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鐵路通信工程光電纜施工作業指導書(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2598
2022-09-30
26頁
4.66MB
1、 光電纜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光電纜施工作業指導書一、通信線路建筑作業指導書1. 適用范圍適用于天平鐵路通信工程光電纜敷設、引入及成端,纜溝開挖、光電纜防護施工。2. 作業準備 2.1內業準備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2.2外業準備 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如徑路復測等。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如站前光、電纜2、槽是否已具備敷纜條件等。 所敷設的光纜應滿足鐵運【2010】142號文的規定。3. 技術要求1.施工中要統一標準、統一工藝,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定標。2.敷設徑路按設計要求施工。3.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設計要求。4.槽道內擺放順直自然。5.槽內同事敷設多條光電纜時,互不交叉,標識明確。6.光纜的彎曲半徑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鋁護套電纜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7.光纜引入室內時,應在引入井或室內上機架前做絕緣節,室內、室外金屬護層及金屬加強芯應斷開,并彼此絕緣。8.光纜引入室內應終端在光配線架或光終端盒上。9.引入室內的光纜應固定安裝牢固。10.光電纜引入時不同型號、規格的光電纜上、下行標識應3、清晰、準確。11.室內電纜分線盒安裝在墻上時,分線盒安裝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引入口到分線盒的電纜應采取防護措施。12.成端電纜的芯線應編把,芯線宜保持原有扭矩。13.光纜終端接續光纜終端接續是指光纜進入機房后,在光纜配線架(ODF架)或終端盒上與光尾纖進行收容接續,從而將需要的光纖下站后為傳輸提供通道。光纜終端接續在ODF架安裝完畢后進行。光纜在機房防靜電地板下作一定余留后進行開剝固定,按光纜芯數大小依次排列后,在ODF架底下固定架上用專用包箍(機內已配)進行固定。光纜固定后,所有光纜開剝口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做到牢固、整齊、美觀。考慮到ODF架收容盤為抽屜式,光纖松套開剝長度以不影響收容盤進出4、為原則。過長或過短均會影響收容盤拉出和推入,而造成光纖損壞。1)光纖盤留:收容盤左側為光纖收容盤留,接續后有11.5米余留;收容盤右側為尾纖收容盤留,接續后有12米左右余留;直通光纖盤留在收容盤最底層,避免尾纖使用過程中對直通光纖影響。2)光纖標識:光纜接續完畢,將所有光纜掛上標牌。最后確認ODF機架可靠接地。14.電纜引入及預留電纜引入一般從引入井內引入機房內,沒有引入井時,在距地面下0.5米之出打通墻洞安放引入防護鋼管,從防護鋼管中把電纜引入室內。引入管或地槽應向室外傾斜,引入電纜后要堵牢密封,防止滲水。電纜余留按規定盤留在電纜引入井內,沒有引入井時在引入口處挖出電纜余留坑,把電纜余留埋設5、在引入口處。1)電纜成端電纜引入室內后,安裝電纜絕緣節,把金屬護套室內室外絕緣,室外金屬護套通過連接線匯接的地線排上。絕緣節保證室內室外金屬護套絕緣阻值大于1000兆歐。電纜引入電纜綜合柜或電纜分線盒上線之前,剝去電纜護套及鎧裝鋼帶,充氣電纜要做氣閉,充油電纜要做油封即電纜成端,電纜成端應垂直設置。電纜成端到分線盒上時,安裝在距地面1.5米為宜。地面與分線盒之間用木線槽或塑料線槽對電纜進行防護。成端電纜芯線要按順序編把,芯線保持原有扭距,按設計要求焊接或壓接到相應的端子上,金屬接觸良好,焊接的端子套上熱熔管并均勻加熱使其牢固美觀。