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監理實施細則(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1038
2022-09-29
11頁
47KB
1、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監理實施細則 項目監理機構(章): 專業監理工程師: 總監理工程師: 日 期: 目 錄一、專業工程概況3(一)工程概況3(二)工程特點及設計要求3二、編制依據4三、監理工作流程4四、 監理工作的控制目標值及控制要點5五、 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11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二)專業工程特點及設計要求: 塔樓筏板厚度為12001300mm,設計圖紙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標號C35,防滲等級p8,要求水泥強度不應低于42.5Mpa,水泥品種采用硅酸鹽、普通硅酸鹽水泥,泵送混凝土入泵塌落度為120mm160mm之內,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應符合大體積混凝上施工規范GB50496-22、009標準的要求,并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低熱或中熱水泥摻加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等摻合料并摻入減水劑等外加劑;2)、在炎熱季節,采用降原材料溫度、減少混凝土運輸時吸收外界熱量等降溫措施;3)對于厚板承臺等構件,可在混凝土內部預埋管道進行水冷散熱;4)采取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5;5)防水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二、編制依據 1.建筑工程監理規范 GB503192015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153.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20104.普通砼配合比設3、計規JGJ155-20115.普通混凝土中所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檢驗方法JGJ53-926.普通混凝土中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20067.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GBJ63-20068.混凝土外加劑質量標準GB8076-20089.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10.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DG/T 50146-201411. 大體積砼施工規范 GB50496-200912.本工程的監理規劃三、監理工作流程1、 進場材料、構配件、設備質量控制基本程序承包單位填寫(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驗單)方法:1、 審核質量保證資料2、 到廠家考察3、 進場材料檢驗4、 進行驗證復4、試不合格 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承包單位另選合格承包單位使用2、工程隱檢、預檢及分部分項工程驗收程序各項設備材料質量保證資料齊全隱、預檢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分別驗收簽認完成分部分項工程自檢合格、隱蔽工程完成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填報驗申請表及隱驗記錄、檢驗批報項目監理部施 工 單 位1、審核各項質量保證資料是否齊全2、檢查隱、預驗及分部分項工程是否完成3、檢查檢驗批、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是否合格項目監理部各有關專業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驗收不合格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四、監理工作的控制目標值及控制要點1、質量控制目標值根據工程設計圖紙和相關規范標準要求確定,達到規范驗收合格標準。2、質量控制要點及方法21、5、研熟圖紙以便更好地了解工程結構特點,認真學習有關標準規范及相關技術資料。22、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時,應注意施工組織設計中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有無針對性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大體積混凝土宜根據結構特點采用跳倉分段分層施工,混凝土的運輸、澆筑、振搗、養護措施應確保施工質量。23、施工單位應委托法定有資質試驗室,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結合工程結構特點,施工現場情況、施工設備情況設計施工配合比,水泥宜采用中熱或低熱水泥,選擇適宜的外加劑,選擇摻入適量的粉煤灰,粗骨料優先采用自然連續級配,細骨料采用中、粗砂,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5%,砂不大于2%。2.4、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除了必須滿足強度、剛度整體性和耐久6、性要求以外,關鍵在于控制溫度變形裂縫開展的方面。2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可對結構某些部位作構造處理:在基巖或墊層與基礎的接觸面上涂刷熱瀝青加鋪油氈一層,以減少約束;在底板的地梁、集水溝、集水井等部位可設3050mm 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垂直隔離。26、控制石子和水的溫度是混凝土拌制過程中控制混凝土出機溫度的主要措施,在炎熱天氣時,采用簡單的遮陽射水霧的辦法,而拌制用水,可采用冰塊冷卻水或采取地下儲水井自然冷卻水。27、改進攪拌工藝采用二次投料砂漿裹石或凈漿裹石攪拌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與水泥砂漿界面的集中,使硬化后的界面過渡層的結構致密,粘結加強。28、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合理分層進行7、(層厚0.52.0m),混凝土應沿高度均勻上升,混凝土澆筑入模溫度不宜超過27。29、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溫度應控制在設計范圍以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210、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其他規定可按混凝土工程施工監理4.154.1.5.17 相關適合內容。21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檢查現場水電、機械配套設施是否正常,材料是否充足,混凝土運輸線路有無保障,泵送管線布置是否已完成,雨季施工時的防雨措施。2.12、在砼內設置循環水管,可以緩解水化熱,準備好覆蓋材料,以便對澆筑后的砼進行覆蓋淋水養護,當夜間溫度稍低時,8、則應揭開覆蓋物;淋水過早會增加裂紋,終凝后23 小時淋水較為適宜。2.13、大體積砼要求確保支模剛度,牢固。2.14、如屬轉換層,大梁支模時應設置包裹形式作內外保溫,設循環水管降低溫度。2.15、編寫大砼體內扎鋼筋施工方案時,一定要考慮抗位移、抗變形,加強支模的剛度。2.16、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監理事中過程控制要點與方法。2.17、大體積混凝土所用水泥應優先采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較普遍采用42.5號水泥),且應對所用水泥按現行國家水泥水化熱試驗方法標準要求進行水化熱檢測,7 天的水化熱值不宜大于250kj/kg,粗骨料含泥量應不大于1.5%。