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區鄉村地區宅基地地籍測繪技術方案(2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9681
2022-09-29
29頁
181KB
1、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地籍測繪技術方案目錄第一章項目概述11.1項目啟動背景11.2項目技術路線11.3項目可行性論證31.4測繪技術依據4第二章控制測量52.1 D級GPS網測量52.1.1布網原則及要求52.1.2 D級GPS點的觀測62.1.3 D級GPS點的平差計算72.2 一級GPS點測量82.2.1選點埋石82.2.2外業測量92.3圖根控制測量112.3.1總體原則112.3.2圖根導線測量11第三章地籍測繪133.1地物、地貌要素的測繪方法及要求133.1.1測量控制點133.1.2居民地及設施133.1.3交通及設施153.1.4管線及設施153.1.5水系及設施153.1.6地貌2、163.1.7植被與土質163.1.8注記及地理名稱173.2地籍圖的編輯處理173.2.1地籍要素的疊加編輯183.2.2測量控制點183.2.3居民地及設施193.2.4交通及設施193.2.5管線及設施193.2.6水系及設施193.2.7地貌203.2.8植被與土質203.2.9注記及地理名稱203.2.10圖廓整飾213.3提交成果22第四章質量保證措施及檢查驗收234.1整體原則234.2具體檢查措施234.3控制成果檢查244.4圖件檢查254.5數據檢查254.6成果驗收26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地籍測繪技術方案第一章項目概述1.1項目啟動背景河南省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工作已于2010年3、底基本完成,各縣市及鄉鎮政府所在地的城鎮地籍數據庫也基本建立,這標志著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首輪全覆蓋的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工作基本結束,為開展農村集體土地尤其是宅基地地籍調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及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46號)要求,認真做好河南省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必須大力開展農村宅基地地籍調查。首先要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依法確定土地產權,規范土地流轉、保護農村集體土地合法權益,保護農民利益,還要開展宅基地測繪工作,全面查清每戶宅基地的位置、界線、面積和建設狀況。將農戶對宅基地的取得、占有、使用與處分等行為全4、部納入法律軌道。1.2項目技術路線以河南省地質信息連續采集運行參考系統(簡稱HNGICS)為依托,以覆蓋全省的61個連續運行參考站為基礎,布設全省D級GPS控制網,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首先開展D級GPS測量,擬以縣(區)為單元,在全省2100多個鄉鎮布設20000個左右的D級GPS控制點(每個鄉鎮610個,合23個行政村1個);再開展一級GPS測量,擬以此D級GPS控制網為基礎,各個鄉鎮為單元,分期布設一級GPS控制網,為圖根控制網布設和農村地籍圖測繪提供基礎控制資料。具體流程如下:一級GPS點成果圖根導線測量一級GPS點布設方案編寫踏勘、選點、埋石D級G5、PS網外業觀測D級GPS網數據處理D級GPS點成果HNGICS連續運行參考站數據網絡RTK(HNGICS)圖根點測量圖根點成果地籍更新調查與測量項目成果網絡RTK(HNGICS)一級GPS點測量一級GPS網觀測計算圖1農村地籍圖測繪工作流程圖1.3項目可行性論證1、通過本次全省D級GPS控制網的建設,可以奠定河南省國土信息數據的平面基礎,為今后地籍更新調查與測量、基本農田劃定、土地整理復耕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統一的數學基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還可以改變前期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坐標系統較為混亂的局面,有利于將來與國家數據的銜接。