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人工挖孔樁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5886
2022-10-10
11頁
51.54KB
1、目 錄 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編制方案11、安全事故原因12、安全施工措施2四、人工挖孔樁安全施工注意事項4五、文明施工5六、人工挖孔樁安全管理51、開工前準備工作到位52、新工人進場時,三級安全教育到位63、班前安全技術交底到位64、施工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再教育、考核工作到位65、班后總結和改進工作到位7七、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措施71、人工挖孔樁常見安全事故72、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措施73、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方案9一、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3、有關國家、市安全法律、法規4、企業相關文件規定二、工程2、概況重慶XX村住宅小區是由重慶XX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由計有限公司設計的一個現代智能型高級住宅小區,位于重慶市江北區原江北農場,瀕臨嘉陵江,遙望重慶古鎮磁器口,小區內規劃設施齊全,別墅、小高層、高層錯落有致,小區內有大面積的綠化和別具一格的湖泊景觀,為現代居家的首選之地。本工程占地面積600多畝,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積約20萬 m2。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中心會所及幼兒園、濱江及臨湖的連體別墅群、臨湖的5棟小高層。本工程部分基礎型式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土層部分用鋼筋混凝土護壁,巖石部分不做護壁。樁徑大部分為800mm1000mm,部分橢圓樁樁長邊達1600mm,砼護壁施工3、至地坪,地坪以上砌500mm600mm磚護壁,用來擋土兼起安全圍擋的作用。三、編制方案1、安全事故原因樁基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如下:1) 地面或高空墜物2) 施工用電3) 起重工具失靈4) 起重工具及渣土掉落、塌孔5) 樁孔內出現有毒氣體致使人員窒息。2、安全施工措施針對以上安全事故,特制訂如下安全施工條例,采取必要措施:1) 從事挖孔樁作業的工人應挑選健壯男性青年,并須經健康檢查合格,方可進入現場施工。2) 在施工圖紙會審和樁孔開挖前,認真研究地質資料,對可能出現的流砂、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氣體等情況均應予以重視,并制訂針對性防護措施。如對安全施工存在疑慮,應及時向有關單位提出報告。3) 樁孔4、開挖施工時,先調查了解地面和鄰近邊坡的變化。樁孔施工平臺靠近邊坡處,必須對邊坡進行加固措施,清除邊坡上孤石,上側設置截水溝和安全網,以防雨水浸泡邊坡和孤石滾落。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外運。孔口四周2m范圍內不得堆放余泥雜物。為防止地面人員和物體落入樁孔內,孔口四周(除井口出土位置)必須設置護欄和安全網。孔口配合人員應集中精力,密切監視孔內情況,積極配合孔內人員進行工作,施工時不離崗位。在孔內上下遞送工具物品時,嚴禁拋擲;嚴防孔口對象落入樁孔。4) 施工場內一切電源、電器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開關盒及配電間專用,有防雨盒蓋和雨棚,并配備滅火設施。電5、器設備須有合格證,電器安裝后必須經驗收合格方可使用。5) 對施工現場所有設備、設施、裝置、工具、配件以及個人勞保用品等必須經常進行檢查,確保其完好和安全使用。工人和工作人員上下樁孔所使用的電動葫蘆、渣桶(吊籠)等必須是合格的機械設備,同時配備自動卡緊保險裝置,系好安全繩和安全帶,以防突然停電。不得用人工拉繩子運送人員或腳踩護壁凸緣下樁孔。電動葫蘆采用按鈕式開關,上班前、下班后均安排專人嚴格檢查并且每天加足潤滑油、保證開關靈活、準確;鐵鏈無損,有保險扣且不打死結;鋼絲繩無斷絲。支架應穩定牢固,使用前先檢驗其安全起吊能力。樁孔內必須放置軟爬梯或設置安全繩、通風管,并隨挖孔深度增加放長至工作面,作為6、救急備用。吊裝設備須合格,安裝經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6) 對于施工渣土運輸用鋼絲繩、滑輪安裝穩固,運輸用鋼絲繩滿足要求,張拉力在使用前進行張拉試驗,每次使用時涂層潤滑油,減少鋼絲與滑輪磨擦,鋼絲繩應經常進行張拉試驗,不合格馬上更換。