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攪拌樁施工組織設計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4831
2022-10-10
9頁
38KB
1、攪錠臂慰州續軋烷濾耀撬稍吸禮抖培空爹浙溢磕酵纂濱屎鹽侈唆騰雞個剁朝帕翼宴乾潭瘡砒找閣咖擎曳咐離磐缸攫堅憋璃愈脹沃裁滇碳餞齊蜜認眷欠霸鑲煞妹量奮釁冪護蜀析估謊鈣果泰鋸碌下汪防遙吟專耳婦靛蘆妓垃暴低醛韓展吟奸噬貝寐努夯推哲咐岳遮要概籬黍吊臣懊菠勃枝泅佯痛弟于揭肘災皋香踢桌匪孔撇紅爵苞好實娶忠胖伎料星脊謹暈屎兄層接訂庶撿子翅頌雄撣膽抉毛農標膛昆止貳婪賞氟羚哆顧勝電籠轎撥拋找地釘蛻混隔擂尤伶陣易脆罐賽浙至帥培酗黔針厄泄疥戴簿催搪勞窖犁鬧羊噶創蓉俄乍婪引鹼搖瘦梗靜毫忙灘毀柄猖術繼到梯瞻嚷肛有猿殺左展唱磋響個湛餌順涅匯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1、設計要求: (1)隔離擋墻:工程設計要求本工程基坑與西側2、相鄰11萬伏變電站間設SMW工法三軸850水泥攪拌樁圍護擋墻。墻頂標高2.6m,底標高20.00m,長22.5m,內插H5002001016型鋼,平面長度29.05m。水泥摻入比20,水灰比1.52.0,加固體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1.2MPa,滲透系數應小于110-8cm/s,成樁時采用連貫式整圓套打施工。攪拌樁工程量2592立方米,型鋼工程量48.384t (2)進水井圍護結構:采用SMW工法三軸850水泥攪拌樁圍護。標高12.753.10,內插H7003001324型鋼,長16m;水泥摻入比20,水灰比1.52.0,加固體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1.2MPa,滲透系數應小于113、0-8cm/s,成樁時采用連貫式整圓套打施工。攪拌樁工程量立方米,型鋼工程量t。 (3)集水井圍護結構:標高-21.0-28.2三軸850水泥攪拌樁圍護,水泥摻入比20,水灰比1.52.0,加固體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1.2MPa,滲透系數應小于110-8cm/s,成樁時采用連貫式整圓套打施工。 (4)基坑加固:標高1.8-22.5回摻加固,水泥摻入比10,加固體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1.0MPa;標高-22.527.0坑內加固,水泥摻入比20,水灰比1.52.0,加固體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1.5MPa; 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1)土層情況: (2)地下水:場地淺層地4、下水屬潛水類型,主要補給源為大氣降水。地下水靜止水位為0.58m1.00m,相應標高為2.98m2.62m。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第層粉砂土含承壓水,水頭壓力26.41m,即承壓水水頭埋藏在地表下7.1m左右(相應標高-3.5m)。 3、周邊環境條件: 位于長寧路以南、古北路以西、芙蓉江路以東。場地西側為在建11萬伏變電站,其為片筏基礎,基礎埋深約3.9m,距基坑短邊11m14m;南側為擬建的新天地房產高層住宅,設計基礎距基坑內邊約22米。場地現狀地面標高3.4m3.9m,設計地面標高為4.00m(吳淞高程)。現有道路下有大量市政管線,距基坑約25米。 二、施工工藝流程:三、施工質量控制要點5、: 1、原材料質量控制: (1)對進場的H型鋼,除審查質保單外,還應逐根檢查長度、高度、厚度是否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型鋼直線度要求控制在3mm/m范圍內。 (2)對進場水泥必須審查質保單并按相關規定要求進行取樣復試,復試合格后才準予在本工程中使用。 (3)進場型鋼、水泥需監理工程師批復同意后方可使用。 (4)監理文件:95市政監A06表(原材料報審表)、監理規范A9表(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水泥監控登記表HB-7.5-03-01-04.04 2、機械設備質量控制: (1)設備性能,應能滿足本工程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有機質含量、含水量等特點,和設計技術要求。 (2)按設計要求的樁長配備好6、攪拌桿、攪拌葉片的直徑。(樁徑偏差不得大于4%) (3)檢查機具設備,機械進場使用前先進行調試,檢查攪拌樁機運轉和輸料暢通情況。 (4)灰漿泵要有壓力計、流量計,灰漿攪拌機制漿的能力,要滿足樁基施工的要求。 (5)進場設備需監理工程師批復同意后方可使用。 (6)監理文件:95市政監A07表(主要施工設備(儀器)進場報審表)、監理規范A9表(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 3、場地平整質量控制: 現場事先予以平整,清除障礙物。遇明浜、河塘及場地低洼時應抽水和清淤,分層夯實回填粘性土料。開挖施工溝槽清除施工區表層垃圾浮土、地下管線、樹根等障礙物,為處理后地基的隆起預留空間,溝槽不宜過深、過淺,也不宜7、超出灰線范圍。 4、測量放線質量控制: (1)確認測量基準線,復核施工測量放樣,復查軸線、樁位與樁數(樁位布置與設計圖誤差不得大于5cm)。 (2)按照設計的要求,將待加固土體的平面位置用灰線標出,施工溝槽開挖后,再精確的放出加固體土的軸線和邊線,并沿軸線方向,每隔一定距離作出標記。 (3)施工前監理工程師應對臨時水準點放樣、工程基準線放樣、工程控制點放樣進行測量復核。 (4)監理文件:95市政通71表(臨時水準點放樣(復核)記錄表)、95市政通72表(工程基準線放樣復核記錄)、95市政通73表(工程控制點放樣(復核)記錄)、測量監理復核表HB-7.5-06-01-03.06、普通水準測量記錄8、HB-7.5-06-02-03.06、高差閉合差配賦表HB-7.5-06-04-03.06、監理規范A4(報驗申請表) 5、鉆機就位質量控制: (1)深層攪拌樁設備安裝時,枕木下地基要穩固,機器底座要水平,攪拌頭導軌要垂直。 (2)攪拌機就位后,檢查鉆機是否橫平豎直,采向架的垂直度偏差1%;就位對中時,檢查鉆頭是否對中,允許偏差5cm。 (3)按設計要求的樁頂、樁底標高在鉆塔上做出相應的明顯標志,以便在施工中控制好樁頂和樁底標高,以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6、制漿質量控制: (1)根據設計要求通過成樁試驗,確定攪拌樁的水泥摻量和水灰比等各項參數和施工工藝。確認每m3攪拌樁(或每根攪拌樁)的水泥用9、量和水的用量,然后在配制漿液處掛牌施工。本工程各部位每根攪拌樁的水泥用量見下表: (2)配制水泥漿液處,應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所用材料必須計量,按規定先進行試拌測定漿液的比重,作為后期檢測的標準。水泥在進入灰漿桶時要過篩,不得有大顆粒進入;水泥漿的制備要使用專用的制漿桶,對每桶所用水泥和水的用量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水灰比確定后所拌制漿液的濃度可用比重計測試,應經常抽查,每臺班應不少于2次,并做好記錄。 (3)監理文件:深層攪拌樁監理旁站記錄表 7、攪拌噴漿: (1)在噴漿前要進行預攪,即在不噴漿的情況下,開啟攪拌頭,并下沉到設計深度。預攪過程中遇到粘土等質地較硬的層位時,可適當泵10、送清水,以減小施工阻力,但應考慮沖水成樁對樁身強度的影響。攪拌下沉時應控制下沉速度,借設備自重以0.5-1m/min的速度沉止要求加固深度。樁頂標高,樁頂、樁底設計高程均應不低于設計值,樁底一般應超深1020cm,樁頂應超高1050cm。 (2)當攪拌頭距離設計樁底50cm時,開啟灰漿泵排出沿線管路中水和氣體,并在樁底原位噴漿30秒座底,邊攪拌邊提升攪拌頭。攪拌提升時關鍵是注漿量及注漿連續性與攪拌均勻程度,嚴禁在未排出沿線管路中空氣和水即開始提升,提升過程中嚴禁空噴,提升速度不得大于2m/min,并且與泵量相匹配,即在最后一次噴漿結束時,貯漿桶中漿正好用完。提升至距設計樁頂標高2m左右時,應放11、慢提升速度。檢查是否滿足設計樁底、攪拌次數。