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綜合接地系統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9584
2022-09-29
22頁
1.93MB
1、 綜合接地系統施工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編制單位: 編制日期: 中鐵二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宜萬鐵路信號工程指揮部 第20頁 共20頁1適用范圍適用于鐵路綜合接地系統施工。2工藝概況及技術特點2.1工藝概況隨著鐵路運輸向“重載,高速”方向發展,對鐵路信號設備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大量鐵路信號新設備不斷采用,傳統分散的信號設備接地已不能滿足新設備的要求。在新建成和有條件的既有線改造過程中,將信號設備地線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接地系統是減少雷電對信號設備損壞和干擾的有力措施,是提高信號設備工作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方面。2.2技術特點(1)綜合接地系統工程設計應根據鐵路等級、不同地區、不同設備,因地制2、宜地采取防護措施,達到保護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系統優化、綜合防護的原則,加強總體協調、全面規劃、統籌考慮。(2)綜合接地系統以沿線兩側敷設的貫通地線為主干,充分利用沿線橋梁、隧道、路基地段構筑物設施內的接地裝置作為接地體,形成低阻等電位綜合接地平臺。(3)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以內的金屬構件和需要接地的設施、設備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4)距線路兩側20m范圍以內的鐵路設備房屋的接地裝置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5)不便與鐵路綜合接地系統等電位連接的第三方設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電力系統、金屬管線等設施)必須采取可靠的隔離或絕緣等措施。(6)綜合接地系統由貫通地線、接地裝置及引3、接線等構成。(7)在綜合接地系統中,建筑物、構筑物及設備在貫通地線接入處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8)貫通地線的選用應耐腐蝕并符合環保要求,環保性能應滿足國家有關規定。3引用標準(1)新建時速2002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5】140號)(2)新建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上、下)(鐵建設【2007】47號)(3)客運專線綜合接地技術實施辦法(暫行)(鐵集成【2006】220號)(4)鐵路信號設備雷電及電磁兼容綜合防護實施指導意見(鐵運【2006】26號)(5)鐵路防雷、電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39號)(6)鐵路路基電纜槽(通4、路(2008)8401號)(7). 客運專線鐵路橋梁整體式預制混凝土聲屏障通用參考圖(通環(2007)8321)(8). 客運專線鐵路路基整體式預制混凝土聲屏障通用參考圖(通環(2008)8322)(9)無砟軌道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雙線)(通橋(2008)2322A)(10)有砟軌道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雙線)(通橋(2008)2221A)(11)CRTS I型板式無砟軌道 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通線(2008)2301)(12)CRTS I型板式無砟軌道 時速2002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兼顧貨運)(通線(2008)2201)(13)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 時5、速2002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兼顧貨運)(通線(2008)2251-I)4基本術語及定義綜合接地系統:是為了保證通信、信號、電力、牽引供電、回流等各系統、設備之間實現等電位連接,消除不同設備、系統之間由于電位差存在引起的人身和設備安全隱患,對高速列車安全行駛具有重要意義。5技術要求5.1總體技術要求1接地端子的設置應便于設備、設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和工程實施。在工程允許的情況下,接地端子應根據設備、設施的接地需要來確定設置里程,以達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實施和管理。2橋梁、隧道、無砟軌道、接觸網支柱基礎等結構物內的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當沒有結構鋼筋6、可以利用時,可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當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3、為防止對預應力鋼筋的影響,預應力鋼筋不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4接地裝置應通過結構物內預埋的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接地端子應直接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表面與結構面齊平。