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橋大型橋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5795
2022-10-10
19頁
265.04KB
1、第一章工程概述一、概述(一)工程概況安慶長江大橋起始于長江北岸合安高速公路安慶連接處,在圣埠處與合安高速公路大橋接線直接相連,與國道318線及國道206線的共線段通過菱湖北路互通立交相連;南與國道318線及國道206線的分界點直接相連。大橋穿越安慶市區,在安慶市東門汽車輪渡處跨越長江天塹及南北岸部份區域,全長約5.9Km。大橋的建設對促進沿江地區特別是皖西南大別山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橋為50+215+510+215+50m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主橋全長1040m。本標段范圍為K20+118.500K20+638.500。主橋采用全焊扁平流線形封閉鋼箱梁,空間雙索面2、扇形鋼絞線斜拉索。鋼箱梁梁高3.0m(橋中心線處),斜拉索16對共64根,在梁上錨固標準間距為15m,在塔上錨固間距為2.02.5m,與索塔連接采用鋼箱式錨固,與主梁的連接采用錨箱式錨固。斜拉索在塔端張拉。索塔采用鋼筋砼分離上塔柱倒Y型索塔,錨索區上塔柱為分離單箱單室多邊形斷面。索塔設上、中、下三道橫梁,均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索塔總高184.781m,橋面以上塔高與主跨比為0.2616。主橋索塔采用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樁復合基礎,雙壁鋼圍堰外徑32m,內徑29m,壁厚1.5m。鋼圍堰高度59m。圓形承臺直徑29m,高6.0m,承臺頂面高程3.25m(黃海高程,下同)。承臺下為18根直徑3.3、0m的鉆孔灌注樁,樁位呈梅花形排列,樁中心距為6.0m。封底設計為C25砼,厚7.0m。主橋邊跨及輔助跨處各設一個輔助墩和一個過渡墩,其中輔助墩為雙柱式實心結構,基礎為8根3m的大直徑鉆孔灌注樁基礎;過渡墩為分離式實體結構,基礎為24根直徑2m的鉆孔灌注樁基礎。(二)主要技術標準:橋梁等級:四車道高速公路特大橋設計行車速度:100km/h橋面寬度:31.2m,四車道橋面標準寬度26.0m,中間設2.0m寬中央分隔帶,兩邊各設0.5m防撞護欄。主橋斜拉橋兩邊增設錨索及檢修寬度。荷載標準:汽車-超20級,掛車-120橋面最大縱坡:3.0%橋面橫坡:2.0%設計洪水頻率:1/300地震列度:基本烈度4、度,按度設防通航水位:最高通航水位16.930m(20年一遇),最低通航水位2.480m(保證率99%)通航凈空:最小凈高24m,主通航孔雙向航寬不小于460m,邊通航單向航寬不小于204m。(三)本施工標段主要工程內容:1、臨時工程:包括臨時道路與施工便道的修建、養護及拆除;臨時供電的電力系統、臨時電信系統及供水系統的配置、維護及拆除等。2、主橋基礎:鋼圍堰刃腳段及其余鋼圍堰單元的起吊、定位、拼裝、接高及下沉;配合鋼圍堰焊接工作;鋼圍堰下沉落床,鋼護筒制作與沉放,砼封底,澆注索塔基礎鉆孔灌注樁及承臺;按圖紙要求對鋼圍堰進行切割。3、主塔:安裝塔吊,提升模板,澆注分離上塔柱倒Y形索塔砼,張拉索5、塔橫向及環向預應力鋼束;拆除模板及臨時支撐。4、輔助墩:鋼套箱加工、制造及安裝就位,鉆孔灌注樁施工,鋼套箱內水下砼封底、澆注承臺、爬升模板澆注墩身。5、過渡墩:鉆孔灌注樁施工、澆注承臺、爬升模板澆注墩身。6、主橋上部:安裝橋面吊機,吊裝全部鋼箱梁逐段就位,安裝鋼絞線斜拉索,拆除橋面吊機,邊跨壓重施工,檢查車安裝,配合安裝支座及伸縮縫裝置。