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扣件式鋼管落地腳手架操作平臺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4791
2022-10-10
11頁
58.50KB
1、滿堂扣件式鋼管落地腳手架操作平臺一、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 J84-20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3、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05)6、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91)二、工程概況工程名稱:上海xx工程工程地點:xx建設單位:上海x有限公司設計單位:上x設計院監(jiān)理單位:上海x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上海xxx有限公司滿堂腳手架施工面積:900平方米。落地式滿堂腳手架搭設高度:10.8米三、落地式腳手架操作平臺設計12、落地式鋼管滿堂腳手架操作平臺搭設高度:10.8米,采用鋼管(483.5mm)扣件連接,立桿間距:縱向1.2米,橫向1.2米,操作平臺步距1.5米,立桿底部設置木墊板,墊板厚50 mm,寬200 mm,長不少于2跨,立桿距墊板200 mm處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與內外立桿扣牢2、縱橫向水平桿間距1.5米,縱橫向水平桿長度不少于3跨,采用直角扣件與內外立桿扣牢。3、腳手架平臺四周設置縱橫向剪刀撐、剪刀撐水平向、豎向連續(xù)設置、豎向到頂,剪刀撐每隔2排設置一組縱橫向剪刀撐,剪刀撐與地面夾角不大于60不小于45,剪刀撐搭設不少于4跨,不小于6米。4、腳手架操作平臺下設置擱柵,擱柵采用鋼管(483、3.5mm)扣件連接,擱柵間距0.3米,采用直角扣件與縱向水平桿扣牢,擱柵上面滿鋪竹笆板,竹笆板四角采用18號鍍鋅鉛絲雙股與擱柵綁扎牢固。5、腳手架操作平臺設置水平剪刀撐(加強層),水平剪刀撐設置在第二步與第五步處,水平剪刀撐與水平桿夾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水平剪刀撐采用旋轉扣件與立桿、水平桿、扣牢。6、附墻桿拉結,首步附墻桿設置在距第一步橫向水平桿下不大于150 mm立桿處,附墻桿拉結接一端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牢,另一端與結構墻面預買件電焊固定附墻拉接間距:縱向3米,橫向3米。4、腳手架施工(一) 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 腳手架鋼管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所規(guī)定的4、鋼管,其質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所規(guī)定鋼管直徑48,壁厚3.5mm,扣件采用鑄鐵扣件,其材質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T158311995)。腳手板采用竹底笆及綠色2000目密目網等材料(連墻桿的材質同鋼管要求標準)。 2、單位工程各級負責人應按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腳手架的要求,逐級向架設和使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3、要求對鋼管、扣件、腳手板等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構配件不得使用,經檢查合格的構配件應按品種、規(guī)格分類,堆放整齊、平穩(wěn),堆放場地不得有積水。 4、應清除地面雜物,平整搭設場地,地基夯實平整,澆搗150 mm砼墊層,標號C20 5、當腳手5、架基礎下有設備基礎管溝時,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不應開挖,否則必須采取加固措施。(二) 搭設1、底座安放2、按腳手架的柱距、排距要求進行放線定位。3、鋪設墊板(塊)和安放底座,并應注意以下事項(1)、墊板、底座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采用木墊板厚50mm,寬200mm,長不小于2跨。(2)、墊板必須鋪放平穩(wěn),不得懸空。 4、桿件搭設 腳手架搭設順序如下:放置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第一步縱向水平桿第一步橫向水平桿連墻桿(或斜拋撐) 第二步縱向水平桿第二步橫向水平桿 5、搭設立桿的安全技術措施: (1)、立桿間距:縱向1.2米,橫向1.2米,立桿采用單立桿。立桿距墊板200處設置縱向掃地桿,采用直6、角扣件與立桿內外扣牢。橫向掃地桿也采用直角扣件,緊貼縱向掃地桿的下方與內外立桿扣牢。 (2)、立桿接長宜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在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6、搭設縱、橫向水平桿的安全技術措施 (1)、搭設縱、橫向水平桿時,其構造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要求,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的內側,其長度不小于3跨,縱向水平桿接長宜用對接扣件連接,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準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不同跨兩根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7、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l3,縱向水平桿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牢,橫向水平桿也采用直角扣件,緊貼縱向水平桿下方與內外立桿扣牢,主節(jié)點處橫向水平桿嚴禁拆除。 (2)、同一步縱向水平桿必須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立桿固定。 (3)、橫向水平桿靠墻一端至墻裝飾面的距離不應大于100mm。 7、搭設連墻件、剪刀撐、扣件、鋪設腳手板、斜道等注意事項 (1)、連墻件的構造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連墻件二步時,應采取臨時穩(wěn)定措施,直到連墻件搭設完后方可拆除。(2)、豎向剪刀撐應隨立桿、縱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剪刀撐、橫向斜撐的構造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剪刀撐四周設置縱、橫8、向剪刀撐,剪刀撐采用斜桿搭成剪刀撐,剪刀撐與地面成50度夾角,剪刀撐接長宜采用搭接方式,采用二只旋轉扣件搭接,二扣件間距不宜小于l米,桿端伸出扣件蓋板不宜小于100mm,剪刀撐搭設不小于4跨,不小于6米,剪刀撐水平向、豎向連續(xù)設置,豎向連續(xù)到頂,剪刀撐縱向每隔2排搭設一組,橫向每隔2排搭設一組,剪刀撐一端抵在墊板上,另一端與采用旋轉扣件與主桿、橫向水平桿扣牢,旋轉扣件中心至主節(jié)點距離不應大于150mm。(3)、水平剪刀撐(加強層)設置在腳手架操作平臺第二步和第五步水平剪刀撐與水平桿夾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水平剪刀撐接長采用搭接方式,采用兩只旋轉扣件連接,兩扣件間距不應小于1米,桿端伸出蓋板9、不應小于100mm,水平剪刀撐一端與立桿扣牢,另一端與水平桿立桿扣牢,水平剪刀撐旋轉扣件中心至主節(jié)點中心位置不應大于150 mm。附墻桿拉接:首步附墻桿拉接設置在第一步橫向水平桿下不大于300 mm立桿處,附墻桿拉接一端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牢,另一端與結構墻面預埋件電焊固定,附墻桿必須垂直于墻面。附墻桿間距:縱向3.6米,豎向3米。 8、扣件安裝的安全技術措施 (1)、扣件規(guī)格(48)必須與鋼管外徑相同。 (2)、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應在4565Nm之內。 (3)、主節(jié)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或縱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支撐等扣件的中心線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 (4)、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10、上或朝內。 (5)、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9、鋪設腳手板的安全技術措施 (1)、腳手板采用竹笆板:應鋪滿、鋪穩(wěn),靠墻一側離墻面距離不應大于150mm。 (2)、采用對接或搭接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腳手板的端頭應采用直徑18#的鍍鋅鉛雙股絲固定在支承桿上。 (3)、在拐角、斜道平臺處的腳手板,應與橫向水平桿可靠連接,防止滑動。10、腳手架操作平臺斜道,斜道寬度不小于1米,斜道搭設必須按13坡度要求進行,斜道兩邊及洞口四周必須設置防護欄桿,密目網封閉,設置斜道處的縱橫向水平桿加剪刀撐加固,斜道邊立桿必須設置雙立桿加固。(三) 鋼管檢查 1、必須有產品質量合格證。2、應有質量11、檢驗報告,鋼管材質檢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伸試驗方法(GBT228)的有關規(guī)定,質量應符合國標的要求。 3、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 4、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偏差要符合國標要求。 5、鋼管必須除銹,涂防銹漆和標色(黃色油漆)。 6、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測試報告、質量合格證。 7、使用舊鋼管、扣件要求進行嚴格檢查、檢測。 8、腳手架搭設的技術要求、允許偏差與檢驗方法,應符合表1的要求。 9、安裝后扣件螺栓擰緊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檢查,緊固力在4565Nm范圍之內,抽樣方法應按隨機抽取的原則進行,抽樣檢查數目與質量判定標準,應按表2的規(guī)定確定12、,不合格的必須重新擰緊,直至合格為止。腳手架搭設的技術要求與允許偏差 表1項次項 目技術要求容許偏差(mm)示 意 圖檢查方法與工具1地基基礎表面堅實平整觀察排水不積水墊板不晃動底座不滑動-10降沉2立桿垂直度最后驗收垂直度偏差Hmax20mH/200用經緯儀和吊線和卷尺搭設中檢查垂直度偏差的高度不同高度H時的允許偏差(mm)20mH2H10H207501003間距步中偏差桿距偏差排距偏差205020鋼板尺4縱向水平桿高差一根桿的兩端20水平儀或水平尺同跨內、外縱向水平桿高差105雙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外伸長度偏差外伸500mm50鋼板尺 腳手架搭設的技術要求與允許偏差 表l項次項 目技術要求容13、許偏差(mm)示 意 圖檢查方法與工具6扣件安裝主節(jié)點處各扣件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a150mm鋼板尺同步立桿上兩個相鄰對接扣件的高差500mm鋼板尺立桿上的對接扣件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h/3鋼板尺縱向水平桿上的對接扣件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L/3鋼板尺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40-65Nm扭矩扳手7剪刀撐與地面的傾角45-60角尺8腳手板外伸長度(mm)對接100a150150a300卷尺搭接角尺注:l、中間檔次用插入法 2、桿件編號說明:1立桿;2縱向水平桿;3橫向水平桿;4剪刀撐扣件擰緊質量、抽樣數目及判定標準 表2項次檢查項目安裝扣件質量(個)抽檢數量(n)合格判定數(A0)不合格判定數(R0)1連接立桿與縱(橫14、)向水平桿或剪刀撐的扣件;接長立桿、縱向水平或剪刀撐的扣件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0-320058132032500112351223462連接橫向水平桿與縱向水平桿的扣件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0-3200581320325012357102346811注:1、本表l、2均為一般檢查水平。