5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接觸網短路電流不大于25KA時,鋼筋截面不應小于120mm2(或直徑不小于14mm) ;接觸網短路電流大于25KA 時,鋼筋截面不應小于200mm2(或直徑不小于16mm)。當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的截面不滿足要求時,可將相鄰的二根鋼筋并接使用(無需改變鋼筋的7、間距)或局部更換直徑為14mm或16mm的鋼筋。6、結構物內的接地鋼筋之間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證電氣連接。圖冊中未注明連接技術要求的,均按照橋梁、隧道、路基、軌道、站臺、建筑物等各工點設計的要求實施。7、綜合接地系統示意圖。5.2橋梁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橋梁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接地極充分利用橋墩基礎設置。2橋梁地段綜合接地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3梁體接地裝置:(1)無砟軌道橋梁接地設置要求:應在梁體上表層(或保護層)設縱向接地鋼筋,分別設于兩側防護墻下部及上、下行無砟軌道底座板間的1/3和2/3處,并縱向貫通整片梁;軌道底座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8、。縱向接地鋼筋與梁端的橫向結構鋼筋連接,實現兩側貫通地線的橫連。(2)有砟軌道橋梁接地設置要求:應利用梁端的橫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并與梁底的接地端子連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體上表面適當位置處應設縱向接地鋼筋。4樁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應有一根通長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承臺中的環接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5明挖基礎橋墩接地設置:(1)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應滿布基底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1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應施以L形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他節點綁扎;水平接地9、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 綜合接地系統總圖(2)橋墩中應有二根接地鋼筋,一端與基底水平接地極(鋼筋網)中的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以上接地鋼筋均可用基底、橋墩中的結構鋼筋代替。6橋梁地段聲屏障接地設置:橋上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其結構內預留接地端子,就近與橋上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7橋臺接地設置:墩體內設置接地鋼筋,橋臺面接地鋼筋參照橋梁體的接地設置要求實施。8跨線橋(及其他建筑物)接地設置:在墩內及梁體內設縱、橫向接地鋼筋,通過橋墩下部的接地端子與線路兩側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9框架橋、涵接地設置:框架橋梁、涵頂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10、時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下部側墻結構鋼筋可不接入綜合接地系統。10每座橋梁的每個橋墩均應按照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用參考圖要求設置接地裝置,并接入綜合接地系統。5.3隧道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隧道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并采取砂防護措施。 2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的線路側外緣各設一根縱向接地鋼筋,每100m斷開一次。用于隧道內接地極、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及接地鋼筋間的等電位連接。3隧道二次襯砌中的接地鋼筋設置:(1)二次襯砌中有結構鋼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襯砌的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b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根縱11、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 c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d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e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2)二次襯砌中無結構鋼筋的隧道,除接觸網吊柱基礎接地外,不再單獨考慮接地鋼筋設置。環向接地鋼筋設置位置根據接觸網專業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設。