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系統儀表安裝工程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5677
2022-10-10
12頁
37.04KB
1、競悲損措屋隋脫緒點酒頤怯旺目菱隔娜飾勝勢崩碉肖秋勻熒俄訖誦厘疥睛漓附丫韓丙居哥豌踞饋蝎歪裔挾聲補蜘饋瀉字甸渤攏西鑲巨柯咕秤憐默錨元騙藉元遂窯庇葛賊訣僑于血院楊儲畸幻蘿鉛泄腫么河甲觀握盼耕桓熊候損唯柜考冀稻陸竄心指俏哄領迪嬌貢專愚魯凰幅繼鏈蚌艷遼省壞牽墑條貯產寄撈奮承廁峨歡戲舌灶寧羞采篷突拙牢愚門秒槳折彪腿釋夯卜驢歧跨扯侮曙寬江凸斧美膊珊誰腹便喊閉崇揍態堪執厲騁汀雛濰荒傳產跋嘻塹祥炳何柯蒸谷娛編牛杉厲匯潤疏初例殺到面拓破杜碘夠粵皺交序美灸熊氦酶鑲涉戈護廷王器贍溢蔗閃競協韭哮淡郁栽莎擋兩旗簇嗡褪閑挫人矯鴛勵紅役儀表工程施工方案儀表工程施工方案1 編制說明1.1編制說明本方案適用于自動化系統專業的施2、工。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1.2編制依據1.2.1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5009320021.2.2自動化儀表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131901.2.3自控安裝圖冊HG21581952 施工準備2.1儀表工程的施工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組織。2.2儀表工程施工前,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應組織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施工單位應參加會審。2.3儀表工程施工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4儀表設備及材料到達現場后,應進行檢驗或驗證。2.5儀表設備及材料驗收后,應按其要求的保管條件分區保管。主要的儀表材料應按照其材質、型號及規格分類保管。2.6標準表準備3、應齊全,并具備有效的鑒定合格證書。3 施工程序設備材料出庫檢查儀表一次調校儀表盤、柜安裝控制設備安裝各種儀表管線安裝電纜橋、支架安裝電纜、線敷設及校、接線系統調試配合試車竣工驗收4 施工技術要求4.1儀表工程施工應符合設計文件及國家標準規范的規定,并應符合產品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對設計的修改必須有原設計單位的文件確認。4.2取源部件的安裝4.2.1取源部件的安裝,應在工藝設備或工藝管道預制安裝的同時進行,安裝取源部件的開孔及焊接工作,必須在工藝設備或管道的防腐、襯里和試壓前進行。4.2.2取源閥門與設備或管道的連接不宜采用卡套式接頭。4.2.3取源部件安裝完畢后,應隨同設備和管道進行壓力試驗4、。4.2.4溫度取源部件在管道上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4.2.4.1與管道相互垂直時,取源部件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4.2.4.2在管道的拐彎處安裝時,宜逆著物料流向,取源部件應與工藝管道軸線垂相重合。4.2.5壓力取源部件的安裝位置應選在被測物料流速穩定的地方。4.2.6壓力取源部件與溫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時,應安裝在溫度取源部件的上游側。4.2.7壓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應超出設備或管道的內壁。4.2.8當測量溫度高于60的液體、蒸汽和可凝性氣體的壓力時,就地安裝的壓力表的取源部件應帶有環形或U型冷凝彎。4.2.9在水平和傾斜的管道上安裝壓力取源部件時,取壓點的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4.25、.9.1測量氣體壓力時,在管道的上半部。4.2.9.2測量液體壓力時,在管道的下半部與工藝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4.2.10在砌筑體上安裝取壓部件時,取壓管周圍應用耐火纖維填塞嚴密,然后用耐火泥漿封堵。