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駿德煤礦數字化礦山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3969
2022-10-08
11頁
145.50KB
1、鶴崗駿德煤礦數字化礦山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目錄目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述3三、總體施工組織布置及規劃5四、施工方案、技術措施、施工工藝及方法6五、質量目標、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8六、項目組織結構表、安全管理結構表11一、編制依據1、 GB 3836.1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2、 GB 3836.2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二部分 隔爆型“d”3、 GB 3836.4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四部分 本質安全型“i”4、 GB/T 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范5、 GB 9969.1-1998工業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6、 MT 209-192、90煤礦通信、檢測、控制用電工電子產品通用技術要求7、 MT 210-1990煤礦通信、檢測、控制用電工電子產品基本試驗方法8、 MT/T 772-1998煤礦監控系統主要性能測試方法9、 MT/T 889-1999煤礦用信息傳輸裝置通用技術條件10、 煤礦安全規程(最新版)二、工程概述數字化礦山系統主要采用自動化領域世界領先的西門子推出的一種無縫集成的開放式結構TIA作為解決方案,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其主要思想是將網絡系統與設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以監控生產,將信息流擴展至整個生產過程,以及利用企業的其他信息,將生產現場各個部分連接成網絡,實現過程控制數據與信息方便可靠地在PLC(可編程控制3、器)、HMI(人機界面)、變頻器、F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DCS(分布式控制系統)之間進行交換傳遞,從而建成一個透明的、開放式結構體系的自動化系統。在此基礎上結合數字化視頻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無線數字通信系統及IP網絡電話系統等等,多領域跨網段組成具有現代化、自動化的數字化礦山系統。本次為鶴崗駿德礦設計的數字化礦山系統主要包括:地面環網、井下環網、井下人員定位、無線通信、IP網絡電話、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等。TIA架構TIA基于四級網絡層:管理層(Ethernet)、操作層(Ethernet)、控制層(PROFINET、PROFIBUS)以及現場層(PROFINET、PROFIBUS)。其4、系統結構如圖所示,各層網絡的功能非常明晰。系統配置:1 設置3臺核心交換機,分別位于調度室、中心機房和煤質科集控中心,實現對全礦地面、井下主干工業交換機的聯接;形成以千兆主干網絡為基礎的環網。地面配置9臺西門子X308-2M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形成地面環網;井下配置9臺KJJ169礦用防爆網絡交換機形成井下環網,以上兩個環網分別聯接至核心交換機。2 為了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在調度室核心機房配置路由器、硬件防火墻、安全網閘等網絡安全設備,使整個峻德礦的網絡安全等級劃分清晰,不會產生安全隱患。并配置2臺華為S5300-EI系列交換機作為管理層核心交換機,實現對全網的管理。3 地面配置 臺20臺華為全千5、兆支線交換機用于基礎辦公網絡及信息化平臺系統,配置 臺全光口網絡交換機用于數字視頻監控系統傳輸及地面無線通信覆蓋。井下配置 臺KJJ170礦用防爆網絡交換機用于井下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井下無線通信系統及IP網絡電話系統的布設。4 地面設置144臺網絡攝像儀,分布于地面工業廣場、各主要路口及各車間廠區的重點部位,實現對峻德礦全方位的安全防護。在調度室核心機房設置網絡錄像存儲設備,實現全部錄像保存一個月。5 井下設置134臺防爆型網絡攝像儀,分布于井下各個變電所、運輸皮帶、炸藥庫等主要場所。實現對井下設備、人員及危險場所的安全監控。6 地面設置27臺室外WIF無線基站;36臺室內W6、IF無線基站;井下設置 臺無線通信基站,15臺IP網絡語音交換機實現對全礦的地面、井下無線、有線覆蓋。通過主干網絡使地面、井下網絡、語音實現實時通訊。三、總體施工組織布置及規劃1、施工組織及施工時段劃分本項目為多分項同時實施,施工任務多、工序復雜,各分項工程相互聯接,相互牽制。根據現場情況,特成立現場項目指揮部,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配備項目經理一名,下設技術負責人、施工負責人、現場采購負責人、專職材料員、資料員、安全員等。具體組織機構見附表。2、施工時段劃分根據本項目特點,我們把項目劃分為以下幾個施工階段:即施工準備階段(材料采購計劃、圖紙繪制等)、基礎項目施工階段(光纜敷設、熔接;)、設備安7、裝階段(交換機、各系統服務器、監控攝像儀等安裝)、設備調試階段(各項目系統調試)、整體交驗階段(各系統施工資料交驗、整體竣工資料交驗)。1) 施工準備階段施工準備應做好以下工作: 施工組織總設計由項目部在圖紙會審前完成。