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種植工程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5894
2022-10-10
12頁
29.04KB
1、行道樹種植工程施 工 方 案一、施工前準備1、現場調查及放樣應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對人行道的公共設施、土壤、路面、沿街建筑物、地下及架空管線等情況進行調查,并作好詳細記錄。(2)行道樹的放樣應根據設計要求,結合實地情況進行。(3)施工時如發現圖紙與實際不符,應由設計部門變更設計。2、 土壤要求(1) 土壤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2)栽植土應呈微酸性至微堿性,PH值在6.07.5之間。(3)樹穴內有建筑垃圾,或土壤中含有害物質,必須用栽植土予以更換。3、植物材料(1)應按設計要求選擇樹木的品種和規格。必須選擇樹干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質樹木,胸徑應在10cm以上,栽植在機動車道兩側的行道2、樹分枝點應高于3.5m,無中心立枝的樹木必須有45根一級主枝,長度不得小于35cm.(2)同一條道路或路段應栽植同規格的樹木(天竺桂)。(3) 裸根樹木根系直徑和帶土球直徑及深度規格,應符合下表所列要求。 樹木根系和帶土球規格樹種胸徑根系和土球規格土球直徑(cm)根系深度(cm)喬木675560354078607040458107080455010128090506012149010060654、樹 穴(1) 樹穴規格尺寸,長*寬*深不得小于1m*1m*1m,穴底的尺寸不得小于上口。樹穴周圍及穴底能自然滲水,否則必須采取措施達到滲水要求。(2) 樹穴內挖出的栽植土及廢土(包括磚石瓦礫),分別堆3、置于穴外側,廢土雜物應集中清運。穴內土質符合要求的,亦應將土球根部以下的土壤翻松10cm20cm(此土不必取出)。(3)挖穴時如遇地下管線及建筑物,應停止操作,并即會同有關部門商定變更辦法;若樹穴挖至預定深度發現地下水位偏高,應采取增設排水墊層或采取推土栽植等措施。(4)挖穴后栽植前,應穴內施足腐熟的基肥。空穴過夜,必須設置警戒標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二、栽 植1 栽植條件11 落葉喬木應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土壤冰凍前進行,但個別樹種如:烏柏、楓楊、重陽木等應在芽剛萌動時栽植。12 常綠喬木應在春季土壤解凍后發芽前、秋季新梢停止生長后降霜前栽植。13 栽植行道樹的各工序應緊密銜接4、,做到隨挖、隨運、隨種、隨澆。14 綜合工程中行道樹的栽植,應在主體工程全面竣工后進行。2 起掘包扎與裝運21 參見園林樹木建植技術規程(試行)DB33/T1009.12001第2.5節樹木起掘包扎。3 修 剪31 樹木在挖掘前可適當進行修剪,以減少蒸發量。樹木運到栽植地要進行定形修剪,修剪應注意樹形均衡。應剪除有病蟲和損傷的枝、根、剪口截面直徑大于8cm時應采取防腐處理。32 為了減少常綠樹蒸發量,種植前結合定形修剪,可摘除部分樹葉,但應防止碰傷葉芽。4 栽 植41 主干略有彎曲的樹木,栽植時其彎曲面應與道路走向平行,最大彎曲面朝向護樹單柱樁。42 樹木栽植后的覆土高度應與地表持平。待土下沉5、,加土持平后,用地被植物覆蓋,做到黃土不露天。43 栽植裸根苗應將樹根舒展在樹穴內,均勻加入細土至根被覆蓋時,樹木略向上抖動,提到栽植位置,扶直后再邊培土邊分層實。44 帶土球樹木栽植時,在樹穴內應先將土球放妥后去包扎物并將其取出,然后從樹穴邊緣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層 實,不傷土球。45 樹穴周圍應設保護樹穴的側石,主要道路及行人頻繁的道路應鋪設架空樹穴蓋板,蓋板的鋪設應保持土壤疏松,不移土。46 行道樹栽植后應及時進行全面檢查和清理。5 卷干與支撐51 落葉喬木行道樹宜用單柱樁,在樹穴挖好后,應朝盛行風向傾斜5度立好護樹樁。預制的混凝土單柱樁全長3.5m,埋入地下1.1m。豎樁位置與主干間距為6、3040cm。一根垂直護樹樁,樁全長2.3m,埋入地下1.1m。豎樁位置應距土球外援10cm。52 常綠喬木宜用扁擔樁形式支撐,必須在樹栽好后再支撐。先在土球兩側各打入一根垂直護樹樁,樁全長2.3m,埋入地下1.1m。豎樁位置應距土球外援10cm。