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昆客運專線長昆湖南段隧道水溝、電纜槽施工工程技術交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8431
2022-09-28
11頁
360.54KB
1、滬昆客運專線長昆湖南段CKTJ*標段水溝、電纜槽技術交底 編制: 審核: 批準: *滬昆客專長昆湖南段第一項目分部二一二年三月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及目前施工情況1三、施工方案1四、施工方法14.1工藝流程14.2設計情況24.3施工內容34.4施工注意事項及驗收標準8五、安全、質量、文明施工保證措施9一、編制依據時速350KM雙線隧道綜合通用圖,隧道防排水、輔助工程措施通用圖;鐵路隧道施工規范,國家和鐵道部現行設計規范、施工指南、驗收標準、技術規程等;我公司所擁有的技術裝備力量、機械設備狀況、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積累的工程施工經驗。二、工程概況及目前施工情況*隧道進口段隧2、道共長8608m,隧道共設四座輔助坑道,分別與正洞相交于*。 截至3月底我部*隧道*斜井小里程二襯已施工719米,*隧道大里程方向二襯已施工752米,已經具備水溝電纜槽的施工條件。三、施工方案對于二襯已經施工超過600米的工作面,準備開始施工水溝、電纜槽。水溝、電纜槽采用一次成型施工工藝以減少縱向施工縫,模板自行設計,集中制作。混凝土設計標號為C30,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車運送,插入式振搗器振搗,隧道貫通后再進行基礎墊層施工。四、施工方法4.1工藝流程見圖4-1水溝、電纜槽施工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檢查鋼筋綁扎檢查外觀質量及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安裝模板澆注混凝土拆模進入下一道工序管口3、位置固定養護圖4-1 水溝、電纜槽施工工藝流程圖4.2設計情況我分部施工段落均為有仰拱地段(襯砌類型ae),水溝電纜槽詳圖如下圖4-2、圖4-3。圖4-2 水溝電纜槽詳圖(有仰拱) 圖4-3 A點詳圖 B點詳圖4.3施工內容 1、測量放線為保證結構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兩側電纜槽、兩側排水溝與隧道中線的尺寸必須按照設計圖紙放線,測量組每隔5米放一組倒放點,并書面交底給施工人員。2、鑿毛及基底清理兩側矮邊墻及二襯與電纜槽結合面光滑,必須采用鑿毛處理,才能保證后施工的電纜槽壁與矮邊墻粘結牢固,不產生裂縫或脫落,影響施工質量。在電纜槽施工前,首先用風鎬將矮邊墻與電纜槽結合面鑿毛,然后將水溝和電纜槽基地的4、松碴、雜物、淤泥清理,然后用高壓水把鑿毛后邊墻結合面和基底沖洗干凈。3、模板安裝模板安裝前,基底必須找平,保證模板安裝后高度一致。模板安裝必須垂直,模板與模板之間的縫隙控制在2mm之內,基底不平整部位在立好模板后用砂漿封堵,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漏漿,模板與模板之間不能有錯臺,為防止混凝土施工中模板上浮跑模,影響混凝土施工和澆筑質量,在模板底在縱向每隔1.5m打設22的固定鋼筋,鋼筋高出模板10cm左右,用8鋼筋與固定在襯砌矮邊墻上的膨脹螺栓拉緊后加固牢固。模板在每次安裝前必須清除板面混凝土塊,涂抹脫模劑。4、鋼筋綁扎在已施工好的填充面上,縱向間隔20cm用沖擊鉆鉆30cm深的孔,將16鋼筋長1.35、2米,插入其中并用錨固劑充填密實。同時采用兩排10圓鋼,間隔20cm與此鋼筋綁扎,且在此鋼筋頂部采用一根16縱向接地鋼筋于此綁扎,16縱向接地鋼筋保證100m內無斷開,每100米斷開一次,間距10cm。如圖4-4: 圖4-4 溝槽側壁鋼筋布置圖5、盲管安裝盲管必須與已施工的二襯拱墻盲管順接,同時與仰拱填充中的PVC管順接相同,保證水流的暢通,參照圖4-4。 6、過軌管的安裝根據滬昆公司文件工管函2011號89號轉發鐵三院對長昆段隧道工程預埋過軌管與中心溝(管)位置關系的通知的通知,我標段內的過軌管線全部由仰拱底部穿過,與中心水溝距離5.5厘米,過軌管(電力、信號、通信)全部為熱浸塑鋼管,經廠家6、預制好后,現場拼接。過軌管具體型號見表4-1:表4-1 過軌管(熱浸塑鋼管)設計情況序號過軌類型規格型號數量 (根/處)單位備注1電力過軌100*3.5mm,(6m+3.4m),直管10根2*4.6m2電力過軌150*3.5mm,(6m+3.4m),直管4根2*4.6m3電力過軌100*3.5mm,弧長228cm,半徑140cm,彎管20根4電力過軌150*3.5mm,弧長228cm,半徑140cm,彎管8根5信號過軌100*3.5mm,(6m+1.6m),直管2根2*3.7m6信號過軌100*3.5mm,弧長228cm,半徑140cm,彎管4根7通信過軌100*3.5mm,(6m+1.6m)7、,直管4根2*3.7m8通信過軌100*3.5mm,弧長228cm,半徑140cm,彎管8根過軌管分布情況見表4-2:表4-1 過軌管(熱浸塑鋼管)設計情況序號里程洞室位置通信增加過軌管信號過軌備注1DK259+942左側綜合洞室1250 2DK260+192右側綜合洞室250 3DK260+442左側通信洞室1250 序號里程洞室位置通信增加過軌管信號過軌備注4DK260+692右側綜合洞室250 5DK260+942左側綜合洞室1250 6DK261+192右側綜合洞室250 