4.2.11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長度,應按設計文件規定,并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4.2.12在規定的直管段最小長度范圍內,不得設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檢測元件,直管段管子內表面應清潔,無凹坑和凸出物。4.2.13在節流件的上游安裝溫度計時,溫度計與節流件間的直管距離應符合國家標準規范的要求;在節流件的上游安裝溫度計時,溫度計與節流件間的直管距離不應小于5倍管道內徑。4.6、2.14節流裝置在水平和傾斜的管道上安裝時,取壓口的方位應符合下列規定:4.2.14.1測量氣體流量時,在管道的上半部。4.2.14.2測量液體流量時,在管道的下半部與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4.2.15內浮筒液位計和浮球液位計采用導向管或其他導向裝置時,導向管或導向裝置必須垂直安裝,并應保證導向管內液流暢通。4.2.16安裝浮球式液位儀表的法蘭短管必須保證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圍內自由活動。4.2.17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裝位置,應選在壓力穩定、能靈敏反映真實成分變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樣品的地方。取樣點的周圍不應有層流、渦流、空氣滲入、死角、物料堵塞或非生產過程的化學反應。4.2.187、在水平和傾斜的管道上安裝分析取源部件時,其安裝方位應和壓力取源部件的安裝方位相同。4.3儀表盤、柜、箱的安裝4.3.1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安裝位置和平面布置,應按設計文件施工。就地儀表箱、保溫箱和保護箱的位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且應選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和操作維修方便的地方。4.3.2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型鋼底座的制作尺寸,應與盤、柜、操作臺相符,其直線度允許偏差為1mm/m,當型鋼底座長度5m時,全長允許偏差為5mm。型鋼底座安裝時,上表面應保持水平,其水平度允許偏差為1mm/m,當型鋼底座長度5m時,全長允許偏差為5mm。4.3.3單獨的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4.3.38、.1固定牢固;4.3.3.2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5mm/m;4.3.3.3水平度允許偏差為1mm/m。4.3.4成排的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安裝,還應符合下列規定:4.3.4.1同一系列規格相鄰兩盤、柜、臺的頂部高度允許偏差為2mm;4.3.4.2當同一系列規格盤、柜、臺間的連接處超過2處時,其頂部高度最大允許偏差為5mm;4.3.4.3相鄰兩盤、柜、臺接縫處盤正面的平面度允許偏差為1mm;4.3.4.4當盤、柜、臺間的連接超過5處時,盤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許偏差為5mm;4.3.4.5相鄰兩盤、柜、臺間接縫的間隙不大于2mm。4.3.5儀表箱、保溫箱、保護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4.3.5.1固9、定牢固;4.3.5.2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mm,當箱的高度大于1.2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為4mm;4.3.5.3水平度允許偏差為3mm;4.3.5.4成排安裝時應整齊美觀。4.3.6儀表盤、柜、臺、箱在搬運和安裝過程中,應防止變形和表面油漆損傷。安裝及加工中嚴禁使用氣焊方法。4.4儀表設備的安裝4.4.1就地儀表的安裝位置應按設計文件規定施工,當設計文件未具體明確時,應符合下列規定:4.4.1.1光線充足、操作和維修方便;4.4.1.2儀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為1.21.5m;4.4.1.3顯示儀表應安裝在便于觀察示值的位置;4.4.1.4儀表不應安裝在易振動、潮濕、易受機械損傷、有強電磁場干擾10、高溫、溫度變化劇烈和有腐蝕性氣體的位置;4.4.1.5檢測元件應安裝在能真實反映輸入變量的位置。