2)標識電纜成端后,電纜上要掛標志牌注明電纜型號、用途及方向等。6、電纜芯線位置要貼芯線的用途及對數。4.施工程序和工藝流程 4.1施工程序施工準備確定工藝現場定標倒運光電纜光電纜敷設電氣特性測試恢復槽道蓋板 4.2工藝流程5施工要求光電纜線路建筑應符合下列規定:1光電纜線路的光纜型號、規格、質量、芯線運用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技術標準的規定。2光電纜敷設前應進行單盤檢測,其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技術標準的規定。3光電纜線路的徑路應符合施工設計、定測圖和城建部門的要求。采用直埋方式時,其埋深應符合設計規定。4光電纜穿越鐵路的防護管的長度,必須超出軌道兩側軌枕頭0.3m以外;光纜穿越公路的防護管的長度,應超出公路邊0.2m以外。5光電纜標樁應埋設在光電纜的正上7、方,接續標樁應埋設在接續點的正上方。安全防護警示牌的埋設應符合相關規定。標志應面向鐵路,字跡清晰。6電纜敷設時,鋁護套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困難地段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0倍;鉛護套電纜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7.5倍。電纜接續點應以一個區段為單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順序編號。光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光纜在槽內平直,纜身無損傷,損傷處禁止增加接頭,應全段更換。7光電纜線路余留的位置和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8光電纜敷設應按照A、B端別順序敷設。(1)光纜敷設光纜敷設,可采用人工敷設和機械牽引敷設兩種方法。1)區間光纜人工敷設認真核對光纜盤號,按配盤表編號,從區間端頭開始敷設。光8、纜被放纜千斤頂支撐起騰空后將光纜頭緩緩拉出,敷設勞力以每人1015米的距離間隔依次抬放,向區間另一方向前進,速度不宜過快,保持均勻,避免出現“背扣”和“浪涌”現象,在拐彎處彎曲弧度盡量大些,以保證光纜彎曲半徑。當光纜被全部展放拉出后,將光纜濾直并放置于通信電纜槽內。一端的光纜被引入機房后,然后順著一端沿著區間向另一端,將光纜擺放到位。2)區間光、電纜機械牽引敷設敷纜前,準確測量區間引入口至機房位置的長度。光纜敷設、上架a.布放光纜前先將引入光纜拉出后先放置于軌道邊;b.放纜時,軌道車以每小時不大于4千米的速度緩緩起動前行。c.纜盤兩側各站2人,負責控制纜盤在鋼軸上的左右移動和幫助纜盤轉動(行駛9、過程中因線路彎道、纜盤轉動時會向一側偏移,而發生卡盤);d.車上用3人負責拉動線纜沿平板車后沿施放。保持有一定余留,防止軌道車行駛時所受張力過大;e.車下2人隨車行,將車上施放于軌道中心的線纜撿于軌道線路電纜槽一側;f.待放到另一側光纜引入口時,人工將光纜引入到位,回過頭來將放于軌道邊的光纜一一放進電纜槽;g.光纜進槽后出現的少量累積富余量向前逐步送展至末端;h.標牌掛設(同人工敷設);i.施工作業完畢,清掃施工現場,并使整個作業時間控制在規定范圍內。(2)電纜敷設1)直埋電纜的敷設確定電纜端別,確定敷纜方向。敷設電纜時速度要均勻,彎曲半徑要大于規定的曲率半徑即電纜護套外徑的15倍,不得出現背10、扣死彎,電纜應先放溝邊,然后從電纜一頭順序平放溝底,不得騰空和拱起,應有適量的蛇型彎。同溝敷設兩條或兩條以上電纜時,在溝底應平行排列,不得重疊交叉和扭絞。按敷設電纜徑路圖畫徑路白線,開挖電纜溝。光電纜徑路落差須緩,拐彎禁急。溝底應平整,無碎石、硬坎,地形復雜地段溝底要平緩,石質地段溝底鋪細土。電纜敷設完畢,應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的質量檢查部門共同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電纜溝回填時先回填細土15厘米后再進行全面回填,嚴禁將石塊磚頭等砸、壓電纜。