2、從總體費用上看,按照全省2100個鄉鎮、每鄉鎮布設610個D級GPS6、控制點計算,共需布設20000個左右控制點;按照每點類地區4549.97元,類地區6830.15元計算(參照2009年版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中工程測量部分的控制測量價格標準),約需經費8000-12000萬元,折合每鄉鎮僅為46萬元。因此經濟合理、切實可行,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依托河南省地質信息連線運行參考系統(簡稱HNGICS)布設全省D級GPS控制網,精度優良。HNGICS比較傳統聯測B、C級GPS控制點,具有基準統一、精度高、誤差分布均勻,操作簡單等優點。由于高等級控制點均勻分布在各鄉鎮周圍、且進行了整體平差,因此在利用HNGICS開展一級GPS測量時,能夠提供更加精確7、的轉換參數,獲得正確的測量成果。4、依托HNGICS布設一級GPS點乃至圖根點,具有信號良好,精度可靠、效率高等優點。傳統RTK技術首先需要設立基準站,基準站與流動站之間采用電臺無線電通訊,一般服務半徑僅為5公里,并且,隨著服務半徑的增加,測量誤差也逐步增大。而HNGICS依托強大的移動網絡系統通訊,無需設立基準站,只要有移動信號的地方就可直接使用,方便快捷、精度均勻。1.4測繪技術依據1、1:500 1:1000 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GB/T 149122005;2、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12007;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8、范GB/T 183142009;4、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GB/T 183162001;5、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CT/T 20092010;6、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7、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 73-2010;8、河南省城鎮地籍更新調查技術規程(河南省國土資源廳2006年2月10日);9、河南省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規程圖式2006年頒布實施;10、城鎮地籍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試行)。第二章控制測量2.1 D級GPS網測量2.1.1布網原則及要求河南省國土信息D級GPS控制網擬以縣(區)為單元,每個鄉鎮布設610個GPS控制點,具體要求如下:1)D9、級GPS控制點的編號,以字母“D”為字軌,后加7位數字構成,如:“D0102001”,01代表鄭州市,02代表中原區(市、區代碼根據行政代碼進行設定),001代表1號點。相鄰點距離平均為5公里。2)GPS控制網可由若干個閉合環或附合路線組成,要求閉合環或附合路線邊數不能超過8條。3)聯測的HNGICS連續運行參考站不能少于3個,且不可同時處于測區同一個方位,必須能夠均勻覆蓋控制范圍。4)點位的選擇與埋設a.點位應選在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儀器操作,視野開闊處,被測衛星地平高度角不小于15。b.點位應遠離大功率無線發射源,其距離不小于200米,遠離高壓輸電線,距離應大于50米。c.點位應盡量選在交通10、方便、地面基礎穩固、易于GPS點的埋設與保存處。