2、本表項次l的合格質量水平(AQL)為4 ,項次2的為10。3、合格判定數(A0)系指允許不合格數。五、拆除(一)、 拆除前必須完成以下準備工作。 1、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15、求。 2、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組織設計中拆除順序,經主管部門批準方可實施。3、拆除安全技術措施,應由施工單位工程負責人逐級進行技術交底;設置警戒區(qū),并有專人負責警戒。4、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二)、 拆除順序應符合以下要求:1、拆除腳手架順序一般為:竹片笆欄桿剪刀撐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立桿,按自上而下,先裝者后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取上下同時作業(yè),應先拆中間扣,再拆兩邊扣,由中間操作人員向工傳遞鋼管。2、所有連墻件應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3、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鋼管的高度(約6.5m)時,應先在適當位置16、搭臨時拋撐加固,后拆連墻件。4、當腳手架采取分段、分里外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先按有關規(guī)定要求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支撐加固。(三)、 卸料應符合以下要求:1、各構配件必須及時分段集中運至地面,嚴禁拋扔。2、運至地面的構配件應按要求及時檢查整修與保養(yǎng),并按品種規(guī)格隨時碼堆存放,置于干燥通風處,防止銹蝕。六、安全管理(一)、人員要求 l)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國家現行標準特種作業(yè)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guī)則考核合格的專業(yè)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體檢合格者方可發(fā)上崗證。2)搭設腳手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等,袖口、褲口要扎緊。(二)、搭設階段1、腳手架的構配件質量必須按規(guī)定要求進17、行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2)腳手架搭設應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DJ1302001)JGJ5999安全檢查標準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應及時校正。3)腳手架的搭設質量必須符合要求方能投入使用。4)在靠近架空輸電線路搭設腳手架時,應按供電局規(guī)定確保一定的安全距離,必要時切斷電源或遷移電線5)施工現場帶電線路,如無可靠的安全措施,一律不準通過腳手架,非電工不準擅自接電線電器裝置。(三) 使用階段1、操作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將模板支撐、纜風繩、泵送混凝土及砂漿的輸送管等固定在腳手架上,嚴禁任意懸掛起重設備。腳手架上嚴禁堆放大量模板、木料等多余的材料,確保腳手架暢通18、及防止超載。2、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應停止腳手架作業(yè),雨雪后上架應有防滑措施,應掃除積雪。3、應設專人負責對腳手架進行檢查和保修。4、在下列情況下,必須對腳手架進行檢查。(1)、在六級及以上大風與大雨后。(2)、寒冷地區(qū)開凍后。(3)、停用超過一個月,復工前。5、檢查保修項目(1)、各主節(jié)點諸桿件的安裝,附墻件、支撐、門洞等各節(jié)點設置構造是否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2)、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3)、扣件螺栓是否松動。(4)、24m以上腳手架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允許偏差是否符合表1規(guī)定要求。(5)、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任意拆除下列桿19、件(1)、主節(jié)點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2)、連墻件(3)、支撐(4)、欄桿、擋腳板要拆除上述任一桿件均應采取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部門批準。7、嚴禁任意在腳手架基礎及其鄰近處進行挖掘作業(yè),否則應采取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部門批準。8、臨街搭設的腳手架外側應有行人安全通道安全防護棚防護措施,以防墜物傷人。9、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yè)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10、工地臨時用電線路的架設及腳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應按國家現行標準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05)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11、 拆除腳手架時,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監(jiān)護,嚴禁一切非操作人員入內。 拆下的桿件與零配件,應按類分堆(零配件裝入容器),用吊車吊下,或分級傳遞嚴禁高空拋擲。第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