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地鐵一期2號線208標段深基坑開挖起重吊裝安全專項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5099
2022-10-10
12頁
32.54KB
1、起重吊裝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1)工程位置本標段為大連地鐵一期2號線208標段深基坑開挖施工,起訖里程樁號為DK13+637.193-DK16+396.949,師范大學站、馬欄廣場站兩站及交通大學站師范大學站馬欄廣場站灣家站三區間,區間長約2.4公里。地鐵一期工程規劃建設線路總長為49.12公里。其中,1號線(東西線)一期工程由港灣廣場經會展中心延至河口,線路長21.06公里;2號線(環線)一期工程由南關嶺姚家經西安路至周水子機場,路線長28.06公里。2號線一期工程北起南關嶺姚家,經南關嶺新火車站,沿華北路、山東路、促進路南行,再入華北路,過沙河口火車站后走西安路,轉入黃河路后西行,2、沿紅旗中路、明珠路至南林路和周水子機場。線路長28.06公里。共設22座車站,全為地下站。(2)工程內容師范大學站為地下雙層島式車站,站臺寬度為10m。站臺計算長度中心處軌面高程-2.500m。車站主題結構尺寸為:長度170.2m,寬度為21.266m。車站總建筑面積:9920m2。車站頂板覆土7.3410.79m。馬欄廣場站為地下雙層島式車站,站臺寬度為10m。站臺計算長度中心出軌面高程5.30m。車站主體結構尺寸為:長度179.2m,寬度21.266m。車站總建筑面積:11520m2.車站頂板覆土約7.350m。交師區間線路左右平行,線路中心間距13m,線路縱向呈“一”型坡,最大縱坡為173、.998區間隧道結構最大覆土厚度17.6m,最小覆土厚度13.86m,區間采用礦山法施工。師馬區間線路左右平行,線路中心間距13m,線路縱向呈“V”型坡,最大縱坡為17.94。本區間隧道結構最大覆土厚度26.8m,最小覆土厚度16.3m,區間采用礦山法施工。馬灣區間線路左右平行,線路中心間距13m,線路縱向呈“V”型坡,最大縱坡為25。區間隧道結構最大覆土厚度24.97m,最小覆土厚度10.75m,區間采用礦山法施工。(3)地質概況師范大學站站址范圍原始地貌為剝蝕殘丘,地勢較平坦,地面高程18.3223.71,主要地層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第四系沖洪積卵石層(Q3al+pl),下4、伏青白口系細河群橋頭組(Qnq)石英巖夾板巖、板巖,震旦系長嶺子組(Zwhc)碎裂狀板巖。馬欄廣場站站址范圍原始地貌為馬欄河階地,地勢較平坦,主要地層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粉質粘土層、卵石層(Q3al+pl),下伏青白口系細河群橋頭組(Qnq)石英巖板巖互層(石英巖、板巖、石英巖夾板巖)。交通大學站師范大學站區間區間地貌為馬欄河階地,經人工改造后場地地形整體起伏不大,主要地層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pl)、下伏震旦系長嶺子組鈣質板巖(Zwhc)、碎裂巖。師范大學站馬欄廣場站區間本區間地貌為剝蝕殘丘,地形起伏不大,主要5、地層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沖洪積層(Q3al+pl)、下伏青白口系細河群橋頭組石英巖板巖互層(石英巖、板巖)、石英巖夾板巖(Qnq)。馬欄廣場站灣家站區間本區間地貌為剝蝕殘丘、馬欄河階地,地形起伏不大,主要地層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第四系沖洪積卵石層(Q4al+pl),下伏青白口系細河群橋頭組(Qnq)石英巖板巖互層,并有中生代燕山期輝綠巖()侵入。本標段地下水的類型、賦存、徑流排泄及與地表水的關系場區地下水其自身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構成一個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體。地下水的循環受到水文、氣象、地形地貌、地質體結構、人工開采等因素控制。 市區南部(統稱南山)為基巖裸6、露的丘陵區,大氣降水直接滲入巖石裂隙并補給地下水,然后順坡而下潛入失去的地下巖(土)層孔隙中,成為本線路中地下水的主要來源,局部有地表水的補給。本區地下水徑流條件良好。主要人工開采、地下水滲透性等因素控制。經過短距離的潛伏徑流,最終向海排泄。本區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為匯入地表徑流排泄以及人工開采,地下潛水埋藏較淺地段,有蒸發排泄,其余地段地下水埋深超過極限蒸發深度,不存在蒸發、排泄。