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防滲改造工程吊裝專項施工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3313
2022-10-08
9頁
17.81KB
1、XX石油河曲河偏路加油站防滲改造工程吊裝專項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專項方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起重作業的HSE管理,避免人身傷害與設備事故,根據以下管理規范制定本方案:廠區吊裝作業安全規程HG230145-1999 大型設備吊裝工程施工工藝標準SH3515-2003T 起重調運指揮信號GB5082工程起重施工規范SH3536-2002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加油站建設過程中對起重作業的管理。第三條:本辦法明確了起重管理的規范和要求。第四條:名詞解釋起重作業:指在施工過程中利用起重機械或人力進行重物起落和轉移的作業。1 工程項目簡介1.1 項目名稱:XX石油河曲河偏路加油站灌區油管拆除工程1.2 施工2、單位:XX建設有限公司1.3 作業地點:忻州河曲河偏路加油站1.4 主要工作量:站內油灌拆除吊裝及新油罐安裝1.5 工期:2天2、機構設置與職責為了保證作業的安全,明確責任,成立吊裝施工小組。明確現場指揮(信號工)、司索人員、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同時明確各自管理關系,形成項目領導小組及管理網絡圖(各單位結合作業實際情況編制此圖)。起重管理小組及管理網絡圖司索人員( ) 起重機械操作人員( )指揮人員( )2.1起重作業方案2.1.1起重作業規程(1) 起重作業指揮人員(信號工)、司索人員(起重工) 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符合山西石化特種作業人員及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管理辦法。(2) 在起重區域設置醒目的3、警戒標志,嚴防無關人員進入起重作業區。(3) 對于加油站油罐的起吊,一般25噸的吊車即可滿足,對于其他較大的吊裝物品,起重貨物不得超過其額定負載。(4) 起重作業前了解氣象變化情況,雨、雪天氣或者風速大于10.8米/秒時,不得進行起重作業。(5) 對于油罐的拆除前,司索人員及施工人員在進入警戒區域內時需正確戴好安全帽及安全帶,檢查司索繩纜是否完好。重點檢查機器的易損零件及物品。(6) 司索人員使用工程升降機,將司索及立牌頂部的承重掛件連接,連接好后將吊車處于適度的吊掛狀態并停止提升。然后再進行油罐拆除。(7) 在吊裝油罐或移動油罐,嚴禁在油罐觸及的范圍內有人員的進入。(8) 在油罐的吊裝前同樣4、需要檢查鋼絲繩、吊鉤及油罐承重掛件的完好性。確保各設備和連接件的安全運作。(9) 起重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要堅守崗位,聽從指揮,發現問題及時向起重指揮人員報告,無指揮人員的命令不得擅自操作,但緊急停車信號除外。(10) 在未設置吊耳的物品吊裝時要用捆扎法或者其他兜系的方法捆綁時,捆綁處所墊防滑墊塊要堅硬結實,并有足夠的強度和摩擦力。嚴禁使用單索吊裝。2.1.2油罐拆除方案(1) 在油罐拆除方案中,首先觀察罐區的周邊環境,高處是否有高壓電纜,地面是否有障礙溝墻等(2) 確定吊卸油罐的路線,檢查司索,滑輪等設備的情況并拉好警戒區域。(3) 啟動吊機,將臂桿轉至油罐正上方吊環,司索人員乘坐升降機至油5、罐的上方,首先檢查油罐上方吊環的完好性,確認完好,再將鋼絲繩穿過油罐上方的吊環,鋼絲繩的另一頭與吊車的掛鉤上并鎖定。(4) 適量提升吊臂的高度至鋼絲繩索有適度的牽扯力度,停止提升,確保現狀。(5) 施工人員在指揮人員的監管下,對油罐進行拆除,拆除時注意油罐的移動方位,警戒區域嚴禁無關人員的進入。(6) 吊機操作人員在指揮人員的指揮下起吊油罐至指定的位置,并緩慢的放下。2.1.3油罐吊裝方案(1) 在油罐拆除方案中,首先觀察罐區的周邊環境,高處是否有高壓電纜,地面是否有障礙溝墻等。(2) 確定吊卸油罐的路線,檢查司索,滑輪等設備的情況并拉好警戒區域。(3) 檢查油罐上方吊環的完好性,確認完好,再6、將鋼絲繩穿過油罐上方的吊環,鋼絲繩的另一頭與吊車的掛鉤上并鎖定。(4) 在指揮人員的指揮下,啟動吊機,將油罐緩慢的調到指定位置,并將油罐放下。(5) 施工人員在指揮人員的監管下,對油罐進行拆除,拆除時注意油罐的移動方位警戒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6) 吊機操作人員在指揮人員的指揮下起吊油罐至指定的位置,并緩慢的放下。(7) 司索人員乘坐升降機至油罐頂部將司索解下即可完工。2.2職責2.2.1起重指揮人員在起重過程中遵循以下規定:(1) 按規定指揮信號進行指揮(2) 及時糾正起重作業人員的錯誤行為(3) 正式起吊前進行試吊,試吊中檢查全部機具,地錨受力情況,發現問題現將掛鉤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再7、重新進行試吊,確認一切正常后,方可進行正式吊裝。(4) 指揮調運時,放下吊鉤和吊物時,確保下部人員及設備的安全;重物就位前,不準解開吊裝索具。(5) 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2.2.2起重操作人員(1) 持證上崗(2) 聽從指揮人員發出的信號(3) 對緊急信號,不論由任何人發出,均要立即停止(4) 制動器,安全吊鉤裝置失靈、吊鉤螺母放松裝置;鋼絲繩損壞達到報廢等情況禁止吊裝。(5) 無法看清場地、吊裝或指揮信號時停止操作;(6) 遠離高壓線纜吊裝,如有高壓線纜,確保安全距離。不能滿足安全距離時,需停電進行作業。(7) 停工或休息時,不得將吊物、吊籠、吊具懸吊空中。(8) 嚴禁在吊裝8、過程中對起重機進行檢修。(9) 禁止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10) 下放吊物時嚴禁自由下落。