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線橋甲二街西側現澆箱粱支架搭設及地基處理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9266
2022-09-29
13頁
29.04KB
1、NK3+跨線橋甲二街西側現澆箱粱支架搭設及地基處理施工方案 NK3+119.82跨線橋甲二街西側現澆箱梁 支架搭設及地基處理施工方案 目錄 1工程概況. - 1 - 1.1地基狀況. - 1 - 1.2現澆箱梁信息. - 1 - 2地基處理. - 1 - 3支架搭設. - 3 - 3.1滿堂碗扣式支架構造組成. - 3 - 3.2碗扣式滿堂支架體系的基本設計. - 3 - 3.3滿堂式碗扣支架的桿間距布置安排. - 3 - 4模板支架及地基承載力檢算. - 4 - 4.1荷載組合. - 4 - 4.2荷載取值. - 5 - 4.3箱梁荷載計算. - 5 - 4.4支架采用構件的截面幾何特征和力2、學性能數據. - 5 - 4.5支架檢算. - 5 - 4.6模板檢算. - 6 - 4.6橫向方木檢算. - 7 - 4.7縱向方木檢算. - 7 - 4.8地基承載力檢算. - 7 - 5支架搭設技術要求. - 8 - 6檢查驗收. - 8 - 1工程概況 1.1地基狀況 NK3+119.82橋左幅第一聯、第二聯(位于甲二街西側)現澆箱梁翼緣板投影邊緣距原路面邊緣外側2-3m,雨水管線回填部分與原路面產生錯臺約1.2-1.5m;泥漿池和管道回填部分及承臺和綠化帶附近地基承載力不足。 1.2現澆箱梁信息 橫斷面示意圖 2地基處理 1)左、右幅第一聯瀝青路面破除,破除高度H=H1-H2+H3+3、H4,填筑山皮石壓實 厚度為30cm;山皮石上澆筑C15砼厚度為10cm;原瀝青路面需清掃除塵,露出原瀝青路面。 H1現有路面標高; H2Y輔道油面標高; H3山皮石厚度為30cm; H4砼厚度為10cm。 2)雨水管線回填部分與原路面產生錯臺的處理 雨水管線回填部分進行填土壓實處理,經計算,確保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30kpa;填土壓實處理后,填筑山皮石壓實厚度為30cm;山皮石上澆筑C15砼厚度為10cm。C15砼頂面應高于原水穩層,且與原瀝青路面高差不大于50cm。如圖1所示: 3)泥漿池回填部分的處理 原泥漿池回填部分挖除雜填土,進行地基壓實處理,經地基承載力檢測,確保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34、0kpa;壓實處理后,填筑山皮石壓實厚度為40cm;山皮 - 1 - 石上澆筑C15砼厚度為10cm;砼邊緣向原瀝青路面擴散20cm,確保砼頂面與原瀝青路面平順,以利排水。如圖2所示: 4)承臺附近和軟基段需填筑山皮石壓實,山皮石上澆筑C15砼厚度為10cm;承臺附近砼向外擴散20cm,形成1%的坡度;確保砼頂面與原瀝青路面平順,以利排水。 5)支架底托下順橋向鋪墊10cm10cm方木,以降低基礎不均勻沉降,共需方木約2280延米。 6)地基處理范圍為橋梁投影外邊線寬1米,橋梁兩側投影外邊線1米處均設置排水溝,排水溝尺寸為12*10cm。橋梁左右幅中間需全部硬化,雨水分別排到兩側排水溝,設置雙5、向1%的橫坡。 圖1 圖2 - 2 - 3支架搭設 現澆箱梁支架施工,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搭設滿堂碗扣式支架。 3.1滿堂碗扣式支架構造組成 1)483.5mm鋼管碗扣式腳手架立桿、橫聯桿、可調節頂、底托、剪刀撐; 2)10cm10cm 木方橫向分配梁、10cm15cm木方縱向分配梁; 3)底模和芯模采用清水模板; 4)側模采用帶有背楞的鋼模板。 3.2碗扣式滿堂支架體系的基本設計 1)箱梁底模板采用定型大塊清水模板,直接鋪裝在10cm10cm 木方分配梁上進行連接固定; 2)架立桿下設可調節底托,調節范圍0-30cm,底托為10cm15cm的U型托,作用在10cm10cm木方的木方上,木方6、與混凝土面接觸; 3)布設安裝縱向橫桿和橫向橫桿及剪刀撐; 4)10cm10cm木方分配梁橫橋向布置,間距為30cm; 5)10cm15cm木方分配梁沿縱橋向布置,直接鋪設在支架頂部的可調節頂托上,間距90cm鋪設; 6)設置縱、橫向掃地桿距離地面不大于200mm。 3.3滿堂式碗扣支架的桿間距布置安排 根據本項目各橋箱梁尺寸、荷載重量、荷載分布狀況、地基承載力情況等技術指標,通過計算確定每孔支架立桿布置。 1)縱橋向立桿間距布置: 梁端支點區2m范圍內立桿縱向間距0.6m; 梁端支點區2m范圍外跨間立桿縱向間距0.9m; 腹板及肋板處立桿縱向間距0.9m; 翼緣板區立桿縱向間距1.2m; 27、)橫橋向立桿間距布置: 底板區為0.9m,翼緣板區為0.9m,腹板及肋板區為0.6m(翼板寬2m加工作寬度0.6m); 支架立桿間以步距1.20m 設置縱、橫橋向連桿系; 在橋梁支架轉角處縱向、橫向及跨間連續設置剪刀撐,增加支架穩定性; 立桿頂部安裝可調節頂托,底部設置底托。 - 3 - 單位:cm 支架搭設示意圖 4模板支架及地基承載力檢算 4.1荷載組合 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規定,計算模板、支架時應考慮下列荷載并進行荷載組合。 1)模板、支架自重; 2)新澆混凝土、鋼筋、預應力筋或其他圬工結構物的重力; 3)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施工材料等荷載; 4)振搗混凝土8、時產生的荷載; 5)新澆混凝土對側面模板的壓力; - 4 - 6) 其他可能產生的荷載。 7) 計算荷載組合: 8)荷載分項系數 自重荷載取1.2;施工活載取1.4。 4.2荷載取值 1)模板均布荷載取0.12 kPa;縱向方木均布荷載取0.12 kPa;橫向方木均布荷載取0.08 kPa;按最大支架高度計算支架均布荷載取0.126=0.72kPa。 2)新澆鋼筋混凝土的容重可采用25KN/m3。 3)施工人員和施工材料、機具等行走運輸或堆放的荷載標準值: 計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棱時,均布荷載可取2.5kPa; 計算直接支承小棱的梁或拱架時,均布荷載可取1.5kPa; 計算支架立柱時,均布9、荷載可取1.0kPa。 4)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作用范圍在有效壓頭高度之內):對水平面模板為2.0kPa;對垂直面模板為4.0kPa。 4.3箱梁荷載計算 墩柱縱向兩側處:砼荷載g1=d=1.5025=37.50kN/m2 跨中空箱處:砼荷載g3=d=0.4725=11.75kN/m2 翼緣板處:砼荷載g4=d=0.4025=10.00kN/m2 腹板及肋板處:砼荷載g2=d=1.5025=37.50kN/m2 4.4支架采用構件的截面幾何特征和力學性能數據 根據模板工程現場施工實用手冊中有關數據,橫桿步距取1.2m時每根立桿容許荷載為33kN。 4.5支架檢算 1)墩柱縱向兩側部位單根立10、柱承受荷載(橫向間距0.9m,縱向間距0.6m) - 5 - P1=(G1+模板及支架自重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0.90.6; P1=(37.5+0.12+0.72) 1.2+(2+2) 1.40.90.6=27.24kN<33kN;符合要求。 2)跨中空箱部位單根立柱承受荷載(橫向間距0.9m,縱向間距0.9m) P2=(G2+模板及支架自重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0.90.9; P2=(11.75+0.12+0.72) 1.2+(2+2) 1.40.90.9=15.83kN<33kN;符合要求。 3)翼板部位11、單根立柱承受荷載(橫向間距0.9m,縱向間距1.2m) P3=(G3+模板及支架自重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1.20.9; P3=(10+0.12+0.72) 1.2+(2+2) 1.41.20.9=18.84kN<33kN;符合要求。 4)腹板、肋板處單根立柱承受荷載(橫向間距0.9m,縱向間距0.6m) P4=(G4+模板及支架自重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0.90.6; P4=(37.5+0.12+0.72) 1.2+(2+2) 1.40.90.6=27.24kN<33kN;符合要求。 5)立桿穩定性及強度驗算12、: (1)立桿回轉半徑r= ?=1.58cm; (2)立桿長細比=L/r=120/1.58=76.04<=150; (3)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查新型腳手架的結構原理及安全應用)=0.744; (4)按照最大荷載檢算立桿強度: max=Pmax/(A)=27.24103/(0.7444.89 102)=74.83N/mm2<=140N/mm2;符合要求。 4.6模板檢算 1)按底模板承受最大荷載處計算(取板寬為1m): Qmax=(底模板承受最大荷載+模板自重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 Qmax=(37.5+0.12)1.2+(2+2)1.4=5113、.44kN/m。 2)按連續梁承受荷載進行底模板彎矩計算: Mmax=QmaxL2/10=51.44 3)底模截面應力檢算: max=Mmax/W=0.463106/37.5103=12.35<=55N/mm2;符合要求。 4)底模撓度檢算: =QmaxL4/(150EI)=0.74mm<=0.75mm;符合要求。 - 6 - ? 