(3)線路兩側的貫通地線通過隧道內環向接地鋼筋實現橫向連接。4隧道接地極設置:(1)對于一般拱墻設防水板的襯砌隧道應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護錨桿、鋼架12、鋼筋網或底板鋼筋。aI、II級圍巖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做為接地極。bIII級圍巖隧道,利用錨桿和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做為接地極;cIV、V級以上圍巖隧道,利用錨桿、鋼拱架(或鋼網片)做為接地極;d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米間隔選用底板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e錨桿接地極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隔設置,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要求為2倍錨桿長度;接地錨桿與鋼網片、鋼拱架或專用環向接地鋼筋可靠焊接,詳見鐵路綜合接13、地系統通用參考圖通號(2009)9301-22。(2)抗水壓襯砌及全封閉襯砌瓦斯隧道在仰拱填充層內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鋼筋網作為接地極。即在仰拱填充層內設置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5接地鋼筋間的連接:隧道內的錨桿接地極、底板接地極和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等接地裝置均應通過連接鋼筋與兩側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6接地端子設置:(1)隧道內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底部,每間隔10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14、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裝置與貫通地線的連接。(3)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壁上,每間隔5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設一處。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設施接地。(4)在每個專用洞室、變壓器洞室兩側壁下部設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內設備、設施接地。(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筋與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6)當接觸網槽道基礎采用預埋方式時,需將基礎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當基礎采用后植入安裝方式時,需在安裝基礎的位置預埋接地端子,并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5.4路基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路基地段的貫15、通地線、分支引接線的埋設應與路基工程同步實施。2.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1)一般路基地段沿線路兩側各設一根貫通地線,位于通信信號電纜槽外側內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層中,接地極充分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2)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30cm-40cm處;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電纜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土。(3)涵洞地段的貫通地線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安裝前,將其敷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位置。(4)貫通地線縱向通過路基地段的電纜井(不含過渡段電纜井)時,應從手孔下約20cm通過,在手孔施做時,應避免機械對貫通地線的損傷。3分支引接線的埋設:(1)貫16、通地線通過分支引接線側向水平引至路基邊坡,沿護肩底以及電纜槽底引至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內壁位置,與電纜槽側壁預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線壓接。(2)每個接觸網支柱處、跨線建筑物處及橋梁與路基、隧道與路基過渡段處各埋設一根分支引接線,材質同貫通地線。4路基與橋梁、路基與隧道過渡段貫通地線連接(1)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電力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2)橋梁、隧道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電力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電力電纜槽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5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1)長度超過1000m的路基地段,每間隔500m左右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17、一次。