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華國際大廈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5237
2022-10-10
12頁
157.54KB
1、1、 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5.1施工流水段劃分根據本工程的結構特點及工期要求、模板周轉要求來劃分施工流水段,具體劃分為:地下部分:按結構后澆帶的布設位置及建筑軸網關系劃分為四個流水段。后澆帶以南分為I、II段,后澆帶以北分為III、IV段。(見下圖)施工流水方式為:III; IIIIV。圖51 地下結構流水段劃分地上部分:根據建筑物自然分布,A、B兩座樓各獨立成段,(見下圖)圖52 地上結構流水段劃分5.2 垂直運輸設備及大型施工機械的選擇5.2.1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垂直運輸體系選擇時需考慮:5.2.1.1結構形式: 勁性框架結構5.2.1.2 模板配制:地上柱采2、用鋼模板、中筒采用定型鋼模板,其他為木模板。木模為木料場配制,水平運輸到施工現場。采用塔式起重機吊運。5.2.1.3 鋼筋施工:由鋼筋料場水平運至現場,再吊至施工面。5.2.1.4 混凝土的澆筑:結構施工采用汽車式混凝土運輸泵及地泵,塔式起重機輔助施工。5.2.1.5 施工工期:結構總工期為12個月,為確保工期,滿足流水段的均衡,必須提高垂直運輸的效率和速度;5.2.1.6 裝修、設備安裝階段:裝修及設備安裝提前插入,與主體結構形成立體交叉施工,大大增加垂直運輸的工作量;5.2.2 塔式起重機5.2.2.1考慮現場尺寸比較大,布設1臺FO-36B型塔式起重機,臂長65m,自由高度80m,設置于3、B座北側;1臺BPR塔式起重機,臂長70m,自由高度80m,設于A座東側。詳見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5.2.2.2立、拆塔式起重機時間,詳大型機械進出場計劃。5.2.2.3塔式起重機的布置、安裝、拆除詳見專項方案。5.2.3 外用電梯5.2.3.1 由于本工程為框架結構,二次結構及裝修施工量較大,擬在本工程布設兩部雙籠人料外用電梯,其選用及定位原則: 各種參數滿足本工程使用要求,可靠性高,經濟效益好,能與塔式起重機組成完善的垂直運輸系統。布置便于人員上下及物料集散,距各部位的平均距離最近,且便于安裝附著。5.2.3.2 結構施工到6層時,外用電梯進行安裝就位,人貨電梯施工方案5.2.4 倒料平4、臺:結構施工階段,為方便施工材料的周轉,從地上三層起在每棟樓南北兩側各設一個倒料平臺,層層周轉使用。5.2.5 混凝土輸送泵5.2.5.1 泵的選型主要依據有兩個方面:其一:本工程的結構形式;其二:泵的主要技術參數混凝土輸送泵的主要參數即混凝土輸送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和混凝土輸送泵的最大輸送距離。5.2.5.2 結構施工選用塔式起重機+汽車式混凝土輸送泵(或拖式混凝土輸送泵)。本工程垂直運輸機械配置如下:地下室結構: 2臺塔式起重機+2臺混凝土輸送泵(根據情況采取汽車式混凝土輸送泵穿插配合)。地上結構:2臺塔式起重機+2臺雙籠人貨外用電梯+2臺混凝土輸送泵(按施工進度隨時調整)。5.3 工程測量5、(詳見測量放線方案)本工程為超高層建筑,主樓地上22層,檐口高度主樓89.10m,按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中,豎向傳遞軸線點中誤差3的規定,精度要求高,用一般的鉛垂法軸線投測實難滿足要求,因此采用“激光準直”的方法,使用J2-JD激光經緯儀從內部投測。