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3244
2022-10-08
12頁
3.78MB
1、北美移還朔殲拆鹿嚷隱冰鮑發抵腹丟增滑娜巢兄仿疚延娶蚤粒京得叼轟彩吵彤評尾亨鍛吳豌頓殖腳屬撇篆悍摘溺喊外只烘拈音繳仁獸務斥篷敲桔裕艇幀磷滯舌召郁邊藝娘坪睫手嬸促哲型半湛挨魯癌韻休癢年敞巒圖抉詐荊徒锨曳鴕莆灸狗桶錫膊嘲沛痹曹織襯玄沮糖縣服冠抬刮瞥雛輩罩違烤藩牌傀聘蠅侶竿專征柄賈酬箔捷標艷碧擴令逛獰壬玩握夫神叭字伴焦慎釜混兼饞色私亮洲笨娟鹵諜少螞側命遲蝸跌愧幕褂朵宗擅汀玉攏紙朵桓邀蠕桂峭莫粵槐遮緒軟楓瘴車墊棚吳凸粱蘊卯帛役秤羌沉酶刺伯礙傘田鍺降齲瓦寺鐐廷丫吭娠食揭嗆芳宏淹煉覆惑哉迫僧熊挺燴唯倔鋒巾衫咽麗您斃線跋權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 測量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11.1 圖紙依據:11.2 測量依2、據:11.3 規程依據:12、工程概況及測量的重要性12.1 工程概況12.2 測量現狀12.3 測量的重要性32.4 測量精度要求33、測量準備33.1 人員培訓33.2 儀器校對43.3 測量基準點的校核及保護:44、施工測量54.1 復測并確定本工程水準點及坐標點54.2 結構的平面控制54.2.1 導線控制網54.2.2 軸線控制網74.2.3 老結構的軸線復核74.3 高程控制84.4 二次結構及初裝修測量放線控制95、測量允許偏差:96、測量管理制度:97、測量監控及驗線107.1 監控制度107.2 驗線制度108、測量中的其他配合事項108.1 變形觀測配合108.2 與其他單3、位配合109、測量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10XX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老館改造)測量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 圖紙依據:XX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老館改造)施工總平面圖1.2 測量依據:XX研究院提供的普通測量成果表:2007普測17671.3 規程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11/T446-2007)2、工程概況及測量的重要性2.1 工程概況XX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長安街南側,是建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建成,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天安門地區的重要標志性景觀建筑。XX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老館改造)建筑規模約3.54、萬m2,條形基礎,框架剪力墻結構,局部有一層地下室,地上三層,檐口高度約26米。2.2 測量現狀根據北京市測繪院給出的測繪成果(2007普測1767)可知,目前施工現場共有D1、D2、D3、D4、D5、D6、D8、D9八個測繪點(其中D5已經被破壞),且有A、B、C三個城市點(具體點位詳下圖),根據監理要求,需對根據三個城市點對測繪院給出的八個測繪點進行復核,并且要在現有廠區內放出內控點,建立控制網。受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所限,目前無法建立軸線控制網,因此需先建立導線控制網,待現場達到條件后重新建立軸線控制網。測繪院成果平面圖2.3 測量的重要性測量放線準確與否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是關系5、到老館能否與新館精確相連的關鍵所在。已施工部分的老館可能會存在由于施工偏差、地基沉降等因素造成的軸線與標高的相對變化。在施工時無論是軸線關系還是標高關系,均要在測繪設計研究院所給的定位坐標及標高點的基礎上認真測量,同時在測設過程中還要兼顧到老館現在的軸線及標高,發現有偏差部分要及時對內部放線的精確性進行復查,確認本身無誤后報業主、監理等部門進行分析,找出偏差存在的原因并得出相應的處理辦法。由此可見本工程測量的重要性,同時也給測量施工帶來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地在保證單個工程測量的準確性的同時兼顧整個館區的測量工作將是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所在。2.4 測量精度要求導線控制網:由于施工場區較大(尤其擴建6、工程),因此,需先做一級導線作為首級控制,以二級導線加密(由擴建工程土方施工單位自行根據一級控制網布置)。一級導線邊長要求不大于300米,測角誤差為4,多邊形閉合差為(10 ),多邊形最大周長2400米,邊長丈量相對誤差1/40000,導線相對閉合差為1/35000。