(2)長度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間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3)長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慮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4)橫向連接線的規格、埋設深度、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6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1)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為接地極使用。在施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預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基礎內結構鋼筋和至少兩根接觸網支柱基礎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及無砟軌道板等設施接地;接地極通過不銹鋼連接線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連接。(2)每個接觸網基礎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供接觸網支柱基礎(18、接地極)及軌旁設備接地連接;(3)電力電纜槽接地端子原則上約1000m設置一處,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考慮,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設置,間隔以不大于1000m為原則;接地端子與接觸網支柱間距應不小于20m,供電力設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應與分支引接線壓接。(4)接觸網支柱基礎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接觸網基礎內的結構鋼筋可靠焊接。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7跨線橋處的路基地段,在橋墩處預留分支引接線,在電力槽內預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與接地端子尾端壓接,以便于跨線橋接地裝置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8路基地段聲屏障綜合接地:由導電材料制成的聲屏障及支架應在結構內預留19、接地端子,就近與路基電纜槽或接觸網基礎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5.5車站范圍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車站咽喉區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1)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橫向連接線的埋設及施工工藝要求與區間路基地段相同。(2)每個接觸網支柱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設置2個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間隔0.5m。供與接觸網支柱基礎連接及軌旁設備、設施接地。(3)車站咽喉區進站、出站信號機位置處的電力電纜槽側壁分別設置1個路基型接地端子,供電力設施接地。(4)每個接觸網支柱基礎上預置2個橋隧型接地端子。供無砟軌道板及附近金屬設施就近接地。2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1)貫通地線及分支引接線的敷設:a站臺范圍內的貫通地線與咽喉區貫通地20、線同徑路敷設,自站臺墻一側縱向貫穿整個站臺區。b分支引接線約每100m設置一處,一端與貫通地線C形壓接,另一端與站臺墻預留的接地端子拴接。(2)站臺墻接地鋼筋及接地端子設置a在站臺墻內,站臺面上層靠線路側60cm范圍內的縱向結構鋼筋需接入綜合接地系統。通過站臺墻內的部分橫向、豎向結構鋼筋將站臺面縱向結構鋼筋連接起來,并構成站臺墻接地裝置,并約每100m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一次。 b在每個站臺墻靠鋼軌一側的側墻下部,約每100m設置1個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站臺墻接地裝置相連接,端子孔朝向線路,采用分支引接線與貫通地線連接。c在基本站臺墻靠信號樓(或室)一側的上部預留4個接地端子,以便于信號樓(或室)21、的環形地網接入綜合接地系統。接地端子與站臺墻內的接地鋼筋可靠焊接。d中間站臺兩側站臺墻的接地裝置通過接地連接線與相鄰站臺的站臺墻接地裝置在站臺兩端實現等電位連接。(3)接觸網基礎接地a側線鋪軌前,在線間碎石層下方敷設熱鍍鋅扁鋼(規格50mm4mm,厚度不小于4mm,下同),將接觸網基礎上的接地端子與站臺墻靠鋼軌側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起來。b當正線為無砟軌道區段或線間有客車上水設施等金屬物時,在線間敷設一根熱鍍鋅扁鋼,將線間接觸網基礎的接地端子等電位連接,無砟軌道板及相關金屬設施的接地均可就近與扁鋼連接。