d.D級GPS控制點一般應埋設雙層混凝土標石,上標石規格為上部20cm20cm,底部為40cm40cm,高55cm;中心采用不銹鋼標志,表面壓印“河南省國土資源廳”、“D級GPS控制點”、“XXXX年”字樣;下標石規格為40cm40cm,高15cm;上下標石間隔為20cm。要求埋設在土質地面下,上標石面要求低于地面3050cm。具體見下圖:選在水泥路面或瀝青路面上的控制點,用電錘打孔后鑲入長20cm不銹鋼標志,并用水泥澆鑄。e.所有控制點均應現場填寫點之記,標注三個以上方位距離,并在地面或附近構筑物上用紅漆書寫點號,畫箭頭示意點位位置。2.1.211、 D級GPS點的觀測1)采用雙頻GPS接收機進行觀測。2)觀測前,根據儀器設備的數量、GPS網形和衛星預報表進行作業調度表的編制,選擇最佳作業時間,確保接受信號的良好。3)觀測時采用點連接和邊連接相結合的方式,盡量構成多一些的檢驗條件。4)外業觀測時每個作業員嚴格按照作業調度表開、關接受機,天線的定向標志要指向北方,正確量取天線高度,認真填寫觀測記錄。觀測的具體要求按照下表執行:項 目觀測方法D 級衛星高度角()靜 態15有效觀測衛星數靜 態4平均重復設站數靜 態1.6時段長度(min)靜 態60當和基準站聯測時需要120數據采樣間隔(s)靜 態5152.1.3 D級GPS點的平差計算1)基線12、的解算采用雙差固定解,將符合要求的結果作為基線解算的最終結果。2)基線解算時D級GPS數據采用率應不低于90%,同步時段中任一三邊同步環的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不大于,點位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值應小于6。3)獨立環的坐標分量閉合差和全長閉合差應符合下式的規定:Wx2, Wy2, Wz2W2其中為標準差,=,W為環閉合差,W=,n為組成獨立環的邊數,d為相鄰點間的距離。4)平差計算時先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采用GPS隨機平差軟件,以所有獨立基線組成閉合圖形,以三維基線向量及其相應方差協方差陣作為觀測信息,以一個點的WGS84系三維坐標為起算依據,進行GPS網的無約束平差。無約束平差基線向量改正數的13、絕對值應滿足如下要求:Vx3,Vy3,Vz3無約束平差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二維約束平差,以HNGICS基準站為起算點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其中基線向量的改正數與剔除粗差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名基線相應改正數的較差應滿足下式要求:dVx2,dVy2,dVz2平差后輸出二維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轉換參數及精度信息。平差后其最弱邊長相對中誤差不低于1/45000,點位中誤差不大于5cm。2.2 一級GPS點測量2.2.1選點埋石一級GPS控制點擬以縣(區)為單元,以HNGICS為依托,采用網絡RTK技術布設。平均邊長300500米,每個控制點至少保證有一個以上的通視方向。一級GPS點的14、編號以“I”為字頭加流水號編排,如I001、I002In。點位要求如下:a、點位的選擇要符合規范要求,并有利于下一級控制的聯測。b、點位應基礎堅實牢固,易于長期保存和安全作業,有利于其它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測。交通便利,便于作業。c、點位應便于安置接收設備,便于儀器操作,視野開闊,被測衛星的地平高度角應大于15。d、點位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得小于200米,遠離高壓輸電線,其距離不小于50米。e、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應盡量避開大面積水域。f、點位埋設。在堅硬的鋪裝路面時,點位一般采用長15cm、20mm的鋼筋作為點位標志,其頂面與路面基本15、平齊,以鋼釘的頂面中心作為對點標志;或者刻“十”字標記。