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安置房項目施工便道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1441
2022-09-30
14頁
74.54KB
1、目 錄1 編制依據12 工程概況13 便道的規劃方案23.1 設計標準23.2特殊地段的設計要求44 便道的施工54.1 施工工藝54.2 施工方法55 施工組織安排66 施工標準化管理66.1 管理制度標準化66.2 人員配備標準76.2.1 擬投入本工程的勞動力配置計劃表76.3 現場管理標準化86.3.1 設備配置86.4 過程控制標準化8質量保證措施86.4.2 安全保證措施96.4.3 雨季及日常維護措施107 環境保護10重慶一建下川安置房項目施工便道方案1 編制依據(1)甲方洋河公司提供江北區下川安置房道路500現狀圖+下川安置房設計圖(1)(2)重慶一建施工便道設置修建標準。(2、3)現場測量數據。2 工程概況施工便道工程范圍共分為5個施工段。第一段:AB段,起訖里程為472m,原有砼硬化路面(破損嚴重,局部路基沉降,無排水);第二段:BC段,由第一段砼路面完結處起至原有土坯路,長110米;第三段:CF段,自K0+547.561至少管所圍墻邊約230米,此段為甲方2月27日上午生產協商會上提出由二標段統一修筑施工便道至少管所圍墻邊(一標段生化池)。第四段:CG段,第二段完結處至4#樓環境擋墻保坎完結處(擬建泥結石路面);第五段:DE段,計劃3#樓處原房屋不能按時拆遷,施工便道完結于環境擋墻始點。本管段主要利用海爾路引進交通主便道。K0+0引入至下川村村道,局部可以利用原3、有村道作為路基,通過對路基加寬、加固、設置排水溝及靠近險溝側設置防護墩來作為輔道,其余地方都需新建施工便道,已滿足整個工程的物資運輸需求及大臨建設的需要。路基清障時需要人工配合機械清除雜木、植被。施工時如遇村民阻攔,需甲方協調,施工方配合處理。便道施工的總體平面布置圖見附圖1;便道施工段落布置圖見附表2。3 便道的規劃方案3.1 設計標準為了確保施工便道行車暢通,雨季能正常行車,施工便道統一設計和統一施工標準,嚴格執行。1、根據現場重點工程分布情況及既有道路情況,施工單位制訂便道方案,報監理單位審批。2、因場地環境受限制,主干道為單車道,路面寬4m,路基寬5.56.5m,路基填高不小于0.2m4、。在臨壑地段,應適當加寬路面,以確保行車安全。3、主干道原有硬化部分路面破損嚴重,路基多處沉降,且受面層標高限制,必須全部挖除。(挖掘機帶破碎頭如果配合清除)主干道新建路基必須經過分層碾壓,以滿足施工車輛運輸要求。對于特殊地段,務必進行換填或加固處理。平基后采用300厚手擺片石;100厚泥結碎石,一般地段基底面平整壓實,片石或灰土路基。松軟地段片石擠淤或灰土換填處理,路基厚度滿足承載變形和穩定性要求;碾壓夯實后澆筑200厚C30混凝土路面;4、6#會車區至一標段環境擋墻施工作業面以外6米設計約760米一般路段,該路段按照泥結碎石路面處理,特殊路段的路基必須進行換填處理,再進行泥結碎石路面施工,5、確保泥結碎石路面行車風雨無阻。其余路段含會車區全部硬化。5、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設置六個會車區;會車區處路段寬度不得小于6米,長度不小10米,與干道連接部位曲線需設計合理平順易于行車,且有明顯標識。6、干線靠近各主要工點,引入線以直達用料地點為原則,避免與鐵路線、公路交叉,盡量不占用建筑紅線以外路基。實際情況下確實需要臨時占用建筑紅線以外路基的路段需報告監理單位確認,由甲方單位協調處理。7、彎道根據各工點進出場最大設備的轉彎條件設置,一般情況下不得小于20m,極困難條件下不得小于15m。8、坡道一般情況下坡度不大于8%,特殊地段坡度不大于10%。9、施工便道應設路基橫坡填方雙面坡2%,挖方單面6、坡3%。道側設排水溝,溝底寬和深度不小于30cm。經過水溝地段,要埋置鋼筋混凝土涵管或做到排水通暢。10、軟路基路段必須填方,臨河、高邊坡部位設置護坡或擋墻。靠近溝壑一側必須修建擋護工程,包括擋土墻(填方段)和防撞墩,防撞墩采用混凝土澆注,黃黑色油漆豎向標識(黃黑間距25厘米),在挖方段靠近易滑坡體側要設置上漿砌片石擋護,高度不小于1米,勾橫平豎直的陽縫。11、排水溝根據地形設置,寬度和深度不小于50cm,根據地形每100米左右將排水溝中水流通過路面下暗溝引至溝壑一側排走,引入溝壑時注意水土保持,不得沖刷當地農田,暗溝采用埋設混凝土預制管的方法通過路面。12、施工便道應設置必要的標識標志。便道7、全程必須懸掛或立警示、指示標志,標志標識制作要求見國家交通安全標識標準,標識標志包括:轉彎警示、急坡警示、落石警示、會車區指示、橋梁指示、整里程標識、分叉路口指示、工地駐地指示、限高、限重、限速標志牌等。13、便道建成后應報甲方單位、監理單位驗收。14、為保證施工便道的正常使用,各項目部要組織專門的養護隊伍,配備必要的機械、工具和材料,對施工便道進行養護,在便道兩側每隔一段距離堆放一定數量的砂礫用于填補坑洼,保證路況完好,確保無坑洼、無落石,排水通暢。施工便道橫斷面結構見下圖圖1 施工便道橫斷面結構圖。圖1 施工便道橫斷面結構圖3.2特殊地段的設計要求根據實際勘察結果顯示,本工程中DK204+8、200、DK205+605、DK205+800、DK211+980等多處需要高填深挖。