(4)信號樓(或綜合站房,下同)等建筑物接地與綜合接地系統的等電位連接a距鐵路20m范圍內鐵路22、建筑物的接地裝置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b綜合接地系統在信號樓上、下行兩端應分別與其環形接地體連接,每端設2根連接線,2根連接線的間隔為23m。c其他建筑物的地網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d與建筑物地網連接的接地干線,可用銅排或熱鍍鋅扁鋼埋地敷設,銅排的截面積不小于50mm2,熱鍍鋅扁鋼的截面積不小于200mm2。厚度均不小于4mm。(5)其他接地站臺范圍內旅客可接觸的建筑物及金屬構件等應采取等待電位或分設接地等措施。條件具備時,可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具體連接可參考信號樓環形接地體與綜合接地系統的連接方式。5.6無砟軌道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無砟軌道23、板的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應充分利用軌道板結構鋼筋,并在結構物內預埋接地端子。2原則上按每100m與線路兩側橋梁、隧道、路基接觸網基礎預埋的接地端子單點T形連接。每100m段落內的軌道板單元之間進行等電位連接。3T形連接及板間等電位連接均采用不銹鋼連接線。6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6.1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如圖所示:施工準備網格地線安裝挖環形地網溝貫通地纜敷設環形地網安裝網格地線與環形地網連接貫通地纜接續接地端子安裝及設備接地環形地網與貫通地纜連接地網阻值測試結 束合格檢查各處壓接是否良好不合格室內等電位連接及設備接地綜合接地工藝流程圖6.2操作要點6.2.1信號樓的外部防護信號樓的外部防護分避雷帶和避雷網24、(天網)、引下線、接地裝置(地網)三個部分。詳見鐵路綜合防雷施工工法,屬房建專業施工。6.2.2聯鎖機房屏蔽含計算機等聯鎖設備的機房屏蔽出于電磁屏蔽原因選用鍍鋅鐵板做為屏蔽材料。機房頂面和墻面屏蔽鍍鋅鐵板平貼敷設構成,機房門窗可使用網孔小于80mm80mm的鋁合金網,門窗的屏蔽材料與墻面鍍鋅鐵板采用截面積不少于16mm2的銅帶可靠連接。所有屏蔽都應與信號樓環形接地裝置(或基礎接地體)連接。為保持機房美觀整潔,在敷設完鐵板后應敷設石膏板。頂面依條件許可進行吊頂。詳見鐵路綜合防雷施工工法,屬房建專業施工。6.2.3接地匯集線及等電位連接接地匯集線及等電位連接如圖所示:具體施工詳見鐵路綜合防雷施工工25、法,屬房綜合防雷廠家施工。接地匯集線及等電位連接示意圖防靜電地板金屬門框金屬窗屏蔽 網組合架組合柜機柜、空調計算機聯鎖機柜、空調TDCS機柜機房屏蔽層建筑物鋼筋總接地匯集線電源屏空調接地匯集線電纜金屬護套電源引入處控制臺接地匯集線接地匯集線接地匯集線接地匯集線分線盤接地匯集線自來水、暖氣管等6.2.4室內防雷保安器設置信號樓室內保安器設置分為:(1)電源系統防雷保安器系統設置(2)分線盤防雷柜保安器設置(3)、軌道電路防雷保安器設置(4)、信號機點燈電路防雷保安器設置(5)、燈絲報警電路防雷保安器設置(6)、站聯電路防雷保安器設置(7)、自動、半自動閉塞線路防雷保安器設置具體設置詳見鐵路綜合防26、雷施工工法。6.2.5貫通地纜施工方法1、貫通地纜敷設(1)、貫通地線應在環境溫度不低于-10時敷設。敷設貫通地線時,嚴禁壓、折、摔、扭曲貫通地線,不得在地上拖拉貫通地線,敷設過程中,應避免使地線受各種外來沖擊力和摩擦力,以防傷及產品縮短其使用壽命。 (2)、路基地段貫通地線的埋設:路基地段貫通地線設在電纜槽下方。直埋時溝底應平坦,溝內無石塊和雜物,回填4cm深的當地土壤(土壤粒徑小于5mm),人工夯實后再敷設貫通地線,貫通地線與其他電纜或管道交叉時應采用熱鍍(滲)鋅鋼管進行防護,防護管的內徑應不小于貫通地線外徑的3倍。貫通地線每50m設置一處引接線,引接線型號、規格同貫通地線,引接線與貫通地27、線接續采用“T”型接續方式,引接線另一端用密封膠帶密封。引接線預埋到路基邊坡上,在接到電纜槽上的接地端子以前,必須做好防盜隱蔽處理。引接線“T”型接續完畢后,再回填4cm深的當地土壤(土壤粒徑小于5mm),進行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后,再回填10cm深的砂礫石保護層,然后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路基兩旁的貫通地線每500m進行橫向連接一次,橫向連接線型號、規格同貫通地線,橫向連接線與貫通地線接續采用“T”型接續方式,橫向連接線采用熱鍍(滲)鋅鋼管進行防護,防護管的內徑應不小于貫通地線外徑的3倍。接地干線應具有牢固的機械強度和良好的電氣連續性,對障礙處應采取相應的機械防護措施。(3)、貫通28、地線敷設于橋、隧電纜槽內時,應敷設在電纜槽的最底層并采用砂防護。(4)、橋、隧、路基相互之間的過渡段貫通地線應平順連接。(5)、貫通地線連接處應采取可靠防腐、防潮措施,使用壽命與貫通地線相同且滿足免維護要求。2、貫通地線的防護(1)、以下地點應采用上、下各覆土100mm,然后再用磚防護:接近或交叉其他電纜時。穿越有農作物的耕地時。穿越居民點時。(2)、穿越軌道時可先用熱鍍(滲)鋅鋼管進行防護。穿越軌道的防護管,其兩端應超出軌枕500mm以上。(3)、穿越公路時應,用熱鍍(滲)鋅鋼管進行防護,其兩端應伸出公路邊沿500mm以上。(4)、穿越水溝、水渠時,應采用熱鍍(滲)鋅鋼管防護。(5)、各種防29、護管的內徑應不小于貫通地線外徑的3倍。(6)、 綜合接地系統施工過程中和施工完成后應實測接地電阻,如不滿足要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6.2.6各種連接的施工方法6.2.6.1連接工具及材料:1、壓接鉗(帶自鎖) 2、“C”型連接件3、“L”型連接件 4、防盜螺栓、彈簧墊圈、平墊圈5、特種自粘性膠帶 6、橋、隧型接地端子及接地排(直型)7、橋、隧型接地端子及接地排(彎型) 8、 路基型接地端子(部分廠家尾部是軟銅線)6.2.6.2接地連接及接地端子示意圖6.2.6.3接地連接1、貫通地線與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母排的連接方法路基地段貫通地線與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及接觸網支柱連接示意圖貫通地線與引接線的30、連接采用“T”形壓接,引接線的另一端與路基電纜槽接地端子后端鋼質過渡連接件(或軟銅線)進行壓接。