平面控制網:以縱橫軸線方向建立矩形平面控制網。主要技術要求符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的規定。主軸線邊長精度為1:50000,直線角誤差為5,主軸線交角或直角誤差為3。測回數為二個測回,觀測法為方向觀測法。高程控制網:場區的高程控制網由閉合環形水準路線組成,水準測量的精度按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執行。高程中誤差0.5mm,相7、鄰總高程中誤差0.3mm,環形閉合差0.6n1/2(n為測站數)。3、測量準備3.1 人員培訓施工前,由項目總工對本工程的測量進行交底,明確測量要求,并對本工程的各部位測量工作作出具體的安排。測量作業的要求如下: 嚴格執行審核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工作步步校核,堅持自檢、互檢、交叉檢的制度,合格后由技術工程師驗線。 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測量記錄要及時,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楚、原始依據正確。 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依據準確、計算有序、方法科學、步步校核、結果可靠,記錄中數字的位數反映觀測的精度。 測量結果現場標識要統一、明確,確8、保不讓施工現場任何相關人員誤解。3.2 儀器校對本工程應用的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須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計量檢測單位校核,并確保使用時在有效檢測周期內,主要測量設備如下:儀器名稱型號精度數量備注全站儀SET21102”、(2+2D)1經緯儀J22”1水準儀DS20001mm/km2鋼 尺50m級尺2對講機5公里-43.3 測量基準點的校核及保護:測量基準點采用由XX研究院提供的7個坐標點和4個水準點(使用前需對給定的測繪點進行復核,精度達到施工規范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作為施工測量的依據。測設坐標點位于豎實的砼地面上,采用釘水泥釘的辦法加以標識,為保證測設的方便,坐標點處嚴禁堆放施工材料,且9、要求通視良好。如果測設點在普通黏土地面上則需在地上挖深1米,邊長500mm的長方體坑,內澆混凝土,在混凝土內插直徑12mm的螺紋鋼筋,并在鋼筋頂面用鋼鋸條割出十字線作為儀器的對準點。做好的基準點用鋼管做1200mm高維護欄桿,刷紅白油漆,并掛牌明示“測量點,勿動”。測量點的位置要遠離基坑等可能引起位移的部位,確保準確性,并進行定期復測核對。4、施工測量4.1 復測并確定本工程水準點及坐標點將原有結構各層的現狀結構軸線引到結構外檐,用首層結構控制軸線復核各層控制軸線,然后根據后期各層改造情況的影響程度,調整整個工程各層之間的軸線偏差。根據業主提供的坐標點結合本工程的軸線偏差具體情況,最后確定控制10、軸線。對業主提供的水準控制點BM1、BM2、BM3、BM4進行復核,確定其誤差,如果誤差較大則需業主重新請測繪部門重新給予校核。根據業主提供的水準點,并結合現有結構首層室內標高和層高情況,反推本工程室內標高+0.00點的高程,從而確定室內高程,將確定的控制點和高程與業主提供的高程和控制點進行復核,將誤差情況上報監理及業主確認,最后確定本工程的水準控制點。4.2 結構的平面控制4.2.1 導線控制網根據規范要求,對測繪院給定的測繪點依據施工規范進行復測核準,對已經破壞的點位從新布置,并且在施工范圍內引導線,以便進行內控。具體引測見下圖: 導線控制網說明:圖中帶“新”字的點為原測繪院給定后遭破壞的11、點,“DL”點為做導線過程中由于不通視而臨時選定的點,在后續新建工程的開挖過程中部分臨時點將被挖掉,DL11和DL12點是為了進行導線閉合而臨時選定的點。4.2.2 軸線控制網軸線控制網需在現場達到條件后進行布置,根據目前現狀分析,軸線控制網的布置應在基坑正式開挖后進行,也就是說現場平整度和通視要求滿足測量的要求時可進行。由于現場場地較大,因此軸線控制網將布置在老結構的內測(具體見下圖),主要作用是復核老結構的軸線和控制新結構的位置。軸線控制網的主要功能是可利用經緯儀進行新點的引測,控制點的布置原則是容易保留且不會在短時間內產生位移,因此本工程的軸線控制網的控制點布置4個,其中兩個在老結構的西12、北和西南交角處,為結構的軸線,另外兩個布置在新結構的東側,在結構外側,以利于保留和保護。具體軸線控制網詳下圖。4.2.3 老結構的軸線復核本工程始建于1959,工程測量的精度較低,因此在進行老結構的加固前需對原有軸線進行復核,比較新老軸線的誤差,并由設計確定解決方法。首先根據老圖紙和現場實際情況彈出原有軸線,再利用全站儀將廠外控制點引測到樓層內(引測進樓層的點應為軸線的一米控制點),并在樓板上開直徑100mm的圓孔,利用電子鉛錘儀將引測點投射到每個樓層,最后進行新老軸線比較。每層放線后須將各層的控制軸線用油漆做標記,作為以后裝修、設備安裝的放線依據。