對于高填深挖段的放坡比不得小于1:1.5,并采取邊坡防護加固,邊坡用干砌石護坡。路基每側加寬0.4m,必要時修建碎落平臺,保證路面無落石、落土,便于交通運輸車的行走。施工便道平基前提前發出通告,事先準確標注好穿過居民區路段下設的水、電、氣、通訊等暗溝涵管。施工時對下設的水、電、氣、通訊等暗溝涵管做好保護措施,下設的水、電、氣、通訊等暗溝涵管處設置單層雙向12mmHRB400鋼筋后面層澆筑C30混凝土且振搗密實。4 便道的施工4.1 施工工藝土場取土,采用裝載機、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輸,振動壓路機碾壓。4.29、 施工方法不同性質的填料應分層填筑,且應盡量減少層數,每一水平層的全寬用同一種填料填筑,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度不小于30cm。填土區段按照網格化布料,用推土機攤鋪,達到每填筑層在縱向和橫向大致平整,以保證壓路機碾壓輪表面能基本均勻接觸層面進行壓實,達到最佳碾壓效果。推土機攤鋪平整的同時,對路肩進行初步壓實,保證壓路機進行壓實時,壓到路肩而不致滑坡。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振壓。碾壓順序按先便道路基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超過1km/h。各區段交接處,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10、開不小于3.0m。含水量適宜的填料及時碾壓,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進行調整處理后再碾壓。泥結碎石在場內拌好運至現場攤平,泥結碎石壓實后厚度為10cm。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平整。路基整修在便道工程陸續完畢、所有排水構筑物已經完成并在回填之后進行。邊坡受雨水沖刷形成小沖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仔細夯實。如填補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邊坡加固地段時,可用種草整修的方法以種植土來填補。便道施工完畢后,人工挖水溝,水溝底設置2的排水坡,將路基水引至地方排水溝中。5 施工組織安排根據項目部實際情況及項目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案,本項目11、本著少占用耕地、林地的原則,所有施工便道均利用已有便道和永久征地,待將永久征地征遷完畢之日起,我項目部在60日內將施工范圍內的施工便道分段施工完畢,預計從3月5日開工至5月5日完成。6 施工標準化管理6.1 管理制度標準化根據工程特點和總體安排,結合施工條件,統一進行施工便道總平面布置,具體遵循的原則如下:(1)方便施工、便于管理的原則本著因地制宜、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縮短場內倒運距離來統一規劃便道。(2)確保環保和文明施工的原則按照布局合理、緊湊有序、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滿足環保和創建標準文明工地的要求。(3)珍惜土地、保護耕地、林地的原則便道盡量在工程用地界內且不影響工程施工,必12、須占用農田的,待工程結束后進行復墾還田。(4)避免交叉干擾的原則根據施工方案規劃臨時設施,盡量避免與鐵路線、公路交叉。6.2 人員配備標準 擬投入本工程的勞動力配置計劃表項 目數量項目數量負責人2人壓路機司機2人現場管理人員3人汽車司機12人現場施工人員2人推土機司機2人挖掘機司機4人工人65人崗位職責:負責人:主要負責便道施工的全面管理工作。對便道質量、施工技術等負直接責任,做好技術交底、人員培訓、嚴格按圖施工等管理工作。現場管理員:負責便道的施工組織安排,保證施工進度,施工安全、施工質量,人員機械調配以及施工過程中各項協調工作。現場施工員:負責便道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實施,做到安全生產,完成每13、天任務。機械司機:做好機械使用,配合施工員完成工程任務。施工工人:按照施工員的安排,做好每一項工程任務。6.3 現場管理標準化 設備配置為保證本工程的施工進度,現配置以下機械以供臨建使用。擬投入本工程主要機械設備使用計劃表序號機 械 名 稱規格型號數量1挖掘機2202臺2推土機1601臺3壓路機CA2001臺4自卸車8噸8臺5發電機3000瓦一臺 標識標牌進入施工現場的路邊,設置“進入施工現場,請減速慢行”警示牌,在道路施工段設置“前方施工,減速慢行”警示標語,在施工現場(站)區、辦公區、生活區等拐彎處,設置拐彎指向標志,并設置防撞墩、防撞柱等防護措施。6.4 過程控制標準化6.4.1質量保證14、措施(1)在潮濕或水田地段填筑便道時,應在便道外側開挖縱向排水溝,排除積水,切斷或降低地下水。(2)在護坡道外側的排水溝,應按要求在溝的外側填筑土埂,防止田水流入,在路基范圍內開挖的排水溝,如為切斷或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時,將回填滲水性良好的砂礫料,以起到盲溝的作用。