由于底層的滲透性差異,基巖中的水略具承壓性,基巖裂隙發育,孔隙水與裂隙水局部具連通性。巖石富水性和透水性與節理裂隙發育情況關系緊密,節理裂隙發育的不均勻性導致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也不均勻。 地下水的腐蝕性 經取水樣進行室7、內水質簡分析,根據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B100122007J1242007)表F.0.1綜合判定:地下水化學侵蝕類型為硫酸鹽侵蝕、酸性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H1. 地下水總礦化度為6681490mg/l,為淡水。二、編制依據 (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 (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 (4)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 (5)起重機使用說明書; (6)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JGJ 88); (7)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 5144); (8)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ZBJ 80012); (8、9)建筑卷揚機安全規程(GB 13329); (10)施工升降機安全規則(GB 10055); (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 (12)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13)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14)建(構)筑物設計文件、地質報告;(15)地下、管線,周邊建筑物等情況調查報告;(16)本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及相關文件。三、危險源與相關控制措施 (1)防止起重機事故措施 1)起重機的行駛道路必須平坦堅實,地下墓坑和松軟土層要進行處理。必要時,需鋪設木頭或路基箱。起重機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當起重機通過墻基或地梁時,應在墻基兩側鋪墊道木或石子,9、以免起重機直接碾壓在墻基或地梁上。 2)應盡量避免超載吊裝。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難以避免時,應采取措施,如:在起重機吊桿上拉纜風繩或在其尾部增加平衡重等。起重機增加平衡重后,卸載或空載時,吊桿必須落到水平線夾角60以內,操作時應緩慢進行。 3)禁止斜吊。所謂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機起重臂頂的正下方,因而當將捆綁重物的吊索掛上吊鉤后,吊鉤滑車組不與地面垂直,而與水平線成一個夾角。斜吊還會使重物在離開地面后發生快速擺動,可能碰傷人或碰撞其他物體。 4)起重機應避免帶載行走,如需作短距離帶載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構件離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將構件轉至正前方,拉好溜繩,控制構件10、擺動。 5)雙機抬吊時,要根據起重機的起重能力進行合理的負荷分配,各單機載荷不得超過其允許載荷的80,并在操作時要統一指揮,互相密切配合。在整個抬吊過程中,兩臺起重機的吊鉤滑車組應基本保持垂直狀態。 6)綁扎構件的吊索需經過計算,綁扎方法應正確牢靠。所有起重工具應定期檢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構件或設備。 8)禁止在六級風的情況下進行吊裝作業,風力等級及其征象標準見風級表(略)。 9)起重吊裝的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起重機駕駛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駕駛員應聽從指揮,當信號不清或錯誤時,駕駛員可拒絕執行。 10)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采取措施將11、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檢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11)起重機的吊鉤和吊環嚴禁補焊。