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網門型框架硬橫跨施工安裝工法(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2360
2022-09-30
12頁
119KB
1、接觸網門型框架硬橫跨施工安裝工法 一、前言 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持結構的形式比較多,過去。由于受技術、材料、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接觸網在站場上一直是采用軟橫跨支持結構形式(見圖1)。1985年建成開通的北京秦皇島電氣化鐵路接觸網工程在雙望、曹東莊、撫寧、榆關、義卜寨5個車站首次采用了框架式硬橫跨支持結構(圖2),從而填補了我國電氣化鐵路接觸網史上支持站場結構形式上的一項空白。 框架式硬橫跨是站場接觸網支持較為理想的結構形式,盡管其他形式的支持結構亦在準高速、高速條件下采用,但框架式硬橫跨對提高接觸懸掛的穩定性、列車運行速度無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結構性能的綜合利用和維修也顯示出特有2、的優越性。 為能較好地完成這項新技術的實施,1983年成立了由設計、施工、廠家組成的QC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調查、研究、計算、試驗等工作,制定了嚴密的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并據此指導施工安裝。1984年,用本工法安全高質量的完成了京秦線5個站179組框架式硬橫跨的施工安裝。1985年在鐵道部工程建設系統質量管理成果發布會上被評為優秀成果和優秀QC小組。 本工法的開發使框架式硬橫跨這種新結構、新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所以,本工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二、工法特點 本工法是由杯形基礎的澆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等徑圓支柱(以下簡稱圓支柱)的整正、硬橫梁安裝三套新工藝組成,它具有以下特點: 1比較先進,有益于3、硬橫跨這種新支持結構的推廣和應用。 2施工工藝比較嚴謹,易于掌握,安全措施合理,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員技術素質和保證工程質量、安全施工。 3硬橫跨在地面組裝成形,一次整體吊裝,無須反復調整,減少了施工人員攀登支柱的次數,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4硬橫梁的吊裝利用列車間隔時間(吊裝一組僅用1520分鐘),對運輸的影響減到最小程度。 5減少了交叉工序,有利于施工的連續性和標準化作業,便于組織施工。 三、適用范圍 本工法適用于電氣化鐵路站場和區間(雙線以上)的框架式硬橫跨支持結構的施工,包括各類杯形基礎的澆筑,不同直徑和長度的圓支柱安裝、整正,矩形或倒三角形截面硬橫梁的安裝。 四、工藝原理 電4、氣化鐵路接觸網框架式硬橫跨支持結構的橫跨梁采用剛性梁,橫跨的剛度由此得以提高,能更好地承受接觸網并使之受力平衡,從而提高懸掛的穩定性和列車的運行速度。 杯形基礎采用特殊內模、固定底盤和中心定位釬,實現了連續澆注一次成形,故能保證同組基礎兩中心連線的距離符合設計標準。 利用千斤頂、特制支柱整正框架、木楔、經緯儀對支柱的限界和傾斜度進行微調,以保證支柱的中心線與基礎的中心線重合,同時保證兩支柱中心線的距離與設計值的誤差在20mm以內。 硬橫跨梁安裝時,先在地面組裝,然后將橫跨梁整體吊起放置在支柱上部的臨時托架上(臨時托架提前安裝在支柱的規定高度處),橫梁穩定后吊車撤離線路,再進行節點組裝,并利用特5、制的絲杠微調橫梁。 五、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見圖3。 六、操作要點 (一)杯形基礎澆制 1基礎類型 根據橫梁長度不同杯形基礎有三種型號(見表1),基礎的外形見圖4。杯孔直徑D700mm,基礎內模用薄鋼板制成,和基礎澆筑在一起,不起模。 2依據設計圖紙和技術標準對基坑的型號、坑深、限界、中心位置及同組兩坑中心距離進行復核、檢查。基坑底部應平整并清理干凈。 3安裝基礎模型板,并調整、放正模板。 4將內模底盤、中心釬、基坑三者的中心線調整在同一鉛垂線上。 5在基坑底部鋪撒一層干凈的石碴墊層。 6澆杯底混凝土,混凝土要搗固密實。 7將基坑內模置放到內模底盤三個立腳之問,鋼筋骨架置放在內模外圍,并進行調整6、,使內模、骨架的中心線與基坑中心線重合,然后將內模和骨架在坑口處固定。 8澆內模外圍與基坑間的混凝土,當澆到距坑口面50mm處時,須將“井”字形和“O”字形鋼筋放入。 9將基礎和杯芯底抹平,覆蓋好,按要求進行養護。 (二)支柱的安裝與整正 1當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即可利用吊車將支柱吊立到基礎杯芯內。 