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5691
2022-10-10
13頁
1.06MB
1、 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一、鉆孔樁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測量放線埋輔樁設備就位監理校核安裝護筒鉆進成孔清 孔移 機吊放鋼筋籠吊放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護筒注漿/補漿泥漿系統廢泥漿處理監理復核鉆進質量自檢渣土外運驗 收鋼筋籠檢查導管檢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檢查二、成樁工序示意圖下圖為旋挖鉆孔灌注樁從護筒打設、鉆機就位鉆進作業、靜態泥漿護壁、吊放鋼筋籠、灌注水下砼、振拔護筒等一系列的施工過程。三、測量放線1、在測定樁位前,先復核基點,閉合測量。搞清基點與紅線關系,符合要求后,再測定樁位。復核樁位坐標,確認設計圖紙提供的樁位數據。2、放樣與護筒埋設:由專職測量人員采用全站儀對樁位采用坐標法進行實地放樣。 沿2、樁中心呈“十”字型引出四個樁位點用來控制樁位,作為單樁護樁 單樁護樁采用短鋼筋,高度30cm,埋入地下15cm。 樁位處清理完塘渣后,再由專職測量人員進行復核,確保樁位偏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3復核: 施工員自檢:施工員用幾何尺寸方法復核樁位,開孔前對樁位復核一次,若短鋼筋被破壞或發生位移及時通知測量進行復測。 測量員:測定樁位分三次,在挖埋護筒前測量一次,在埋設護筒后復測一次使護筒中心與樁位偏差不大于50mm,并做好樁位標志。然后用水準儀測量護筒標高,做好測量記錄,第三次測量,在鉆機就位前進行,并檢查鉆機是否對準樁心標記。四、泥漿制備由于鋼護筒長度有限,當鉆頭進入護筒以下土體時,由于旋挖鉆機成3、孔速度快,孔壁上形成較明顯的螺旋線,使孔壁無法形成泥皮,護壁性欠佳,容易產生縮頸、垮孔。為了防止坍孔,穩定孔內水位及便于挾帶鉆渣,采用黏土或膨潤土制備成泥漿注入孔內,利用靜態泥漿的液柱壓力來保持孔壁穩定。泥漿的配合比應根據地基土層的狀況、鉆機、工程條件來定。膨潤土制備泥漿性能指標參見2004浙G23圖集,如下表:序號檢查項目性能指標檢驗方法1比重1.51.20用比重計量,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處取樣2粘度1025s50000/70000漏斗法3含沙率95%量杯法5失水量30ml/30min失水量儀6泥皮厚度13mm/30min失水量儀7靜切力1min 2030mg/cm210min 501004、mg/cm2靜切力計8穩定性0.03g/cm29pH值79pH試紙 五、鉆機就位鉆機就位時,要事先檢查鉆機的性能狀態是否良好。保證鉆機工作正常。通過測設的樁位準確確定鉆機的位置,并保證鉆機穩定,通過手動粗略調平以保證鉆桿基本豎直后, 即可利用自動控制系統調整鉆桿保持豎直狀態。 六、鉆進成孔1、旋挖鉆機的設置及調整施鉆時,將鑰匙開關打到電源檔,旋挖鉆機的顯示器顯示旋挖鉆機標記畫面,按任意鍵進入工作畫面。先進行旋挖鉆機的鉆桿起立及調垂,即首先將旋挖鉆機移到鉆孔作業所在位置,旋挖鉆機的顯示器顯示鉆桿工作畫面。從鉆桿工作畫面中可實時觀察到鉆桿的X軸、Y軸方向的偏移。操作旋挖鉆機的電氣手柄將鉆桿從運輸狀5、態位置起升到工作狀態位置,在此過程中,旋挖鉆機的控制器通過采集電氣手柄及傾角傳感器信號,通過數學運算,輸出信號驅動液壓油缸的比例閥實現閉環起立控制。實現鉆桿平穩同步起立。同時采集限位開關信號,對起立過程中鉆桿左右傾斜角度進行保護。在鉆孔作業之前需要對鉆桿進行調垂。調垂可分為手動調垂、自動調垂兩種方式。在鉆桿相對零位5范圍內才可通過顯示器上的自動調垂按鈕進行自動調垂作業;而鉆桿超出相對零位5范圍時,只能通過顯示器上的電動按鈕或操作箱上的電氣手柄進行手動調垂工作。在調垂過程中,操作人員可通過顯示器的鉆桿工作界面實時監測桅桿的位置狀態,使鉆桿最終達到作業成孔的設定位置。2、鉆孔作業鉆孔時先將鉆斗著地6、,通過顯示器上的清零按鈕進行清零操作,記錄鉆機鉆頭的原始位置,此時,顯示器顯示鉆孔的當前位置的條形柱和數字,操作人員可通過顯示器監測鉆孔的實際工作位置、每次進尺位置及孔深位置,從而操作鉆孔作業。