位于土質地面上的點位,規格為20*20cm、高60cm,且上表面中心置入15mm鋼筋的水泥樁作為點位標志,樁頂以鋼釘的頂面中心刻“十”字作為對點標志。埋入時頂面應露出地面3厘米左右。也可以利用已埋設的較穩固的公里樁、電纜樁等做為標志,在頂面刻“十”字標記。所有GPS點均應按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作GPS點之記。2.2.2外業測量外業觀測時統一采用網絡RTK技術實施,應滿足如下技術要求:等級相鄰點間距離(m)點位中誤差(cm)邊長相對中誤差測回數平面坐標轉換殘差(cm)每測回自動觀測值個數測回間平面坐標分量較差(cm)測回間垂直坐標分量較16、差(cm)一級50051/20000421023二級30051/10000321023現在已有24顆GPS衛星在軌道正常運行,地面上全天候都可同時接收到4顆以上的衛星信號,外業觀測時段可在施測中根據需要靈活安排。RTK衛星的狀態應符合下表規定。觀測窗口狀態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衛星個數POOP值良好64可用54且6不可用56同時RTK控制點測量應滿足如下技術要求:a、網絡RTK的流動站應獲得系統服務的授權;b、網絡RTK的流動站應在有效服務區域內進行,并實現與服務控制中心的數據通信;c、應正確設置隨機軟件中對應的儀器類型、電臺類型、電臺頻率、天線類型、數據端口、藍牙端口等;d、用數據采集器設置流17、動站的坐標系統轉換參數,設置與基準站的通信;e、RTK的流動站不宜在隱蔽地帶、成片水域和強電磁波干擾源附近觀測;f、觀測開始前應對儀器進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當長時間不能獲得固定解時,宜斷開通信鏈路,再次進行初始化操作;g、每次觀測之間流動站應重新初始化;h、作業過程中,如出現衛星信號失鎖,應重新初始化后,方能繼續作業;i、RTK平面控制點測量平面坐標轉換殘差不應大于2cm;j、數據采集器設置控制點的單次觀測的平面收斂精度不應大于2cm;垂直收斂精度不應大于3cm;k、RTK平面控制點測量流動站觀測時應注意對中、整平,每測回的自動觀測個數應不少于10個觀測值,各次測量的平面坐標較差應不大于418、cm;垂直坐標較差應不大于4cm;l、應取各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m、經、緯度記錄精確至0.00001,平面坐標和高程記錄精確至0.001m,天線高量取精確至0.001m。2.3圖根控制測量2.3.1總體原則圖根控制是滿足外業地籍界址點測量和地物測繪的基礎,是在一級導線點的基礎上布設的,一般采用導線測量和網絡RTK測量兩種方法,小面積區域也可直接采用網絡RTK技術在D級GPS控制網的基礎上布設。圖根點編號以各鄉鎮的第一個拼音字母大寫為字頭(如須水鎮為“X”),后綴自然序數(如“X001”),如有重名可個別調整。圖根點的密度以滿足界址點、外業地物測繪的需要為原則,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物的19、密集程度,結合界址點的分布情況合理布設點位。圖根點一般設置臨時標志,土質地面上可打入20cm長的木樁,鋪裝地面上可打入7cm長的鋼釘,或刻繪“十”字,加刻方框表示,方框大小為15cm15cm,并用紅漆涂描。選點時應保證埋石點的兩兩通視,且每幅圖不少于3個埋石點,以保證今后地籍變更施測的需要。2.3.2圖根導線測量圖根導線主要技術要求如下:級別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米)測回數測回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坐標閉合差(米)DJ2DJ6一級1.21201218241/50000.22二級0.770118401/30000.22說明:當導線總長小于500米時,相對閉合差降為1/3000和20、1/2000,但坐標閉合差不變。圖根導線觀測一律采用全站儀施測,各項改正直接輸入儀器,由其自動完成。圖根導線的高程全部采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施測,邊數不應超過12條。三角高程路線垂直角應對向觀測,中絲法一測回,指標差不超過15,儀器高與覘標高應準確量取至毫米。