2支柱立放到基礎杯芯內時,須在杯口處用三個木楔將支柱臨時固定。 3利用三個千斤頂和特制的框架對支柱進行整正。 4用經緯儀觀測支柱順線路和垂直于線路方向的傾斜度。 5支柱整正后,用C18級混凝土填充支柱與基礎的間隙(同一組硬橫跨兩根支柱先填充一根)。 (三)硬橫跨安裝 1硬橫跨橫梁,7、是由端頭段和中間段用螺栓連接組成,長度15.529.5m,重量1.01.6 t。 2地面組裝 (1)根據跨越股道的數量每根橫梁由兩個端梁和數節標準中梁組成; (2)依據設計文件的要求和梁上的編號,在地面將端梁和選擇的中梁用螺栓組裝在一起。 (3)橫梁組裝完后,對各段梁的型號、接觸面密貼情況進行復核、檢查。 (4)將復核、檢查無誤的橫梁吊到平板車上待吊裝。 3將臨時托架和操作架安裝到支柱上。 4架梁 架梁是利用吊車將安裝列車上的橫梁整體吊起后放置到臨時托架上,待梁穩定后,吊車摘鉤,安裝列車退出安裝現場。 5安裝 (1)施工人員登上支柱,按設計規定的型號、位置先將抱箍與弦桿用螺栓連接好,再將抱箍與8、支柱連接好; (2)一組硬橫跨安裝完畢后,卸下臨時托架和操作架; (3)用C18級混凝土將另一根支柱與基礎的間隙填充。 七、工藝要求 (一)杯形基礎 圖4 杯形基礎 1同一組硬橫跨的兩個基礎,應先澆筑完一個,再以該基礎為基準檢查、校核相對應的另一基坑的位置,無誤后再澆筑另一個。 2基坑的深度應加上坑底鋪撒石碴的厚度。 3杯形基礎所用水泥、水、石碴等材料的技術標準、水灰比、配合比、拌合、振搗等同軟橫跨基礎。但支柱與基礎問須用C18級混凝土填充,并用搗固鏟搗固,其石子的粒徑不應大于20mm。 4當骨架與內模安放完畢后,繼續澆注混凝土時,須用鍬沿內模外圍均勻布放,禁止用鍬推入坑內。 (二)支柱的吊立9、與整正 1支柱在吊立前,應將插入杯芯部分支柱表面鑿毛。 2利用千斤頂和木楔整正支柱時,要相互配合好,以免支柱傾倒。觀察支柱的傾斜度必須使用經緯儀。 3支柱整正器框架與支柱的連接必須牢固。 (三)硬橫跨安裝 1橫梁在地面組裝完后,在橫梁的下面應墊以墊木或臨時支架,以防橫梁變形。 2吊裝橫梁用的鋼絲繩外表面應用橡皮管套好,以免損壞橫梁鋼件鍍鋅層。 3橫梁正式吊裝前,應對端梁兩個端面的固定框架進行校核、方正,該框架必須在橫梁安裝完后才能松卸。 4放置橫梁的兩組臨時托架應盡量與軌面等高、并保持水平。 5操作托架安裝高度根據施工人員的操作方便而定。 八、勞動組織 勞動組織見表2。九、機具設備機具設備見表10、3。 十、質量要求 1杯形基礎的質量應符合鐵道部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質量評定驗收標準(TB42187)和有關設計文件的要求; 2每組硬橫跨基礎中心連線應垂直車站正線; 3支柱的質量標準應符合鐵道部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質量評定驗收標準第419條的有關規定; 4支柱的限界應符合設計要求; 5同組硬橫跨兩根支柱的中心連線應垂直于車站正線,允許最大偏角為3; 6硬橫跨支柱應直立,同組硬橫跨的兩支柱中心距離需符合橫梁跨長,施工允許誤差為20mm; 7硬橫跨各梁段的結合部位要密貼,連接螺栓的長度與螺母數量應嚴格執行設計要求; 8硬橫跨與支柱連接應牢固可靠,橫梁安裝完后應呈水平狀態; 9硬橫跨安裝高度應符合11、設計要求,允許偏差不得大于+100、0mm。 十一、安全措施 1吊車在起吊橫梁時,吊臂下嚴禁站人; 2橫梁放置到臨時托架上后,必須使端梁的弦桿與托架上表面完全接觸且穩定后,方可摘鉤讓吊車撤離線路; 3硬橫梁在吊裝時,應盡可能在橫梁所跨越股道的中間股道進行吊裝; 4利用調整絲杠進行垂直線路方向的對孔調整時,操作絲杠的人員與安裝人員必須密切配合,絲杠只能微調; 5其他有關安全規定執行鐵道部鐵路電力牽引供電施工技術安全規定(TBJ40887)。十二、效益分析 1本工法技術先進、新穎。框架式硬橫跨支持結構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作為高速、準高速電氣化鐵路站場和區間(雙多線)支持結構的主要形式,因此,本工12、法的開發為這項新結構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2硬橫跨的吊裝利用列車間隔時間進行,對運輸的影響減到最小程度,這在運營線電氣化工程改造施工時意義尤為重大。 3本工法保證硬橫跨施工安裝能夠一次到位達標,減少了施工人員攀登支柱的次數,減輕了勞動強度,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和人身安全。在京秦線179組硬橫跨施工中,未出現任何質量超標和人身安全事故。 4本工法有利于接觸網施工程序的連續性和標準化,不僅能促進施工人員技術素質的提高,也能充分發揮施工機械的效能。 十三、工程實例 1985年建成開通的北京架式硬橫跨支持結構,都是采用本工法安裝的。1986年該五站由于線路改造軌道延長又增加的40組硬橫跨支持結構,也是采用本工法安裝的。在施工安裝中,均未出現任何質量、安全問題,都是一次施工安裝達標。自建成開通至1991年運行6年之久,這五個站的硬橫跨從未發生質量方面的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