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檢測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3785
2022-10-08
13頁
84.50KB
1、樁基檢測方案一、 工程概況(一) 工程名稱: (二) 工程地點:(三) 委托單位: (四) 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值:(五) 檢測數量: 檢測類別根數依據靜載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低應變總樁數的30%超聲波總樁數的10%高應變總樁數的5%,不少于5根(六) 樁型: 二、 檢測目的及原理1、靜載荷試驗靜載荷試驗是確定樁基承載力最直接的方法,它直接模擬將來樁基受力條件,旨在檢測試樁的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試驗時,利用反力裝置,采用油壓千斤頂加載,用連于千斤頂的壓力表測定油壓,根據千斤頂率定系數換算荷載,試驗樁的沉降采用百分表測量。2、低應變試驗低應變樁基2、動測技術以應力波理論為基礎,利用低能量的瞬態或穩態激振法,在樁身頂部進行豎向激振產生彈性波,彈性波沿樁身向下傳播,當樁身阻抗存在明顯差異的界面(如樁底、斷樁和嚴重離析等)或樁身截面積變化(如縮徑或擴徑)部位,將發生反射波,經接收放大、濾波和數據處理可以識別來自樁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據樁長計算樁身波速,以判斷樁身完整性及估計砼強度等級并校核樁的實際長度。3、聲波透射法利用混凝土強度(f)和聲速(c)之間的相關性 f=acb ( a、b均為回歸系數)檢測混凝土質量。4、高應變試驗高應變動測是以應力波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此方法是采用瞬態激振,使樁土發生相對位移,利用波動理論揭示樁土體系在接近極限3、階段時的工作性能,評價樁身質量,分析樁的極限承載力。三、 檢測規范1、靜載荷試驗試驗參照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中第4節“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進行。試驗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加載,即按一定要求將荷載分級加到試樁上,每級荷載維持不變至試樁頂部下沉量達到某一規定的相對穩定標準,然后繼續加載,當達到規定的試驗終止條件時,便停止加載,再分級卸載至零。a.試樁的最大堆載不小于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2倍。b.試驗分級:采用逐級加載,每級加載量為極限承載力1/10。c.沉降觀測:每級加載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測讀樁頂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測4、讀一次。d.沉降相對穩定標準:每一小時內的樁頂沉降量不超過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從分級荷載施加后第30min開始,按1.5h連續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觀測值計算)。e.當樁頂沉降速率達到相對穩定標準時,再施加下一級荷載。 f.終止加載條件:(1) 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1.當樁頂沉降能相對穩定且總沉降量小于40mm時,宜加載至樁頂總沉降量超過40mm。(2) 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經24h尚未達到相對穩定標準。(3)已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加載量。(4)當荷載-沉降曲線呈緩變型時,可加載至樁頂總沉降量6080m5、m;在特殊情況下,可根據具體要求加載至樁頂累計沉降量超過80mm。g.卸載及其觀測:每級卸載值為每級加載值的兩倍,每級荷載維持1h,按第15、30、60min測讀樁頂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樁頂殘余沉降量,維持時間為3h,測讀時間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測讀一次。