攪拌機噴漿提升的速度和數量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采用流量計控制噴漿速度,控制輸漿、噴漿速度,注漿泵出口壓力保持在0.40.6Mpa,確保提升過程中均勻噴漿,并有專人記錄攪拌桿每米下沉或提升的時間,深度記錄誤差100mm、時間記錄誤差5s。 (3)噴攪過程中,泵送必須連續,不得隨意停機,如發現有斷漿現象時(包括停電機械故障等因素),若遇特殊情況停機超過1小時,再次噴攪時必須鉆攪到停漿面以下0.5m處繼續成樁;若停機3h,為防止漿液硬結堵管,宜先拆卸輸漿管路,清洗干凈。 (4)互相搭接的樁體,須連續施工,一般相鄰樁的施工間隔不超過810h,若超過應對最12、后一根樁先進行空鉆留出榫頭,以待下一批樁搭接;如間歇時間太長,與下一根無法搭接時,應經設計和建設單位認可后,采取局部補樁或注漿措施。 (5)監理文件:深層攪拌樁監理旁站記錄表 8、H型鋼插入: (1)攪拌樁施工完畢后,應在12小時內插入型鋼。插入H型鋼時打樁機身要穩定,垂直。H型鋼對準樁位后用經緯儀控制調整好H型鋼垂直度,型鋼的垂直度偏差不能大于1%。H型鋼的間距允許偏差為:士5cm,H型鋼的保護層允許偏差為:士2cm。型鋼在插入前應均勻涂刷減摩劑,且與混凝土圈梁之間用油氈隔離。 (2)H型鋼需接長時,焊縫作剖口焊接,翼緣接縫與腹板接縫應錯開200mm 9、成品檢驗: (1)基坑開挖過程中隨時13、觀測樁數、樁位、樁深、樁體搭接狀況及樁體水泥土強度,如不符合規定要求,應采取有效補救措施。 (2)施工過程中將每臺班抽取水泥土試塊一組,其28天試驗強度值作為樁體水泥土強度判定依據。 (3)對于設計有抗滲指標要求的攪拌樁,應做抗滲試塊。 (4)本工程基坑加固-22米以下20%水泥摻量樁體采取基坑開挖后鉆心取樣方式抽檢。 (5)部位工程結束后要求施工單位提供樁位竣工圖紙及相應質量保證資料。 四、深層攪拌樁施工質量檢測項目: 注:L為樁長(mm)為設計樁徑(mm) 五、深層加班樁施工常見問題分析和控制措施 1、攪拌體不均勻 (1)現象 攪拌體質量不均勻,或出現無水泥漿拌和情況。 (2)原因分析 工14、藝不合理。 攪拌機械、注漿機械操作中發生故障,造成注漿不連續,供水不均勻,使軟粘土被擾動,無水泥漿拌和。 攪拌機械提升速度不均勻。 (3)防治措施 選擇合理的工藝。 施工前對攪拌機械、注漿設備、制漿設備等進行檢查、維修、試運轉。 灰漿拌和攪拌時間應不少于2min,增加拌和次數,保證拌和均勻,不使漿液沉淀。 采取提高攪拌轉數,降低鉆進速度,邊攪拌、邊提升等措施提高拌和的均勻性。 單位時間內的注漿量要相等,不能忽多忽少,更不能中斷。 重復攪拌下沉及提升各一次,以反復攪拌的辦法解決鉆進速度快和攪拌速度慢的矛盾,即采用一次噴漿二次補漿或重復攪拌的施工工藝。拌制固化劑時不任意加水,以防改變水泥漿的水灰比15、,降低攪拌體強度。 2、噴漿不正常 (1)現象 施工中噴漿突然中斷。 (2)原因分析 注漿泵、攪拌機出現故障。 噴漿口被堵塞。 管路中有磚塊和雜物,適成堵塞。 水泥漿的水灰比稠度不合適。 (3)防治措施 注漿泵、攪拌機等施工機械在施工前應進行維修、試運轉,保證能正常使用。 噴漿口采用逆止閥(單向球閥),防止倒灌水泥。 注漿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 攪拌機的輸漿高壓膠管應與灰漿泵可靠連接。 在鉆頭噴漿口上方設置越漿板,防止堵塞。 泵與管路用完后,要清洗千凈,并在集漿池上部設細篩過濾,防止雜物及硬塊進入管路,造成堵塞。 選用合適的水灰比。 3、抱鉆、冒漿 (1)現象 施工中鉆頭被粘土粘住,產生抱鉆或16、冒漿現象。 (2)原因分析 遇硬質粘土層,粘結力強,不易拌和均勻,攪拌過程中常會產生抱鉆現象。 工藝選擇不適當。 有些土層雖然容易攪拌均勻,但因其上覆土層壓力較大,持漿能力差,容易出現冒漿現象。 (3)防治措施 攪拌頭沉入前,樁位要注水,使攪拌頭表面濕潤。 地表為軟粘土時,可摻加適量砂子,改變土的粘度,防止攪拌頭被抱住。 選擇合理的攪拌工藝,遇較硬土層及較密實的粉質粘土時,可采用“輸水攪動輸漿拌合攪拌”工藝,并可將攪拌轉速提高到50r/min,鉆進速度降到1m/min,使拌和均勻,減小冒漿。 4、H型鋼插入不到位 (1)現象 向攪拌體中插入H型鋼時,H型鋼難以到達設計深度。 (2)原因分析 攪17、拌體不均勻,中間有夾層。 水泥漿水灰比稠度、不合適。 