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體育公園綜合體項目減震溝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4640
2022-10-10
13頁
87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總體安排33.1 施工前準備43.2 場地清表43.3 土料棄渣場、取料場、臨時堆放場53.4 基坑施工要求及參數53.5施工機械準備53.6施工組織機構5四、主要施工方法64.1測量放線64.2地表清理74.3 基坑開挖74.4邊坡修整74.5基坑清理及保護74.6基坑排水74.7場區施工便道8五、施工質量控制8六、安全管理措施9七、文明施工117.1施工期間噪聲的防治措施117.2施工期間粉塵(揚塵)的污染防治措施127.3施工期間水污染(廢水)的防治措施127.4施工期間固體廢物的防治措施13減震溝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1章丘市體育公園綜合體項2、目施工圖紙;1.2設計單位關于強夯施工的技術要求、區域劃分。1.3章丘市體育公園綜合體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規范 JGJ180-2009;1.5合同、設計文件及相關規范規定的施工、質量檢測及驗收相關事項。二、工程概況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山東省章丘市章丘新區核心地段,唐王山路以北,西環路以東,明塘路以西。西鄰規劃商住用地,北鄰住宅小區,東側為明三村拆遷改造用地,南側為龍盤山公園。章丘市體育場館屬于大型公共項目,新建體育場工程建設規模為21000座,總建筑面積25713m。新建綜合健身館工程總建筑面積17996.53。現有施工場地南高北低,最南側最大的絕對高程約為113、2米,最北側最低絕對高程為100.2m,高差12米。在距離唐王山路北約52米處為現有場地擋土墻及熱身館,擋土墻起點為于擬建體育場中軸線東側20米處,終點與現有體育館西側外邊緣持平。擋土墻北側露天體育場地地面高程為106.5m,并與現有體育場硬化頂面基本持平。擬建體育場場地現有地面絕對高程變化幅度為111m100.3m,擬建綜合體育館現有地面變化幅度為102m105.5m。經鉆探揭露,在勘探深度范圍內場區地層自上而下可分為3層,分述如下:1、雜填土。雜色,松散稍密,稍濕,主要為碎磚塊、大塊碎石、砼塊等建筑垃圾(部分為生活垃圾),含少量黏性土,堆積無序,土質不均勻。2、素填土。褐黃色,松散,主要成4、分為粉質黏土、黏土,局部含少量碎石。3、巖石層主要有:(1)中風化石灰巖(破碎);(2)溶洞充填物;(3)中風化石灰巖。三、施工總體安排綜合分析本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基坑規模、深度以及周邊環境,本著確?;觾劝踩粢庵苓叚h境安全、經濟、快速的原則。施工現場地基處理采用強夯法進行處理,為了減少對周圍建筑物及其構造物的影響必須修建減震溝,減震溝采用分區塊、分層、放坡開挖的施工方案,將整個區域分為兩個區塊,每個區塊獨立施工。先將區域內水稻、樹木等清理,并將上層耕植土清運至棄渣場,然后再分層開挖基坑?;娱_挖采用放坡開挖的方法,第一層雜填土按照1:1放坡,挖深0.52.5,第二層素填土按照5、1:1放坡,挖深2.64.8m。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和附近新開基坑開挖情況以及現場有足夠的放坡面,放坡以后以滿足施工需要。本方案強調信息法施工,注重反饋設計。我們強調對施工情況實時監控,根據開挖揭露出的地質水文條件變化情況和監測結果分析,及時調整設計,達到控制變形,安全施工的目的。所以基坑工程必須進行信息化施工,其全過程監控和反饋動態設計流程見圖1。 3.1 施工前準備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邊坡穩定,土方開挖前先做好原始地形復測、定位放線工作。根據紅線范圍對場區進行波形瓦圍擋,按基坑圍護圖紙要求,沿基坑開挖面測量放樣開挖邊線。3.2 場地清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按設計范圍對區域內的建筑物以及其它障6、礙物進行拆遷、清理。將拆遷、清理的廢料拉運至指定的的棄渣場。因體育公園施工區域正好處于園林種植區區域,時值八月份,為保證工程順利無阻礙進行,須對土方開挖范圍內和施工區域內的園林綠化進行毀青處理,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垃圾、樹根 、草皮以及不宜做填土和回填料的垃圾全部清運。達到場地平整條件后進行基坑開挖。3.3 土料棄渣場、取料場、臨時堆放場棄渣場由建設單位指定,開工前明確棄渣場位置,按照相關要求將基坑開挖的廢料拉運至指定的的棄渣場??紤]土方平衡,將可利用的開挖料集中堆放,堆土場由建設單位指定(初步考慮位于體育公園南側位置,場地長160m,寬20m)。由于目前無施工圖,土方平衡均為估算,實際缺土時,回7、填土取料場需要業主明確取土場地。3.4 基坑施工要求及參數基坑開挖采用放坡開挖,按照建筑物外輪廓線向外擴1.5m作為工作面,放坡系數為1:1。基坑上下均設30cm30cm排水溝。3.5施工機械準備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液壓破碎錘(挖掘機)臺22挖掘機臺23裝載機臺14推土機臺15自卸車部46壓路機部17灑水車部18加油車部13.6施工組織機構我項目部根據現場情況,派遣施工技術人員對現場進行管理,保證土方施工工程有效快速進展,合理調配施工機械,快速形地基施工的工作場地,并保證施工場地內交通的便利合理。組織機構圖如下:四、主要施工方法4.1測量放線(1)基坑開挖前,根據業主提供的施工區8、已有的控制點成果資料,復測交接的控制點,根據已有的控制點加密控制點,結合現場在場區內布設測量控制網。(2)按照正式下發的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樣。