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代征綠地景觀園林一期工程施工試驗計劃(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4270
2022-10-08
10頁
43KB
1、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代征綠地景觀園林一期工程施 工 試 驗 計 劃目錄第一節 概況1一、編制依據及說明1二、工程概況1第二節 試驗目的及要求4一、試驗目的4二、試驗要求4第三節 常用原材料及施工過程中試驗取樣規定5一、常用原材料及施工過程中試驗取樣規定一覽表5二、見證取樣7第一節 概況一、編制依據及說明(一)編制依據1.設計圖紙:北京市房山區園林綠化局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綠化工程一期施工圖及相關設計;2.相關工程施工技術規范:(1)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DB11/T212-2009;(2)園林綠化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11/T 7122010;(3)城市綠化和園林綠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GJ/T342、-91;(4)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范DB11/T446-2007:(5)其他有關行業標準、規范。(二)編制說明為了進一步做好工程物資的選樣和送審工作,加強對原材料的檢驗和試驗工作,指導試驗工作有計劃、有順序的開展,及時進行各種施工試驗,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提供技術依據,確保工程質量,特制訂本工程試驗計劃書。二、工程概況1、地理位置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地處北京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下,京周路與周口店河之間,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東南側600米,距北京城約50公里。2、地質條件周口店遺址區域地表出露的老巖層有震旦系硅質灰巖,寒武紀的頁巖和灰巖,奧陶紀灰巖,石炭紀楊家屯煤系,二疊紀的砂巖;三疊紀的凝灰巖,侏羅3、紀門頭溝煤系、火山巖和九龍山沙礫層,白堊紀的花崗巖。此外,周口店鎮附近還出露有較大面積的花崗巖,千枚巖。區域北部的花崗巖區,因節理發育,晶粒粗,易風化剝蝕,形成奇妙的石蘑菇崗丘,地表覆蓋粗沙。博物館所處的龍骨山山前地帶及河谷一級階地有零星分布的黃土及黃土狀堆積物。地形地貌周口店遺址區域地處太行山脈大方山東南麓,是西山山脈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大致向東南傾斜。西北面是中山、高山區,白堊紀后更新世前以構造運動為主,形成峰巒疊嶂、復雜的高山地形。東南方為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附近有許多條西北東南向伸向平原的基巖崗丘,緩坡低山,地形稍有起伏。周口店遺址區域的主要地形為剝蝕的低山丘陵和山前洪沖積平原4、。附近最高峰為貓兒山,海拔1370米。龍骨山、雞骨山等為唐縣期侵蝕面,多為孤山丘。3、氣候狀況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區域屬暖溫半濕潤季風氣候,特征為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本地區距海近,又有西山作為阻隔內陸干寒氣流和海洋溫濕氣流的屏障,因此,這里比同緯度的內陸溫暖而濕潤。年平均氣溫1112攝氏度,一月平均氣溫34攝氏度,七月平均氣溫2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65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春季干旱,夏季洪水為本區域最大的自然災害。4、水文與交通周口店區域河流為大石河支流,屬大清河水系。主要有簍子水、周口店河,均為季節性河流。