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長客運專線路基工程A、B組料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1315
2022-09-30
14頁
87.04KB
1、目錄一、工程概況3二、 施工設備4三、 施工方法41、施工條件42、測量放樣43、下承層處理、驗收44、分層填筑55、攤鋪平整66、灑水晾曬77、振動碾壓78、壓實檢測89、路基整修810、基床底層完工驗收9四、技術標準及檢驗方法91、原材料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92、改良設計113、基床底層填筑壓實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124、基床底層外形尺寸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12五、 技術質量措施131、一般措施132、填料控制14六、施工安全措施15A、B組料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杭長客專II標第四項目分部正線施工里程為DK907+196.384DK917+500。全長為 10.304km,其中路基工點9個共5.2、647km,聯絡線18個路基工點,單線長7.364km。根據規范要求我隊已進行了基床底層A、B料的工藝性試驗,確定了施工參數,試驗總結也已經過監理審批。二、 施工設備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種類主要技術要求備注1灑水車水罐容量48 m32挖掘機鏟斗容量0.81.6 m33推土機功率120KW4平地機功率120KW5壓路機線靜壓力350 N/cm6自卸車載重量12t7裝載機鏟斗容量2.0m3三、 施工方法1、施工條件做好測量放線和施工前的復查,劃分作業區段,嚴禁跨區作業。根據設計文件做好防排水設施,尤其在路堤與路塹搭接處,應首先做好排水設施,以免地表集水沖刷、侵濕路堤。作好填料室內試驗及其工藝3、性填筑試驗,試驗段取得的各項技術參數符合施工圖要求。機具人員進場,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試驗、工序質量控制措施已編制。2、測量放樣現場交樁以后,必須完成中線、水準的施工復測,并與相鄰地段貫通閉合,之后才施測線路中心樁和路基邊樁,中線、水準、邊樁的測量誤差必須符合施工測量的有關規定。測量工作必須貫徹雙檢制。依據中心位置、地面高程、橫斷面尺寸放樣兩側邊樁,包括路基邊緣、坡度、坡腳的具體位置,標明其輪廓并預留超填寬度。3、下承層處理、驗收填筑高度大于2.3m的路堤,先清理基底表層的植被,挖除樹根,再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對基底下的古墓、暗溝、洞穴,應按有關規定處理,以消除后患。 地面橫坡緩于1:10時,4、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但堤高小于基床厚度的地段,應清除地表草皮。地面橫坡為1:101:5時,應清除草皮。原地面陡于1:5時,要自上而下挖臺階,平臺的寬度不小于2m。認真按施工圖及質量標準進行基床底層下承層驗收,包括下承層的壓實度、平整度、橫坡度、高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路基基底處理后的壓實標準對應路堤相應部位,注意基底向兩側做成4%的橫向排水坡,填土前要對處理后的基底進行相關檢測,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上部路堤填筑。具體處理方法詳見地基處理部分。4、分層填筑填筑壓實按照“區段流程法”橫向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施工。作業區段劃分:填筑區段,攤鋪區段,碾壓整形區段,檢測報5、驗區段。 從最底一層開始分層填筑,分層填筑厚度應根據機械壓實能力、填料種類和要求的壓實密度,填筑的松鋪厚度由工藝試驗確定。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攤鋪料的攤鋪面積,確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場地按照每車土方的數量及攤鋪厚度,用白灰點控制自卸車倒土密度,同時埋樁掛線,標示松鋪厚度。 每一水平層的全寬應用同一種填料填筑,每種填料壓實累計總厚不宜小于50。 