7DK261+442左側通信洞室與電力洞室合建1250 8DK261+692右側綜合洞室250 9DK261+948、2左側綜合洞室1250 10DK262+192右側綜合洞室250 11DK262+442左側通信洞室1250 12DK262+692右側綜合洞室250 13DK262+942左側綜合洞室1250 14DK263+192右側綜合洞室251 15DK263+443左側通信洞室與電力洞室合建1252 16DK263+695右側綜合洞室250 17DK263+945左側通信洞室1358 18DK264+303左側電力洞室39 19DK264+342右側綜合洞室DK264+3251308 20DK264+650左側通信洞室250 21DK264+900右側綜合洞室1202 22DK265+102左側電力9、洞室298 23DK265+400右側綜合洞室1250 24DK265+650左側通信洞室250 25DK265+900右側綜合洞室1250 26DK266+150左側綜合洞室252 27DK266+402右側綜合洞室1250 28DK266+652左側通信洞室250 29DK266+902右側綜合洞室1203 30DK267+105左側電力洞室299 31DK267+404右側綜合洞室1251 32DK267+655左側通信洞室249 33DK267+904右側綜合洞室1250 34DK268+154左側綜合洞室250 35DK268+404右側綜合洞室1240 36DK268+644左側通10、信洞室256 37DK268+900右側綜合洞室1200 38DK269+100左側電力洞室300 過軌管布置如圖4-5:圖4-5 過軌管布置圖7、接地鋼筋、端子的安裝初支接地鋼筋每個臺車位與縱向結構鋼筋焊接,初支接地鋼筋分左右兩側交錯與結構鋼筋連接。同時二襯接地鋼筋在每組槽道處布設,分左右兩側交錯與結構鋼筋連接,杜絕同一環向接地鋼筋同時與結構鋼筋連接。所有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筋與電纜槽外緣縱向接地鋼筋連接。接地鋼筋間的連接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接地端子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接地系統布置見圖4-6。圖4-6 接地系統布置圖8、混凝土施工水溝、電纜槽混凝土采用C30鋼筋混凝土,全自動拌合11、機攪拌,混凝土罐車運送。澆筑混凝土前以及澆筑過程中,應對模板、支架、鋼筋骨架、預埋件等加以檢查。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各項: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模板、支架、支撐等結構的可靠程度;預埋件的安裝位置和高程;鋼筋的安裝位置;脫模劑涂刷情況。混凝土澆筑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大于2m,當大于2m時,應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澆筑。由于水溝側壁薄,可以采用小型振動棒或25鋼筋插搗密實,在插搗過程中注意對排水盲管、過軌管的保護,避免其損壞。并用木棒輕輕敲打模板,使附著在模板上的氣泡逸出,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平整,無氣泡和蜂窩麻面產生。9、混凝土拆模及養護混凝土澆筑后,12h內即應覆12、蓋和灑水,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宜少于14d,灑水次數應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為度;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混凝土拆模時的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的強度達到8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時,不得影響混凝土的養護工作。4.4施工注意事項及驗收標準1、嚴格控制水溝電纜槽高程和凈空等尺寸標準,高程允許偏差為15mm。2、嚴格控制接地鋼筋焊接質量以及鋼筋和接地端子的焊接質量。3、對排水盲管、過軌管、泄水孔進行重點控制。4、混凝土結構表面應密實平整、顏色均勻,不得有露筋、蜂窩、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5、模板安裝允許偏差2mm,且必須保證凈空。五、安全、質量、文明施工保證措施該段施工時,安排技術人員對施工過程全程控制,確保施工質量,杜絕初期支護侵入襯砌凈空。洞內風水管路及電線擺設要合理有規則,不得私拉電線。混凝土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獨立操作。進洞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洞內作業人員應佩戴防塵面具。禁止無關人員進洞;鑿毛不得危及襯砌、初期支護及施工設備的安全;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生產管理符合施工技術規范和施工程序要求,不違章指揮,不蠻干。開展文明教育,加強班組建設,提高班組整體素質。施工現在必須做到工完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