(3)在有大片低洼積水地段填筑便道時,將先作土埂排除積水,并將雜草、淤泥以及不適宜的材料清除出便道鋪設地面以外,并翻曬濕土,再進行填筑與壓實。(4)在山體半開挖或全開挖段落,開挖坡比不得小于1:1.5,路基兩側設置排水溝。6.4.2 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前對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專項的崗前教育。(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健15、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3)加強職工安全生產教育,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4)深化教育,強化安全意識。施工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發給安全上崗證方準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地方勞動局等有關部門培訓合格后,方準持證上崗。(5)建立和完善各項安全作業制度和防護措施。建立以各類人員(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并遵照操作規程條款嚴格執行。(6)經常檢查和保養施工機具,保證安全裝置靈敏可靠,防護罩完好無損。加強用電管理,選擇正確輸電線路、配電箱、漏電保護開關。電器設備和照明燈具設置接地保16、護。(7)施工便道在危險地段、拐彎處設置拐彎指向標志并設置防撞墩、防撞柱等防護措施,在急轉變、S型地段、大坡度、靠近居民區地段設置警示標志。進入施工現場的便道邊上設置“進入施工現場,請減速慢行”警示牌,在道路施工段設置“前方施工,減速慢行”警示標志。(8)施工便道派專人進行檢查、維護與養護,確保安全、暢通、平順和無揚塵。通往各項目部和工點的岔道口處,設置醒目規范的指示標識,并注明相應距離,主要的交通路口必要時設標志、標線,并視現場實際需要派專人指揮、疏導交通。(9)在易塌方地段設路塹漿砌擋護,在小半徑急彎和路基松軟陡坡區段,進行硬化處理。6.4.3 雨季及日常維護措施雨季時期便道兩邊排水溝進行17、不定期檢修,防止積水導致便道松垮。對日常因車輛碾壓導致的局部破壞及時進行修補,車輪壓沉的地方及時補充填料并壓實。對便道進行修補時,應盡量保持原來的縱坡和橫坡,以便利于排水。7 環境保護施工中為盡可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特采取以下保護措施:(1)施工便道選線選址盡量少占或繞避林地、耕地,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樹木等盡力維護,嚴禁超范圍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復墾或綠化。(2)嚴格按設計和業主規定的征地范圍和數量丈量用地,嚴禁超范圍占用土地和水面。施工臨時設施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不占或少占農田,各種臨時房屋采取因地制宜、簡易方便的原則就近設置,充分利用荒山、荒坡18、線路附近的既有道路和房屋場地。(3)做到臨時施工場地布置優化,加強臨時防護,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跡地清理、土地平整,并復耕或恢復植被,要做好施工便道路基邊坡擋護、護坡、排水防護,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防護措施,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跡地整治和道路兩側綠化措施。(4)便道保持直順,干凈,無落石,無淤泥,無積水;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須定期灑水養護,避免產生揚塵。對產生塵埃運輸車輛和石灰等揮發性材料堆場加以覆蓋,減少對空氣污染。(5)施工噪聲主要包括施工現場、機械作業時和車輛運輸時產生的噪聲。為減少噪聲影響,機械設備選型配套時優先考慮低噪聲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確保施工噪聲達到環境保護標準要求。特別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設備。對距離居民區160m以內的工程,則應根據需要限定施工時間。少數高噪音設備盡可能不在夜間施工作業,必須在夜間從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應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時作業措施。(6)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林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