5.3.1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5.3.1.1 平面控制網的布網原則:(1)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控制點要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且分布均勻。5.3.1.2 平面控制測量(1)定位測量本工程主軸線控制網是依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測設的建筑物定位樁進行測定,首先對建筑物定位樁進行復測,報業主、監理單位確認,市測6、繪院驗樁。(2) 主軸線控制網布置根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測設的建筑物定位樁進行測定。(3)主軸線控制網加密根據施工流水段劃分進行加密,滿足工程需要。(4)地下部分平面軸線投測地下部分平面控制采用對穿直線法,根據定位后的樁位,將各軸線引測到建筑物以外,并做好標記,作為以后軸線投測的依據。(5)地上部分平面軸線投測地上部分平面控制采用鉛垂法軸線投測。5.3.2 高程控制測量5.3.2.1 施工用水準點埋設依據市測繪院和建設單位提供的高程控制點,用附合測量法將高程引測至施工現場,在安全穩定的地方,設置三個水準點,作為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據。5.3.2.2 標高固定標志的設置首層墻板澆筑后,將建筑物+57、0cm建筑標高線抄在建筑物外墻上,然后用紅色油漆涂抹三角(至少三處),作為以后施工標高傳遞用的固定標志,標志為紅色”。5.3.2.3 標高向上傳遞方法用檢定過的鋼尺,經尺長改正后,將始端”0”位對準固定三角標志,垂直向上量出施工層所需標高值(注意量時須在同一鉛直面上),量后再用檢定過的水準儀檢查丈量過的三點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在同一水平面上,說明標高無誤,可作為施工用標高,否則需要重新校核。以后各層的豎向控制均用同樣的方法從固定標志點量取,以免造成誤差的積累。5.4 土方及基坑支護(詳見邊坡支護降水方案)5.4.1 基坑降水根據甲方勘測報告,降水施工所涉及地下水有3層,1、 潛水,初見水位埋8、深一般為6.7m。2、 層間水,初見水位埋深一般為9.711.8m。3、 間水承壓水。初見水位埋深一般為26.128.3。由于本工程地層厚薄不均,地層參數離散性較大,含水土層滲透系數小,地下水不易排出。降水計劃采用大管井及輕型井點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降水,降水滿足條件后方可進行挖土。管井按9米間距考慮,井徑600mm,井中心線與基坑上口線距離保持為2米,井深取23米,共布置管徑約42口。輕型井點主要布置在管井之間,間距為1.5米,輕型井點口徑為300mm,井深取10m,其總數約210個。5.4.2 基坑支護因場地狹小,西側及北側沒有放坡空間,因此這兩面計劃采用護坡樁進行護坡。其他兩側因場地略有富余9、,可采用1:0.2比例進行放坡,并采用土釘及預應力土釘結合進行護坡。5.4.3 基坑開挖根據工程要求和現場場地條件,本工程的土方開挖采用機械挖土,分10步開挖,基坑南側及東側,根據土釘噴錨護壁工藝的要求,土方和土釘噴錨交叉進行施工。作好基槽邊的安全防護,護壁混凝土噴射要保證100mm的有效厚度并作好土方開挖過程中局部坍塌的應急預案和處理,保證邊坡的穩定。5.4.4 信息化基坑檢測在基礎樁施工過程中,對本工程邊坡進行:土釘內力監測、邊坡位移監測、邊坡沉降。5.4.5 回填土工程本工程回填土、肥槽回填土及房心回填土,要求分層夯實,保證密實度。