h.加、卸載時應使荷載傳遞均勻、連續、無沖擊,每級荷載在維持過程中的變化幅度不得超過分級荷載的10%。2、低應變試驗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中第8節“低應變法”進行。3、聲波透射法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6、2003)中第10節“聲波透射法”進行。聲測管的安裝埋設: (1)聲測管一般采用鋼管,其內徑比徑向換能器外徑大1020mm,一般宜為5060mm。鋼管段與段之間用螺紋聯結法(或用套筒聯結法)聯結。聯結鋼套管約10cm長。聯結處要保證聯結牢靠不脫開,密封良好不漏水,聯結平整不打折,管內無異物保證通暢。螺紋口應纏生膠帶或帶漆麻絲。 螺紋聯結 套筒聯結(2)聲測管安裝數量遵循: 每樁埋設2-3根聲測管。其布置如下: 2-3管 管與管之間上下應平行等距布置安裝,一般采用一組3根等長的鋼筋將聲測管點焊固定,上下每隔2-3m加焊一組。聲測管底部預先焊死,上端加蓋,且上端口應高出樁頂300-500mm。現場7、檢測:檢測時,以每兩根聲測管為一組,三根以上以順時針方向,兩兩一組。將收、發換能器分置于兩個聲測管中,從管頂(或管底)開始,以一定間距進行等高度的逐點對測,測試間距不宜大于250mm。4、高應變試驗試驗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程(JGJ106-2003)中“高應變法”進行。(1)測試方法:在離樁頂1D3D樁身處對稱安裝一對力傳感器和一對加速度傳感器,重錘以自由下落方式垂直打擊樁頂,瞬時沖擊產生的加速度和力信號通過RS-1616K型樁基動測系統放大和A/D轉換,變成數字信號傳給微機,信號經過計算機軟件的處理后存入磁盤,同時顯示實測波形。(2)分析方法:實測曲線擬合法(CCWAP8、C)是根據采集的實測曲線,在室內通過CCWAPC程序求解波動方程,得出樁的結構完整性、樁的極限承載力以及荷載與沉降關系的Qs曲線。其計算的基本要點是通過對實測信號進行擬合實現的。分析時,先結合實際情況、資料、經驗等,假定樁各單元參數、建立土阻力模型;然后以一根實測的曲線Z*V(t)作為樁頂邊界條件輸入,通過求解波動方程,反算出樁頂的另一根曲線結果用Fc(t)表示,完成一次擬合。若計算曲線用Fc(t)表示和實測曲線用Fm(t)表示不符,則調整樁單元參數和土模型的各種參數,重新進行計算,完成下一擬合。整個擬合計算過程成為一種“實測設定計算比較”的循環,直至計算曲線和實測曲線的符合程度不能進一步改善9、為止,此時各參數認為是最佳估算值,最終得到單樁承載力及其它樁土參數。CCWAPC法采用了連續的數學模型,它能為每一段樁身設定不同的阻力、阻尼和彈限,至于向上運動和向下運動時的土阻力和剛度也可以不等,甚至可以考慮樁身任意截面處的缺陷、樁底處的輻射阻尼以及連續錘擊時的殘余應力影響等。CCWAPC程序還可以將擬合完畢的總阻力劃分成靜阻力和動阻力兩部分,然后繪制模擬試驗的Qs曲線和樁周摩阻力分布圖。CCWAPC分析軟件輸出的結果內容包括:應力和速度曲線;計算阻力分布和樁基受極限載荷作用下的應力分布;最佳的各種擬合曲線;模擬靜荷載試驗的樁頂沉降荷載曲線和樁底沉降荷載曲線。四、 檢測儀器、設備 本次試驗所10、用儀器、設備清單見附錄三。五、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一) 委托方的準備和配合工作1、資料收集在開始檢測前,委托方應向檢測單位提供:工程名稱及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名稱;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樁基施工記錄。2、道路暢通,具備380伏電源。3、樁頭處理要求:樁頭應與地面相平(不得高于地面300mm);樁頭面應平整。(二)檢測方的準備工作1. 現場察看,確定檢測順序,擬定進退場辦法2. 靜載測試前低應變測試,以確定樁身完整性3. 試驗設備進場4. 安裝反力裝置六、 現場檢測試驗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起表檢測,起表前應取得委托方(或監理方)同意。現場檢測人員輪流值班,按時抄表。壓力表油壓下降時,要及時補載。七、11、 檢測報告內容 1報告采用江蘇省樁基檢測專用格式,報告一式五份。 2檢測報告包括以下內容:(1) 一般概況 包括工程名稱;工程地點;測試目的;測試日期;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等。 (2) 工程地質概況(3) 測試儀器、原理、方法(4) 檢測數量及檢測位置平面圖(5) 實測曲線(帶標注值)及相關說明(6) 檢測成果匯總及分析意見全部試驗結束后,第4天提交正式報告,報告中測試分析、復核、技術負責人欄目均由本人簽名,以示負責。