(3)選定測量放樣方法并計算放樣數據或編寫測量放樣計算程序、繪制放樣草圖并由第二者獨立校核。(4)在基坑開挖前,要根據施工圖紙、基坑開挖放坡坡度及核準的軸線樁測放基坑、集水坑開挖上下口的白灰線。(5)在基坑開挖前,基坑開挖范圍內的所有軸線樁和水準點都要引出施工活動區域以外,用木樁深打后釘上鐵釘并加以保護。(6)所有的測量木樁、紅線點一經核實后,項目部就應落實專人對其進行定期檢查復核,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4.2地表清理基坑開挖前做好現場調查,摸清區域內的建9、筑及需要拆遷的地表影響施工的所有建筑物以及牽扯的墳地的改遷等。核實完成后復測地表標高,測量放樣開挖輪廓線,將紅線范圍內的農作物等進行清理。4.3 基坑開挖土方開挖由專人指揮,采取分層分段開挖,分層高度為24m,分層高度根據現場條件確定,根據本層的開挖深度即下層高程確定深度開挖線,確保強夯不影響周邊建筑物及其構造物。開挖線放樣結束后,即組織設備展開開挖施工,開挖采用小松240挖掘機配20m3自卸汽車拉運至棄渣場,ZL-50F裝載機平整。并嚴格遵循“分層開挖、確保安全穩定”的原則。4.4邊坡修整挖土應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層進行,邊挖邊檢查坑底寬度及坡度,每隔23m左右修一次坡,至設計標高再統一進行一10、次修坡清底。4.5基坑清理及保護基坑開挖采用小松240挖掘機配20m3自卸汽車拉運至棄渣場,ZL-50F裝載機平整至離設計標高時,測量人員抄平,采用倒退方式進行開挖,以防地基擾動。開挖完成后對基槽采用防雨布進行保護,以防止基礎暴曬或雨水浸泡基坑。4.6基坑排水施工過程中如遇到滯水及地下水,采取井點降水或集中引排至基坑頂部周邊排水溝,確?;訜o水作業的條件。4.7場區施工便道場區施工便道與現有的對外施工道路相接,道路路面寬度6.0m,道路基礎采用砂加石填筑、壓實,厚度1.0m,面層采用級配泥結石填筑、壓實,厚度0.2m。五、施工質量控制5.1開工前要做好各種技術準備和技術交底工作。施工技術人員(11、工長)、測量人員要熟悉圖紙,掌握現場測量樁及水準點的位置尺寸。5.2工程質量檢查以班組自檢和專職檢查相結合。施工班組在下班前要對當天的施工作業成果進行質量自檢,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予以糾正。5.3每道工序完成并自檢合格后,通知駐地監理驗收,并做好相關驗收記錄和工程檢查簽證資料整理工作。5.4加強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并完善施工記錄。5.5開挖邊坡與基底的要求5.5.1開挖基坑均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5.5.2基坑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留出富余厚土層,待做基礎時再挖掉。5.5.3土方開挖宜12、先從低處進行,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5.5.4基坑或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除結構寬度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所需的寬度,在開挖前均應考慮。5.5.5基坑或管溝邊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應加強檢查,隨挖隨修,并要認真驗收。5.5.6邊坡開挖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的邊坡進行放坡、刷坡及邊坡防護,嚴禁開挖反坡。開挖過程中,出現土質情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時,應停止施工,經設計、監理單位確認后,采取新的邊坡坡度進行開挖或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后進行施工,避免邊坡失穩。5.5.7在遇見如降雨、長期晾曬等情況,應加強對分級開挖邊坡的監控工作,如發現有塌方征兆,應立即通知安13、全部門進行周圍安全疏散,并通知相關技術部門,對現有邊坡進行如坡頂卸荷、坡面防護、刷坡、坡底堆載護坡、回填等措施進行維穩。5.5.8應根據施工進度結合天氣情況,及時對相關邊坡進行防護,采用上文提到的水泥護面、懸掛金屬網(或與水泥護坡同時使用)避免坡面收到雨刷、暴曬等產生的安全隱患。六、安全管理措施6.1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安全員是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對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技術工作負責。6.2組織工程項目施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考核,對管理人員和施工操作人員按其各自的安全職責范圍進行教育,并建立安全生產獎懲制度,認真落實。6.3編制14、和呈報安全計劃、安全技術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認真貫徹落實。6.4確保必需的安全設施投入、購置必備的勞動保護用品、安全設備及配套設施,完全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6.5積極做好安全生產檢查,發現事故隱患,要及時整改。6.6工程施工中如發生事故,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和保護現場,向上級主管、駐地監理及監理總部報告,嚴肅事故處理、提出預防事故重復發生和防止事故危害蔓延的有效措施。6.7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技術交底應有書面資料或有作業指導書(或操作細則)。