項目部應編制單位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計劃(方案) 現場項目部必須在開工前做好原材料采購計劃及原材料進場計劃。 現場項目部必須在開工前安排好人工計劃并安排好職工宿舍、食堂等相關設施。2) 基礎項目施工階段 現場項目部根據已編制單位工程施工計劃及相關圖紙,安排施工技術人員及施工隊伍按照圖紙施工,并嚴格檢驗施工質量及施工工藝。 現場項目部根據已編制單位工程施工計劃及相關圖紙,定制各系8、統項目材料及設備,并保證按時進場。3) 設備安裝階段 在各系統光纜及其他線纜施工完畢后,現場項目部根據已編制單位工程施工計劃及相關圖紙安排各系統設備穿插安裝,并嚴格檢驗施工質量及施工工藝。4) 設備調試階段 在各系統設備安裝施工完畢后,現場項目部根據已編制單位工程施工計劃及相關技術文檔安排各系統調試人員調試,并作出調試報告及各種相關文件。 在各系統分項調試完成后,組織安排各系統相關人員進行系統整體聯調,并作出調試報告及各種相關文件。5) 整體交驗階段 在各系統調試正常及聯調并試運行期間,組織相關項目人員進行文檔收集。并準備驗收文檔、圖紙。 組織甲方相關部門對施工過程文檔、施工驗收文檔進行驗收,9、并作出驗收報告。四、施工方案、技術措施、施工工藝及方法 1、施工方案: 按照各系統項目基礎項目建設及設備安裝時間順序,我們制定以下施工次序:先安排各系統項目工程光纜及其他線纜按照設計圖紙及技術文檔進行施工,并嚴格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質量標準及施工工藝施工。施工次序:地面環網光纜敷設;地面支線光纜敷設;地面視頻監控系統光纜、電纜敷設;井下環網光纜、電纜敷設;井下支線光纜、電纜敷設;井下視頻監控系統光纜、電纜敷設;井下人員定位及無線通信光纜、電纜敷設;中間穿插井下IP電話電纜敷設。 光纜及其他線纜施工完畢后,按照各系統項目施工次序安排設備穿插安裝;次序為:地面環網設備安裝;地面支線網絡設備安裝;地面監10、控設備及存儲設備安裝;地面無線WIF覆蓋設備安裝;中間穿插地面IP電話設備安裝。 各系統設備安裝的同時,組織相關系統項目技術人員進行調試,并組織施工過程資料及各項調試資料,爭取做到安裝一臺設備就能保證一臺運行。 各系統設備調試完成后,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系統整體聯調,在保證各系統獨立運行的狀態下,整體聯接至主干網絡上同步運行。并組織調試報告及設備文檔。2、技術措施、施工工藝及方法各系統的施工方法及工藝標準執行下列標準規范和要求: 防雷及接地安裝工藝標準(322-1998)線槽配線安裝工藝標準(313-1998)鋼管敷設工藝標準(305-1998)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11、-94);建筑電氣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533-1996);煤炭法、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CECS 72:97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ECS 89:972.1施工要點 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確定出安裝位置,從始端到終端(先干線后支線)找好水平或垂直線,計算好線路走向和線纜根據確定好施工圖,標明在什么地方打孔和打多大的孔,確定水平線纜和垂直線纜的走向和根數以及線槽的尺寸。 要求所用材料應平直,無顯著扭曲。下料后長短偏差應在5mm內,切口處應無卷邊、毛刺;安裝牢固,保證橫平豎直;12、固定支點間距一般不應大于1.0-1.5mm,在進出接線箱、盒、柜、轉彎、轉角及丁字接頭的三端500以內應設固定支持點,支、塑料螺栓的規格一般不應小于8mm,自攻釘4mm*30mm。 線槽安裝要求:線槽應平整,無扭曲變形,內壁無毛刺,各種附件齊全;線槽接口應平整,接縫處緊密平直,槽蓋裝上后應平整、無翹腳,出線口的位置準確;線槽的所有拐角均應相互連接和跨接,使之成為一連續導體,并做好整體接地;線槽安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有關部門規定;線槽內配線要求:線槽配線前應消除槽內的污物;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在同一線槽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13、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和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m;布放線纜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14、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出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5m處固定在纜線支架上,以防線纜下墜;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用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為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15、.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應;在豎井內采用明配線槽方式敷設纜線,并應符合以上有關條款要求。五、質量目標、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首先應該建立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和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l 質量管理組織結構建立項目經理部質量負責制的質量組織體系,下屬施工的負責人兼任系統的質量管理主管。