采用碎石類土和礫石類土填筑時,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5;采用砂石類土,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分層填筑的最小分層厚度不宜小于10。為保證填層邊部的壓實質量,每一填層都應進行施工放線,放出填層中線和填筑邊線。為保證填層邊部的壓實效果,填筑時宜將6、兩側路基各加寬3050。填筑后按結構寬度刷坡。5、攤鋪平整先用推土機初平,再用平地機精平,路基面做成4%的雙向排水坡,層面無顯著的局部凹凸。初平時用水準儀檢測(或掛線)控制每層虛攤厚度。平整施工步驟及作業標準A采用推土機按全路堤面寬均勻攤鋪。經推土機攤鋪后層面高程比計劃松鋪高程高4。B用光輪壓路機快速靜壓1遍。C平地機初平。初平后層面高程比計劃松鋪高程高3。D用光輪壓路機碾壓2遍(邊部壓34遍),中速或快速行進。E測量層面高程。縱向每20m設1個測量斷面,每斷面24個測點。F平地機精平。層面高程比計劃松鋪高程高0.5。G每一攤鋪層填料中的粗細料應攤鋪均勻,不應有粗集料或細集料窩,并使層厚均勻、7、層面平整。 平整作業要點A先將中心樁移置于一側路肩上,并在樁處插立標桿,扎上布條,顯示路肩正確高度,便于司機觀察。B平地機在立桿的對側作業時,須有人觀察指揮平地機調整刀片高度。C平地機以較大切土深度進行粗平,切除高處補平低處,行駛到段落終端時,常以倒退行駛返回另一端,然后再以較小的切土深度進行精平,用刮刀細致刮平。D一側平完后將中心樁及標桿移到整好的一側,平地機在未平整的一側按上述步驟進行整平。E路拱斷面須用調整刮刀角度的方法,在平整時刮出路面橫坡。F平地機用刀片按邊坡坡度在路肩以下邊坡上修刮50100cm的高度,可整出路肩線及邊坡面。6、灑水晾曬嚴格控制含水量不滿足要求的填料進入路基,若受到8、氣候的影響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采用灑水晾曬效果不大的填料應棄置不用。嚴禁在填料技術條件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壓實。7、振動碾壓 按照重型擊實試驗確定的最佳含水量2%的范圍進行填料含水量控制,若含水量超過2%時,應及時晾曬或灑水翻拌。當填料處于最佳含水量控制范圍時,即可進行碾壓。采用重型、特重型壓路機,按平行線路方向走行、先兩側后中間順序,按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步驟進行碾壓。按照工藝試驗確定的壓實參數控制壓實速度和壓實遍數,一般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以1.51.7km/h為宜,以后用2.02.5km/h,最大碾壓速度不宜超過4.0km/h。施工縫搭接碾壓。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9、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邊部多碾壓23遍。橫向輪跡重疊不少于40,前后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不小于2.0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處錯開不少于3m,做到無漏壓、無死角。重視對預埋管線等結構周圍的填料攤鋪整形和碾壓。壓路機在構造物接頭處不能靠近壓實時,采用小型壓實機具壓實。預埋管線等結構的施工與路基工程同步實施。并對各類的路基同步施工的結構物制定有針對性和詳細的作業指導書并加強檢查與監測。確保路基表層和路基同步施工的結構物的施工質量和安全。在路基邊坡部位,填料攤鋪時先用推土機穩壓12遍,再用壓路機碾壓,壓路機碾壓不到位的地方再用沖擊夯夯實。8、壓實檢測基床底層A、B組填料壓10、實標準根據填料類別采用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壓實系數K、7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kPa)四項指標控制。對填筑壓實質量可疑地段,應根據工程質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檢驗的點數。通過質量檢測了解施工過程的質量情況,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檢驗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查明原因,改進工藝,加強施工質量管理,確保基床底層路基質量滿足施工圖要求。