技術交底針對性要強,并履行簽字手續,保存資料。項目經理部質安員負責監督檢查,嚴格按照安全技術交底的規定和要求進行作業。6.8特種作業人員包括機械工、電15、工和爆破工等必須進行專業培訓,按規定到有關主管部門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證必須按期復審,復審合格方能繼續從事特種作業。特種作業必須嚴格執行有關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安全施工。6.9施工現場應實施機械安全管理制度,計劃使用的施工機械、機具和電氣設備必須驗收,確認機械狀況良好、能安全運行,才準許投入使用。所有機械操作人員都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機械操作人員要進行登記存檔,按期復驗。機械使用期間,應當指定專人負責維護、保養,保證其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以及安全運作。6.10施工現場除應設置安全宣傳標語牌外,危險地點必須懸掛按照規定的警示、警告標牌,夜間有人經過的坑洞還應設紅燈示警。6.16、1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臨邊、臨口、臨路(場地臨時便道)處進行施工時,應設置相應安全防護圍擋、安全警示圍擋,做好禁止、指示、引導標示。6.12施工現場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崗位生產知識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安全思想、勞動紀律和安全生產制度。施工現場安全教育應有針對性,應結合工地特點和生產的實際情況,施工現場安全教育應有計劃、適時、有效地進行,經過培訓考核的,發給安全教育合格證。6.13施工現場安全教育,包括定期教育及新工人(含民工)、變換工種工人、特種作業工人的安全教育。職工(含民工)新進場,未經三級安全教育不準上崗。6.14施工現場特殊工種必須實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培訓后經考核合格,取得操17、作證者,方準獨立作業。6.15為了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堵塞事故漏洞,防患于未然,項目經理部必須建立安全檢查制度,實施周期性的、專業性的安全檢查,以及每周的安全巡檢。安全檢查以查思想、查制度、查隱患為主,應結合季節和工地特點,結合生產的實際情況,結合防治慣性事故進行的安排。每次檢查要有重點、有標準、要評比記分。6.16對查出的隱患,要建立登記、整改、驗證、銷項制度,要定人、要措施、要經費、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應立即停止作業。6.17安全檢查應與完善和修訂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結合起來,應與安全生產責任制結合起來,并和經濟掛鉤,嚴明獎懲。七、文18、明施工7.1施工期間噪聲的防治措施 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已使施工噪聲符合國家環保局頒發的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要求。土石方施工階段的噪聲限值為:晝間75dB,夜間55dB。7.1.1在可供選擇的施工方案中盡可能選用噪聲小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機械。7.1.2將噪聲較大的機械設備布置在遠離施工紅線的位置,減少噪音對施工紅線外的影響。7.1.3對噪音較大的機械,在中午(12時至14時)及夜間(20時至次日7時)休息時間內停機,以免影響附近居民休息。7.2施工期間粉塵(揚塵)的污染防治措施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車輛行駛會引起塵土飛揚,使附近的總懸浮顆粒物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為了注重環保工作:7.219、.1配備足夠數量的灑水車以保證將汽車行走施工道路的粉塵(揚塵)控制在最低限度。7.2.2定時派人清掃施工便道路面,減少塵土量。7.2.3對可能揚塵的施工場地定時灑水,并為在場的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專用勞保用品。對易于引起粉塵的細料或散料應予遮蓋或適當灑水,運輸時亦應予遮蓋。7.2.4汽車進入施工場地應減速行駛,避免揚塵。7.2.5工地全封閉施工,大門口設洗車場、排水溝、集水池,車輛出場時必須沖洗干凈,方準離開工地,不準將污泥帶出門外,影響市容。7.3施工期間水污染(廢水)的防治措施7.3.1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防止機械使用的油類滲漏進入地下水中或市政下水道。7.3.2 施工人員集中居住點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特別是糞便)要集中處理防治污染水源,廁所需設化糞池。7.3.3沖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應采取過濾沉淀池處理或其他措施,使沉淀物不超過施工前河流、湖泊的隨水排入的沉淀物量。7.3.4如運土車輛需進出大門時應有專人檢查車輪是否帶泥,并及時清理和做好大門口的清潔工作。7.4施工期間固體廢物的防治措施7.4.1 注意環境衛生,施工項目用地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應傾倒至圍墻內的指定堆放點,不得在圍墻外堆放或隨意傾倒,最后交環保部門集中處理。7.4.2 對施工期間的固體廢棄物應分類定點堆放,分類處理。7.4.3嚴禁將有害廢棄物用作土方回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