當吊鉤、吊環表面有裂紋、嚴重磨損或危險斷面有永久變形時應予更換。 (2)防止高處墜落措施 1)操作人員在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安全帶一般應高掛低用,即將安全帶繩端的鉤環掛于高處,而人在低處操作。 2)在高處使用撬棍時,人要立穩,如附近有腳手架或已安裝好的構件,應一手扶住,一手操作。撬棍插進深度要適宜,如果撬動距離較大,則應逐步撬動,不宜急于求成。 3)雨天和雪天進行高處作業的時候,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12、凍措施。作業處和構件上有水、冰、霜、雪均應及時清除。 對在高聳建筑物進行高處作業,應事先設置避雷設施。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天氣,不得從事露天高處吊裝作業。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現象,應立即修理完善。四、安全技術設計(1)一般規定1)確定起重機的起吊方法和需設計計算的項目 2)選用合適的起吊設備和計算參數。 3)必要時,應對需進行實物(架)試驗的單項(件)或整體作出規定(2)構造要求應根據工程概況,選擇合適的起吊設備。并對起吊設備進行詳細的操作說明。(3)設計計算對于模板,鋼筋籠等應根據工程情況選擇合適的起吊設備,并根據實際情13、況計算出起吊高度。五、起重吊裝作業應遵循下列規定:(1)大型吊裝工程,應在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向參加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吊裝作業應指派專人統一指揮,參加吊裝的起重工要掌握作業的安全要求,其他人員要有明確分工;(3)吊裝作業前必須嚴格檢查起重設備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進行試吊;(4)各種起重機具不得超負荷使用;(5)鋼絲繩的安全系數,不應小于下表的要求;鋼絲繩安全系數用途安全系數用途安全系數纜風繩3.5吊掛和捆綁用6支撐動臂用4千金繩810卷揚機用5纜索承重繩3.75(6)地錨要牢固,纜風繩不得綁扎在電線桿或其他不穩定的物件上;(7)作業中遇到停電或其他14、特殊情況,應將重物落至地面,不得懸在空中。六、起重機具操作注意事項起重機械的使用應負荷現行的國家標準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85)的規定。自行制造的起重設備應滿足施工安全按的要求。1、卷揚機(1)卷揚機的各部機件、電氣元件以及安全防護裝置、鋼絲繩等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卷揚機安全規程(GB13329-91)的規定。(2)卷揚機應安裝牢固、穩定,防止受力時位移和傾斜;操作位置必須視野開闊,聯系方便;(3)作業前應檢查鋼絲繩、離合器、制動器、傳動滑輪等,發現故障應立即排除;(4)通過滑輪的鋼絲繩不得有接頭、結節和扭繞,鋼絲繩在卷筒上必須排列整齊,作業中最少需保留三圈;(5)操作人員不得擅15、自離開崗位,作業中突然停電,應立即拉開閘刀,并將運送物件放下。2、輪胎式起重機和履帶式起重機(1)作業地面應堅實平整,指教必須支墊牢靠,回轉半徑內不得有障礙物。兩臺或多臺起重機運同一物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各臺起重機升降應同步,各臺起重機不得超過各自的額定起重能力。(2)吊起重物時,應現將重物吊離地面10cm左右,停機檢查制動器靈敏性和可靠性以及重物綁扎的牢固程度,確認情況正常后,方可繼續工作。作業中不得懸吊重物行走。(3)起升或降下重物時,速度要均勻、平穩,保持機身的穩定,防止重心傾斜。嚴禁起吊的重物自由下落。(4)配備必要的滅火器,駕駛室內不得存放易燃品。雨天作業,制動帶淋雨打滑時,應停止16、作業。(5)在輸電線路下作業時,起重臂、吊具、輔具、鋼絲繩等與輸電線的距離不得小于表一的規定。(6)工作完畢,應將機車停放在堅固的地面上,吊鉤收起,各部制動器剎車,操縱桿放到空擋位置。輸電線路電壓最小距離(m)輸電線路電壓最小距離(m)輸電線路電壓最小距離(m)1kv以下1.5135kv360kv0.01(v-50)+33、龍門架(1)龍門架支座(拼裝)完成后,應按設計要求組織檢查驗收;(2)移動式龍門架除進行靜載試驗外,還行等載在軌道上往返運行一次,檢查龍門架在移動中的變形以及軌距、軌道平整度等情況;(3)吊起重物水平作業時,應將重物提高到可能遇到的障礙物0.5m以上;運行時被吊重物不得左右17、搖擺;(4)牽引移動的跨墩龍門架,在行走時兩側牽引卷揚機必須同時、同速啟動和運行;(5)開動和停止電動機,應緩慢平穩地操縱控制器;作后向移動時,必須等機、物完全停穩后方可操作;(6)龍門架拆除時,應制定安全技術措施。