鋼絲繩如有脫毛及滑絲現象應馬上更換;渣桶直徑不得大于樁徑一半,高度不得大于1m,渣桶耳環應焊接牢固,吊鉤有防滑保險,與鋼絲繩綁扎牢固,經試驗檢測后才能使用;渣桶內渣石放于底部,口沿須留有10cm高度,防止渣土漏出,運輸時,先啟動高度約0.5-1.0m時,停頓,用人工穩當后再進行運輸。7) 當樁孔開挖深度超過5m時,每天開工前應將樁孔內的積水抽干,并用鼓風機或大風扇向7、孔內送風5分鐘以上,使孔內混濁空氣排出,并對孔內有毒氣體進行檢測。一般宜用儀器檢測,也可用簡易辦法:如在籠內放入小白鼠或家禽等動物,呆放到樁孔底,放置時間不少于10分鐘,經檢查動物生態正常,工人方可下孔作業。孔深超過8m時,地面應配備向孔內送風的專門設備,風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鑿巖時尚應加大送風量。8) 樁孔內的作業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必須戴安全帽、穿絕緣膠鞋;嚴禁酒后作業;不準在孔內吸煙;不準在孔內使用明火;每工作4小時應出孔輪換,有水作業不超過2小時進行輪換;開挖復雜的土層時,每挖深0.51米應用手鉆或不小于16mm鋼筋對孔底做品字形探查,探查孔底以下是否有洞穴、涌砂等,確認安全后,8、方可繼續進行挖掘;認真留意孔內一切動態,如發現流砂、涌水、護壁變形等不良預兆以及有異味氣體時,應停止作業并迅速撤離;當樁孔挖至5米以下時,應在孔底以上3米左右處的護壁凸緣上設置半圓形的防護罩,防護罩可用鋼(木)板或密眼鋼筋(絲)網做成。在吊桶上下時,作業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罩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若遇起吊大塊石時,孔內作業人員應全部撤離至地面后才能起吊;孔內鑿巖時應采用濕法作業,并加強通風防塵和人身防護;在施工中途抽水后,必須先將地面上的專用電源切斷,作業人員方可下孔作業。四、人工挖孔樁安全施工注意事項1. 現場管理人員應向施工人員仔細交待挖孔樁處的地質情況和地下水情況,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9、急處理措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備有充足的應急措施所用的材料、機械。要制定安全措施,并要經常檢查和落實。2. 孔下作業不得超過2人,作業時應戴安全帽、手套,有水時穿雨衣、雨褲及長筒雨靴。孔內安置電鈴或對講機,保證孔下作業人員和孔上人員信號聯絡。地面孔周圍不得擺放鐵錘、鋤頭、石頭和鐵棒等附落傷人的物品。3. 井下人員應注意觀察孔壁變化情況。如發現塌落或護壁裂紋現象應及時匯報采取支撐措施。如有險情,應及時發出聯絡信號,以便迅速撤離,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險情。4. 地面人員應注意孔下發出的聯絡信號,反應靈敏快捷。經常檢查支架、滑輪、繩索是否牢固。下吊時要掛牢,提上來的土石要倒干凈,卸在孔口2米以外10、。5. 施工中抽水、照明、通風等所配電氣設備應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器,供電線路要用四蕊橡皮線,電線要架空,不得拖拽在地上。并經常檢查電線和漏電保護是否完好。6. 從孔中抽水時排水口距孔口5米以上,并保證施工現場排水暢通。7. 當天挖孔,當天澆注護壁。人離開施工現場,要把孔口蓋好 ,設立警示紅燈等警戒標志。孔蓋打開施工前,排除有害氣體并檢測后方可作業。8. 挖孔5-8米深,每1小時至少向孔內通風1次,超過8米用專用通風設備向孔內保持通風。五、文明施工1、組建高素質的施工隊伍,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使全體職工認識到本工程不但質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緊、施工難度大,同時還是當地的重點工程,11、各方面都比較關注,政治性強。2、激發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在不同工種、不同班組、不同崗位之間加強信息溝通,進行必要的協調,使工地始終洋溢在團結協作、平等競爭、和諧向上的氣氛中。3、抓好施工宣傳鼓動工作,促進施工現場文明建設。4、施工廢水、生活污水不得排入農田、耕地和水庫等。嚴禁排入引用水源。施工中保持場地清潔衛生,施工垃圾及時清理。5、施工機械應防止嚴重漏油,禁止機械在運轉中產生的油污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或維修施工機械時油污水直接排放。6、對施工人員加強保護自然資源的教育,嚴禁偷獵和隨意砍伐樹木。六、人工挖孔樁安全管理人工挖孔樁施工屬于高度危險的工種,它存在著較多的無可預知性。安全管理步驟做到以下12、五個到位:1、開工前準備工作到位(1)研究本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并掌握第一手資料。(2)編制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3)安全管理人員有預知性地制定安全防護措施。(4)其它部門通力合作,如機電設備,材料等。