二、地理位置橋位位于長江安慶河段振風塔以下,鵝眉洲分流口以上部分。該處江段單一、順直、穩定,橋位處兩岸江堤堤距1660m,河床斷面表現為北岸邊坡較陡,南岸邊坡較緩。其中深泓區中線靠近北岸,距北岸約580m,寬約1100m,平均水深約35.9m,最大水深距北岸大6、堤347m處,水深為38.9m。三、氣象橋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溫差較大。春季以風和日麗天氣為主,夏季炎熱,秋高氣爽,冬季天氣晴朗,寒冷干燥。安慶月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2.5。安慶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多年最大風速20m/s,瞬間極大風速24.2m/s(1997年8月19日,風向東北偏北)。橋址區位安慶市歷年氣溫及氣流參數見下表:安慶歷年各月平均氣溫特征值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極端最高極端最低氣溫3.85.19.816.121.525.128.728.523.618.112.06.016.57、40.2-12.5統計年份1951年1990年安慶歷年氣流特征值表分項各年最大風速常年主導風向夏季主導風向冬季主導風向瞬間極大風速特征20m/s東北風西南風東北風24.2m/s四、水文(一)水位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橋址河段內設有安慶水位站,根據已有資料表明統計出的安慶站月平均水位見下頁表:(二)流速與流向長江安慶段位于長江下游非感潮河段,根據實測的洪中兩級水位的流速、流向資料,橋位附近河段流速分布較為均勻,全年主流位置居中偏左,流速相對較小。橋軸線法向夾角在0左7.5之間。 安慶水位站逐月水位平均值表(黃海高程:m)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4.304.666.458.8010.8318、2.1913.0512.4711.7410.959.016.42最低3.183.103.955.618.159.6111.0110.7410.108.786.243.99平均3.613.845.217.069.5910.8512.2811.7611.2110.097.755.04長江安慶段的平均水面比降,九江至安慶段為0.0203,安慶至大通段為0.0189。此處,根據長江下游多年資料統計分析,汛期比降一般較枯水期比降大。(三)3月份7月份20年一遇最高、最低水位 (19812001) (黃海高程)月份極值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最高值11.7511.8912.1815.8616.57最9、低值2.694.725.726.48.72(四)橋址設計水位及計算流量以安慶水位站和下游大通站資料為依據,按分洪與不分洪兩種情況,分析內插得安慶站及橋位處的水位及流量。大橋的設計洪水位及流量采用設想不分洪情況理論頻率值。設想不分洪橋位處各頻率洪水位、流量表項 目安慶水位站安慶大橋橋址20年一遇水位(m)16.9816.93流量(m3/s)810008400050年一遇水位(m)17.6817.63流量(m3/s)8700091000100年一遇水位(m)18.2218.17流量(m3/s)9100095000300年一遇水位(m)19.0218.97流量(m3/s)97000101000注:水10、位標高為黃海高程,單位m。五、工程地質橋位區北岸為長江高河漫灘級階地和級階地。河床寬度1655m。第四系覆蓋層厚度2336m,河床北側最薄8.5m。基巖為白堊系上統宣南組紫紅色粉細砂巖夾疏松砂巖、粘土質粉砂巖、粉砂質粘土巖和雜色礫巖,其中雜色礫巖為較軟巖、粉細砂巖為軟質巖,其余為極軟巖。