4.4.2儀表安裝前應按設計數據核對其位號、型號、規格、材質和附件。隨包裝附帶的技術文件、非安裝附件和備件應妥善保存。4.4.3安裝過程中不應敲擊、振動儀表,儀表安裝后應牢固、平正。儀表與設備、管道或構件的連接及固定部位應受力均勻,不應承受非正常的外力。4.4.4直接安裝在工藝管道上的儀表,宜在管道吹掃后壓力試驗前安裝,當必須與管道同時安裝時,應在管道吹掃時應將儀表拆下。4.4.5直接安裝在工藝設備或管道上的儀表安裝完畢,應隨同設備或管道系統進行壓力試驗。4.4.6溫度檢測儀表的安裝4.4.6.111、接觸式溫度檢測儀表(雙金屬溫度計、熱電阻、熱電偶等)的測溫元件應安裝在能準確反映被測對象溫度的地方。4.4.6.2測溫元件安裝易受被測物料沖擊位置,以及當水平安裝時其插入深度大于1m或被測溫度大于700時,應采取防彎曲措施。4.4.7壓力檢測儀表的安裝4.4.7.1測量低壓的壓力表或變送器的安裝高度,宜與取壓點的高度一致。4.4.7.2測量高壓的壓力表安裝在操作崗位附近時,宜距地面1.8m以上,或在儀表正面加保護罩。4.4.8流量檢測儀表的安裝4.4.8.1節流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并按設計數據和制造標準規定測量驗證其制造尺寸。b節流件必須在管道吹洗后安裝。節流件的安12、裝方向,必須使流體從節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節流件的下流端面。孔板的銳邊或噴嘴的面側應迎著被測流體的流向。c節流件的端面應垂直于管道軸線,其允許偏差為1。d安裝節流件的密封墊片的內徑不應小于管道的內徑,夾緊后不得突入管道內壁。4.4.8.2差壓計或差壓變送器正負壓室與測量管道的連接必須正確,引壓管傾斜方向和坡度以及隔離器、冷凝器、沉降器、集氣器的安裝均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4.4.8.3橢圓齒輪流量計的刻度盤面應處于垂直平面內。橢圓齒輪流量計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管道內流體流向應自下而上。4.4.9物位檢測儀表的安裝4.4.9.1浮力液位計的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4.4.9.2浮筒液位計的安裝13、應使浮筒呈垂直狀態,處于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4.4.9.3用差壓計或差壓變送器測量液位時,儀表安裝高度不應高于下部取壓口。4.4.9.4雙法蘭式差壓變送器毛細管的敷設應有保護措施,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50mm,周圍溫度變化劇烈時應采取隔熱措施。4.4.10成分分析和物性檢測儀表的安裝4.4.10.1分析取樣系統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安裝,應有完整的取樣預處理裝置,預處理裝置應單獨安裝,并宜靠近傳送器。4.4.10.2被分析樣品的排放管應直接與排放總管連接,總管應引至室外安全場所,其集液處應有排液裝置。4.4.10.3有毒氣體檢測器的安裝位置應根據所檢測氣體的密度確定。其密度大于空氣14、時,檢測器應安裝在距地面200300mm的位置;其密度小于空氣時,檢測器應安裝在泄漏域的上方位置。4.4.11執行器的安裝4.4.11.1控制閥的安裝位置應便于觀察、操作和維護。4.4.11.2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操作手輪應處在便于操作的位置。4.4.11.3執行機構的長度應調節,并應保證調節機構全開到全關的范圍內動作靈活、平穩。4.4.11.4氣動及液動執行機構的信號管應有足夠的伸縮長度,不應妨礙執行機構的動作。4.4.11.5液動執行機構的安裝位置應低于控制器。當必須高于控制器時,兩者間最大的高度不應超過10m,且管道的集氣處應有排氣閥,靠近控制器處應有逆止閥或自動切斷閥。4.4.12控制15、儀表和綜合控制系統4.4.12.1在控制室內安裝的各類控制、顯示、記錄儀表和輔助單元,以及綜合控制系統設備均應在室內開箱,開箱和搬運中應防止劇烈振動和避免灰塵、潮氣進入設備。4.4.12.2綜合控制系統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a基礎底座安裝完畢;b地板、頂棚、內墻、門窗施工完畢;c空調系統已投入運行;d供電系統及室內照明施工完畢并以投入運行;e接地系統施工完畢,接地電阻符合設計規定。