2、新工人進場時,三級安全教育到位(1)由項目經理主持,對新進場工人進行對本工種具有針對性的三級安全教育,讓每個工人掌握本工種的操作規程及安全注意事項,使工人明確“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的基本原則。(2)發安全知識測試考卷進行考核,確認安全教育效果,另外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特別培訓,要求全部持證上崗。3、班前安全技術交底到位(1)除了班組自行組織的班前安全活動外,負責該工種的工長(施工員)還用13、書面形式對班組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安全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2)項目專職安全員總結教育和交底內容,再次詳細講解給班組的每個組員,要求做到人人會操作,人人都必須遵守安全紀律、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項目部安全管理制度。4、施工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再教育、考核工作到位(1)在施工過程中,安全員、工長起到監督作用,發現那里出現事故苗子,及時組織人員消除,并強調杜絕類似事件不再發生。(2)在施工期間,除要求施工班組例行每天的班前自檢外(主要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失靈,搖架架體與繩索、保險鉤、制動開關是否破損或失控,潛水泵電機和電纜是否正常或破皮、斷裂等)。安全員還進行不定期復查并仔細觀察井下作業情況,工長對作業小14、組的每米進深情況作好原始記錄,發現事故隱患立即勒令班組進行定人、定期限、定措施整改,并落實其整改內容。(3)對有些在施工過程中,安全意識淡化的工人進行再教育。(4)在施工過程中對作業小組進行每天一考核,并實施獎罰制度,主要考核內容為:預防高處墜落預防物體打擊潛水泵抽水安全用電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繩、保險鉤的正確使用施工機具的檢查驗收情況等。5、班后總結和改進工作到位(1)通過每周的項目部安全例會對整體所做工作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明確責任目標,將事故隱患消除于無形。(2)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加大預防力度。(3)集思廣益,接納各方面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并采取實際行動。15、七、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措施1、人工挖孔樁常見安全事故(1) 地面或高空墜物(2)施工用電(3)起重工具失靈(4)起重工具及渣土掉落、塌孔(5)樁孔內出現有毒氣體致使人員窒息。2、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措施針對人工挖孔樁常見安全事故,主要發生在井內,措施如下:1、救護工具:在施工井口配備安全繩,人工搖架,吊籃,安全帶,安全帽,防毒用具,通風管、工具車。2、成立安全救護小組:選擇2-4名年青力壯青年,工地醫護人員和施工現場專職安全員組成救護小組,所有施工作業人員為備用人員。以安全員為救護小組組長,對安全事故救護全權負責。3、救護。4、井內發生墜傷或井內護壁坍塌事故時,用上下對講機聯絡探明傷勢重度,16、組織人員立即進行施救,停止其它井口作業,移走井口設備,安置人工搖架,吊籃,放入安全繩,通知醫護人員和車輛到井口,必要通知救護車到選擇年青力壯人員下井,在下井途中,時刻保持聯絡,觀察周圍護壁是否有繼續坍塌危險,如有,應采取緊急防護措施,逐一將傷重人員救護井口,傷員上岸后,進行簡單止血救護,用車輛緊急送往就近醫院。5、井內發生中毒事故時,立即停止就近井口作業,將鄰近井口的鼓風機,通風管調至事故井內通風,立即組織人員戴好防毒面具,下井施救,人員救離上岸后,進行人工呼吸,并用備急車輛緊急送往就近醫院。6、井內發生觸電事故時,緊急斷掉電源,組織人員將井內人員救離上岸,醫護人員進行緊急處理用備用車輛迅急送17、往就近醫院。7、塌孔應急處理措施一旦發生坍塌、滑坡事故,首先應由疏散組進行疏散,清點人員,確定有無人員失蹤、受傷。了解事發前該區域施工人員情況,作業人數,如有施工人員失蹤或被埋,立即組織有效的挖掘工作。挖掘應采用人工挖掘,禁止采用機械挖掘,防止機械對被埋人員造成傷害。人工挖掘盡量避免使用尖銳性工具。對于大塊沉重物體,應合理組織搬運,尤其是壓在被埋人員身上的大塊物體,必須組織好足夠人力方可搬運,搬運前明確職責,由專人負責將被埋人員移動出。搶救挖掘人員應分班組,合理按照工作面安排人力,及時換班,保障搶救挖掘人員體力,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將被埋人員搶救出來。如有人員失蹤、受傷應立即報警。并有車輛引導員做18、好救助車輛引導。劃定危險區域,安排測量人員進行坡面位移變形觀測,并安排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好監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穩定,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必要時合理組織卸掉坡頂堆載,坡面組織有效支撐,防止坡面破壞擴大。