路肩、站區的電纜溝要夯實填平,農田、大地纜溝,上方要回填成正梯形。埋設標石:電纜標石應埋設在電纜徑路的正上方。埋設在拐彎、接頭、交叉、過涵橋、進出建11、筑物等地段應埋設標樁。直線段間隔50米加設標樁。標樁露出地面以40cm為宜。2)電纜槽道內敷設電纜開啟槽道蓋板,蓋板要平穩擺放在槽道的一側,槽道內要清除干凈。電纜敷設在槽道內,要有一定的余量自然彎曲。多條電纜同槽敷設時,要平行擺放不得交叉扭絞。槽道蓋板要蓋齊蓋穩,不得壓砸電纜。電纜接續后余留0.81.5米。通信站引入口外余留35米。穿越30米以上河流時兩岸各余留15米。200米及以上大橋兩端和250500米的隧道兩端各余留13米。通過500米以上隧道應在大避車洞內適當余留。槽道敷設電纜在其首端、末端、分支處應掛標志牌。多條電纜同溝敷設時,應間隔一段距離掛標識牌。6勞動組織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112、負責人人1負責整個敷纜的指揮協調工作2技術主管人23工班長人34安全員人25防護員人36敷纜人/km50依據單盤光(電)纜的長度定7技術工人人58普工人127材料要求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光(電)纜盤11km2塑料子管m依據工程情況定3鐵線3.0kg依據工程情況定4棉紗kg15標石個依據工程情況定6熱縮端帽套依據工程情況定7水泥槽m依據工程情況定8汽油93號kg依據工程情況定9油麻瀝青kg依據工程情況定8作業機具配置主要設備機具配置表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卷尺3m把42手鉗把23對講機部94喇叭口個依據工程情況定5電纜支架套16鐵鍬把依據工程情況定7防護旗面依據工程情況定8口哨個依13、據工程情況定9喇叭只19.質量控制及檢驗 9.1質量控制 通信干線光纜線路主要沿鐵路兩側站前預留槽道敷設,分支光纜一般采用分歧接頭的方式引出,干線光纜在槽道內線路損耗很小,光纜可以按實際距離的103%105%進行配盤。分歧光纜引出在路基段電纜井上有電纜引出口,電纜可以從引出口處修水泥槽道穿過水溝、護坡后再直埋至機房。如施工時站前單位護坡還未做,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可提前預埋PE管引出。分歧光纜橋上引下根據現場條件可采用走線架方式和鋼槽方式引下,不論哪種方式光纜引下都應該同時施工,避免重復高空作業,引下處要及時用水泥包封避免破壞。橋相連處無路基過渡的情況下光纜引出應和站前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在澆筑橋14、梁擋墻時預埋鋼管引出。綜合視頻用光電纜引出,應該在做視頻基礎的同時進行施工,可以采取鋼管水泥包封的方式跨越水溝。短段光纜長度不得低于200m。槽道光纜敷設后的安全問題非常突出,光纜的敷設時機選擇非常重要。光纜敷設時間應盡量的靠后,首先是要在站前槽道基本修好,還應協調信號專業、綜合地線和防災施工單位,要在它們纜線敷設完成后進行。光纜在槽道內敷設應盡量貼著槽道壁,特殊地段可用扣沙袋、扣水泥槽的方式保護,在站前封蓋槽道蓋板時應安排足夠的人員進行監護。室內光纜與其他配線平行敷設時應分開綁扎。光纜尾纖與線路光纖的技術性能應一致。尾纖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50mm。 9.2質量檢驗 9.2.1光電纜線路驗收進15、行下列準備: 1 根據施工臺賬,確認光電纜徑路,復核車站通信設備房屋、區間無線基站、信號中繼站等位置里程,檢查配盤資料。 2 復核隱蔽工程記錄。 3 檢查光電纜接續、檢測人員的培訓記錄及上崗證。9.2.2光電纜及配套器材進場驗收符合下列要求:1 數量、型號、規格、質量符合設計和訂貨合同的要求及相關技術標準規定。2 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齊全。3 光電纜無壓扁、護套損傷、表面嚴重劃傷等缺陷。 9.2.3 光纜引入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纜引入室內時,應在引入井或室內上機架前做絕緣節,室內、室外金屬護層及金屬加強芯應斷開,并彼此絕緣。 