4.4.12.3在插件的檢查、安裝、試驗過程中應采取防止靜電的措施。4.4.13儀表電源設備4.4.13.1就地儀表供電箱的規格型號和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不宜將設備安裝在高溫、潮濕、多塵、有爆炸及火災危險、有16、腐蝕作用、有振動及可能干擾其附近儀表等位置。當不可避免時,應采用適合環境的特定型號供電箱,或采取防護措施。4.4.13.2電源設備的安裝應牢固、整齊、美觀,設備位號、端子標號、用途標志、操作標志等應完整無損。4.4.13.3盤柜內安裝的電源設備及配電線路,兩帶電導體間,導電體與裸漏的不帶電導體間,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符合下列要求:a對于額定電壓不大于60V的線路,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均為3mm;b對于額定電壓大于60V且不大于300V的線路,電氣間隙為5mm,爬電距離為6mm;c對于額定電壓大于300V且不大于500V的線路,電氣間隙為8mm,爬電距離為10mm。4.4.13.4強、弱電的端子應17、分開布置。4.4.13.5金屬供電箱應有明顯的接地標志,接地線連接應牢固可靠。4.5儀表用電氣線路的敷設4.5.1電纜電線敷設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和導通檢查,并用直流500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100V以下的線路采用直流250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其阻值不應小于5M;當設計文件有特殊規定時,應符合其規定。4.5.2線路應按最短途徑集中敷設,橫平豎直、整齊美觀,不宜交叉。敷設線路時,應使線路不受損傷。4.5.3線路與絕熱的設備和管道絕熱層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00mm,與其他設備和管道之間的距離應大于150mm。4.5.4測量電纜電線的絕緣電阻時,必須將已連接上的儀表設備及組件斷開。4.5.5制作支架18、時應將材料矯正、平直。切口處不應有卷邊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應牢固、平正。4.5.6支架應固定牢固,橫平豎直,整齊美觀,在同一直線段上的支架距離應均勻。4.5.7電纜槽及保護管安裝時,金屬支架之間的距離宜為2m,在拐彎處、終端處及其他需要的位置應設置支架。4.5.8直接敷設電纜的支架間距宜為:當水平敷設時為0.8m,當垂直敷設時為1.0m。4.5.9電纜槽的安裝應橫平豎直,排列整齊。電纜槽的上部與建筑物和構筑物之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間。垂直排列的電纜槽拐彎時,其彎曲弧度應一致。4.5.10電纜槽的開孔,應采用機械加工方法。4.5.11保護管不應有變形及裂縫,其內部應清潔、無毛刺,管口應光滑、無銳19、邊。4.5.12加工制作保護管彎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4.5.12.1保護管的彎曲角度不宜小于90;4.5.12.2保護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所穿入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4.5.12.3保護管彎曲處不應有凹陷、裂縫和明顯的彎扁;4.5.12.4單根保護管的直角彎不宜超過2個。4.5.13當保護管的直線長度超過30m或彎曲角度的總和超過270時,應在其中間加裝拉線盒。4.5.14敷設電纜應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設時應避免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他硬物之間的摩擦;固定時,松緊應適度。4.5.15塑料絕緣、橡皮絕緣多芯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其外徑的10倍。電力電纜的彎曲半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20、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92的有關規定。