三角高程路線閉合差不超過0.05(m)(S為邊長且以公里為單位,不足一公里以一公里計算。)同一條邊往返高差不得超過0.04S(m),S為邊長且以百米為單位。圖根導線的記錄用電子手簿記錄,經整理打印、裝訂成冊;平差計算采用簡易平差軟件進行。注:采用網絡RTK技術施測圖根點的技術要求參考2.2.2一級GPS點的外業測量執行,技術要求見下表:等級相21、鄰點間距離(m)點位中誤差(cm)邊長相對中誤差測回數平面坐標轉換殘差(cm)每測回自動觀測值個數測回間平面坐標分量較差(cm)測回間垂直坐標分量較差(cm)圖根10051/4000221023第三章地籍測繪3.1地物、地貌要素的測繪方法及要求3.1.1測量控制點所有三角點、GPS點、導線點、圖根點以及水準點等均應按照地面控制點標志的中心位置,用圖式規定符號表示地籍圖上,符號旁的高程注記,表示實地標志頂面或木樁頂面的高程。3.1.2居民地及設施房屋輪廓的外業測繪應以墻基外角為準。不同層次、不同結構性質、主要房屋和次要房屋之間均應分別閉合表示。村莊內的老居民區、老街坊、房屋毗連、庭院套遞等情況,22、都應根據房屋結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齊等逐棟表示,不能成片綜合。對于居民區院落內違章搭建的房屋,其高度未超過圍墻高度的可擇要表示;連續的一排臨街房屋,應明確表示出房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房屋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易房屋小于0.6mm時,可適當綜合。房屋的結構性質分為鋼結構、鋼和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其他結構六類,圖面表示形式為: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數形式標注層數和結構(如,其中分子為建筑物層數,分母表示建筑物結構代碼),房屋樓層高度低于2.2m的不計入層次。具體建筑物結構代碼見下表:建筑物結構分類及其代碼結構分類鋼結構鋼和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磚23、木結構其他結構縮寫鋼鋼、混鋼混混合磚木其他代碼123456對于不易區分的庭院,在相應地方加注“院”,圖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綜合成房屋表示。臨時性的工棚、農貿市場內的攤位、售貨亭可不表示;居民地內非正規的廁所、牲口圈不表示;獨立的廁所(不包括簡易的和漏天的)、居民地外圍圖上面積大于6mm2的牲口圈應表示,并加注“廁”或“牲”。凡建筑中房屋加注“建”;破壞房屋加注“破”;凡油毛氈頂、石棉瓦頂以及以鐵皮結構的房屋均用簡易房屋表示;大型垃圾臺以及寬度大于1米的室外樓梯均應按規定用相應符號表示。架空房屋,一般按最外側的建筑范圍測繪,四角支柱實測表示。柱廊、門廊、檐廊、落地陽臺等建筑附屬物參照圖式按相應24、符號繪出。能供人通行的懸空通廊按其外圍測繪,轉角處的支柱應實測,其它支柱可配置表示。各種門墩符號按圖式4.3.104表示;居民院落內部沒有門墩的大門按圖式4.3.103表示;圖上長度小于1cm的柵欄用圍墻符號表示;非正規、高度低于1m、圖上長度小于1m的圍墻可不表示。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與土地他項權利有關的大面積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等應表示。塔形建筑物如水塔、煙囪等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繪出占地范圍輪廓,中間配置相應符號;有紀念意義的建筑物、紀念碑、塑像等,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均依比例尺表示出其占地范圍外輪廊,中間配以相應符號,有專有名稱的應加注記;廣告牌一律不表示。3.1.3交通及設施道路按照高速25、公路、國道、一般道路(包括郊區道路、村鎮道路、街巷、開放式住宅間通道等)、農村道路(大車路、鄉村路)和內部道路、鐵路六類分別采集表示。道路以道牙石線為準,部分老街道無明顯路邊線的可依據圖面負荷量適當編繪表示,以保證圖面的連續性和協調性。