簍子水是猿人洞西邊5、最近的河流,周口店河發源自北部山區龍門口山谷,向南流經車廠、西莊、良各莊、山口、周口店鎮西部,經大韓繼向東南出周口店境。地表流量小,且季節分配不均勻,水源不足,水質污染較重。科學研究證明,周口店河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且與猿人生活關系密切,周口店河的沉積物過去曾注入猿人居住的洞穴,用以填平洞底。地下水埋藏較深。東部平原區為粘砂碎石,砂卵石含水層,含水性不均,含水層在250米以下,單井出水量小于500立方米/日;山區西部為碳酸鹽巖溶裂隙水,泉流量200立方米/日,單井出水量100200立方米/日;北部為碳酸鹽巖加碎屑巖溶水和裂隙孔隙水,泉流量小于300立方米/日,單井出水量100立方米/日左右。周口6、店鎮交通條件較好,光緒25年(1897年),周良支路修成,設周口店火車站。現火車已改為貨運。公路交通便利,從北京至周口店公路交通只需1小時左右車程。5、土壤與植被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區域大部分在山前平原或階地的黃土狀母質上,經長期耕種熟化后,主要發育黃耬土;接近河流低級階地的沖積物上,則發育為沖積土。龍骨山植被為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但大部分為人工植被,上層為刺槐、構樹、臭椿、絲棉木、楸樹、椴樹、小葉楊、國槐、欒樹、山桃、山杏、側柏、檜柏、油松等,主要的灌木有荊條、酸棗和山丁香等;草被中禾本科有白草、黃管草,蒿屬有鐵桿蒿、茵陳蒿以及菊科、藜科等。另外,人工栽植的有側柏、油松、果樹等。栽培作物主要有小7、麥、玉米等。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建在周口店鎮居民遷建舊址上,現狀僅有數十株楊樹、刺槐,需大量恢復植被以與龍骨山環境和諧統一。6、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建筑建筑設計的理念和外觀造型來源于“石器”,建筑整體為三層,地上一層,地下兩層,其大部分位于地下體現“出土”的考古概念。本項目系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環境綠地及代征綠地景觀園林工程,總規劃面積40000,其中紅線范圍面積12487平方米,代征綠地范圍面積27513平方米。本次景觀綠化改造工程為一期工程,以博物館建筑及其西側、東側、南側和部分北側綠地為建設范圍,建設總面積18110,其中綠化面積13950平方米。博物館西側比鄰中石化廠區和周口店河,南側為周口店鎮居8、民區,北側為房山卷揚機廠,東側緊鄰京周路。第二節 試驗目的及要求一、試驗目的1. 保證工程全過程工程質量處于受控狀態。2. 使所有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達到施工規范標準及合同要求。二、試驗要求(一)對材料工作人員的要求1、材料工作人員應提供隨行質量證明文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出廠合格證、準用證;試(檢)驗報告及資質證明,施工許可證等。2、認真貫徹國家、部及地區頒發的現行要求建筑工程的法規、規程、規定、試驗方法及有關制度。3、嚴格按照材料檢驗標準對供貨廠家提供的隨行質量證明文件進行審核做到物證相符,把好采購關。(二)對試驗工作人員的要求1、試驗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考核發給試驗工作崗位合格證,無9、證者不得從事試驗工作。2、認真貫徹國家、部及地區頒發的現行要求建筑工程的法規、規程、規定、試驗方法及有關制度。3、 嚴格按照材料檢驗標準有關取樣的規定取樣送試。4、試驗報告必須實事求是,字跡清楚、數據可靠、結論正確。5、認真填寫各種實驗資料、實驗記錄,編寫實驗臺帳。(三)對技術資料管理人員的要求1、資料管理人員應經培訓上崗。2、應具備專業知識,應全面了解、掌握、分析資料歸檔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及可追溯性,并應按專業系統分類編目歸檔。第三節 常用原材料及施工過程中試驗取樣規定一、常用原材料及施工過程中試驗取樣規定一覽表序號物資名稱驗收批劃分及取樣方法和數量試驗項目計劃取樣部位實驗組數10、1非飲用水同一水源為一個檢驗批,隨機取樣三次,每次取樣100g,經混合后組成一組試樣。pH值;含鹽量。館外護坡西側、北側、南側32原狀土同一區域、同一原狀條件的原狀土每2000m2隨機取樣5處,取樣時,先去除表面浮土,每處采樣100g,混合后組成一組試樣。