細骨料宜用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2%,外加劑和混合9、料的使用具體由試驗確定。2.18、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法可采用分層連續或推移式連續澆筑,泵送時分層厚度不宜大于600mm,非泵送時分層厚度不宜大于400mm,混凝土澆筑先后順序要合理,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須將其次層的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時間應通過試驗確定,可參考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范GBJ113-87 附錄,如果超過初凝時間應按施工縫處理。大體積混凝土分層施工時,水平施工縫處理方法;清除表面浮漿,軟弱層及松動的石子,使粗骨料均勻露出;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應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采取接漿措施。2.19、混凝土的拌10、制、運輸必須滿足連續施工以及盡量降低混凝土出槽溫度等方面的要求:在炎熱天氣施工時,宜對砂、石骨料采取遮陽及降溫措施;當采用自備攪拌站時,攪拌站應盡量靠近混凝土澆筑地點,以縮短水平運輸距離;混凝土泵送施工時,運輸宜采用混凝土攪拌車,車的數量應滿足連續澆筑的要求。1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護,且應符合下列規定:保溫養護措施,應使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及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一般不少于15 天,且應逐步分層拆除保溫層;保溫養護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保溫材料可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覆11、蓋混凝土和模板,嚴寒天氣可搭設保溫棚;在養護過程中,應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和降溫速度進行監測,根據實測結果調整保溫措施以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養護過程中,不得采用強制,不均勻的降溫措施;對標高位于O.OO 以下的部位,應及時回填土,O.OO 以上部位應及時加以覆蓋,不宜長期暴露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在大體積混凝土拆模后,應采取措施預防寒潮襲擊,突然降溫和劇烈干燥等情況發生。2.20、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系指混凝土振搗后,位于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100mm深處的溫度,每工作班測試溫度應不少于2 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溫度監測點的布置方式:以混凝土澆筑塊體平面圖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為測溫區,測點呈平12、面布置;在測溫區內,溫度監測點的位置與數量可根據混凝土內溫度場的分布情況及溫控的要求確定;在基礎平面半條對稱軸線上,測點的點位宜不少于4 處;沿混凝土澆筑塊體厚度方向,每一點位的測點數量,宜不少于5 點;保溫養護環境溫度監測點數量應根據具體需要確定;混凝土外表溫度以表面以內50mm 處的溫度為準;混凝土澆筑塊體底表面的溫度以底表面以上50mm處的溫度為準。2.21、測溫元件的測溫誤差應不大于0.3,測溫元件安裝必須浸水24小時后,進行篩選,測溫元件安裝位置應準確牢固,并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導體絕熱,元件的引出線應集中布置,并加以保護,在澆筑、振搗混凝過程中避免直接沖擊元件及引線;測溫儀表溫度13、記錄的誤差1。2.22、當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20 以上時,經設計單位同意,可利用混凝土60 天的后期強度作為混凝土強度評定、工程交工驗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依據。2.23、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監理事后控制要點。2.24、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寬度一般控制在不超過0.3mm,有抗滲要求時不超過0.2mm。當裂縫產生時,應及時組織設計、施工等有關部門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實際情況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同時,有關單位派專人跟蹤檢查裂縫寬度發展情況,當危害結構安全時,應及時采取加固補強措施,對于一般性裂縫可采用壓力或自動壓力灌漿修補。一般質量問題注意事項:3.1、大體積砼澆筑完成之后,由于水泥水化熱作用所14、放出的熱量使砼內部的溫度不斷上升,砼表面和內部溫差很大,表面與內部砼收縮不一致,產生很大的拉應力,而砼早期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很低,極易出現砼的表面裂縫,夏季要采取降溫、冬季要有保溫措施以減少砼內外溫差。3.2、在原有厚大的老砼上或巖石地基上澆筑大體積砼基礎墻體時,必須設置隔離措施,避免產生收縮裂縫又產生外約束裂縫。3.3、大體積砼澆筑后,必須進行監測,專人檢測表面強度與結構中心溫度,測溫時間不少于14d,前7d 每隔4h 測溫一次,后7d 每隔8h 測溫一次,測溫過程中如發現溫差大于25時(重要結構20)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蓋保溫等,當溫差少于25時,可停止測溫。3.4、大體積砼澆筑時,易使鋼15、筋產生位移,澆筑砼過程應隨時復核鋼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證位置正確。五、 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一). 質量控制“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我國工程建設的一貫方針,日前,對本工程我項目監理部采用動態質量控制,對工程質量實行預控、檢查、驗評三結合,嚴格執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工程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1、認真參加施工圖紙會審和設計交底,了解設計意圖,審查各專業施工圖的相互配合,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盡量避免設計失誤造成的損失,同時做好技術文件復核工作。2、查承建單位資質、質量保證體系的同時,注意檢查參加施工的管理人員,關鍵工種的操作人員是否具有上崗證書,同時有關人員必須及時到崗、到位,不得隨意更換或抽調,如有必須更換的,事先報項目總監同意,項目經理更換必須經業主同意。3、在材料、構配件訂貨前,由施工單位提出產品資料,經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后才可訂貨進場,材料進場后必須出具出廠合格證,材料試驗單等資料,并報我單位,經項目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并抽查復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建設工程。新材料的購置必須有試驗報告和推廣證書,符合試驗要求。4、對施工機械及設備的型號,主要性能參數和操作要求三方面予以審查,同時檢查機具數量以滿足施工要求。5、對專業施工方案進行審查,確保方案在技術上可行,在經濟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