橋位處基巖構造變形較微,橋位未見斷層,裂隙也少見,巖體完整。極軟巖承載力很低,北側河床沖刷和北側岸坡穩定對橋基穩定的影響,是橋位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主橋范圍均為負地形,高程0.36m6.74m,最低24m。極軟層-疏松砂巖和極軟層-粘土質粉砂巖對主橋各墩位影響較小。作為墩基樁端持力層的粉細砂巖,在主橋各墩位占811、292%,以北主塔墩含量最高,主橋各橋墩基礎巖體工程地質條件總體來說較好。項目區內巖、土物理力學指標見下表:橋位各主要巖石力學指標值地層巖石名稱風化程度天然單軸抗壓強度(Mpa)容許承載力0鉆孔樁周土極限摩阻力i備注(Kpa)(Kpa)K2粘土質粉砂巖微新鮮3.77600130粉砂質粘土巖微新鮮3.66400100砂巖微新鮮12.141600200疏松砂巖微新鮮0.71300100橋位各主要土層力學指標值層號土層名稱物理狀態容許承載力0鉆孔樁周土極限摩阻力i孔隙比液性指數砂土密實程度粘性土狀 態L(Kpa)(Kpa)2粉質輕亞粘土0.9070.49可塑120403淤泥質粉質輕亞粘土1.260112、.15流塑70204淤泥質亞砂土夾粉土0.9730.953軟塑80205粉質輕亞粘土及重亞粘土0.7370.55可塑280501粉質輕亞粘土0.7150.24硬塑300702粉質亞砂土夾粉土、粉細砂0.7870.51可塑250653砂礫石中密密實400110橋位區位于地震烈度度區內。第一部分 4#主墩施工第一章 錨錠系統鋼圍堰的穩定、就位和糾扭主要靠錨定系統完成,4#墩墩位處枯水期水深就在20米左右,(2001年11月2日實測泥面標高-13.00米,水位+7.3米。)屬深水鋼圍堰施工,受力非常復雜,施工難度較大,且施工船舶受通航影響,橋位上游約500米處有過江光纜,錨定系統拋錨必須避開光纜區域13、。經與有關航道管理部門的協商,已經劃分出明確的拋錨區和禁航區,詳見附圖01。第一節 錨碇系統的設計計算一、基本質料:、設計依據的資料:1.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施工圖設計;2.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招標文件和參考資料;、氣象常年主導風向:東北風;風速:多年最大20m/s;瞬間極大24.2 m/s;基本風壓:按24.2 m/s計;、水文:1. 水位: 安慶水位站逐月水位平均值表(黃海高程:m)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4.304.666.458.8010.8312.1913.0512.4711.7410.959.016.42最低3.183.103.955.618.159.6111.0110.7414、10.108.786.243.99平均3.613.845.217.069.5910.8512.2811.7611.2110.097.755.04施工水位按12月份平均水位+5.0計。2. 流速與流向:橋位處水流流速中水期為: 0.91-1.31m/s流向與橋軸線法線方向夾角為左4右7.8;洪水期橋位處流速1.83-2.3m/s,水流方向與橋軸線法線方向夾角為左0右7.5;、工程地質:1. 4#墩泥面高程:-13.0-16.8米2. 覆蓋層厚度:-43.0-16.8米,厚約27米;二、 計算所用參數的選定:按照工程進度計劃安排,從首節鋼圍堰入水到封底,施工期從2001年11月到2002年4月,為15、確保安全,參數選取均按最不利情況考慮,圍堰著床在12月,流速選定為中水期流速的上限流速1.31m/s,另考慮到圍堰入水后減小河床斷面引起流速增大,同時圍堰周圍產生渦流和吸力也可能引起流速增大,故分別取1.1倍的流速增大系數;流向夾角取最不利值7.8,沖刷深度按6米考慮(著床),鋼圍堰露出水的最大高度按8(6+2)米計;基本風荷載W0=0.5KN/m2。