各項檢測指標合格后可進入下一填層施工。試驗人員隨碾壓過程隨時檢測壓實質量,碾壓結束后,檢查碾壓區段是否壓實均勻。每層填土壓實質量按規定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否則下達質量不合格通知單,進行重新壓實,直到壓實合格為止。9、路基整修路基整型在路基本體和基床底層11、完成時進行,填料攤鋪時要嚴格控制虛鋪厚度,一次成型:整型前先恢復邊樁,按設計圖紙要求檢查路基的中線位置、寬度、縱橫坡、邊坡及相應的標高。隨每填層的鋪筑、碾壓進程同步整修,保證填筑邊坡整齊平順,使碾壓設備能夠走行到邊。 為防止雨水淋刷浸泡引起邊坡坍塌,及時(每填筑90150cm)對邊坡進行拍實夯壓。 在路堤填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圖標示路基寬度和邊坡坡度修整邊坡,清除多余填土,并對邊坡進行夯壓。平地機精平時,通過水準儀控制路基斷面三點(左、中、右)標高,使路基面的平整度、縱橫坡達到設計要求。掛線控制邊坡坡度,每隔20m設置一道坡度標志線,并用坡度尺隨時檢測實際坡度。如有遇雨水沖刷而成的小溝時,則在原12、地面挖臺階填補夯實。10、基床底層完工驗收基床底層頂面的最后一層施工完成后,進行路基成型后的整平、整修作業。同時進行自檢、復檢,合格后報驗監理工程師抽檢的三級質量檢測系統,嚴格按照驗標要求的試驗方法、試驗點數、檢驗頻次,逐層分段、分部進行試驗檢測。檢驗不合格者,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四、技術標準及檢驗方法1、原材料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杭長客專路基基床底層選用A、B組填料和改良土。土石方存在填挖分布不均衡和可用填料分布不均衡。路塹及隧道棄砟可以用作填料的移挖作填后仍缺少大量填料,所缺土源由沿線分布的取土場集中取土提供。沿線主要出露巖性及填料分組如下表。 填 料 分 組 表填料分組填 料 組 成附13、注A熔結凝灰巖、灰巖、石英砂巖、鈣質膠結礫巖等硬塊石土及按規范進行分組為A組填料的巨粒土、粗粒土硬塊石、Rc15MPa的不易風化軟塊石B鈣質膠結砂巖、泥灰巖等不易風化的軟塊石;細粒含量小于30級配不良漂石土、碎石土等及按規范進行分組為B組填料的巨粒土、粗粒土或細粒土Rc15MPa的不易風化軟塊石C弱至未風化的泥質砂巖(粉砂巖)、泥巖及白堊系砂巖、粉砂巖等易風化的軟塊石,細粒含量超過30的漂石土、碎石土及按規范進行分組為C組填料的巨粒土、粗粒土或細粒土易風化的軟塊石D強風化全風化的軟塊石及按規范進行分組為D組填料的細粒土膨脹土采用路塹或隧道棄砟中的塊石、碎石、礫石類填料,但必須滿足顆粒粒度及級配14、要求,最大粒徑,基床底層不應大于6cm;對細粒土(膨脹土、有機土等性質不穩定的土除外)、粉土和易風化軟巖塊石及其風化物等C、D組填料,應進行改良,同時采取邊坡加筋、坡面防護等加固措施。對于無砟軌道路基的路塹,若基床范圍內的地基無夾有Ps1.5MPa或00.18MPa的土層或松軟土層時,按下表進行換填。在基床底層換填底部鋪設一層復合土工膜封閉,對不易風化的硬質巖基床開挖凹凸不平處應以不小于C25混凝土填平。路塹地段基床表層以下處理措施一覽表路基地質條件處理措施基床底層換填厚度附注弱風化硬質巖(花崗巖、石英砂巖、玄武巖、片麻巖、熔結凝灰巖、大理巖、白云巖、灰巖等)清除凹凸不平處,采用C25砼填平灰15、巖路塹至開挖面,需采用物探等手段檢測巖溶發育程度強弱風化的不易風化軟質巖(砂巖類、板巖、石英片巖等)、強風化硬質巖(花崗巖、石英砂巖、玄武巖、片麻巖、熔結凝灰巖等)換填A、B組填料,當填料滿足要求時,可就地翻挖壓實0.5m強弱風化巖層、碎礫石土路塹采用取樣試驗、動力觸探及載荷試驗檢測基底土質和強度;一般黏性土及全風化巖層路塹采用取樣試驗、靜力觸探、標貫準入試驗及載荷試驗檢測基底土質和強度弱風化的易風化軟質巖(泥質砂巖類、頁巖、云母片巖類等)、強風化的不易風化軟質巖(砂巖類、板巖、石英片巖等)、強風化灰巖等可溶巖換填A、B組填料1.0m一般土質地層、碎石類土、砂類土、全風化巖層、強弱風化的易風化16、軟質巖(第三系白堊系泥質巖類)換填A、B組填料或改良土1.5m膨脹土、紅黏土等特殊巖土換填A、B組填料或改良土2.3m注:在路塹換填底部鋪設0.2m厚中粗砂中間夾鋪一層復合土工膜。2、改良設計本線填料改良主要分為化學改良及物理改良兩種,化學改良系指化學改良系指細粒土摻入5%(試驗確定)的水泥或5%(試驗確定)石灰進行改良,物理改良系指摻入1025%的粗骨料(如砂卵礫石土、碎石土)進行改良。