5.5 防水工程(詳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5.5.1 防水10、設防體系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為一級防水等級,采用三道設防,基礎底板下防水剛性即結構自防水+DPS永凝涂料防水+RMO防水涂料。防水專項施工中,剛性防水采用DPS永凝液噴涂,柔性防水選用RMO混合液涂刷,成膜厚度不少于1mm,地下室采用硅酸鹽水泥。基礎外防水剛性即結構自防水+DPS永凝涂料防水+聚氨酯涂膜。因考慮基礎外墻防水處于近零度溫度施工,RMO不適合該施工溫度,柔性防水選用聚氨酯涂刷,成膜厚度不少于1.5mm。5.5.2 結構自防水5.5.2.1 地下室剛性防水混凝土中摻加復合型混凝土防水劑,抗滲等級P10(地下室頂板為P8)。5.5.3 底板材料防水設防做法要求防水基層表面必須平整、光滑、干11、燥、清潔,邊角做成圓角,底板防水層采用DPS永凝涂料剛性防水+RMO混合涂料柔性防水。做法:基層清理細部檢查清理噴涂DPS涂刷RMO混合液清掃貼布兩涂RMO混合液清掃涂刷RMO混合液清掃澆水養護。5.5.4 地下室外墻防水層做法外墻防水層做法:清理基層細部檢查處理噴涂第一遍DPS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加強層施工自檢、清掃檢查驗收。柔性防水層施工自檢、清掃檢查驗收。參見地下防水施工方案。5.5.5 設置阻水措施5.5.5.1水平施工縫阻水:外墻水平施工縫共五道,具體位置見下圖,施工縫按設計要求分別采用止水鋼板和遇水膨脹條(高差300mm)。圖5-4 剛性防水5.5.5.2防水涂料要求工程所用DPS、12、RMO、聚氨酯防水涂料均要有產品合格證、材料檢驗報告。DPS、RMO、聚氨酯防水涂料進場后,首先進行材料復試,復試合格后方準使用。5.6 鋼筋工程(詳見鋼筋工程施工方案)5.6.1 材料進場鋼筋進場要有合格證,進場要復試并作好材料的報驗工作。5.6.2鋼筋連接本工程框架柱、梁,剪力墻邊緣的縱向受力主筋直徑22進行機械連接(剝肋滾軋直螺紋),墻暗柱內20進行機械連接,其它鋼筋的連接均采用搭接的做法。剝肋滾軋直螺紋加工要做好加工廠的選擇,接頭套筒要有型式。檢驗報告,在連接前,應按國家規范GB10796中的相關規定對每種鋼筋連接接頭進行工藝檢驗。 直螺紋接頭套筒進場要有型式檢驗報告,施工前,應按GB13、10796規范要求,每種規格 500個接頭做一組試件進行試驗,合格后方可運至施工面進行連接,連接絲頭加工成型后必須戴好保護帽防止撞傷絲扣,影響連接。在鋼筋連接好后保護帽要及時用袋子回收,嚴防保護帽落入模板內,影響混凝土的質量。5.6.3 鋼筋切斷箍筋、剝肋滾軋直螺紋筋用砂輪鋸切斷,確保鋼筋斷面平整。5.6.4 鋼筋場內加工鋼筋統一下料。綜合考慮(暗)柱(暗)梁鋼筋位置交叉關系,對鋼筋交叉復雜節點放樣加工,箍筋按胎具加工,確保箍筋彎鉤(135)、平直部分長度(10d)。鋼筋加工,級鋼筋彎曲直徑不小于2.5d,II級鋼筋彎曲直徑不小于4d。5.6.5 鋼筋定位框架柱、墻體鋼筋綁扎設水平定位梯子筋和垂直定位梯子筋地下室外墻豎向定位采用飛機鐵加拉鉤來控制板墻筋的位置,板施工縫筋要用梯子筋定位,柱箍筋定位按高度控制,確保橫平豎直,位置準確,墻水平梯子筋及板筋定位梯子筋用鋼筋短料加工,在混凝土初凝后拆除,重復利用;垂直定位梯子筋豎筋用比墻筋高一級的鋼筋加工制作,與墻筋綁扎連接,代替墻筋,澆筑在混凝土中。5.6.6 鋼筋綁扎鋼筋綁扎采用22號火燒絲,綁扎燕尾朝向內側,綁扎接頭區域不少于3道綁扣。5.6.7 鋼筋搭接底板(上鐵在支座,下鐵在跨中)及頂板(上鐵在跨中,下鐵在支座)鋼筋上部鋼筋在支座跨度范圍內連接,下部鋼筋在底板鋼筋跨中1/3跨度范圍內連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2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