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螂鋪大橋橋梁樁基鉆孔樁施工技術交底(22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8953
2022-09-28
22頁
90.70KB
1、蛾螂鋪大橋樁基鉆孔樁施工紅果經濟開發區蛾螂鋪大橋項目部 一、施工前準備工作1、場地平整: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利用機械平整出鉆機就位所必須的場地。測量組初測放樣出樁基大概位置,便于鉆機架設2、鉆機的吊卸與安裝:鉆機進場之后,采用汽車吊、挖掘機配合進行吊卸。3、鉆機組裝與調試:鉆機吊卸就位后,機械配合人工進行鉆機的組裝,組裝完成之后鉆機必須進行調試,確保鉆機能夠順利進行開鉆。二、施工測量放樣1、鉆機組裝機調試完成,確保鉆機能正常開鉆之后,由項目部測量組對樁基進行準確放樣,為施工做準備。2、護樁設置三、鉆孔樁施工1、護筒埋設:護樁埋設完成之后,機械配合人工進行護筒的埋設,埋設時護筒至少高于原地面32、0cm,護筒中心必須與樁中心重合,若護筒變形嚴重,必須經過校正之后才能使用。2、鉆機就位對中采用機械配合人工對鉆機進行移動,首先大致將鉆機移動到樁中心位置,然后采用鉛垂吊中3、泥漿的制備泥漿制作材料:黃泥和清水。就近用挖掘機挖掘黃泥放入護筒內,加水調制濃度較大的泥漿。若現場地質情況上層覆蓋土本身為黃土,則可直接加入清水調制泥漿。4、樁基開鉆1)鉆機就位對、泥漿制備完成之后,方可進行開鉆。2)當樁基鉆進到2.0米至3.0米時停鉆,現場管理人員通知項目部測量組對護筒進行復測,檢查護筒中心、樁基中心及鉆機鋼絲繩中心是否是三點合一,否則超出規范要求之后必須進行調整,調整完成之后再通知進行復測,符合要求3、之后才能繼續鉆進。5、鉆孔樁溶洞及溶洞處理鉆孔樁在鉆進過程中可能遇到溶洞、裂縫等現象,導致漏漿,樁基無法正常鉆進。一般情況下,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根據漏漿速度確定溶洞的大小及溶洞出現的深度,確定溶洞情況之后,才能根據情況采取溶洞處理措施。常見的溶洞處理方法有:黃泥加片石回填處理、回填水泥處理、回填混凝土處理、鋼護筒跟進處理等。6、樁基成孔檢查樁基經測量組復測之后現場技術干部利用水準儀測量出護筒頂標高,根據設計圖紙計算出該孔樁實際鉆孔深度。當成孔之后,鉆孔樁操作工人配合現場管理人員利用測繩測量出孔樁的實際孔深,用實際孔深與實測計算孔深比較,檢查是否達到鉆孔深度。7、孔樁及鋼筋籠報驗通知現場監理工程師4、到現場檢查孔樁的鉆孔深度,若滿足要求,則通知地勘及相關單位進行驗孔。驗孔結束之后,相關單位同意該樁基可以終孔,即達到設計要求,即可終孔。同時對該樁基鋼筋籠進行檢查(主要是地勘單位對該樁基的地質情況進行確認)8、第一次清孔處理相關單位同意終孔之后,現場管理人員通知工人終孔,并進行第一次清孔處理。第一次清孔主要是清理孔底成渣,根據規范要求,當清孔完成之后,首先現場管理人員進行自檢,合格之后通知監理工程師到現場進行檢查。監理工程師同意第一次清孔合格之后方可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9、孔位第二次復測本次復測主要目的是檢查孔樁是否偏位及偏位是否在允許范圍之內,矯正護樁,為鋼筋籠施工做準備工作。當孔樁中心點位5、放樣完成后,現場技術干部及現場操作工人共同完成護樁的矯正工作,準確定位出該孔樁的中心點,從而保證鋼筋籠施工的準確性。10、孔樁鋼筋籠施工1)挖掘機重新平整場地,修建便道,吊車就位。