鐵路按軌距以雙線依比例尺表示;實地寬度在2.5m以上,一般能通行手扶拖拉機的道路,按大車路表示,有鋪裝路面的按等外公路表示;寬度在2.5m以下的,用鄉村路依比例尺表示;小路可擇要表示。鐵路橋、公路橋、人行橋的橋頭、橋身均應實測表示,橋墩可示意表示,有名稱的橋梁應標注名稱。3.1.4管線及設施一般電力線不表示,但110KV以上高壓線及塔位應按真實位置測繪表示;通訊26、線、架空管線、電桿、路燈、消防栓、窨井、窨井蓋等一般不表示,但與土地他項權利有關時應表示。居民地外公用的水龍頭一般不表示;移動通訊塔、微波傳送塔等按圖式4.3.54符號表示。3.1.5水系及設施河流、湖泊、運河、水庫、池塘的水涯線,一律以測繪時的水涯線為準。當河流、湖泊、水庫有明顯坎沿線時,要根據實地情況分別繪出河堤、陡岸或者加固岸。水塘、魚塘均按無坎塘表示。并加注“塘”或“魚”;溝渠寬度超過0.5m以雙線表示,小于0.5m以單線表示;有堤岸的溝渠應適當測注堤頂、溝底高程,所有河流溝渠均應繪出流向;道路兩旁的排水溝一般不表示。水閘按能通車的、不能通車的及不能走人的三種符號分別測量表示,水閘上的27、房屋用圖式4.2.38符號表示。3.1.6地貌地籍圖上不用等高線表示地貌。除控制點外,圖上一般不要求注記散點高程。但山區、丘陵區須表示大面積斜坡、陡坎、路塹、路堤、臺階路時,可適當注記臺地、低地、道路交叉口、大面積農地等處的散點高程。各種自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當坡、坎在圖上長度小于5mm時不表示。高程注記點相對于臨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15m,應選在明顯地物和地形點上。如:鐵路、公路、簡易公路、主要街道及大車路的中心線上,道路交叉口和轉折處,大面積農村空閑地處等。3.1.7植被與土質地籍圖上大面積綠化地、街心花園、城鄉結合部的28、農田、園地等植被均以地類界表示,并要繪出植被符號,有些需加附注說明,如“楊”。居民地附近的散樹不表示、行樹一般不表示。農村居民點房前屋后、單位院子里的零星綠地、花壇、菜地、門前的水泥地可不表示;大面積的花壇用用圖式4.8.21符號表示,高于地面0.5米的用實線繪制。3.1.8注記及地理名稱地籍圖上應注記村莊名、單位名、河流名稱、水庫、湖泊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稱(如名勝古跡)等。所有名稱應使用國務院批準的簡化字,注記字體要清晰易讀,指向明確。全名較長者可省略注出,但含義要確切。在地名注記的基礎上,選擇所在圖幅內主要居民地名稱或主要企事業單位名稱作為本圖圖名。圖名可用簡稱,但在全測區內不得重名或同名29、。若圖內無名可取時,應以相鄰圖幅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命名(加括號),如張家村(東);對所跨圖幅較多的村莊,圖名可以采用圖名加阿拉伯數字序號(加括號),順序為從西到東、從北往南,如李家村(1)。圖名為兩個字的其字間留出兩個字間隔,三個字的其字間留出一個字間隔,四個字以上的字間不留間隔。3.2地籍圖的編輯處理數據編輯處理的任務是根據野外調查測繪資料對圖形數據作全面編輯、修改和處理(包括街坊、圖幅之間的接邊)、加載地籍要素和各類注記、進行圖面整飾等,生成滿足圖式規范以及數據庫建設要求的成果文件。地籍圖內業編輯處理要嚴格按照2006年河南省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規程圖式和1:500 1:1000 1:230、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12007進行。應在充分滿足建庫需要的基礎上兼顧制圖,具體概括為:線要連通、面要閉合、點要準確;各種要素定義明確,便于通過定義轉換模板或編制程序進行數據轉換;要嚴格保證面狀要素拓撲關系。3.2.1地籍要素的疊加編輯地籍要素是數字地籍圖的重要內容,今后的面積量算、宗地圖的制作等工作都以此為依據進行,因此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圖、表、實地三者一致,具體要求如下:A、各級行政界線(市、區界、鄉(鎮)界、街道界)均應表示,當各級行政界線重合時,只表示高級界線。