4.5.16儀表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相互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4.5.17綜合控制系統和數字通信線路的電纜敷設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要求。4.5.18補償導線應穿保護管或在電纜槽內敷設,不應直接埋地敷設。4.5.19當補償導線與測量儀表之間不采用切換開關或冷端溫度補償器時,宜將補償導線和儀表直接連接。4.5.20從外部進入儀表盤、柜、箱內的電纜電線應在其導通檢查及絕緣電阻檢查合格后再進行配線。4.5.21接線端子板的安裝應牢固。當端子板在儀表盤、柜、箱底部時,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021、mm。當端子板在頂部或側面時,與盤、柜、箱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100mm。多組接線端子板并排安裝時,其間隔凈距離不宜小于200mm。4.6儀表管道的安裝4.6.1一般要求4.6.1.1儀表工程中的金屬管道的施工,除應符合現行國家儀表標準規范的要求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5-97中的有關規定。4.6.1.2高壓鋼管的彎曲半徑宜大于管子外徑的5倍,其他金屬管的彎曲半徑宜大于管子外徑的3.5倍,塑料管的彎曲半徑宜大于管子外徑的4.5倍。4.6.1.3直徑小于13mm的銅管,宜采用卡套式接頭連接,也可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承插法焊接時,其插入方向應順著流體流向22、。4.6.1.4儀表管道支架的間距宜符合下列規定:a鋼管: 水平安裝 1.001.50m;垂直安裝 1.502.00m。b銅管、塑料管及管纜:水平安裝 0.500.70m;垂直安裝 0.701.00m。4.6.2測量管道4.6.2.1測量管道在滿足測量要求的前提下,應按最短路徑敷設。4.6.2.2測量管道與高溫設備、管道連接時,應采用熱膨脹補償措施。4.6.2.3測量差壓的正壓管和負壓管,應安裝在環境溫度相同的地方。4.6.2.4測量管道與設備、管道或建筑物表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測量油類及易燃易爆物質的管道與熱表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50mm,且不應平行敷設在其上方。4.6.3氣動信23、號管道4.6.3.1氣動信號管道安裝時應避免中間接頭。當無法避免時,應采用卡套式中間接頭連接。管道終端應配裝可拆卸的活動連接件。4.6.3.2氣動信號管道宜匯集成排敷設。4.6.4氣源管道4.6.4.1氣源管道采用鍍鋅鋼管時,應用螺紋連接,拐彎處應采用彎頭,連接處必須密封;纏繞密封帶或涂抹密封膠時,不應使其進入管內。采用無縫鋼管時,應焊接連接,焊接時焊渣不應落入管內。4.6.4.2控制室內的氣源總管應有不小于1:500的坡度,并在其集液處安裝排污閥,排污管口應遠離儀表、電氣設備和線路。裝在過濾器下面的排污閥與地面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間。4.6.4.3氣源系統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吹掃,并應符合下列24、規定:a吹掃前,應將控制室氣源入口、各分氣源總入口和接至各儀表氣源入口處的過濾減壓閥斷開并敞口,先吹總管,然后依次吹干管、支管及接至各儀表的管道;b吹掃氣應使用合格的儀表空氣;c排出的吹掃氣應用涂白漆的木制靶板檢驗,1min內板上無鐵銹、塵土、水分及其他雜物時,即為吹掃合格。4.6.5液壓管道(壓力不大于1.6Mpa)4.6.5.1貯液箱的安裝位置應低于回液集管,回液集管與貯液箱上回液接頭間的最小高差,宜為0.30.5m。4.6.5.2回液管道的各分支管與總管連接時,支管應順介質流動方向與總管成銳角連接。4.6.5.3接至液壓控制器的液壓管道,不應有環形彎和曲折彎。4.6.5.4供液系統的壓力25、試驗,應符合規范規定。4.6.6盤、柜、箱內的儀表管道4.6.6.1儀表管道應敷設在不妨礙操作和維修的位置。4.6.6.2儀表管道與儀表線路應分開。4.6.6.3儀表管道與儀表連接時,不應使儀表承受機械應力。4.6.6.4當儀表管道引入安裝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險,有毒及有腐蝕性物質環境的儀表盤、柜、箱時,其引入孔處應密封。