2 光纜引入室內應終端在光配線架或光終端盒上。 3 16、引入室內的光纜應固定安裝牢固。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 人工布放光(電)纜時,人員應間隔510m。10.2 裝卸光(電)纜時,應使用吊車。當使用跳板時應小心裝卸,嚴禁將光(電)纜從車上直接推落到地。10.3 機械起吊光(電)纜時,必須對起吊機具先檢查、后試吊、再正式起吊。支架要穩固,有防滑措施,必要時應派專人守護。吊車作業時,應統一信號、統一指揮。吊件上、吊鉤下不得有人。10.4運輸光(電)纜時,必須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止光(電)纜盤滾動、移位,失去裝載平衡,造成翻車或碰傷人員。10.5 敷纜時橋兩頭保證有人看守,看守人員事先進行安全培訓,敷纜時不得穿易滑的鞋,聽從指揮人員統一指揮。10.617、 敷纜時,嚴禁壓、折、摔、拖、扭曲光(電)纜,統一指揮,保持速度均勻。10.7 光(電)纜敷設應及時恢復槽道蓋板,禁止裸露過夜。10.8光(電纜)盤的包裝物拆下后應及時收集,避免亂扔亂放。10.9汽油、油麻瀝青等危險化學品,施工時須注意安全,不要存放在噴燈、設備電源等附近。10.10 施工人員在工作結束或暫時離開施工地點時隨時作好清理工作,帶走所有器具和施工廢棄物,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10.11光纜引入時,避免損壞室內設備。10.12 開剝光纜須佩戴防護手套,以防鋼帶等金屬物劃傷人手。10.13端頭制作時剩余的下腳料、廢棄物應在下班時收集,并丟置到指定地點。10.14 光電纜敷設引入時符合18、沈鐵總發【2010】168號文和沈鐵總發【2009】75號文的規定。二、 光電纜接續及測試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天平鐵路通信工程光電纜接續及測試施工。2.作業準備 2.1內業準備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2.1外業技術準備 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3.技術要求(1)光纜接續1)光纜接續前應確認光纜端別19、是否正確,對光纜進行單條電氣指標測試,確認光纜對地絕緣良好,芯線無受損情況。2)依據光纜接續作業指導書按規定的尺寸進行光纜開剝,開剝后光纜接頭的芯線不得散開。固定好接頭盒固定支架。(2)電纜接續1)電纜接續前應確認電纜端別是否正確,電纜如為充氣電纜,電纜單條穩氣良好。對電纜進行單條電氣指標測試,確認電纜內無斷線、混線、及接地故障,絕緣良好。2)依據電纜型號、接頭盒型號,按規定的尺寸進行電纜開剝,開剝后電纜接頭的芯線不得散開。固定好接頭盒規定支架。3)地區市話電纜的接續地區電纜的接續采用接線排,接線子壓接的方法接續,100對以上的采用接線排接續,100對以下的采用接線子進行接續。 接續點按電纜內20、的色組、色序及線色一一對應接續。接頭盒安裝封灌與低頻電纜接頭盒相同。接續完成接頭盒的安放a直埋電纜接頭盒:電纜接續完成后,要把接頭盒做防腐處理,清理接頭坑,電纜余留、電纜接頭盒要平穩地安放在接頭坑底部,安放好接頭盒防護槽,回填接頭坑,接頭標石要埋設在接頭盒的正上方。b人、手孔內電纜接頭盒:在人、手孔內進行電纜接續,電纜余留要盤留在井內的電纜支架上,電纜接頭盒固定在接頭支架上放穩捆牢,接頭盒及電纜兩端掛標識牌。(2) 光纜單盤測試 1.光纜開剝用光纜開剝器對光纜兩端開剝500mm左右。 2.檢查端別并標注根據松套管色譜排列位置判斷光纜“A”、“B”端別,面向光纜截面,綠色松套管在紅色松套管順時針21、方向為A端,反之B端,在盤上用紅漆標注盤號、光纜類別及外端端別。 3. 光纖測試衰耗測試:一般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測試;應加1km左右尾纖,以消除OTDR的盲區,測試應做好記錄。測試結果不符合標準或與出廠測試值相差太大,應向光纜生產廠家提出用剪斷法進行測試。