用于基床底層填筑時必須采用場拌法改良,用于基床以下部分填筑時,視具體情況采用路拌法或場拌法改良,具體應進行現場試驗確定,質量控制標準必須滿足前述要求。改良站點根據需要設置,區間一般1015km設置一處。根據既17、有的研究成果,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粉質黏土、黏土,改良方法根據其塑性指數確定,當塑性指數小于11時,采用摻入5%(試驗確定)的水泥進行改良;當塑性指數大于11時,采用摻入5%(試驗確定)的石灰進行改良,具體摻入比可據現場試驗確定,用作基床底層填筑須采用場拌法施工。第四系更新統網紋狀黏土以及灰巖殘積層棕紅色黏土(膨脹土棄運),多為D組填料,用作填料時可采用摻入5%(試驗確定)石灰進行改良;用于基床底層填筑必須采用場拌法施工。硬質巖巖塊棄砟以及強風化硬質巖及其因構造和風化影響呈碎塊石土狀的硬質巖巖塊土填料,屬A、B組填料,可通過加強施工控制作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分層填筑;作為基床底層填料必須滿足級配要18、求,否則應進行級配改良。基床底層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6cm,改良后級配曲線需通過現場試驗確定。不同填料、不同改良措施,在全面填筑開始前,應進行現場填筑及改良工藝試驗,確定填筑及改良工藝、參數及質量控制措施等。3、基床底層填筑壓實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基底處理壓實指標檢測頻次檢測指標壓實系數K地基系數K30路堤基底檢測頻次和取樣部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檢測6點,距路基邊線1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當進行翻挖回填或換填時分層檢測每100m檢測4點,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基床底層壓實標準基床底層材料組成及壓實標準表軌道類型厚度填 料壓實標準化學改良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19、粗礫土無砟軌道2.3A、B組填料或改良土地基系數K30(MPa/m)/130150壓實系數K0.950.950.95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7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kPa)350/注:1.壓實系數K為重型擊實標準;2.當采用硬質巖石及不易風化的軟質巖碎、塊石之A、B組填料時,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6cm。3. 無砟軌道可采用K30或Ev2。當采用Ev2時,其控制標準為Ev280 MPa且 Ev2/Ev12.5。4.對填料雖符合要求但達不到壓實標準,應采取改良措施。沿線路縱向每100m壓實層抽檢壓實系數(細粒土)或孔隙率(粗粒土和碎石類土)6點,其中距路基邊線1m處左、右各2點,路20、基中部2點;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檢地基系數2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1點,路基中部1點。4、基床底層外形尺寸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基床底層外形尺寸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項次檢查項目規定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項面高程(mm)20每100m用水準儀檢查5處2中線至邊緣距離(mm)0,+50沿線路縱向每100m用尺量5處3寬 度(mm)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用尺量3處4橫 坡0.5%每100m用坡度尺量2個斷面5平整度(mm)15每100m用2.5m直尺檢查10處6厚度(mm)3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用尺量3處4)路基填筑壓實指標檢測設備主要測量儀器和設備配置表序號種類數量1K21、30平板荷載儀1(套)2水準儀1(套)3Evd、 Ev2各1(套)42.5m直尺1個五、 技術質量措施1、一般措施施工前,對地基進行復查、核對,慎重處理地基范圍內存在的局部松軟、坑穴、泉眼等,必要時與設計方聯系處理。