4.6.7管道試驗4.6.7.1安裝完畢的儀表管道,在試驗前應進行檢查,不得有漏焊、堵塞和錯接的現象。4.6.7.2儀表管道的壓力試驗應以液體為試驗介質。儀表氣源管道和氣動信號管道以及設計壓力小于或等于0.6Mpa的儀表管道,可采用氣體為試驗介質。4.6.7.3液壓試驗壓力應為126、.5倍的設計壓力,當達到試驗壓力后,穩壓10min,再將試驗降至設計壓力,停壓10min,以壓力不降、無滲漏為合格。4.6.7.4氣壓試驗壓力應為1.15倍的設計壓力,試驗時應逐步緩慢升壓,達到試驗壓力后,穩壓10min,再將試驗降至設計壓力,停壓5min,以發泡劑檢驗不泄露為合格。4.6.7.5當工藝系統規定進行真空度或泄露性試驗時,其內的儀表管道系統應隨同工藝系統一起進行試驗。4.6.7.6壓力試驗過程中,若發現泄露現象,應泄壓后再修理。修復后,應重新試驗。4.7電氣防爆和接地4.7.1安裝在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的儀表、儀表線路、電氣設備及材料,其規格型號必須符合設計文件規定。防爆設備應有銘27、牌和防爆標志,并在銘牌上標明國家授權的部門所發給的防爆合格證編號。4.7.2防爆儀表和電氣設備引入電纜時,應采用防爆密封圈擠緊或用密封填料進行封固;外殼上多余的孔應做防爆密封,彈性密封圈的一個孔應密封一根電纜。4.7.3本質安全電路與非本質安全電路在同一電纜槽或同一電纜溝道內敷設時,應有接地的金屬隔板或具有足夠耐壓強度的絕緣板隔離,或分開排列敷設,其間距應大于50mm,并分別固定牢固。4.8.4本質安全電路中的安全柵、隔離器等關聯設備的安裝位置,應在安全區域一側或置于另一與環境相適應的防爆設備防護內,需接地的關聯設備,應可靠接地。4.7.5本質安全電路內的接地線和屏蔽連接線,應有絕緣層。4.728、.6本質安全型儀表及本質安全關聯設備,必須有國家授權的機構發給的產品防爆合格證,其型號、規格的替代,必須經原設計單位確認。4.7.7對爆炸危險區域的線路進行接線時,必須在設計文件規定采用的防爆接線箱內接線。接線必須牢固可靠,接觸良好,并應加防松和防拔脫裝置。4.7.8用電儀表的外殼、儀表盤、柜、箱、盒和電纜槽、保護管、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由于絕緣破壞而有可能帶危險電壓者,均應做保護接地。對于供電電壓不高于36V的就地儀表、開關等,當設計文件無特殊要求時,可不做保護接地。4.7.9儀表保護接地系統應接到電氣工程低壓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網上,連接應牢固可靠,不應串聯接地。4.7.10保29、護接地的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4.8儀表試驗4.8.1儀表在安裝和使用前,應進行檢查、校準和試驗,確認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及產品技術文件所規定的技術性能。4.8.2儀表安裝前的校準和試驗應在室內進行。4.8.3儀表試驗的電源電壓應穩定。交流電源及60V以上的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10%。60V以下的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5%。4.8.4儀表試驗的氣源應清潔、干燥,露點比最低環境溫度低10以上。氣源壓力應穩定。4.8.5單臺儀表的校準和試驗4.8.5.1指針式顯示儀表的校準和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面板清潔,刻度和字跡清晰;指針在全標度范圍內移動應平穩、靈活。其示值誤差、回程誤差應符合30、儀表準確度的規定;在規定的工作條件下傾斜或輕敲表殼后,指針位移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的規定。4.8.5.2數字式顯示儀表的示值應清晰、穩定,在測量范圍內其示值誤差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的規定。4.8.5.3變送器應進行輸入輸出特性試驗和校準,其準確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性能要求,輸入輸出信號范圍和類型應與銘牌標志、設計文件要求一致,并與顯示儀表配套。4.8.5.4溫度檢測儀表的校準試驗點不應少于2點。直接顯示溫度計的示值誤差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的規定。