路段填料采用K1659+800K1660+020段挖方作為填料,該段石質主要為弱強風化凝灰巖,數量占我標段路基挖方70%,在我方路基填筑中具有代表性,在試驗路段施工前,對填料的進行了顆粒分析,綜合毛體積密度試驗等室內試驗,經檢測滿5、足路基填筑材料要求。五、技術要求5.1、基本技術要求:(1)非適用路基填料的界定:沼澤土、淤泥、泥炭、凍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含有樹根和易腐朽物質的土;有機質含量大于5%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高液限粉土)。(2)填石路堤填料中其石塊最大粒徑應不大于500mm,并不應超過層厚的2/3,不均勻系數宜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圍內,填料粒徑應小于150mm。(3)填料強度和粒徑應符合以下規定:填料應用部位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mm)路堤上路床(030cm)8100下路床(3080cm)5100上路堤(80150cm)4150下路堤(150cm)3156、0(4)路堤填料中石料含量等于或大于70%時,應按填石路堤施工;石料含量小于70%且大于30%時,按土石路堤施工,石料含量小于30%時,按填土路堤施工。(5)土石路堤不得傾填,應分層填筑壓實,碾壓時應使大粒徑填料均勻分散在填料中,用碾壓設備無法壓碎的大塊石硬質材料,粒徑應滿足規定要求,否則應清除或破碎;(6)路基每層上土應按照框格要求上土,以上土的數量控制松浦厚度,為確保路基壓實寬度,要求路基填筑是每側應大于設計寬度20cm,最好控制在3050cm,該部分填料在路堤填筑完成后修坡時挖除。(7)中硬、硬質石料的土石路堤,應進行邊坡碼砌,邊坡碼砌與路堤填筑宜基本同步進行,壓實機械宜選用自重不小于17、8t的振動壓路機(實際采用20t振動壓路機)。5.2實測項目(1)路基頂面: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頻率(方法)權值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其他公路1關鍵項目壓實度或固體體積率(%)零填及挖方(m)00.896按附錄B檢查密度法:每200m每壓實層測4處3換填00.8960.801.50942彎沉(0.01mm)不大于設計要求值按附錄I檢查3一般項目縱斷高程(mm)+10,-20+10,-30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24中線偏位(mm)50100經緯儀:每200m測4點彎道HY、YH兩點25寬度(mm)符合設計要求米尺:每200m測4處26平整度(mm)20303m直尺:每200m測2處18、0尺27橫坡(%)0.30.5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18邊坡坡度符合設計要求每200m抽查4處1平順度符合設計要求(2)每層填筑: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頻率(方法)權值1關鍵項目壓實度或固體體積率(%)按附錄B每200m測4處32一般項目壓實層厚度(cm)松鋪厚/松鋪系數每200m測4處23分層寬度(cm)設計+加寬每200m測4處24橫坡(%)每200m抽查4處1填石路堤每層控制填筑合格是進行頂面檢測的基礎,屬于重要的施工記錄。應在頂面檢測時附在頂面檢測資料后。六、施工工藝:1、主要施工工藝流程圖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2、試驗路段施工順序:整平填筑面并壓實,布設填筑框格控制9、點并標示上料高度運輸材料、上料推土機攤鋪清除或破碎大塊徑石料人工補充細料,局部找平測量松鋪厚度靜壓振動慢速碾壓正常碾壓目測無下沉(記錄碾壓遍數)高程測量控制再次碾壓記錄高程數據壓實度(孔隙率)測定合格則進行下一循環作業,否則應對不合格部分挖除,重新上料試驗(或對工藝、材料中的不足改進后重新施工試驗段)多次按照試驗段要求施工,使工藝、材料得到穩定滿足施工質量要求形成試驗段總結報告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核批準。七、施工方法總結1、填前準備:路基填筑前應先對基底進行處理,挖除不適用填料,對淺填低挖部分應挖至下路床面,隨后進行整平、碾壓處理,確保基底平整、穩固。路基壓實度、寬度應滿足路基填筑前地基清理要求。10、本次路基試驗段施工,首先在路基左側填筑一寬度5m的便道,避免上料重車來回碾壓造成清表地基破壞。清表時按照縱向每20m放出路基的坡腳線,并在路基坡腳線按照寬度要求,固定出邊樁,以便施工中隨時能夠根據路基中樁確定出法線方向。路基施工運輸車輛統一為載重15T的東風汽車,實際運輸每車運載方量(松方)為10m3,按照40cm松鋪厚度,每車攤鋪面積為25m2,現場施工按照55m用白灰定出框格,作為每車卸料的地點。2、填料的挖運及堆料:K1659+800K1660+200挖方主要是凝灰巖,現場采用爆破進行開挖作業,填料在裝車的過程中進行選擇性裝車,盡量保證填料大小搭配,級配均勻進行裝車。車頂設置框格寬度1511、cm的鋼筋頂棚,超過15cm的填料難以被裝進車內,可有效控制填料最大粒徑。