綜合上述所得計算參數如下:水位5.0米流速:V=1.311.11.1 m/s=1.6 m/s流向:7.8墩位泥面高程:-16.0米覆蓋層厚度:27米鋼圍堰著床時刃腳高程:-22.0米鋼圍堰露出水面高度:8.0米基本風壓:W0=0.5KN/m2定位16、船尺寸(長寬高):44.8m9m2.1m定位船負載吃水深度:1.1m導向船尺寸(長寬高):45m9m2.0m導向船負載吃水深度:1.1m鋼圍堰外徑:32m三、錨錠系統所需外力計算:作用于錨錠系統的外力主要有鋼圍堰、定位船、導向船和導向船旁工作船組的水阻力、風阻力,現分別計算如下:1、動水阻力:根據公路橋涵設計規范知:R1=KAV2/2g 式中:K:水流阻力系數,圓形取0.8 :水容重,取10KN/m2 A:圍堰入水部分在垂直于水流平面上的投影面積A=32(22+5)=864m2V:計算流速,取1.6m/sg:重力加速度,取10m/s2這樣,R1=0.8108641.62/(210)=885KN17、2、圍堰風阻力:根據規范知: R2=KKZ W0 F=128 KN式中:K:風載體形系數取1.0 K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偏大取1.0W0:基本風壓,W0=0.5KN/m2 F:擋風面積,F=32(6+2)=256m23、施工船組水流阻力:根據規范和有關質料知: R3=(fSV2+A1 V2)10-2 (KN)式中:S:船泊浸水面積,S=L(10T+B)=5018m2 f:為鐵駁摩阻力系數取0.17 L:為船舶長度 按44.8m計 T:吃水深,按最大吃水深1.0m B:船寬綜合考慮按100m :阻力系數,方船頭按10.0取 A1:船舶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積 A1=TB=120m2 則 R3=518、2.6(KN)4、作業船組所受風阻力: R4=KKZ W0 F 式中:K:風載體形系數取1.0 K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偏大取1.0W0:基本風壓,W0=0.5KN/m2 F:擋風面積,取F=3100=300m2則 R4=150KN 綜上所述可知,錨錠系統所受最不利外力組合為: R總=R1+R2+R3+R4=885+128+53.6+150=1215.6KN四、主錨個數的計算: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及施工實際情況,擬采用混凝土蛙式錨,混凝土蛙式錨錨著力按下列公式計算:根據公路施工手冊橋涵上冊:對于鋼筋混凝土錨,河床覆蓋層砂土時:W=(11.5)R/10式中:W為混凝土蛙錨在空氣中重量,t;R為錨的總19、拉力,單位KN,取K=1.2;則每個錨可提供的錨著力為:R=4510/1.2=375KN故所需主錨個數為:N=1215.6/375=3.24個為安全計,取6個45噸蛙式鋼筋混凝土錨塊。每個錨受力:1215.6/6=202.6KN202.6/375=54% 即主錨錨力只達到可提供錨力的54%。五、錨鏈計算: 根據公路施工手冊橋涵上冊:對于有檔錨鏈,錨鏈直徑 d=PK/0.025 (mm) 式中:K為安全系數,取K=3P為錨的拉力,取P=20.26t則:d=49mm按鎮江錨鏈廠產品試驗負荷表中提供數據,按3.0的安全系數考慮選用54的M2級有擋鏈作為主錨錨鏈,每個主錨配3節25米長錨鏈。六、鋼絲繩20、選擇:錨繩系用鋼絲繩與錨鏈聯結,錨鏈平躺在河床上,考慮到有過江光纜影響,錨繩長度受一定限制,按每個主錨配75米錨鏈,聯結300米鋼絲繩,本工程選用619-43-1700鋼絲繩,其安全系數K=1190/203=5.9 符合要求。七鋼圍堰下拉攬計算:鋼圍堰擬設兩層布置。