B、各個界址點要定位精確,相鄰宗地共用界址點要嚴格捕捉到位;街坊地籍圖上界址點圈內地物必須保持完整、不31、能刪減,分幅地籍圖則應進行刪減,以保證圖面的美觀;各條街坊線、界址線要全部閉合,共用邊要嚴格重合,無懸掛、重疊、交叉等現象;各個宗地要嚴格滿足拓撲關系,且編號唯一。C、宗地屬性值中的宗地號必須包含完整的街道(鄉鎮)號街坊號宗地號,圖面僅顯示三位宗地號;地類代碼按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規定注記至二級類;行業代碼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規定注記至大類;宗地內能注記下權屬單位和權利人的應注記全稱,注記不下時可以簡寫或省略不寫;地籍圖上不注記宗地面積。例如:張莊村村委會S9600(其中S9600為行業代碼、001為宗地號、081為地類號)。3.32、2.2測量控制點各等級測量控制點應按其平面及高程值展繪至地籍圖上,并用圖式4.1規定符號表示,注記內容圖面壓蓋時可適當位移。3.2.3居民地及設施所有建筑物及面狀附屬物的邊線應嚴格捕捉咬合,房屋的結構、層數注記在該閉合圖形內右上角;單位名稱注記視圖面負載情況酌情呈水平注記;建筑物的附屬物如臺階、建筑物下通道、樓梯等應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完整,并保留骨架線;居民地圖層內容較多,要特別注意點、線、面狀要素之間的協調,做到圖面清楚、屬性完整。3.2.4交通及設施鐵路及等級公路應標注名稱編號及路面性質;為保證圖面清晰,一般道路(包括郊區道路、村鎮道路、街巷、開放式住宅間通道等)一律以圖式4.4.8其他公33、路表示,線寬改為0;內部道路線與花圃線、圍墻、陡坎、房邊線等重合時可不表示;道路的表示應充分結合居民地、植被等要素,做到協調統一,嚴禁出現“半邊路”等現象。3.2.5管線及設施110KV以上高壓輸電線路在居民點內部不需連線,僅需表示其方向即可,但必須保留骨架線,以便入庫;變電室應精確測繪其范圍,用圖式4.5.4符號表示。3.2.6水系及設施水系中的湖泊、水庫、池塘等水涯線要閉合表示,有名稱的應注記名稱;河流、雙線渠應表示流向;大型貯水池等按照圖式4.2.31符號表示并加注性質。3.2.7地貌在繪制斜坡時,注意保留坡底線,當坡底線與水涯線重合時,只繪水涯線。陡坎在圖上水平投影寬度小于0.5mm時34、,以0.5mm短線表示;大于0.5mm時,依比例尺用長線表示。3.2.8植被與土質植被地類界圖上面積小于5cm可只配以相應點狀符號,圖上植被面積大于8cm8cm時填充品字形符號,圖上符號間隔取30mm30mm;所有植被都要繪出植被符號。3.2.9注記及地理名稱地籍圖上除地籍要素全部注記外,還應注記河流名稱、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稱和有關的土地利用要素等,一條注記文本中,不允許有空格,盡量不換行標注。各種注記字體大小要求如下:類 別字 體字高(mm)行政村村名細等45自然村名細等375工礦企事業單位名細等2.75 3.5 4.0道路中等2.75 3.5 4.0河流名左斜中等3.5 4.0 4.5控35、制點細等隨系統軟件性質說明細等2.5街坊編號正等線6.0行業代碼正等線2.2宗地號、地類號正等線2.2界址點號、面積正等線2.0高程點正等線2.0門牌號宋體2.23.2.10圖廓整飾按照圖式整飾要求執行,圖廓線及其整飾層均為白色,具體如下:A、南邊u 東南角調查員 12K(1.92.75)扁宋體測量員 12K(1.92.75)扁宋體繪圖員 12K(1.92.75)扁宋體檢查員 12K(1.92.75)扁宋體南邊正中:比例尺1:500(或1:1000),12K(2.7)宋體u 西南角1980西安坐標系,12K(1.92.75)扁宋體1985國家高程基準,12K(1.92.75)扁宋體2006年河36、南省城鎮地籍更新調查規程圖式,12K(1.92.75)扁宋體20XX年X月權屬調查,12K(1.92.75)扁宋體XX(單位)XX年X月測圖,12K(1.92.75)扁宋體B、西邊XX縣(區)國土資源局,18K(3.75)中等線體C、北邊u 西北角相鄰圖幅接合表,細等線體12K(2.75)。u 北邊正中圖名,28K(6.0)等線體;圖號,24K(4.5)長等線體。u 東北角XX縣(區)地籍圖,16K(2.53.75)扁等線體;秘密,18K(3.04.0)扁等線體。