長度測試:用OTDR測出每根光纖的長度,同一光纜幾根光纖的測長應加以比較。如有較大差別應從另一端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防止有斷纖。4. 絕緣測試用兆歐表測試光纜金屬外護層對地和加強芯對地絕緣以及加強芯與金屬外層之間的絕緣,絕緣指標不應小于10Mkm。5. 光纜端頭密封測試完畢,用噴槍將熱縮密封端帽在光纜兩端密封。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22、4.1施工程序施工準備確定工藝現場定標光電纜接續光電纜測試接頭盒安裝槽道蓋板恢復光電纜測試安裝絕緣節光電纜全程測試4.2工藝流程5.施工要求1.光纜接續應符合下列規定:(1)光纖接續時應按光纖排列順序對應接續;光纖接續部位應進行熱縮加強管保護,加強管收縮應均勻、無氣泡;(2)直埋光纜的金屬外護套和加強芯應緊固在接頭盒內,同一側的金屬外護套與金屬加強芯在電氣上應連通,兩側的金屬外護套、金屬加強芯應絕緣。(3)光纖接續后,在收容盒內應放置接頭卡片,標明每根光纖的接續損耗值及接續人、接續日期、氣溫情況等。(4)光纜接續后應余留2-3m;光纜接頭處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護套外徑的20倍(5)光纖護套、涂層23、的去除,光纖端面制備, 光纖熔接,熱可縮加強保護管等作業應連續完成,不得任意中斷;(6)光電綜合纜金屬導線接續時不應損傷光纖。(7)光纜在管孔內不得有接頭。(8)每根光纖接續損耗值應0.08dB;光纖連接器損耗0.7dB(1310nm、1550nm)。(9)對傳輸STM-4、STM-16的1310nm、1550nm波長光纖和傳輸STM-1的1550nm波長光纖,應進行最大離散反射系數和S點最小回波損耗的測試。測試應滿足下列要求:1)2.10.1光纜中繼段S、R點間的最大離散反射系數STM-1 1550nm波長 25dBSTM-4 1310nm波長 25dBSTM-4 1550nm波長 27dB24、STM-16 1310nm、1550nm波長 27dB2)光纜中繼段在S的最小回波損耗(包括連接器)STM-1 1550nm波長 20dBSTM-4 1310nm波長 20dBSTM-4 1550nm波長 24dBSTM-16 1310nm、1550nm波長 24dB(10)光中繼段光纖線路衰減的測試值應小于光纜中繼段光纖線路衰減計算值,其計算式為:1=0L+n+cm0光纖衰減標稱值(dBkm)光纜中繼段每根光纖接頭平均損耗(dBkm)單模光纖0.08dB(13101nm、1550nm)c光纖活動連接器平均損耗(dB)單模光纖c0.07dBL光纜中繼段長度(km)n 光纜中繼段內每根光纖接頭個25、數m 光纜中繼段內活動連接器個數(11)接續不能露天進行作業(12)從事接續的人員必須要有相關的資質證書2.光纜絕緣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氣化鐵路區段進入光纜引入室后,宜換接室內光纜,并應做絕緣接頭或氣閉絕緣接頭,室內、室外金屬護層及金屬加強件應斷開彼此絕緣。(2) 當采用不換接室內光纜而仍使用本纜直接引入方式時,亦應做室內外絕緣。 3.光纜單盤測試 1)衰耗測試:一般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測試;應加1km左右尾纖,以消除OTDR的盲區,測試應做好記錄。測試結果不符合標準或與出廠測試值相差太大,應向光纜生產廠家提出用剪斷法進行測試。2)長度測試:用OTDR測出每根光纖的長度,同一光纜幾26、根光纖的測長應加以比較。如有較大差別應從另一端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防止有斷纖。用兆歐表測試光纜金屬外護層對地和加強芯對地絕緣以及加強芯與金屬外層之間的絕緣,絕緣指標不應小于10Mkm。6勞動組織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1負責人人12技術主管人13工班長人24安全員人25防護員人26技術工人人57普工人87.