2)鉆機及鉆頭移動,用吊車將鉆機支撐桿及鉆頭移動,便于鋼筋籠的孔內施工。3)鋼筋籠就位,采用平板車將鋼筋籠運輸至施工現場,用吊車起吊放入孔內。4)鋼筋籠現場焊接施工,根據規范要求對鋼筋籠進行焊接施工,經現場管理人員檢查之后方可施工下一節鋼筋籠。11、鋼筋籠定位當最后一節鋼筋籠焊接完成之后,吊車慢慢將鋼筋籠放入孔內,鋼筋籠不能直接放入孔底,必須與孔底有一定距離(該項目樁基鋼筋籠距孔底為10cm)。定位鋼筋籠,牽好經過矯6、正后的護樁,調整鋼筋籠位置,確保鋼筋籠中心與護樁中心重合之后將鋼筋籠放入孔內。若鋼筋籠長度大于實際孔深則不需要采用吊筋,小于則必須采用。吊筋的長度及根數根據實際情況而定。12、導管施工樁基鋼筋籠施工完成之后,鉆孔樁操作工人應馬上進行導管施工。首先施工底管,再施工上面導管,導管施工時必須根據樁基的實際孔深計算好導管施工的組合長度,從而保證導管的懸空高度和距砼運輸罐車的高度。導管施工前必須對導管進行“水密性試驗”,確保導管完好之后才能使用。導管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導管節與節之間的連接性良好,否則必須重新施工。13、第二次清孔導管施工完成之后要求操作工人進行第二次清孔處理。二次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理因鋼7、筋籠施工時落入孔內的泥土及其他渣質,確保在樁基砼施工時孔底無成渣或孔底成渣滿足規范要求。14、泥漿指標測定孔底成渣清理合格之后對泥漿各種指標進行調節及測定。泥漿指標主要有:泥漿濃度、含砂率、粘度、膠體率等,規范要求泥漿濃度1.031.15,粘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當泥漿滿足要求之后方可進行樁基砼的施工,對于比較特殊的樁基可適當調節泥漿的相應指標。15、樁基砼澆筑施工樁基砼施工步驟:1)撤除泥漿管,對導管內的空氣進行排除(控制要點、關鍵因數);2)導管懸空高度控制(30cm50cm為宜,控制要點、關鍵因數);3)封底混凝土的控制,砼到現場之后,首先查看混凝土的質量,選擇較8、好的一車進行封底處理。若混凝土有質量問題,馬上反應到實驗室,堅決不能放入料斗中,避免斷樁情況的出現。16、導管在砼內埋設深度的控制混凝土順利封底之后,樁基進入正常灌注狀態,為確保樁基灌注的順利進行,必須嚴格控制導管在混凝土的埋置深度,一般情況下埋置3.0米6.0米為宜。當混凝土數量灌注到一定時候時,準確計算出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得出應拆除導管的節數及米數,記錄清楚。一般情況下應保守留置導管數量,防止特殊情況的發生。若混凝土質量不是很好,可考慮加深導管在混凝土的埋置深度。17、樁基樁頭留置處理樁基灌注過程中要不斷的利用測繩測量砼的灌注高度,原則上是每車一測。當砼灌注到設計樁頂標高之后,根據混凝土的質量來控制樁基的樁頭。若混凝土質量較好,即塌落度較好,樁頭可控制較?。蝗艋炷了涠忍螅砻娓{較重,則樁頭應控制預留稍長,避免最后達不到設計樁長,造成接樁。四、灌注完成后注意事項樁基灌注完成之后的注意事項:1)樁基澆筑完成后導管的拔出應嚴格控制,不能快速拔出,砼來不及在莊內散開或導管內砼來不及釋放出來,造成樁中間出現孔洞或中間砼比樁周圍高出很多,樁頭達不到預留長度,造成樁長達不到設計要求。2)護筒的拔出,澆筑完成后最好等到混凝土初凝之后再拔出護筒。特別是護筒周圍出現塌陷和有較大孔洞的樁基,若澆筑完成之后馬上拔出護筒,砼繼續流動,造成樁長達不到設計長度,造成接樁。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