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由救助組對受傷人員進行簡單救助。a、爭分奪秒搶救壓埋者,使頭部先露出,保證呼吸暢通。b、出來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然后進行正規心肺復蘇。c、傷口止血要使用止血帶。d、切忌對壓傷進行熱敷或按摩。3、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備方案為做好本樁基人工挖孔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險情及事故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特制定如下方案。1、事故應急處理:(1)救人高于一切;(219、)施救與報告同時進行,逐級報告,就近施救;(3)局部服從全局,下級服從上級;(4)分級負責,密切配合;(5)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2、項目部各部門可以根據險情事故處理工作的需要,緊急征用項目部和各施工作業組車輛、設備和人員,項目部和各施工作業組各成員必須無條件地服從調度和征用。參與應急處理工作的施工作業組和個人可依照有關規定,向項目部請求給予適當補償。3、險情事故發生后,作業班組負責人和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人應立即趕至事故地點,及時向項目部主要領導匯報,項目部接到險情后應立即成立險情事故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并立即奔赴現場。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成:(1)組長:項目經理(2)副組長:安全主管;(3)組員:20、項目部現場管理人員及作業隊主管人員。4、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主要職責:(1)落實項目部工作處理,提出應急處理具體措施,負責相關情況上報工作。(2)指導監督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解決應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3)掌握應急處理動態狀況,及時調整部署應急工作措施。5、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可視安全事故程度大小成立現場施救組、善后處理組、通訊聯絡組、后勤保障組、運行穩定組、原因調查組等險情事故應急處理工作辦事機構,明確責任人,聯絡人。6、在應急處理工作中,當事方有關部門未到達現場前由有關部門負責,主動開展工作。7、險情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立即向有關部門緊急呼救,并開展自救。其它作業組在救助呼救時應當積極協助,大21、力支持。8、通訊聯絡。通訊聯絡組工作人員應堅持晝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記錄,調度安排應急處理工作。9、現場施救。現場施救組工作人員應本著“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則,積極救治死傷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死傷和損失,千方百計地做好防止和減輕次生損失工作。10、善后處理。事故負責人應當盡快處理善后事宜。采取統一管理,分散接待的辦法,積極做好各方人員的思想工作。及時按規定制定事故處理賠付標準,積極做好事故處理賠付工作。11、原因調查。應當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勘察事故現場,調查分析原因,對其目擊證人做好登記檢查工作。12、后勤保障。應當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集有關物資,保證應急處理急需,為應急處理人員提供一切生活保障。13、運行穩定。應當做好思想穩定工作,維護正常的生產工作生活秩序,保證日常工作有秩序進行。14、工作報告。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逐級書面報告應急處理工作情況。報告必須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或隱瞞具體詳情。15、項目部根據參與應急處理工作實際情況與救助效果,從安全專項資金中列支險情事故應急處理獎勵資金,專項用于獎勵應急處理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16、經查實在應急處理工作中推諉扯皮、拖延時限或虛報救助實效的,給予通報批評,性質嚴重的,追究及主要負責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