2.2.3司索人員:對于司索人員在起重作業過程中必須遵守以下規定(1) 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及時報告險情(2) 根據起重物選擇合適的吊具并且保證正確使用(3) 吊物捆綁必須牢靠(4) 禁止在吊鉤,重物下停留有特殊情況進入吊物下放時要實現與指揮人員及起重操作人員聯系,并設置支撐裝置(5) 人員與吊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吊物就位時,可采用拉繩或撐桿等輔助就位2.3HSE培訓情況(1) 培訓目的:掌握加油站改造工程施工過程中各種情況下進行作業的要領及安全規范。(2) 培訓內容學習HSE作9、業計劃書;學習HSE作業指導書;掌握發生事故時自救或救援措施;掌握風險的消減及控制方法和措施;掌握加油站改造工程作業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3) 培訓對象所有參與施工作業的員工都必須進行培訓。(4) 考核方法(a) 所有參與檢修作業的員工必須進行安全教育,考試達到90分以上者合格(b) 崗位HSE計劃書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訓(c) 崗位HSE職責和崗位操作規程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訓(d) 風險消減和控制措施,應急反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訓,經過考試合格才能上崗。(e) 急救以及逃生訓練。3應急預案3.1應急組織機構后勤組指揮、副指揮后勤組組長、材料組組長、救護組組長、通訊組組長、搶險組組長;材料組、救10、護組、通訊組、搶險組3.2應急組織職責3.2.1應急指揮職責負者在應急情況下現場的全面指揮,組織相關人員撤離、救護等工作,決策一切可行措施。3.2.2應急小組成員及職責搶險組指責:服從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在應急過程中負者職業健康安全監督指導,為應急指揮部提供參考,協助指揮。材料組職責:負者保管、儲存各類應急物資,提供應急場所所需物資,協助應急物資的儲運,供應工作。救護組職責:負者人員搶救、疏散,隔離應急現場,聯系急救站、醫院。后勤組職責:負者提供現場保衛、運輸、現場生活所需用品,人員的疏散,穩定職工的情緒和善后工作通訊組職責:負責保持應急狀態下通訊暢通,對外救援的聯絡,傳達應急狀態的起始、實施和11、解除命令。3.3應急指揮處理3.3.1一旦事故或突發事件發生時,在場的最高領導(在施工作業中作為班組長或帶班人員)負責指揮現場臨時應急指揮工作,要認真判斷情況,其他各崗位在臨時應急指揮的組織下,按應急預案果斷采取措施,不能有效處理時,應盡快向上級應急領導小組報告。3.3.2一旦接到事故或突發事件報告時,應急領導小組領導要正確判斷情況,盡快趕到現場,組織、協調各崗位協同作戰,并按應急預案的要求果斷采取措施,保證及時處理;當本級組織不能有效處理時,應盡快報告上級應急領導小組并做好配合工作。3.3.3應急領導小組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臨時設置現場警戒范圍,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并向安全地帶疏散受傷人員。312、.3.4不管災害的規模、狀況如何,應以救出和救護人員的生命為最優先的工作原則,并以防止災害擴大為應急工作的重點。3.3.5應急指揮部和應急小組應及時了解現場災害情況、人員受傷情況和措施實施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3.3.6事故險情發生單位,首先按本公司應急預案執行,并將險情立即報告調度室;各級部門要做好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信息的接收記錄。3.3.7調度室在收到事故險情信息后,做好記錄,匯報應急指揮部,按應急預案和上級調度室及應急總指揮下達的指令組織聯絡。3.3.8在危險完全消除,人員、生產、財產完全脫險后,由相應的應急指揮下達應急狀態的指令。3.3.9應急行動結束后按事故險情分類由相13、應的主管部門組織對應急行動過程進行評價,作為修改應急預案的依據。3.4應急原則3.4.1應急搶險原則:在事故險情發生后,為了迅速采取應急行動,避免或減少損失,執行以下應急處置原則:(1) 疏散無關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2) 阻斷危險物源,防止二次事故發生;(3) 保持信息暢通,隨時掌握險情動態;(4) 調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態發展;(5) 正確分析現場情況,及時規劃危險范圍;(6) 正確分析風險損益,在竟可能減少人員傷亡的情況下,組織物質搶險。3.4.2緊急救護原則: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救命,后酌情處理創傷。對受到傷害的人員,應盡快送往醫院救護,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人員救護應急行動中的現場救護程序。3.5應急報警程序在事故險情發生后,為了迅速采取應急行動,避免或減少損失,執行以下應急處置原則:(1) 疏散無關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2) 阻斷危險物源,防止二次事故發生;(3) 保持信息暢通,隨時掌握險情動態;(4) 正確分析風險損益,在竟可能減少人員傷亡的情況下,組織物質搶險。3.5.2緊急救護原則: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救命,后酌情處理創傷;當發生突發性事故和險情時,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匯報以下內容。(1) 事故時間、地點及單位(2) 事故性質(3) 危險程度及有無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