熱電偶和熱電阻可在常溫下對元件進行檢測,不進行熱電性能試驗。4.8.5.5壓力、差壓變送器的校驗和試驗應按設計文件和使用要求進行零點、量程調整和零點遷移量調整。4.831、.5.6對于流量檢測儀表,應對制造廠的產品合格證和有效的檢定證明進行驗證。4.8.5.7分析儀表的顯示儀表部分應按顯示儀表的要求進行校準。其檢測、傳感、轉換等性能的試驗和校準,包括對試驗用標準樣品的要求,均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和設計文件的規定。4.8.5.8單元組合儀表、組裝式儀表等應對各單元試驗和校準,其性能要求和準確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4.8.5.9單臺儀表校準和試驗合格后,應及時填寫校準和試驗記錄;儀表上應有合格標志和位號標志;儀表需加封印和漆封的部位應加封印和漆封。4.8.6儀表電源設備試驗4.8.6.1電源設備的帶電部分與金屬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用500V兆歐表測量時不應小于532、M。當產品說明書另有規定時,應符合其規定。4.8.6.2不間斷電源應進行自動切換性能試驗,切換時間和切換電壓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4.8.7回路試驗和系統試驗4.8.7.1回路試驗應根據現場情況和回路的復雜程度,按回路位號和信號類型合理安排。回路試驗應做好試驗記錄。4.8.7.2綜合控制系統可先在控制室內以與就地線路相連的輸入輸出端為界進行回路試驗,然后再與就地儀表連接進行整個回路的試驗。4.8.7.3檢測回路的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a在檢測回路的信號輸入端輸入模擬被測變量的標準信號,回路的顯示儀表部分的示值誤差,不應超過回路內各單元儀表允許基本誤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值。b溫度檢測回路可在檢測33、元件的輸出端向回路輸入電阻值或mV值信號。c現場不具備模擬被測變量信號的回路,應在其可模擬輸入信號的最前端輸入信號進行回路試驗。4.8.7.4控制回路的應符合下列要求:a控制器和執行器的作用方向應符合設計規定。b通過控制器或操作站的輸出向執行器發送控制信號,檢查執行器執行機構的全行程動作方向和位置應正確,執行器帶有定位器時應同時試驗。c當控制器或操作站上有執行器的開度和起點、終點信號顯示時,應同時進行檢查和試驗。4.8.7.5程序控制系統和聯鎖系統的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a程序控制系統和聯鎖系統有關裝置的硬件和軟件功能試驗已經完成。b系統中的各有關儀表和部件的動作設定值,應根據設計文件規定進行整34、定。c聯鎖點多、程序復雜的系統,可分項和分段進行試驗后,再進行整體檢查試驗。d程序控制系統的試驗應按程序設計的步驟逐步檢查試驗,其條件判定、邏輯關系、動作時間和輸出狀態等均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e在進行系統功能試驗時,可采用已試驗整定合格的儀表和檢測報警開關的報警輸出接點直接發出模擬信號。f系統試驗中應與相關的專業配合,共同確認程序運行和聯鎖保護條件及功能的正確性,并對試驗過程中相關設備和裝置的運行狀態和安全防護采取必要措施。5 施工安全措施5.1施工人員在工作中按石油化工安全技術規程進行施工,并應遵循下列規定:5.1.1工作中要思想集中,穿戴必要的保護用品。5.1.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時必須系安全帶,攀梯作業應有專人扶梯。5.1.3嚴禁酒后上崗,工作時嚴禁打鬧。5.1.4施工中機具應有專人看管,使用中應嚴格按照規程操作。5.1.5交叉作業中,施工人員在高空作業禁止隨意拋揚,工具應入工具袋內。禁止拋接物品,高空電氣焊作業注意防止灼傷他人和引起火災,地面要有專人監護。5.1.6吊裝作業時,索具、機具必須認真檢查,不合格不得使用。5.1.7施工機具應按操作規程操作,并注意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5.2定期召開安全會議,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學習檢查,落實安全措施,保證文明施工。在總結安全經驗的同時對今后的施工安全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