項目經理部下設專職質量管理員監管產品質量。l 質量管理制度在進入工地前,要對下屬各施工人員進行前期質量和施工安全教育,樹立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原則,產品質量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嚴格依照質量標準進行檢查的原則。1) 產品入庫前須進行開箱驗收。安裝之前、系統調試前都須進行質量復檢。檢查形式采取抽檢、全檢、送檢。對大宗材料、安裝零配16、件等進行抽檢;對重要設備入庫前要進行全部檢驗。2) 在每項檢驗后,檢驗人員都必須在檢驗單上詳細記錄質量情況,并注明合格與否,簽名(蓋章)后檢驗方可有效。檢驗單與其他有關設備證明材料須存檔,并有專人保管備查。每批貨物檢驗后檢驗人員須填寫檢驗報告向上級主管匯報,核對檢驗單及其他材料。3) 經檢驗過的產品,合格產品進庫妥善保管,不合格產品必須隔離并及時進行處理。l 質量管理體系1) 項目項目部質量管理機構圖及職責2) 項目經理的質量職責全面負責項目項目部的日常工作,向項目項目部傳達滿足法律、法規和業主要求的重要性;配備適當資源,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3) 項目部質量總監的質量職責確保項目部質量17、管理體系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確保在整個項目部內提高滿足業主要求的意識;確保項目質量指標滿足合同規定的質量要求,對施工中各系統的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和檢查,并對各系統質量項目師和施工隊進行有關質量方面的業務指導;對質量事故按“三不放過”(事故原因不明不放過、不分清責任不放過、沒有改進措施不放過)原則,提出解決辦法;有權對施工隊提出質量獎懲意見,并行使質量一票否決權。l 質量管理工作流程1) 須首先對各自工作領域中的產品技術標準、設計要求、產地等情況做詳細了解。2) 產品入庫前,由檢驗員會同甲方人員共同開箱,驗明產品的型號、數量、原產地及裝箱單、說明書、合格證、質保書、及設備附件,進口產品要有18、商檢證明,并由以上各方進行驗收。然后質量檢驗員詳細檢查產品質量情況,填寫檢驗單一式四份,一份交甲方,二份交項目負責人處存檔,一份交倉庫管理員作為入庫依據。產品入庫后建立入庫產品臺帳。3) 產品從工地倉庫領出,安裝之前由現場質量檢驗員進行產品檢驗,填寫檢驗記錄流水單,并在臺帳上。4) 所有質量記錄單據須詳細、全面、如實記載,由責任人簽名,經復審簽字后存檔。l 施工準備質量管理1) 認真進行圖紙會審。2) 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交底的控制。一是確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進度計劃時,必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要在保證質量前提下,縮短工期、降低成本;二是必須考慮選定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順序能保證過程質量。3) 檢查臨19、時項目是否符合項目質量和使用要求。l 施工過程質量管理施工質量管理的重點是施工過程質量控制:1) 工序質量控制通過工序(施工流程)檢驗,來統計、分析整道工序質量,進而實現工序質量控制。2) 施工過程質量檢驗施工負責人必須經常進行巡視檢查,對違章操作,不符合規程要求的施工操作應及時予以糾正。分部(分項)項目質量檢查。3) 成品保護質量檢查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許多中間產品,如有些分項項目已經完成,而其他分項項目正在施工,或分項項目已部分完工,另一部分正在施工。如果對已完成品不采取妥善的保護措施,則其成品就可造成損傷,以致影響質量。因此必須做好成品保護,并經常檢查其質量。l 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環20、節施工質量管理是監控系統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我公司將嚴格執行ISO9001:2000系統項目質量保證體系,確實抓好以下的質量環節的質量控制、質量檢驗和質量評定。1) 施工圖的規范化和制圖的質量標準2) 管線施工的質量檢查和監督3) 配線規格的審查和質量要求4) 配線施工的質量檢查和監督5) 現場控制器監控參數設定表的填寫和核對6) 調試大綱的審核和實施及質量監督7) 系統運行時的參數統計和質量分析8) 系統驗收的步驟和方法9) 系統驗收的質量標準10) 系統操作與運行管理的規范要求11) 系統的保養和維修的規范要求12) GB 3836.1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121、3) GB 3836.2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二部分 隔爆型“d”14) GB 3836.4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四部分 本質安全型“i”15) GB/T 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范16) GB 9969.1-1998工業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17) MT 209-1990煤礦通信、檢測、控制用電工電子產品通用技術要求18) MT 210-1990煤礦通信、檢測、控制用電工電子產品基本試驗方法19) MT/T 772-1998煤礦監控系統主要性能測試方法20) MT/T 889-1999煤礦用信息傳輸裝置通用技術條件21) 煤礦安全規程(最新版)六、項目組織結構表、安全管理結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