在作業過程中,操作人員可通過主界面的三個虛擬儀表的顯示動力頭壓力、加壓壓力、主卷壓力,實時監測液壓系統的工作狀態。開孔時,以鉆斗自重并加壓作為鉆進動力,一次進尺短條形柱顯示當前鉆頭的鉆孔深度,長條形柱動態顯示鉆頭的運動位置,孔深的數字顯示此孔的總深度。當鉆斗被擠壓充滿鉆渣后,將其提出地表,操作回轉操作手柄使機器轉到平臺上,用裝載機將鉆渣裝入運渣車運至場外廢除,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或污染。完畢后,通過操作顯示7、器上的自動回位對正按鈕機器自動回到鉆孔作業位置,或通過手動操作回轉操作手柄使機器手動回到鉆孔作業位置。此工作狀態可通過顯示器的主界面中的回位標識進行監視。施工過程中通過鉆機本身的三向垂直控制系統反復檢查成孔的垂直度,確保成孔質量。鉆孔過程中根據地質情況控制進尺速度:由硬地層鉆到軟地層時,可適當加快鉆進速度;當軟地層變為硬地層時,要減速慢進;在易縮徑的地層中,應適當增加掃孔次數,防止縮徑。鉆渣要及時運出工地,棄運到合適的地點以達到環境保護的要求。成孔檢查:(1)成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對孔深、孔徑、孔壁垂直度、沉淀厚度等進行檢查,檢測前準備好檢測工具,測繩等。(2)沉淀厚度必須進行檢查,檢測前準備好8、檢測工具,測繩、檢孔工具等。(3)檢孔工具:檢孔圓板的外徑D為直徑加200mm300mm的鋼板,厚度為8mm15mm,重量為2.5 Kg5 Kg。檢孔鋼筋為22鋼筋、長度1.4m。(4)檢孔圓板測繩采用鋼絲測繩,測繩直接綁扎在檢孔圓板與檢孔鋼筋頂面。(5)沉渣的檢測,把檢測器放下去,記錄檢測圓板上測繩的長度;在用鋼絲測繩把檢孔鋼筋放下去、記錄檢孔鋼筋加測繩的長度;兩長度之間的差就是沉渣厚度。(6)檢測標準:孔深、孔徑不小于設計規定;鉆孔傾斜度誤差不大于1;沉渣厚度與符合設計規定:沉渣厚度50mm。七、清孔鉆孔結束后對孔底進行清理是保證鋼筋混凝土灌注樁質量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因本工程樁基礎施工9、選用先進鉆孔設備,用優質人工泥漿護壁,并備有平底清渣鉆斗清渣,主要目的是清除少部分沉渣及調整泥漿,使孔底淤積小于5cm,以滿足承載力的要求,清孔泥漿指標:漏斗粘度1720S,泥漿比重1.101.15,含砂率小于2%,二次清孔驗收后30分鐘即灌入第一斗混凝土。八、鋼筋籠制作與安裝鋼筋籠在現場加工制作,用吊車吊入樁孔進行下放。1、鋼筋籠的制作由于本工程樁基較深,為保證鋼筋籠的整體質量和吊裝時的安全,鋼筋籠分兩次或多次綁扎成型,分兩次吊裝到位。鋼筋籠所用鋼材有產品合格證和現場抽檢復查資料,滿足有關規范要求。制作安裝時主筋接頭按規定錯開。鋼筋籠加工確保主筋位置準確。鋼筋籠安裝時用專用的起吊工具起吊,起10、吊過程中避免鋼筋籠變形過大,不將偏斜、彎扭的鋼筋籠吊入鉆孔樁內。安裝到位后及時固定,防止脫落及鋼筋籠在混凝土灌過程中上浮。2、鋼筋籠的運輸及安裝整根鋼筋籠制作完成后,經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然后在鋼筋籠加工場內用吊車吊至樁孔內安裝就位。鋼筋籠安裝前應清除粘附的泥土和油漬,保證鋼筋與混凝土緊密黏結。 3、鋼筋籠的下放現場鋼筋籠的起吊直接利用吊車先進行鋼筋籠下截吊裝,吊點設置在每節鋼筋籠最上一層加勁箍處,對稱布置,共計四個,吊耳采用圓鋼制作并與相應主筋焊接,下截鋼筋吊裝完成后,使用兩根鋼管作為扁擔梁橫穿鋼筋籠頂部加強筋下,將整個下截鋼筋籠懸掛在鋼護筒上,再用吊車將上截鋼筋籠吊裝就位,與下11、截鋼筋籠進行主筋的連接以及加強筋、箍筋的焊接作業,整體焊接成型后再提起連接好的鋼筋籠,抽出扁擔梁,緩慢下放下放鋼筋籠。鋼筋籠下放到位后將吊筋與護筒焊接固定,防止澆注混凝土時鋼筋籠的上浮和下沉。固定時,要根據鋼護筒的偏位情況將鋼筋籠中心反方向調整,以使鋼筋籠中與樁中心重合。4、聲測管埋設根據規范對鉆孔灌注樁的檢測的相關規定,做超聲波檢測樁身質量。(1)聲測管數量按規范規定不少于10%,具體數量詳見檢測方案,具體位置現場確定。(2)聲測管宜采用專用金屬聲測管,其內徑宜為50-60mm。(3)安裝聲測管時,應牢固固定在鋼筋籠內側,呈對稱形狀布置,且相互平行,并與樁橫截面垂直;管底封閉,與鋼筋籠底端齊12、平,管口應加蓋封閉,避免雜物落入影響檢測。