八、檢測時間安排在與委托方簽訂書面協議后,委托方在正式進場前三天通知我方,我方確保按時檢測。九、質量保證措施試驗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原始記錄真實可靠不得隨意涂改。現場檢測人員必須持12、有省建設廳頒發的樁基檢測上崗證。嚴禁檢測人員向施工單位提不合理要求。十、安全保證措施1、 施工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集中進行行業技術及安全學習,施工期間嚴格執行本中心的安全管理規定。2項目經理對現場的安全負責,技術人員負責當天的安全。3起重指揮、司索工、吊車駕駛員的崗位責任。 1) 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及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2)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統一指揮,團結協作。3)當班起重、司索人員應堅守工作崗位,不擅自離開工作場所。4)起重人員要認真鉆研業務技術,懂得起重設備、工具、吊車的基本構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做到熟練操作,作業前對吊索具和設備進行檢查。吊車司機必須持證上崗。5)作業人員發13、現設備和吊索具有較大隱患,危及人身安全時,應停止起重作業 。6)作業人員應注意起重機的運行和吊裝狀況,若發現機件、零件、吊索具安全裝置等故障或異常現象,應及時設法排除或進行維護保養,必要時應向單位領導或檢修人員報告,待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4堆卸載過程中的注意要求 1)作業者應按指揮信號進行,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2)不準在高處拋材料、工具或工件,工作結束應將高處墜落物件清理收拾好,吊裝物體必須穩定平衡。3)吊樁作業應戴好安全帽,系好頸帶。認真穿好防護用品。4)在任何情況下,作業人員不準在吊運物的下面,吊臂下方也不得有人。吊物下方嚴禁站人。5)吊起的重物在空中運14、行時不準碰撞任何其它設備或物件;禁止物體快速吊運沖擊式落地;吊物不得長時間在空中停留。6)指揮人員發出:“預備”信號時,要目視司機,司機接到信號在開始工作前應回答“明白”信號;當指揮人員聽到回答信號后,方可進行指揮。5、吊車司機嚴格執行特種作業規范中的十個不準吊1)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吊。2)體重量不清或超重負荷不吊。3)斜拉物體不吊。4)重物上站人或浮置物不吊。5)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及指揮信號不吊。6)工件埋在地下不吊。7)重物棱角處與吊繩之間未加墊襯不吊。8)吊索具達到報廢標準或安全裝置失靈不吊。9)靠近電線、高壓線不吊。10)工件捆綁、吊掛不牢不吊。6、汽車駕駛員應持照15、開車,倒車時車后應派專人指揮。7、由安全員進行檢查,有違規行為的給予警告或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匯報到總公司。附錄一:檢測試驗流程 現場調查、收集資料 試驗場地處理 設備就位 采集數據 數據分析及打印 編寫報告 復核、簽字、蓋章 送出報告 附錄二:檢測人員 項目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 測試人員: 注:以上人員上崗證復件印附后附錄三:檢測儀器設備清單序號檢測項目名稱型號單位數量1靜載千斤頂臺2油壓表100MPa只3百分表0-50mm只4反力設備配重噸5基準系統自制套6超聲波超聲儀RSST01C臺7超聲儀換能器(01,02)只8高低應變樁基動測儀RS-1616KP臺19低應變加速度計SV-7只 110高應變應變式傳感器CYB-YB-F1kA型只211高應變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SY02型只212錘擊系統錘按規范要求(落距:1.0米)附錄四:高應變高應變檢測樁頭開挖示意圖1.0m (樁徑0.8m) 試樁平面示意圖試樁 小于0.5m 大于1.0m.1.0m1.0m立面示意圖說明:樁頭頂面應完整、無缺損。 以上高度基于無樁帽情況附錄五:靜載試驗架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