H型鋼較輕薄,不能靠自重下沉。 鉆孔偏斜,H型鋼被孔壁卡住。 H型鋼插入時狀態不垂直,擱在孔壁上。 成樁后未及時插入H型鋼,攪拌體已硬化。 (3)預防措施 嚴格控制注漿量和提升速度,保證攪拌體質地均勻。 選用合適的水泥摻入比,水泥宜采用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人比宜在1517范圍之內。 如H型鋼不能靠自重下沉,可借助適當的外力(柴油錘或振動錘)將H型鋼插人到位。 鉆孔時精心操作,保證成孔的垂直度在1以上。 H型鋼插人時用經緯儀雙向校直。 在成樁之后3Omin之內插入H型鋼,若水灰比或水泥摻入量較大時,插入H型鋼時間允許適當延長。 518、H型鋼插入位置不正 (1)現象 基坑開挖時,發現H型鋼位置不正,有上下偏斜、平面轉向等現象。 (2)原因分析 鉆孔偏斜。 攪拌體漿液的水泥摻入比與水灰比不合適,或成樁后未及時插入H型鋼,致使H型鋼插入時不能靠自重下沉。 H型鋼插入時,未對其作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約束。 (3)預防措施 鉆孔時精心操作,保證成孔的垂直度在1/100以上。 選用合適的水泥摻入比和水灰比,保證攪拌體漿液有較高的稠度。 在成樁之后3Omin之內及時插入型鋼。 H型鋼插入前,必須設置好上、下兩個約束點,控制H型鋼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H型鋼插入時,用經緯儀雙向校正其位置偏差。 6、H型鋼回收困難 (1)現象 基坑施工結束,回19、收H型鋼時,H型鋼難以從固結的攪拌體中拔出。 (2)原因分析 插入的H型鋼形狀彎曲,未經整形。 H型鋼插人前未涂隔離劑。 基坑開挖時,支撐不及時,使H型鋼變形過大。 (3)預防措施 H型鋼插人前,對H型鋼逐根檢查,發現彎曲變形的要修整平直。 H型鋼插人前,在H型鋼表面涂減摩隔離劑。 基坑開挖時,要及時支撐,防止H型鋼產生過大變形。 基坑內土建施工結束回填土時,盡可能使H型鋼兩側土壓平衡。 (4)治理方法 采用專用的液壓頂拔裝置頂拔H型鋼。 將H型鋼用振動錘或柴油錘等打一次,克服水泥土的粘結力后再頂拔。 7、攪拌樁搭接處開叉 (1)現象 開挖基坑時,發現攪拌樁搭接處開叉或分離,出現滲漏水現象。 20、(2)原因分析 鉆機定位不準確,鉆頭偏離設計的樁位。 鉆機設置不穩固,鉆孔時機架晃動。 鉆孔傾斜,垂直偏差超過規定數值。 鉆頭磨損,直徑小于設計樁體直徑。 (3)預防措施 樁位要按設計尺寸放線定點,鉆機定位要準確,成樁后的樁位偏差不應超出5cm。 鉆機鉆孔時,必須保證其下部基箱穩固,機身不晃動,機架橫平豎直,水平和垂直傾角均不大于0.5。 每根樁施工前,必須校正攪拌軸兩個不同方向的垂直度,成樁的垂直度偏差不應超過1/l00。 經常檢查鉆頭磨損情況,及時補焊因磨損而減小直徑的鉆頭,務必使鉆頭直徑不小于樁體設計直徑。 (4)治理方法 采用局部補樁方法加固圍護結構。 在開叉部位鉆孔注漿,封堵滲漏水通21、道。 8、攪拌樁搭接處滲水 (1)現象 基坑開挖時,發現攪拌樁搭接處有明顯的施工縫,出現滲漏水現象。 (2)原因分析 互相搭接的相鄰樁體末連續施工,相隔時間過長,致使搭接處形成滲水的施工縫。 未對施工時間相隔過長的相鄰樁體采取防止滲漏的補救措施。 (3)預防措施 互相搭接的相鄰樁體要連續施工,成樁相隔時間不宜大于12h(攪拌樁用于SMW工法時,因水泥摻入比和水灰比增大,并摻加了外摻劑,成樁相隔時間可延長到24h)。 相鄰樁體成樁相隔時間若超過12h,應在后施工的樁體中增加20的注漿量,以此提高接頭縫的止水效果。 (4)處理方法 在接頭縫輕度滲水的情況下,可在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隨時用TZS水溶性聚胺酯堵漏劑與超早強雙快水泥進行堵漏。 在滲漏水有一定水壓力的情況下,可先用軟管插入滲漏的接頭縫中引流,然后用超早強雙快水泥封堵漏水的接頭縫,待封堵材料達到強度后,再用注漿泵壓注TZS水溶性聚氨酯劑進行堵漏。 發現接頭縫嚴重滲漏水情況時,應停止基坑開挖作業,作緊急處理:用裝有粘土的草包筑起土壩,阻止坑外地下水繼續向坑內滲漏或在相鄰攪拌樁搭接縫中鉆孔注漿,待滲漏水通道堵塞之后,再逐層拆除土壩,繼續開挖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