第一層設在刃腳以上5米處,拉力為Rb1。距離轉動軸心為hb1。第二層設在刃腳以上14m處,拉力為Rb2,距離轉動軸心為hb2。轉動軸心在導向架位置附近,按水面位置考慮。鋼圍堰水阻力R1作用中心取水面以下鋼圍堰高度1/3位置處。風荷載R2作用在水面以上鋼圍堰高度1/2位置處,則: h1=(5+22)/3=9m hb1=(5+22)-521、=22mh2=8/2=4m hb2=(5+22)-14=13m由Rb1/Rb2=hb1/hb2 得 Rb2=Rb1hb2/hb1 對轉動軸心取矩:則有:Rb1hb1+Rb2hb2= R1h1+R2h2 得 Rb1hb1+hb22/hb1Rb1=R1h1+R2h2 Rb1=(R1h1+R2h2)/(hb12+hb22)hb1 =229KN Rb2=165KN采用 619-43-1700鋼絲繩第二層拉纜 k=(Fg/Rb2)=0.82(1190/165)=5.9第一層拉纜k=(Fg/Rb1)=0.82(1190/229)=4.26滿足k=36之間,故該型鋼絲繩為下層拉纜是安全的。第二節 錨碇系統的22、組成橋位處水流方向與橋軸線夾角接近90,故錨碇系統按墩軸線南北對稱布置。錨碇系統主要包括定位船、導向船及錨碇設施。錨碇系統平面總體布置見附圖-02。1定位船:定位船主要作用是導向船拉纜及鋼圍堰下拉纜傳來的力傳給主錨系統,并調節導向船和鋼圍堰上、下游方向和位置以及使各錨受力均勻。 根據定位船的受力特點,采用380噸加長方駁改造而成,船長42.5米,型寬9米,型深2.6米,空載吃水0.38米,重載吃水2.1米,甲板承載力4t/m2 。上設拉力架承受水平力而不致使船體受力,拉力架設于船體中部,按最大受力200噸設計。其上安裝卷揚機用于所有錨纜連接收緊,主錨定位后除非水位變化過大,一般不需大幅度調整主23、錨。定位船總體布置見附圖-03。定位船設置包括以下系統:主錨系統:定位船主錨6個,錨塊為45噸混凝土蛙式錨塊,錨塊結構及配筋分別見附圖04、05。錨鏈按鎮江錨鏈廠產品試驗負荷表中提供數據,按5.0的安全系數考慮選用54的M2級有擋鏈作為主錨錨鏈,每個錨塊配3節27.5米長錨鏈。鋼絲繩按一個主錨受力為30t計,查鋼絲繩性能表得選用619-43-1700鋼絲繩,其安全系數大于4.0。拉纜系統:由4根619-43-1700鋼絲繩拉纜固定裝置和調纜設施組成,用以調整與導向船的相對位置,使導向船精確定位;下拉纜系統:由2根拉纜固定裝置和調纜設施組成,以調節圍堰上下游方向的垂直狀態,詳見附圖06;邊錨系統24、:邊錨主要作用是調節定位船平行于橋軸線的南北方向位置,抵抗主錨的不平衡水平分力,在定位船兩側各設置2個混凝土錨,每個鋼筋混凝土蛙式錨塊重30t, 每個錨配2節50米長錨鏈。卷揚設備:設4臺5噸卷揚機作為定位船上各調纜的動力車,每臺卷揚機均設有量程100KN的測力計,以便測定每根錨纜的拉力。拉力架:承受定位船工作負荷而不使拉力直接作用于船體,船頭主錨拉力和船尾各拉攬形成對拉平衡。2.導向船的布置:導向船兩艘,根據圍堰大小及受力情況采用250噸方駁,船長44.8米,型寬9米,型深1.82米,空載吃水0.4米,重載吃水1.1米,甲板承載力4t/m2 。導向船側錨4個45噸混凝土蛙式錨塊。兩艘方駁通過25、桁架連接成雙船體,主要作用為圍堰的安裝、定位、導向、下沉等的工作平臺。導向船布置結構見附圖07。導向船上設有各種拉纜及其調節系統,其中聯結梁系統由多層萬能桿件桁架組裝而成,上、下游側萬能桿件拼裝成的桁架斷面尺寸均為2m4m,詳見附圖08、09。在聯結梁與圍堰接觸點處設有橡膠護舷。橡膠護舷作為鋼圍堰下沉的導向架,同時可避免鋼圍堰對船只的直接碰撞。橡膠護舷導向架見附圖10。導向船本身的定位系統由兩組纜繩系統組成,其一由4根纜繩與定位船相聯,其二由2個前邊錨和2個45方向尾錨組成,構成自身定位移動系統,導向船上4個錨塊均為45噸混凝土蛙式錨塊。導向船上設置的主要設備有:與定位船相聯的拉纜系統,由雙柱26、纜樁、導纜轉盤以及水平導纜滾筒組成,共計兩套。