貫通地線與引接線的連接采用“C”型連接件進行“T”形壓接壓接好的T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接地端子后端接地端子后端與引接線的連接采用“C”型連接件壓接路基電纜槽接地及接觸網接地極示意圖不銹鋼連接線 JDL 2002、電纜槽內的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母排的連接方法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預制在電纜槽底部或側面,與橋隧接地鋼筋焊接,貫通地線敷設于電纜槽中,并用細砂防護,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之間采用橋隧專用連接件即“L”型連接件進行連接,L”型連接件將接線端子、“C”形壓接件及引接線三種接續元件功能合為一體,31、并達到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目的,橋隧專用連接件前部類似接線端子,孔徑為16mm,與電纜槽的接地端子通過螺栓連接;貫通地線與橋梁接地端子連接件后部類似“C”形壓接件,并排設計兩個“C”形環,使壓接件與貫通地線的接觸電阻小于相同長度貫通地線的電阻,即壓接后應滿足接續處的電阻比率小于1,連接件一端與貫通地線用專用模具壓接,壓接時壓接壓力不小于12噸,壓接后用自粘性膠帶密封防腐處理,接續處能承受3500N的拉力且3min不松動。橋隧專用連接件的另一端用M16防盜螺栓(每個螺栓上配置二個平墊圈和一個彈簧墊圈)與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進行栓接,栓接配件采用不銹鋼,其成分含量應滿足Cr16%、Ni5%32、C0.08%的要求,栓接時擰緊力矩為78409800Ncm,栓接后不需做防腐處理。壓接“L”型連接件時,先把剝好的貫通地線(剝開7080mm)放入“L”型連接件中,壓接時應將“L”型連接件放在模具的中間進行壓接以防止加力不均導致模具變形損害。壓接完兩處后應在兩壓點中間再壓接一次。電纜槽內的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連接示意圖壓接好的L”型連接箱梁、框架橋的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連接示意圖T型梁的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連接示意圖3、貫通地線的接續貫通地線的接續采用兩個銅質“C”形連接件進行連接,彼此之間相隔適當距離,壓接鉗的壓接壓力應不小于12t,并應具有壓接力未達到規定值時不能自行解鎖的功能。壓接后應滿足接33、續處的電阻比率小于1,接續處能承受3500N的拉力且3min不松動。壓接好的貫通地纜接續7勞動組織7.1貫通地纜敷設經培訓合格的信號工2名操作,勞務工20名敷設地網。7.2各種連接經培訓合格的信號工1名操作,勞務工1名協助。8機具設備 工具及材料表(100米路基為例)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貫通地纜35mm2米1002、“C”型連接件個83、特種自粘性膠帶米24、放線架副15、壓接鉗12T把16、鎬、鍬套207、鋼卷尺2米把19質量控制要點及措施(1)接線端子或接地母排后端通過與貫通地線相同規格的引接線與貫通地線連接,連接方式為壓接。壓接時壓力應不小于12噸,地下連接處應纏繞特種自粘性膠帶34、進行密封、防腐措施(2)端子、母排在栓接前,不要拆卸、損壞塑料保護螺栓,以防損壞內孔螺紋或掉進雜物影響正常使用。(3)不要用鋒利的金屬或其它器具敲擊端子、母排,特別是栓接平面除刻字外不應有任何損傷,以免影響其使用性能。(4)不銹鋼連接線在安裝使用過程中,應輕拿輕放,嚴禁亂扔、亂摔。(5)不銹鋼連接線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不得放在潮濕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地方。(6)壓接線鼻或鋼鋼轉換件時,先把剝好頭的貫通地線(剝開4050mm)插入線鼻或鋼鋼轉換件,然后距離線鼻或鋼鋼轉換件外頭1mm處壓接一次,壓接時先使模具輕微接觸線鼻或鋼鋼轉換件,觀察無誤后在加力至自行解鎖后,順時針旋轉加力桿卸掉壓力退回模具,35、旋轉貫通地線90后距離前一次壓痕2mm處再壓接一次。(7)壓接“C”型連接件時,先把剝好的貫通地線(剝開80100mm)放入兩個“C”型連接件中,兩個“C”型連接件應方向相反,間距不小于35mm,壓接時應將“C”型連接件大頭一面朝外,“C”型連接件應放在模具的中間進行壓接以防止加力不均導致模具變形損害。1、“C”型連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2、 壓接時照片(8)檢查包括檢測連接至設備的控制和測量這些連接點的接地值,接地值必須小于1。(9)地纜敷設時注意保護護套,地纜必須上肩,不得在地上拖行。10安全控制要點及措施(1)、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下冊)(TB 10401.22003)的有關規定。(2)材料、工具、施工人員不得侵入限界,若侵入限界時必須設安全防護。(3)挖溝作業時,先探明有無地下設施,保證既有地下設施安全。11環境保護要點及措施(1)環形地網溝應選擇適當的徑路,不得損壞信號樓周邊的花草、樹木、排水溝及其他設施。(2)作業完成后要及時清理作業場地,將施工垃圾回收,不得將雜物隨地亂扔。12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1)匯流端子排設置位置要合理,隱蔽且便于維修。(2)室內各種用途的地線在匯流端子排上一定要注明用途。(3)各種用途的地線在匯流端子排處走線要整齊。(4)室外各處地線連接所用線徑要符合規范要求。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