53 護樹樁的定位應與行道樹走向平行,整齊、統一。54 單柱樁:扎縛材料應在距護樹樁頂端20cm處,呈“”字型地扎縛三道加上腰雜,保持主干直立。55 扁擔樁:設離地面1.1m高處,應在主干內側架一水平橫檔,分別與樹干主干、護樹樁縛牢,保持主干立直。56 發現樹干下沉,出現吊樁等應及時調整扎縛高低和松緊度,與樹干保持水平和直立。6 筑堰與澆水61 樹穴7、栽植培土后,應在樹穴周圍用土筑成高于根頸1015cm的澆水堰,應筑實、底平、不漏水。62 樹木栽植后,應及時澆透“定根”水,并注意緩澆慢澆,隔日再復水一次。遇到天氣干燥,需適時膠水。常綠樹還需向樹冠噴水,以減少水分蒸發。63 澆水過程中如發現土壤下陷或樹木傾斜,應及時扶正、培土。澆水后,應及時封堰整平。7非適宜季節栽植71 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1) 培育無中心主枝的喬木,應短截為主,疏剪為輔,為保持分枝勻稱,高度基本一致,可進行重截或強截。(2) 具有中心主枝的喬木,中心主枝不得截去,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修剪量宜保留原樹冠的1/3,保持樹冠和樹性。(3) 若有些樹種因疏剪或短截而影響樹形恢8、復與觀賞,則可減少修剪量而代以增加摘葉量來維持水分平衡。72 樹木必須帶土球栽植。其主干和主枝必須用草繩卷干包扎,但不得影響樹梢。73 樹木土球直徑應相應放大,一般為基徑的78倍。74 栽植后定入定樹重點養護,早晚應及時澆水噴霧。三、驗收與備案1 驗收應在栽植過程中分段進行,分別為:定位放樣、挖穴、換土、施肥、樹木質量、修剪、栽植、卷干、支撐、筑堰、澆水、扎縛。2 栽植季節內本地區樹木成活率應大于95%,外地引種樹木成活率應大于90%。3 非適宜季節栽植在樹木成活率應大于70%。4 成活率應按下式計算: 成活株數 *100%成活率= 實際種植株數5 計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時,應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9、造成的樹木死亡。6 竣工驗收與備案程序應按有關規定執行。四、樹 木 養 護1 灌溉與排水11新栽植的樹木應根據天氣、立地條件和樹種的抗旱能力,進行適期、適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12 綠地中已栽植成活的樹木,在久旱或立地條件較差、土壤十分干燥時,應及時采取灌溉措施。13 在夏季空氣干燥時,對一些葉質纖薄易受日灼的樹種還應適當進行葉面及枝干噴霧,必要時搭棚蔽蔭,午間噴水于蔭棚上,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蒸騰。14 灌溉前應先松土。夏季灌溉宜早晚進行,冬季灌溉應中午進行。灌溉要一次澆透,尤其是春、夏兩季。15 暴雨后應排除樹木周圍的積水。新栽樹木周圍積水尤應盡速排除。對于栽種于地下水10、位較高地塊的苗木,特別是大喬木更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16 灌溉用水不能采用有害污水。灌溉時,要注意保護樹木根部的土壤不被沖刷。2 中耕除草 21 各類綠地中影響植物景觀的直立性雜草必須鏟除。對影響相互木生長的各類野生藤蔓,應及時清除。22 樹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結的土壤,在蒸騰忘記須每月松土一次。中耕深度為1020cm,以不影響根系生長為限。23 中耕除草應選在晴朗或初晴天氣,且土壤不過分潮濕的時候進行。應注意不可削傷樹皮,折損枝條。中耕時應及時清除土壤中的瓦礫、石塊等。3 施 肥31 樹木休眠期,需施基肥。樹木生長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長勢進行。(注:花灌木應在花前、花后進11、行。果木應按不同種類的養護技術要求進行。)32 施用的肥料種類應按樹種、生長期、土壤條件及觀賞等不同要求定。早期欲擴大冠幅,宜施氮肥;觀花觀果樹種應增施磷、鉀肥。常綠針葉樹在幼齡期間,不宜施用化肥。要注意應用微量元素根外施肥的技術,噴施時間以清晨和傍晚為宜。逐步推廣應用復合肥料。33 施肥量應根據樹種、樹齡、生長期、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狀等條件決定。一般喬木干徑在15cm以下的,每3cm干徑應施堆肥1.0kg;干徑在15cm以上的,每3cm干徑應施堆肥1.02.0kg。