邊錨纜調纜系統,由雙滾子導纜鉗、四輪滑車組、拉力架、調節索及相配套的鋼絲繩、眼板、卸扣等共4套。尾錨纜調纜系統設備同邊錨纜共2套。鋼圍堰糾扭系統,用于糾正鋼圍堰在定位安裝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轉動偏差,由四輪滑車、拉力架及相配套的鋼絲繩、卸扣組成,共4套。絞車系統:每條船均設有2臺500KN卷揚機,用于全船調纜系統的動力供應。同樣每臺卷揚機均設有量程100KN測力計。聯接梁系統:兩條導向船由萬能桿件和鋼管構成的桁架聯結成整體。第三節 錨碇系統的施工工藝流程定位船安裝改造定位船拋自備錨初步就位拋定位船14#、12#江側邊錨并帶纜到定位船導向船拼接導向船初步27、就位 調整各錨纜錨力使定位船準確就位施工準備橡膠護舷導向架安裝按的順序拋定位船的主錨并帶纜到定位船拋定位船岸側7#、9#邊錨并帶纜到定位船拋導向船江側13#、18#和11#邊錨和尾錨八字錨并帶纜到導向船拋導向船岸側10#、15#和8#邊錨和尾八字錨并帶纜到導向船拋導向船16#和17#尾錨錨碇系統施工完畢調整導向船各錨纜拉力使定位船精確定位一、 參考同類橋型的施工經驗,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擬定拋錨施工工藝流程如下:第四節 錨碇系統的施工1施工測量: 由于拋錨區靠近光纜區域和主航道,經與有關航道管理部門的協商,已經劃分出明確的施工區和拋錨區,(見附圖01)固拋錨時必須按預定的位置拋設。 測量定位在28、大橋測量控制網的基礎上建立測量基線,并設置一些臨時控制點,在岸上布置兩臺全站儀,采用前交會法定位。 各錨塊的坐標已計算出來,由于水深較深,11月中旬拋錨水深約20米左右,錨塊在下沉過程中由于水流的沖擊會使錨塊向下游移動一段距離,故錨塊拋設位置應比設計位置向上游搶一定距離,各錨點的搶位情況如下:導向船尾八字錨10#,11#向上游搶10米,其余錨塊均向上游搶20米。搶位后的坐標見附圖02。 2.拋錨施工: (1) 施工準備: 拋錨施工應座好以下工作:a 錨塊起吊鋼絲繩準備就位;b 錨塊放到送錨船上;c 錨塊與錨鏈用配套卸扣聯起來;d 錨塊整體擺放在送錨船上,以便于下放;e 拉纜鋼絲繩與錨鏈用相應夾29、子聯結好;f 準備足夠數量配套的夾子,扳手以及短扣等起重常用工具;g 對所有錨鏈、錨纜、卸扣和卷揚機及其聯結情況進行全面檢查;h 各項工作指定專人負責,由總指揮協調調動。(2) 拋錨: 作好充分準備工作后開始拋錨。用拖輪將120噸浮吊拖至錨位處,送錨船靠近起重船,起重船吊起錨塊,注意用鋼絲繩將錨鏈打住,防止錨鏈隨錨塊入水成堆。慢慢調整錨塊位置,測量進行觀測,達到錨位施工坐標后,拖輪穩住起重船,開始下放錨塊,錨鏈也跟著慢慢下放。錨塊到達泥面后,取下起重繩,拖輪拖住起重船向定位船移動,邊移邊下放錨鏈,錨鏈逐節下江,防止在江底成堆。錨鏈放完后放錨纜,直到帶纜到定位船。(3) 定位船定位,理順邊纜,調30、直。定位船主錨、邊錨全部拋完后,可左右對拉邊纜,調直理順邊纜,實現定位船南北方向定位。定位船邊纜對拉調直、南北方向就位后,可適當收緊主錨纜,六根主錨纜上設有六個100KN測力計,可測出滑輪組單根鋼絲繩拉力,從而計算出主錨拉力。調整主錨拉力時要力求個纜繩拉力基本相同。(4) 導向船就位:在拋定位船錨塊的同時,將導向船初步拋錨定位,并完成改造,用萬能桿件及鋼管聯成整體。導向船四個錨拋完后,開始對拉各錨纜,調整導向船精確到位。導向船邊錨對控制圍堰南北方向擺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向船精確定位后,每根邊錨應預拉10噸左右的拉力。4主錨纜測力和各錨纜調整: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各主纜受力容易31、出現不均衡現象,所以在所有錨塊拋設到位后,需對各錨纜拉力進行調整。