(4)聲測管堵塞處理方法:用軟管伸到堵管位置并用水進行沖洗,使堵塞的泥土化為泥漿,被清水沖出。 九、導管下放1、導管選擇(1) 導管采用專用的螺旋絲扣導管,導管采用200250mm直徑導管,中間節長2m,最下節長4m,配 備0.5m、1m、1.5m非標準節。導管制作要堅固、內壁光滑、順直、無局部凹凸, 對于舊導管在試壓前應通過稱重的方式判定導管壁厚是否滿足使用要求。(2)導管在使用前,除應對其規格、質量和拼接構造進行認真地檢查外,應進行試拼和試壓,試壓導管的長度應滿足最長樁澆筑需要,導管自下而上順序編號和節段長度,且嚴格保持導管的組合順序,每組導管不能13、混用。導管組拼后軸線差,不宜超過鉆孔深的0.5%且不大于10cm。試壓壓力為孔底靜水壓力的1.5倍。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 導管長度應按孔深和工作平臺高度決定。漏斗底至鉆孔上口段,宜使用非標準節導管。(4) 導管下放應豎直、輕放、以免碰撞鋼筋籠。下放時要記錄下放的節數,下放到孔底后,理論長度與實際長度進行比較,是否吻合。(5)下放導管到孔底后,經檢查無誤后,輕輕提起導管,控制底口距離孔底0.250.4m,并位于鉆孔中央。2、導管水密性試驗導管須經水密試驗不漏水。水密性試驗方法是把拼裝好的導管先灌入70%的水,兩端封閉,一端焊接出水管接頭,另一端焊接進水管接頭,并與壓水泵出水管相接,啟動壓水14、泵給導管注入壓力水,當壓水泵的壓力表壓力達到導管須承受的計算壓力時,穩壓10分鐘后接頭及接縫處不滲漏即為合格。3、導管安裝導管安裝時應逐節量取導管實際長度并按序編號,做好記錄以便砼灌注過程中控制埋管深度。并應檢查橡皮圈是否安置和每個導管兩頭絲扣有無破絲等現象,以免灌注過程中出現導管進水等現象。十、水下灌注混凝土1、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流程(1)下放鋼筋籠。(2)安放導管。在導管底部開放的狀態下將導管緩慢的沉到距孔底300500mm的深度處。(3)將封口板或球塞放在漏斗底部,封口板用細鋼絲繩引出。(4)灌入首批混凝土,加滿整個料斗。(5)將封口板或者球塞向上拔出,初灌混凝土,導管埋入混凝土內2米以15、上。(6)連續灌注混凝土,上提導管,導管下口要始終埋在混凝土內下2米以上,嚴禁提出。(7)混凝土灌注完畢,拔出護筒。2、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點(1)灌注首批混凝土時,導管埋入混凝土內的深度不小于2米。(2)連續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應連續不斷灌注混凝土,嚴禁中途停工(兩次混凝土灌注間隔不能大于30min)。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深度。探測次數一般不少于所使用的導管節數,并應在每次起升導管前探測1次管內外混凝土面高度。遇特別情況(局部嚴重超徑、縮徑、漏失層位和灌注量特別大的樁孔等)應增加探測次數,同時觀察返水情況,以16、正確分析和判定孔內情況。(3)導管的埋深:導管的埋深大小對灌注質量影響很大。埋深過小,往往會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漿沉渣夾裹卷入管內形成夾層;埋深過大,導管底口的起壓力減小,管內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堵管。最大埋深不宜超過最下端導管長度或6m。(4)混凝土灌注時間: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灌注時間必須控制在埋入導管中的混凝土不喪失流動性的時間內,必要時可參入適量緩凝劑。(5)樁頂的灌注標高及樁頂處理:樁頂的灌注標高至少比設計標高增加1.0米,以便清楚樁頂部的浮漿渣層。(6)在灌注過程中,后續的混凝土宜通過溜槽徐徐灌入漏斗和導管,不得將混凝土整斗從上面導入管內,以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間的橡膠墊而使導管漏水。 十、后注漿后注漿施工方法及要求同轉盤式鉆孔灌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