pH值;含鹽量;有機質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容重。館門口綠地北側、南側、館外護坡南側、館外四周北側、東側53客土每5003或2000m2為一檢驗批,隨機取樣5處,每處100g,經混合組成一組試樣。pH值;含鹽量;有機質含量;機械組成。館門口綠地北側、南側、館外護坡南側、館外四周北側、東側54種植基質每2003為一檢驗批,隨機拆開5袋取樣,每袋取11、100g,經混合組成一組試樣。濕容重;pH值;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有機質含量。館門口綠地北側、南側、館外護坡南側、館外四周北側、東側5序號物資名稱驗收批劃分及取樣方法和數量試驗項目計劃取樣部位實驗組數5混凝土(C15、C30、C40)每一取樣單位標準養護試塊的留置組數不得少于一組 施工現場根據需要應留置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塊,每項同條件養護試塊不得少于一組 構件廠根據需要應留置與構件同條件養護的試塊,不同條件養的試塊組數不得少于互助組,應留有備用塊 用于檢查結構構件質量的試塊,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作,以標準養護28天強度作為評定依據 試件要有代表性 每組試件(包括相對應的同條件12、試塊冬施增設的試塊)的試樣必須取自同一次攪拌的混凝土拌合物 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9-95的要求,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漿試件的組數,每一層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 組,每層建筑地面工程面積超過100m時,每增做一組試塊,不足100m按100m計算。當改變配合比,變應相應的制作試塊組數混凝土抗壓彈性模量館外水泥路面66水泥砂漿每一取樣單位標準養護試塊的留置組數不得少于一組,每組6塊 試塊要有代表性,每組試塊的試樣必須取自同一次拌制的砌筑砂漿拌合物 施工中取樣應在使用地點的砂漿槽、砂漿運輸車或攪拌機出料口,至少從3個不同部位集取。數量應多于試驗用料的1-2倍水泥砂漿抗壓試驗。館外水泥路面13、37透水磚以同類別、同規格、同等級的產品進行組批。每1-1.5萬塊為一批,不足1萬塊,亦按一批計,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送檢樣品每批次32塊。抗壓強度、透水性館外透水磚路面38電纜同廠家各種規格總數的10,且不少于2個規格導體電阻值;截面積;圓導體直徑館門口綠地3二、見證取樣(一)見證人員1、設定12名取樣和送檢見證人,由施工現場監理人員擔任,或由建設單位委派具備一定試驗知識的專業人員擔任。施工和材料、設備供應單位人員不得擔任。2、見證人員上崗任職必須具有“見證人員崗位資格證書”。(二)見證取樣試驗室1、承擔有見證試驗的試驗室,在有資格承擔對外試驗業務的試驗室或法定檢測單位中選定,并向承建工程的質14、量監督機構備案。承擔該項目的施工企業試驗室不得承擔該試驗業務。2、單位工程只選定一個承擔有見證試驗的試驗室。3、依據以上規定,根據工程特點,選擇地方實驗室,并經過了監理工程師的考察認定。(三)見證取樣項目1、非飲用水;2、原狀土;3、客土;4、種植基質;5、混凝土(C15/C30/C40);6、水泥砂漿;7、透水磚;8、電纜。(四)見證取樣次數1、單位工程有見證取樣和送檢次數為試驗總數的100%,試驗總次數在10次以下的不得少于2次。2、工程的重要部位可以增加有見證取樣和送檢次數。送檢試樣在現場施工試驗中隨機抽檢,不得另外進行。3、有見證取樣和送檢的各種試驗項目,凡未按規定送試、送試次數達不到要求,其工程質量應由法定檢測單位進行檢測確定,其檢測費用由責任方擔任。(五)見證記錄1、施工過程中,見證人應按照有見證取樣和送檢計劃,對施工現場的取樣和送檢進行見證,并在試樣或其包裝上做出標識、封志。2、有見證取樣、送檢項目的試驗報告應加蓋“有見證試驗”專用章,由施工單位填寫匯總表,與其它施工資料一起納入工程施工技術檔案,作為評定工程質量的依據。3、有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試驗結果若達不到規定標準,試驗室應向承監工程的質量監督機構報告。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