3.3提交成果1、技術設計書;2、技術總結;3、D級GPS外業記錄、平差成果、點之記及控制網圖;4、一級GPS外業記錄、平差成果、點37、之記及控制網圖;5、圖根導線觀測記錄、平差成果、控制網圖;6、分幅地籍圖及圖幅接合表;7、其他面積統計報表。第四章檢查驗收4.1檢查驗收制度為了保證農村宅基地地籍調查的質量,對調查成果實行自檢、互檢、專檢、驗收的檢查驗收制度,調查成果的檢查驗收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自檢、互檢、專檢、驗收的檢查驗收應當分工序、分階段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轉入下一工序、下一階段,不合格的應予以修改或返工,保證把差錯消滅在本工序、本階段。4.2檢查驗收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底圖生產技術規38、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匯交方法的各項內容、技術標準、要求,以及在調查期間全國土地調查辦頒布的其他技術文件。4.3具體檢查措施分自查、互查、專查和驗收四部分。自查采用獨立元素校對,相關元素建立條件實施系統檢驗的方法;互查采用分項、分層流水檢查方法;專查需由專職技術人員進行。(1)自檢自查由各作業組在作業中自行完成,它是取得優質成果的關鍵。自查將獨立元素100%校對,相關元素建立條件進行系統檢查。(2)互檢互查由項目部組織作業組完成。采取分項、分層流水檢查方法,將檢查內容細化,加上設計檢查記錄表格,使得互查工作全面39、進入了一個有效實施的新階段。(3)專檢專查的主要內容是:審查作業方案和方法,全面檢查調查資料,提出具體修改意見,指導普遍性問題和解決特殊性問題,盡力提高成果質量,最終對調查成果進行綜合質量評定。(4)驗收經自檢、互檢和專檢的成果,由縣級土地調查辦公室負責,根據預檢意見對調查成果進行認真補充和完善后,以書面形式逐級向省級土地調查辦公室提出驗收申請。省級土地調查辦公室組織成立驗收組對成果進行驗收,形成驗收意見。其中,一級檢查是日常技術方法檢查和資料隨即檢查,要求對資料、成果的檢查量達到100%;二、三級檢查是在宏觀上進行事先指導和對總體方案進行審查,要求在全部產品形成后抽查1030%,作出關于質量40、的結論。4.3控制成果檢查平面控制測量的檢查:首先審閱布網方案,要求己知點分布合理,控制點布設均勻,密度適當,埋石規范,滿足設計要求;其次了解儀器檢校情況,檢查手簿記錄、記算,分析觀測方法的正確性;第三審閱平差計算資料,主要是校對起算數據和觀測數據是否正確,分析各項精度指標是否滿足規范要求。4.4圖件檢查1、分幅地籍圖檢查分幅地籍圖檢查首先是地籍元素審閱,即將宗地關系圖和權屬調查資料全面校對;其次對必要地物元素進行審閱,要求地物與界址點(線)關系清楚,建構筑物主次分明,道路層次清楚,水系表示合理,圖式符號應用正確,各種注記、圖幅接邊、圖幅整飾等均符合技術設計要求;第三,外業巡視、檢測,地籍圖須41、到實地進行100%巡視檢查,巡視是看圖上表示的是否與實地一致,地物取舍,注記是否正確等,在巡視的同時要有重點的檢測三類距離:界址邊長、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距離和地物點間距,對每一幅圖可根據其復雜程度,一般檢測2040條邊,用計算中誤差的方法進行質量指標統計。2、街坊圖檢查要求街坊圖上內容齊全、圖形合理、注記正確、拼接完整,無差、錯、漏等現象發生。4.5數據檢查數據成果的檢查主要是檢查數據成果的完整性、各類圖形幾何關系的拓撲完備性、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拓撲一致性等,可借助各種GIS系統和專門軟件進行檢驗。要求各類要素的代碼、幾何特征、層次正確,屬性表達完整;各層次的要素完備,無冗余。重點檢查面要素的封閉性,多邊形標識點是否唯一和遺漏,是否滿足剖分要求,是否不重不漏;各層次之間的相關要素是否表達一致,空間上要求重合的要素是否完全一致等。4.6成果驗收項目整體結束后,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進行驗收,出具驗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