4、手拉葫蘆(吊鏈)(1)懸掛支撐點必須牢固,使用三腳架懸掛時,基礎應堅實,三支架腿受力要均勻,防止滑動和傾覆;(2)嚴禁斜拉重物;(3)重物吊起后發生卡鏈時,應在重物下方支墊后進行檢查修理,不得硬拉。七、安全應急處置方案機械傷害造成的受傷部位可以遍及全身各個部位,如頭部、眼部、頸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有些機械傷害會造成人體多處受傷,后果非常嚴重。(一)傷害急救基本要點1、18、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現場人員不要害怕和恐慌,要保持冷靜,迅速對受傷人員進行檢查。2、迅速撥打急救電話120,向醫療救護組織求援。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則,優先處置顱腦傷、胸傷、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內臟傷,然后處理肢體出血,骨折等傷。4、大多數傷員可以毫無顧忌的抬送醫院,但對于頸部背部嚴重損傷者要慎重,以防止其進一步受傷。5、救護人員既要安慰傷者,自己也盡量保持鎮靜,以消除患者的恐懼。6、不要給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體進入呼吸道而導致窒息,也不要用拍擊或搖動的方式試圖喚醒昏迷者。(二)現場急救技術1、人工呼吸口對口(鼻)吹氣法是現場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種人工呼吸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19、(1) 將需要進行人工呼吸的傷員放在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氣溫適宜的地方,解開傷員的衣領、褲帶等,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證呼吸道暢通。(2) 使傷員仰臥,施救人員位于其頭部一側,捏住傷員的鼻孔,深吸氣后,將自己的嘴緊貼傷員的嘴吹入氣體。之后,離開傷員的嘴,放開鼻孔,以一手壓傷員的胸部,助其呼出體內氣體。如此有節律的反復進行,每分鐘進行15次。吹氣時不要用力過度,以免造成傷員肺泡破裂。(3) 吹氣時,應配合傷員進行胸外心臟按摩。一般地,吹一次氣后,作四次心臟按摩。2、止血當傷員身體有外傷出血現象時,應及時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一下幾種:(1)傷口加壓法這種方法主要使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傷口,20、通過對傷口的加壓和包扎,減少出血量,讓血液凝固。其具體做法時如果傷口處沒有異物,用干凈紗布、布塊、手絹、繃帶等物或直接用手壓緊傷口止血;如果出血較多時,可以用紗布,毛巾等柔軟物墊在傷口上,再用繃帶包扎以增加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2)止血帶法這種方法使用于四肢傷口大量出血時使用。主要有布止血帶絞緊止血、布止血帶加墊止血、橡皮止血帶止血三種。使用止血帶止血時,綁扎松緊要適宜,以出血停止、遠端不能摸到脈搏為好。使用止血帶的時間越短越好,最長不宜超過3小時。并在此時間內每隔半小時(冷天)或1小時慢慢解開,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鐘,放松時可用指壓法暫時止血。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輕易使用止血帶。因為上好的止血帶能把遠端肢體的全部血流阻斷,造成組織缺血,時間過長會引起肢體壞死。4、搬運轉送轉送是危重傷病員經過現場急救后由救護人員安全送往醫院的過程,是現場急救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尋找好合適的擔架,準備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盡可能調度速度快、振動小的運輸工具。同時,應注意掌握各種傷病員搬運方式的不同:(1) 上肢骨折的傷員拖住固定傷肢后,可讓其自行行走。(2) 下肢骨折用擔架抬送。(3) 脊柱骨折傷員,用硬板或其他寬布帶將傷員綁在擔架上。(4) 昏迷病人,頭部可稍墊高并轉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吸入氣管。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0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