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干板溝特大橋大體積混凝土專項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5274
2022-10-10
13頁
139.54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 1 -二、編制原則- 1 -三、工程概況- 1 -四、 編制范圍- 2 -五、施工工期安排- 2 -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計算- 3 -七、總體施工方案- 6 -7.1 測溫管埋設- 6 -7.2 混凝土澆筑- 6 -7.3 混凝土養護- 7 -7.4測溫監控- 7 -八、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各項保證措施- 8 -8.1質量保證措施- 8 -8.2 安全保證措施- 10 -8.3、環、水保措施- 11 -大體積混凝土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干板溝特大橋施工組織設計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2-2010)承臺及樁基礎參考圖(銀西施橋參07)鐵路混凝土工程2、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4-2010)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 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9603-2015號二、編制原則1、經濟合理、簡單易行;2、方案可靠,解決主要問題。三、工程概況干板溝特大橋起訖里程DK125+683.75DK126+184.25,地處太峪鎮山區,其橋跨布置為:1-24m+9-32m簡支箱梁+(40+64+40)連續梁+1-24m簡支梁橋。簡支箱梁采用移動模架現澆施工,連續梁采用懸臂掛籃現澆施工,全橋總長500.5m。本橋承臺均屬于大體積承臺,承臺參數類型見表3.1:表3.1 承臺參數統計表序號墩臺號尺寸(縱向橫向高)備注113、#墩10.5m5.1m2.5m22#墩、9#墩10#墩、13#墩10.87m2.5m33#墩、7#墩、8#墩12.6m9.2m2.5m44#墩、5#墩、6#墩13.2m10.4m2.5m511#墩14.6m10.6m3.5m612#墩14.6m10.6m3m70#臺、14#臺10.4m9.2m2.5m四、 編制范圍大體積混凝土,具有結構厚、體形大、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條件復雜和施工技術要求高等特點。由于水泥水化過程中釋放的水化熱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會使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因此控制溫度應力和溫度變形裂縫的開展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一個重大課題。 五、施工工期安排根據4、干板溝特大橋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本橋承臺施工工期計劃為:2017年3月至6月。根據本地區氣候特點,本橋承臺施工平均氣溫為20。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計算干板溝特大橋承臺混凝土采用C30,施工配合比為:水泥278kg,砂745 kg,碎石1117 kg,水167kg, 外加劑3.71kg , 粉煤灰93 kg。1. 混凝土絕熱溫度 式中: 在t齡期時混凝土的絕熱溫升(); 混凝土最大水化溫升值();w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取278kg/m3每千克水泥水化熱量,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取377 J/kg. 混凝土的比熱,在計算時可取0.92(kJ/kg.K)混凝土的容重,取為2400kg/m3t齡期(5、d);自然常數, 2.718;隨水泥品種、澆筑溫度等有關的系數,取0.3/d(1)最終絕熱溫升 =43.7(2) 齡期3天時混凝土的絕對升溫。按氣溫20考慮. =43.7) =25.9(3)齡期4天時混凝土的絕對升溫。 =43.7) =30.5(4)齡期7天時混凝土的絕對升溫 =38.32. 混凝土內部溫度混凝土內部的中心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 在齡期時,混凝土內部中心的最高溫度();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混凝土的最終絕熱溫升();不同澆筑塊厚度在齡期時的溫降系數, (1)3天時 ,澆注厚度h=3.5m , 查相關不同齡期水化熱溫升與澆筑塊厚度關系表 =0.68=20+43.70.686、 =49.7(2)9天時 ,澆注厚度h=3.5m(取本橋11#承臺厚度) , =0.63=20+43.70.63=47.53. 混凝土表面溫度承臺混凝土澆注完成后,表面鋪設一層塑料薄膜和草簾保溫混凝土的表面溫度為式中:齡期為t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草簾保溫層厚度(m);取0.1m;混凝土結構層厚度(m),取3.5m;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mK),草簾取0.14 W/mK;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可取=2.33(W/mK);混凝土中心最大溫度();環境平均溫度(),取20;K傳熱系數修正值,塑料薄膜加草簾保溫,取2.0,4. 混凝土表面溫度與混凝土的中心溫度-=49.7-29.6=20.125-=7、47.5-29.9=17.625根據規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內外溫差不得大于25, 通過上述計算可以看出,承臺混凝土養護采用塑料薄膜外加草簾保溫即可滿足本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要求。七、總體施工方案根據混凝土溫控計算結果,承臺大體積施工采用表面用塑料薄膜與草簾覆蓋的方法能滿足規范要求,為了準確量測混凝土內外溫差,避免產生裂縫,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溫控準確資料,承臺布設測溫管,根據溫控實際結果指導承臺的施工。7.1 測溫管埋設()為了準確測量、監控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指導混凝土的養護,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在大體積砼混凝土內合理布設溫度測量裝置。()采用埋設測溫管方法進行測溫。測溫管采用直徑20m8、m的PVC管。測溫管在承臺橫橋向中心線設置兩根,測溫管埋設時貫通大體積砼全高,上口露出大體積砼頂面0.2m左右,上口不封閉,下口封閉,管內不充水。(3)將測溫管進行編號并登記(4)測溫管應避開冷卻水管。7.2 混凝土澆筑澆注混凝土前,應對模板、鋼筋、支架和預埋件進行檢查,并作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澆注。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應清理干凈。模板如有縫隙,應填塞嚴密。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輸送車運輸,經混凝土泵送至施工點,混凝土分區布料、分層澆筑,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當混凝土自由落體高度超過2m時,采用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離析。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頂部混凝土初凝前,對其9、進行二次振搗,并壓實抹平。大體積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熱水泥,并采用“雙摻技術”(即摻加粉煤灰及外加劑),降低混凝土的入倉溫度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減小混凝土的水化熱。7.3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即開始抹面收漿,控制表面收縮裂紋,減少水分蒸發,混凝土終凝后即開始覆蓋養護。