4.6橫向方木檢算 1)橫向方木線荷載、彎矩、截面應力及撓度計算 2)表中計算公式: Pi=(Gi+模板及橫向方木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li(橫向方木間距); Mi=PiL2/10(按連續梁承受荷載計算); i=Mi/14、W; fi=PiL4/128EI; 3)由上表可知: max=7.51 N/mm2<=11N/mm2;強度驗算符合要求。 fmax=1.057mm<f=2.25mm;剛度驗算符合要求。 4.7縱向方木檢算 1)縱向方木線荷載、彎矩、截面應力及撓度計算 2)表中計算公式: Pi=(Gi+模板及橫縱向方木荷載)1.2+(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和振搗混凝土荷載)1.4li(縱向方木間距); Mi=PiL2/10(按連續梁承受荷載計算); i=Mi/W; fi=PiL4/128EI; 3)由上表可知: max=8.96N/mm2<=11N/mm2;強度驗算符合要求。 fmax=2.24m15、m<f=2.25mm;剛度驗算符合要求。 4.8地基承載力檢算 荷載由托架底座傳入10cm10cm方木,在地基承載力最大的地方為支架間距90cm60cm,支架壓力27.24kN,計算地基承載力時取1.127.24=30kN。 - 7 - 計算C15砼承受的壓強為30kN /0.100.10=3MPa15MPa,砼強度滿足要求。砼的擴散角按45計算,則砼底面(即山皮石頂面)的壓強為1.230000.12/(0.1+20.1tan45)2=400.8 kPa。 計算山皮石底面的壓強,山皮石的擴散角按20計算,壓強為400.80.32/ 20.3+20.3tan20=134.24kPa,經檢測16、,碾壓的山皮石承載力需大于130KPa; 則地基承載力才能滿足要求。 5支架搭設技術要求 1)立桿的間距和步距必須按施工方案嚴格執行,底層縱、橫向立桿底部設置可調底座;立桿頂端伸出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距離小于70cm。 2)沿模板支撐四周從底到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中間縱、橫向由底到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其間距不大于4.5m。剪刀撐的斜桿應每步與立桿扣接,斜桿與地面夾角在4560之間。 3)當支架高度大于4.8m時,頂端和底部必須設置水平剪刀撐,中間水平剪刀撐設置間距不大于4.8m。 4)支架立桿上部頂端采用可調U型托直接頂在底模的主梁上,采用軸心受壓構造。 5)模板支護前,對模板及17、緊固螺栓進行逐個檢查和維修。 6)模板支護過程中,設專人指揮和監護,螺栓的緊固力應一致,外支撐應牢固。模板支護結束后,指派專人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7)模板搭設完成后進行驗收;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支架進行檢查,接頭碗扣必須鎖緊。 8)模板支撐架必須設置人行通道(斜道),各類人員不得攀爬架體。 9)對進場的鋼管、扣件等要進行驗收和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橋梁施工時架體上嚴禁存放超限荷載。 11)不得在未完工橋梁下面搭設住宿區、加工區。 6檢查驗收 1)碗扣鋼管和扣件的檢查驗收標準 (1)腳手架鋼管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 13793-2008 )或低壓流18、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1-2008)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中的Q235-A級鋼的規定。 (2)腳手架鋼管采用483.5鋼管;應有質量檢驗報告,鋼管材質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伸試驗法(GB22887)的有關規定。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鋼管上不得打孔,鋼管外徑偏差不得大于0.5mm,壁厚偏差不得大于0.5mm。 - 8 - 銹蝕檢查時應在銹蝕嚴重的鋼管中制取三根,在每根銹蝕嚴重的部位橫向截斷取樣檢查,當銹蝕深度超過規定值是不行使用。 (3)扣件采用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JGJ2285)的規定;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更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2)腳手架檢查驗收標準 建議:先將Y輔道鋪筑完畢或將水穩層變更為低標號混凝土,以減少重復施工,避免浪費。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