每車上料總量控制均勻,裝載機裝車4鏟(斗容量2.4m3),挖掘機裝車12鏟(斗容量0.8m3),均可保證填料不超過10m3。汽車運輸到路基填方處,按每個框格1車,采用后退式卸車,可避免填料松散超出框格。3、攤鋪整平路基應超寬填筑,現場實際控制的時候,控制填料每側超出設計寬度不少于20cm,實際控制按照30cm進行控制。汽車卸料按照先高后低,先兩側后中間的順序卸料,確保填料按照最大松鋪厚度40cm的要求均勻堆放。攤平采用推土機攤平,現場也曾試驗采用裝載機攤平,但根據觀察,裝載機攤平效果達不到推土機攤平效果,主要是鏟斗傾角難12、以控制,導致攤平后密實度不均勻,因此在后續施工過程中,除非出現意外情況,應嚴格適用推土機攤平。在前面采用棚架控制填料粒徑后,現場基本沒有出現大塊的現象,攤平后,個別不平處和邊角處采用人工配合用細石塊,石碴找平空隙并進行整修。總體整平后,測出松鋪厚度是否符合試驗要求的40cm以內,如超出40cm,應檢查原因,并清除多余的石方。靜壓一遍后,恢復測量高程控制系統,并做好記錄,靜壓壓路機行走速度為2KM/h。4、碾壓方法:石方路基含水量控制比較寬松,達到表干無淌水即可滿足要求,本次試驗段碾壓采用自重20t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初始3遍碾壓的行駛速度控制在小于2KM/h,后2遍行駛速度控制在小于4KM/h13、。碾壓沿路基縱向進行碾壓,按照振動由弱到強進行,先邊后中,每次碾壓輪跡控制重疊1/3。嚴禁壓路機在以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5、碾壓遍數及檢測:第一次試驗的時候,根據現場實測,松鋪厚度在38.6cm的情況下,碾壓到第3遍(往返一次為一遍,不是行駛過去算一遍,回來算第二遍),路基頂標高的變化已經不明顯,到第五遍以后,填方頂面基本無變化。根據填石路基的要求:壓實層頂面穩定,無下沉,石塊緊密,表面平整無輪跡,相鄰兩次的壓沉值在5mm以內,且壓實度滿足要求,即證明碾壓質量優良。結合我標段施工實際情況,現場認為:由于填方本身為低填方,相鄰兩次壓沉值在5mm以內,即使壓實度達到要求,按照此數據14、施工,難以保證路床頂面的質量,對路面質量有危害和影響,因此提出進一步的壓沉值要求:相鄰兩次壓沉值在2mm以內,并測定壓實度滿足要求,證明碾壓質量優良。控制壓實遍數為5遍。八、試驗數據的整理及分析1、沉降差檢測:石方路基試驗段沉降差檢測統計表樁號填前松鋪層厚靜壓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高程高程cm高程沉降高程沉降高程沉降高程沉降高程沉降高程沉降高程沉降K1660+18074.21774.60338.674.5574674.5317274.5247974.5218274.5198474.5188574.518852、壓實5遍后與第6次碾壓沉降值統計表: 里程K1660+160K166015、+180K1660+200K1660+220第二層沉降差/10-1第三層沉降差11-10第四層沉降差-1001第五層沉降差-1110第六層沉降差1-10-1第七層沉降差-1010第八層沉降差-1-2-103、固體體積率檢測石方路基試驗段固體體積率檢測統計表檢測部位固體體積率各測點固體體積率平均值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第六層第七層第八層九、試驗總結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及檢測數據結果分析,得出試驗結論如下:1、石方路基填筑松鋪厚度控制在40cm以內,含水量達到表干無淌水時,采用YZ20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沿路基縱向由邊到中,靜壓一遍,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振壓3遍,速度控制在4KM/h以內16、振壓2遍,前后2次輪跡控制重疊1/3,能夠滿足低填方路基各層壓實度要求。2、通過對試驗路段施工,采用石方路基能夠滿足我隊路基施工作業要求,符合施工技術規范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要求,同時對路基挖方得到有效利用,具有填筑施工速度快、檢測直觀、穩定性好、質量易控制的特點。3、通過本次試驗路段施工,推薦施工工藝、施工參數如下:(1)填料開挖及攤鋪:采用棚架控制填料最大粒徑,路基填筑頂面畫線堆料,裝載機、挖掘機控制裝料,推土機攤鋪,人工配合整平的方法適用且可行;(2)填料松鋪厚度嚴格控制小于40cm,是采用本工藝施工的前提和保障;(3)壓路機行駛速度,靜壓和前3遍小于2KM/h,后2次小于4km/h,每次碾壓重疊1/3輪距,振動碾壓5遍,碾壓后的路基固體體積率(壓實度),沉降差滿足各區填筑設計要求;(4)石方路基填筑,突破了雨天以后晾曬要求,停雨半天即可繼續施工,能夠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進度;(5)通過對松鋪系數的統計,得出填石路基的松鋪系數平均為:1.287。十:附件:1、填料綜合毛體積密度試驗報告;2、壓實度檢測資料;3、水準測量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