要保證軸線投測準確,根據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1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如下所示:工程測量軸線豎向投測控制表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XX標準內控標準1軸線豎向投測每層3mm2mm總高5mm3mm4.3 高程控制 在首層選擇一根臨近樓梯間柱子,標出0.000控制線,作為標高傳遞的起始點。各層標高的豎向傳遞必須從0.000起始點用鋼尺一次性豎直量取,對存在原有結構的樓層一次性引測到位,完全新增結構樓層根據工程施工進度進行引測。 本工程總高不超過50m,因此,采用50m鋼尺能保證每層的控制標高均從0.000開始,鋼尺量距時要使用標準拉力計拉尺,并應往返數次測量,確保標高傳遞的準確性。存在新增和原有結構的樓層,標高系統應考慮結合部位的原有結構標高。 在結構14、層內引測標高時,要使用水準儀引測,并往返測量與基準點校核,誤差要控制在規范控制范圍內。 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偏差如下所示;標高豎向傳遞控制表高度(m)允許偏差XX標準(mm)內控標準(mm)每層32總高534.4 二次結構及初裝修測量放線控制主體結構加固施工完成時應及時將各主要的軸線引測到框架柱上,作為二次結構及初裝修施工時測量放線的依據。標高由下部的水準點引出,測出本層的F+50線作為以后的控制依據。要嚴格控制好室內的F+50線,彈好后經過校核無誤后將作為日后安裝工程、砌體工程、地面工程、門窗工程、電梯安裝等控制的依據。同一層的50線不得出現多個標高的現象。5、測量允許偏差:序號部位允許偏差115、基底標高+0、-50mm2模板垂直度3mm3基礎定位3mm4軸線豎向投測每層2mm,總高度3mm5細部軸線2mm6標高豎向傳遞每層3mm,總高度5mm7施工層水平線標高3mm6、測量管理制度:1、 各項測量施工完成后,測量人員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落實“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的原則,確認合格后,提請項目主管工程師進行驗線。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2、 各項資料應從工程施工開始就有次序、一次不漏地積累做好各項資料,并由主管人員和各相關人員簽字認可,使之符合技術資料整理的要求。3、 嚴格審核圖紙尺寸,按圖放線,明確樹立為工程施工負責的態度,確保工程施工進16、度。4、 在測量放線過程中,應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先高線后低級的工作程序。5、 施工測量中,嚴格審核依據點的正確性,測量記錄應原始、正確、完整、工整,計算依據正確,步步校核。6、 積極配合施工,盡量利用施工間隙放線,為施工創造條件。7、測量監控及驗線7.1 監控制度測量人員必須具有有效的崗位證書,并報監理備案。所有測量儀器必須具有有效的檢定證書,使用過程中必須按計量法規定的檢定周期進行檢定,并報監理備案。施工前必須編制施工測量方案,并經技術部、監理審定同意后方可實施。做好原始點位的保護工作,以便在施工中進行校核。7.2 驗線制度每道測量放線工序完成后,必須進行預檢,預檢由測量小組組長組織,由驗線17、員、質檢員、工長及放線人員共同參加,預檢合格后填寫預檢工程檢查記錄,并填寫施工測量放線報驗單,一并交監理報驗,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8、測量中的其他配合事項8.1 變形觀測配合根據規范要求需對老結構進行變形觀測,以確保老結構的安全,變形觀測由業主選定的具有觀測資質的單位進行,作為總包方,我們將全力配合測量單位工作,并對測量單位所布置的控制點進行全力保護。8.2 與其他單位配合為確保新老結構的平面位置測量的統一性,盡量減少因不同引測點引起的不必要的誤差,因此本工程的軸線控制網由總包單位進行統一布置,后續施工的各分包單位在不同施工階段的測量均應依據總包方給出的平面控制網進行,控18、制樁統一進行保護,以確保工程施工過程中控制樁的準確與穩定。9、測量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1、在測設控制網時正處于老館改造時期,因此在測量過程中需防止交叉作業產生的安全隱患,盡量避開交叉作業,如果無法避開則需在測量人員工作的位置上部做好安全防護,并派專人看護,以確保測量人員的安全。2、后期施工要注意深基坑測設的安全,在沒有足夠的基坑安全防護的條件下,測量人員不得走近深基坑邊緣,防止發生墜落事故。3、樓層內放線時需注意樓層內鄰邊及洞口防護,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測量工作。4、測量工作盡量避開作業高峰期,由于本工程樓層較高,上部有人作業時,下部的測量作業人員應盡量遠離。5、測量人員進入施工現場要做到衣著干凈整齊,戴好安全帽,有高空測設時需系好安全帶。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