混凝土采用保濕蓄熱法養護,即在大體積砼四周及表面覆蓋1層塑料薄膜,1層草簾使敞露的全部表面覆蓋嚴密,形成良好的保溫層,并應保持薄膜內有凝結水。(2)混凝土養護時間以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環境之差小于25以下為標準,至少養護7天。(3)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及腳手架等荷載10、。7.4測溫監控(1) 混凝土溫度監控a 測溫時間:自混凝土覆蓋測溫點開始測溫,直至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大氣環境平均溫度之差小于20以下時止。b 測溫頻率:一般在溫度上升階段24h一次,溫度下降階段48h一次,同時應測大氣溫度,并做好記錄。另外:13天,每2小時測溫一次;47天,每4小時測溫一次;814天,每8小時測溫一次。c 測溫點布置:每個測溫管內沿高度每50100cm設測溫點一個;每個測溫管內距大體積砼頂面、底面各設測溫點一個。d 通過對測溫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及時指導現場混凝土養生。一般地,可通過改變混凝土表層養生手段調控混凝土表層溫度。e 測定混凝土溫升峰值及其達到所需的時間,繪制混凝土11、內部溫度變化曲線。根據觀測結果確定蓄熱養護時間,以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2) 混凝土溫度監控標準溫度控制標準應符合表7.2.1規定表7.2.1 溫度控制表序號項 目允許范圍1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202內表溫差253最大水化熱溫升504最大降溫速率2.0/d八、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各項保證措施8.1質量保證措施優化砼配合比,選擇級配良好的砂、石料,選擇優良的砼外加劑,節約水泥用量,是降低砼內部水化熱溫升的重要環節。8.1.1砼配合比砼初始坍落度控制在1620 cm ,施工采用配合比為:水泥278kg,砂745 kg,碎石1117 kg,水167kg, 外加劑3.71kg , 粉煤灰93 kg。砼原12、材料質量控制(1)水泥:選用低水化熱和安全性好的水泥,如礦碴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在滿足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以減少水泥的水化熱。 (2)骨料:砂、碎石含量不得超標,可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數量的毛石。 (3)外加劑。 外加劑的作用如下: 摻加適量的粉煤灰和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 摻加緩凝劑推遲水化熱的峰值期 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 選擇施工方法 (1)水平分層法 澆筑混凝土時分幾個薄層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熱能盡快散失,并使澆筑后的溫度分布均勻。水平分層厚度可控制在0.6-2.0m范圍內,相鄰兩澆筑層之間的間歇時間,一般為513、-7d,還可采用二次振搗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兩層混凝土在初凝前結合良好。 (2)降溫法和保溫法 施工時,在攪拌混凝土時摻入冰水,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澆筑后采用灑水養護降溫,水溫與混凝土溫差不超過20。采用覆蓋法,在混凝土表面覆蓋養護材料,避免陽光直射,水分蒸發過快。 8.2 安全保證措施(1)認真貫切執行國家、部、省、市有關安全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不準穿拖鞋。高空作業要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帶。(2)編制詳細的安全操作規程、細則,并發至工班,組織逐條學習、落實,抓好“安全14、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和“三級安全教育”。(3)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強化職工安全意識,使職工掌握安全生產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4)有計劃地對崗位的生產知識、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檢查生產制度、施工紀律進行培訓和考核,重點對專職安全員,班組長、從事特種作業的工人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發上崗證。(5)特殊工種的安全教育、考核、復驗,嚴格按照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306-85)號文執行。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獲取操作合格證者方能持證上崗。對已取得上崗證者,要進行登記存檔,按期復審。(6)未經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員、施工人員15、,不準上崗。未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的新工人不準上崗。變換工種或采用新工法、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及技術難度較大的必須經過技術培訓,未經培訓合格者不準上崗。(7)通過安全教育,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觀念,提高職工遵守施工安全規章的自覺性,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做到:不違章指揮,不違章操作,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提高職工整體安全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8)堅持“三工”教育:工前安全講話,工中安全檢查,工后安全總結。此項工作由工班安全員負責。8.3、環、水保措施8.3.1、揚塵污染控制 施工現場主要道路根據用途進行硬化處理,土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蓋、固化、16、綠化等措施。 施工場地大門口設置沖洗車輛設施。 施工現場材料存放區、加工區場地平整堅實。 施工現場建立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采用密閉容器運輸。 施工渣土運輸過程中采用封閉的渣土車輛運輸,防止運輸過程中的道路遺撒。8.3.2、有害氣體排放控制 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 施工車輛、機械設備的尾氣排放應符合國家和陜西省規定的排放標準; 建筑材料應有合格證明,對含有有害物質的材料應進行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8.3.3、水土污染控制 施工現場攪拌機前臺、混凝土輸送泵及運輸車輛清洗處設置沉淀池,廢水不得直接排入農田或當地河流,可經沉淀后循環使用或用于灑水降塵。 施工現場存放的油料和化學溶劑等物品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應做防滲漏處理。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 施工現場設置的廁所化糞池應做抗滲處理。8.3.4、 噪聲污染控制 施工場地的強噪聲設備宜設置在遠離居民區的一側,采取對強噪聲設備進行封閉等降低噪音措施。 運輸材料的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8.3.5、光污染控制 安排合理作業時間,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必要時的夜間施工,合理調整燈光照射方向,在保證現場施工作業面有足夠光照的條件下,減少對周圍居民干擾。 在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弧光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