嚴格執行有關技術規范,把好試驗關。嚴格按試驗路段取得的試驗數據進行施工,控制填料含水量和松鋪厚度,按壓實機械最佳組合方式對填料進行壓實。嚴格按設計施工,確保路基寬度、橫向坡度達到標準,路基面平整、路拱明顯、坡面平順、路肩邊緣線條清晰順直,無缺損、坑洼、裂紋等現象。嚴格按規范要求,分層對路層進行填筑、輾壓,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如有檢驗不合格的填層,必須返工,直至檢驗合格。施工22、期間做好現場排水,保持作業面排水暢通,做到施工場地雨后無積水。尤其是路堤兩側坡腳嚴禁積水。在多雨地區或雨季施工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細粒土的粉、黏砂取土坑、場內;并隨時排除坑、場內積水。施工中嚴格執行國家、行業的技術規范,精心組織施工,并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確保工程質量。定期對試驗、檢測、測量儀器標定。2、填料控制填料的分類鑒別與試驗按現行鐵路路基設計規范及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規定(試行)的規定執行,填筑前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填筑時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重新進行檢驗。路基填料檢查項目及頻次如下,檢驗方法按現行鐵路工程土工試23、驗規程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填料類別試驗項目、頻次顆粒級配液塑限擊實試驗顆粒密度細粒土5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5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時,每一水平層的全寬采用同一種填料,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大于50cm。嚴格控制填料的含水率,在填筑工藝試驗確定的施工允許含水量范圍內,進場前首先測定含水率,嚴禁含水率過高的填料進場。若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含水率偏高用推土機松土翻松晾曬相結合的方法,采取推土機松土器翻松晾曬;當含水量偏低時,則加水潤濕,加水量MW按下式估算: 式中:Ms擬加濕填料的濕重,噸。 Wn24、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量、最優含水量。當下承層表層較干,可適當灑水潤濕再上料。上下相接壓實層使用不同種類及顆粒條件的填料時,其粒徑應符合D154d85(兩滲水土之間)或D150.5mm(非滲水土和滲水土之間)的要求。對碎石類土和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徑控制在15cm以內,且保證級配良好。路堤浸水部分采用水穩性高的滲水性材料填筑,嚴禁填筑易風化的軟巖石。填筑路基時,當采用碎石類土和礫石類土填筑,填料分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大于40cm(基床底層為35cm);當采用砂類土和細粒土填筑,填料分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分層填筑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對雨季滯水及排水不暢的低洼地段,以滲水性填料或水穩性好的填料填筑,并采取疏導措施。六、施工安全措施1、大型機械進場前,應查清所通過道路、橋梁的凈寬和承載力是否足夠,否則應先進行拓寬和加固。2、車輛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大于5m;下坡時,間距不小于10m,并嚴禁車上乘人。車輛通行便道定期進行維修。3、發動機啟動后應檢查起翻裝置,確保良好;嚴禁在駕駛室外進行操作,翻斗內嚴禁載人。4、當裝載高度超過車廂攔板時,應平穩行駛,不得猛力加速,不得緊急制動。5、卸料起斗時,應檢視上空有無電線,防止刮斷。卸料后應落斗后再低速使出,不得沒有落斗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