材料要求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接頭盒個12可熱縮套管個33無水乙醇瓶14棉紗kg0.55脫脂棉包16棉簽盒17汽油升工程情況定8棉紗kg工程情況定9熱縮端帽套工程情況定10鋸片細齒包工程情況定11油漆紅色kg212干燥劑kg工程情況定一般廠家配13干燥罐個28.作業機具配置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27、備注1熔接機臺12OTDR臺13榔頭把14手鉗把15卷尺把16螺絲刀大號把27扳手套18兆歐表500V 500M個19斷線鉗把110米勒刀把211松套開剝器把212接頭盒專用扳手把2一般廠家配13酒精泵個214噴槍個115鋼鋸把116斜口鉗把217光纖切割刀把218發電機臺219太陽傘把220鐵鍬把221管割刀把222接續工作臺個123接續工作凳個224單面刀片盒19.質量控制及檢驗 9.1質量控制9.1.1光纜接續應符合下列要求:1芯線按光纖色譜排列順序對應接續;光纖接續部位應進行熱縮加強管保護,加強管收縮均勻、無氣泡2光纜的金屬外護套和加強芯緊固在接頭盒內。同一側的金屬外護套與金屬加強芯在28、電氣上應連通。兩側的金屬外護套、金屬加強芯應絕緣。3 光纜盒體安裝牢固、密封良好。4 光纖收容余長單盤引入引出不小于0.8m,兩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5 光纖收容時的彎曲半徑不小于40mm。6 光纜接頭處的彎曲半徑不小于護套外徑的20倍。7光纜接續后余留2m-3m。9.1.2光纜測試 一個光中繼段內,1310nm、1550nm 窗口每根單模光纖雙向接續損耗平均值 應不大于0.08dB。 9.2質量檢驗 9.2.1一個光中繼段內,1310nm、1550nm 窗口每根單模光纖雙向接續損耗平均值 應不大于0.08dB,用OTDR檢測。 9.2.2 光纜中繼段最大離散發射系數和S點最小回波損耗應符29、合下列要求: 1 光纜中繼段S、R點間的最大離散反射系數 STM-1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5dB; STM-4 1310 nm 波長不大于-25dB; STM-4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7dB; STM-16 1310 nm 波長不大于-27dB; STM-16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7dB; STM-64 1310 nm 波長不大于-14dB; STM-64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7dB;2 光纜中繼段在S點的最小回波損耗 STM-1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0dB; STM-4 1310 nm 波長不大于-20dB; STM-4 1550 nm 波長30、不大于-24dB; STM-16 1310 nm 波長不大于-24dB; STM-16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4dB; STM-64 1310 nm 波長不大于-14dB; STM-64 1550 nm 波長不大于-24dB; 3偏振模色散(PMD)符合設計要求。 用PMD 測試儀檢測。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測試時,嚴禁將光纖端面正對眼睛,以防OTDR發出的激光灼傷眼睛。10.2光纖切割時產生的殘纖,必須堆放到固定器皿內統一處理。10.3對單盤測試時產生的殘纜及廢棄物,必須統一回收處理。10.4開剝電纜時,須特別小心,避免損壞電纜。10.5 使用儀表時,須按儀表操作規程操作,避免損壞儀表。10.6測試絕緣和電氣絕緣強度時,每次測量儀表必須先放電,才能拿下測試線夾。測試人員應戴上防護手套。10.7儀表、電源插座擺放須遠離噴燈、汽油等物品。10.8測試廢品須回收,統一處理。10.9光纜接續應在密封的環境下進行,保證現場清潔。10.10電纜接續應避免在雨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