定位船和導向船上共設8臺5噸卷揚機,配8個量程100KN拉力計,以便測定每根拉攬的拉力。 三錨定系統的拆除:在鋼圍堰封底結束,且基礎成樁數量能滿足圍堰渡洪的條件下,可拆除錨碇系統。1. 錨錠系統按如下順序拆除:圍堰下拉纜定位船與導向船之間拉纜導向船邊錨、尾八字錨定位船主錨定位船邊錨導向船聯結桁架及橡膠護舷錨錠系統拆除結束2. 拆除方法:用拖輪拖住起重船,解除錨纜與船體的聯結,利用卷揚機或絞纜機拉錨纜,到拉起錨鏈后,用起重船逐段緩扣吊起錨鏈。錨鏈起到錨塊位置后,潛水員下水把鋼絲繩扣到錨塊吊點上,由起重船吊起錨塊,放到裝錨船上。若錨32、塊被泥沙埋起,可先用高壓水槍沖洗,將泥沙沖走后再拴起重鋼絲繩。第五節 錨碇系統施工使用的主要設備機具序號名稱單位數量規 格備 注1定位船艘1380t加長方駁2導向船艘2250t加長方駁3起重船艘1120t4拖輪艘1400匹5裝錨船艘11500噸6運錨汽渡艘18車位7交通船艘180座8機駁艘1120噸工作船9躉船躉船1工作碼頭10錨塊個1045t鋼筋混凝土蛙式錨個430t鋼筋混凝土蛙式錨個48t鐵錨11全站儀臺2錨塊定位12卷揚機臺85噸配8個拉力計13錨鏈節3054M2級每節27.5m,配D70卸扣節1054M2級每節50m,配D70卸扣節648M2級每節50m14滑車個38H81K配20-233、4繩個32H203D配20繩個36H324D配20繩15鋼絲繩米500061943-170米120061931-170米520063720-17016繩夾個154Y45備有余量個170Y20個132Y3217卸扣個4020個個4032個18拉力計個8100KN用余測量定位船錨攬拉力第二章 鋼圍堰拼裝及下沉第一節 工程概況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南主墩基礎鋼圍堰設計為內徑29.0m,外徑32.0m,壁厚1.5米,高59.0m,重1491噸的圓筒形深水雙壁鋼圍堰擋水結構。拼裝接高需要復雜的錨碇系統定位。圍堰下沉需穿過約28米厚的覆蓋層,沉達巖面,然后清基封底作為承臺的施工擋水結構。 一、地質條件:墩位處覆34、蓋層較厚,分為四層,厚度26.2030.05米,平均約28米。第一層為淺黃色細砂層,是近代河流的沉積層;第二層為含礫中細砂層,是河流較早的沉積物;第三層為卵石層;第四層為基巖,在圍堰刃腳段。各分層情況如下表(各層標高為各鉆探點的平均值)。 序號各層標高厚度方量地 質 特 點1-16.00-25.009m5945呈松散狀,偶含0.20.5cm的粉細砂層2-25.00-41.0016m10568呈中密狀的含礫中細砂層,含少量礫石3-41.00-43.502.5m1651砂卵石層,中粗砂含量15%30%,卵石為石英砂巖、砂巖,礫徑2cm3cm3cm5cm最大礫徑5cm9cm呈不規則球狀,厚度23m435、-43.50-44.000.5m330中厚層粉細砂巖及粘土質粉砂巖和含礫細砂巖二、主要工程數量表:序號名稱標 號單 位數 量備 注1封底混凝土C25m33743.62鋼圍堰t14913圍堰內填混凝土C20m356984圍堰內填混凝土C25m330刃腳段混凝土三、圍堰分節重量表:圍堰分節重量(t)高度(m)備注1175.37壁體內澆筑混凝土2118.06壁體內澆筑混凝土3118.06壁體內澆筑混凝土4118.06壁體內澆筑混凝土5118.06壁體內澆筑混凝土6118.06壁體內澆筑混凝土7218.06壁體內澆筑4.23m混凝土8218.06注水9145.05注水10145.05注水合計149159澆筑混凝土高度40.36m混凝土方量5728.0m3五、鋼圍堰設計位置剖面圖:椰吝汝銥待踢當亮徒抽簽赫練蔬酵形赴婦骸赫風酶撤榴揉騾爭族殷姑創蹤販慢脂充幣丘取貌享鞭矮藕妒聊象聾勿詫咸酉歧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