樹木青壯年欲擴大樹冠的,以及觀花、觀果類植物,應適當增加施肥量。34 喬木和灌木均應挖好施肥環溝,其外徑應與樹木的冠幅及新種泥球12、樹穴大小相適用,深度應在根系密集層以上,寬度約為2530cm。施肥后,應將環溝填平。栽植在草地上的樹木,可采用穴施。35 樹木養護施用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不宜長期施用單一化肥。有機肥應腐熟后施用。施用宜在晴天,除根外施肥,肥料不得觸及樹葉。36不準施用未經過腐熟的人糞尿。施用有異味的肥料,應在夜間結合填埋及時進行。4 整形修剪41 樹木應通過修剪穩定樹形。均衡樹勢,調節樹木通風透光和肥水分配,調整植物群落為主。因景觀需要,可根據樹木生長發育的特性,將樹冠修剪、整理,使形成和保持一定形狀。42 樹木應根據不同生長習性采取不同的整形措施。(如對廣玉蘭、雪松、銀杏、鵝掌揪等頂芽優勢特別強的樹種,應13、保留其頂芽,維護其塔形、圓錐形樹冠;對海桐、山茶、含笑、杜鵑、 子花等頂芽優勢不太強而發枝能力強,易形成叢狀形樹冠的樹種,宜整修成圓球形、半圓球形或自然形樹冠。)對已成形的球形植物,在整形修剪時,應適時進行摘心,對空隙點要進行吊扎;對觀花小喬木的整形修剪,宜符合其自然形態。43 樹木修剪的程度,應根據主、側枝間的生長習性、樹齡及樹種的特性決定。在整形時,為使主枝間的生長勢平衡且保持樹冠均勻,應采用“強主枝重剪,弱主枝輕剪”的原則;如要調節側枝的生長勢,則采取“強主枝輕剪,弱主枝重剪”的原則。對衰老樹木可采取重度修剪,以恢復其樹勢。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可稍重剪;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14、。有傷流的樹種應盡量避免雨期修剪,宜在休眠期修剪。44 樹木修剪時期應根據植物的不同物侯期與樹種的抗寒性定。春、夏季開花的花木,應在花后及時修剪;秋季開花的花木和一般樹木,應休眠期進行。對臘梅、山梅花、緊荊、金鐘花、金絲桃等常在根際萌發新枝的灌木,應刪除更新衰老枝。畏寒植物一般在春季修剪。45 對成型喬木樹種,主要修除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殘枝、枯枝以及根部萌蘗枝等。除特殊需要,一般不宜作過度修剪。對不同品種組合的樹群,修剪時要注意調整植物群落,突出層次,做到相互間協調統一。46 行道樹干分枝點高宜3.5m左右,樹冠一般宜保持自然生長,如遇架空線應按杯狀形修剪(懸鈴木可按”三15、主六枝十二叉”的杯狀形修剪)。行道樹全年末芽不少于3次,不定芽的長度不應大于15cm。樹枝稀疏或缺枝處,要有目的保留一些不定芽,使它成為補充枝。抹芽時不得拉傷樹皮,不得保留殘枝。修剪下來的樹枝應及時清除。47 修剪時,切口部必須靠節,剪口應在剪口芽的反側,呈45度傾斜,剪口應平整。一般花木枝條剪口大于6cm、珍貴花木枝條剪口大于3cm,應涂抹園林用的防腐劑。對過于粗壯的大枝應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止坼裂,操作時必須保證安全。48 上樹修剪應遵守安全操作規范,防止發生安全事故。5 防護設施51 為防止人蓄或車輛踐踏、碰撞樹木,在不影響游覽觀賞和景觀的前提下,可在樹木周圍用各種柵欄、綠籬及其它方法維護16、。城市主干道,嚴禁用刺鐵絲維護。52 高大喬木在臺風等災害性風暴來臨前夕,應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對一些根淺、迎風、樹冠龐大、枝葉過密以及立地條件差的樹木,可根據情況分別采取立柱、綁扎、疏枝、扶正等措施。預防臺風的各項工作應在臺風來臨季節前做好。風暴后,應即使進行搶救,首先是風暴林地等處樹木。對于就地搶救難以成活的樹木,應將樹冠強截后移送苗圃栽種養護。對無法成活的樹木,按規定程序審批后處理。風暴過后應及時拆除有礙交通、觀瞻的加固物。53 凡易受凍害的樹木,冬季應按不同樹種分別采取根際培土及覆草、主干包扎、修剪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應在12月上旬前完成。對包扎保護越冬的樹木,按樹木耐寒程17、度和天氣情況,在春分后逐步拆除其包扎物并即清運,最遲應在4月上旬前拆除清運完畢。對新栽種需防寒保護的珍貴樹木,必要時應在樹的西北面塔防風棚。54 為防止雪壓損枝,大雪時,應及時清除枝葉積雪。有倒伏危險的樹木應立柱支撐保護。清除積雪時不得損傷樹冠。55 對樹干的空洞應及時填補。6 枯死樹木的挖除61 市區、風景區主要干道以及公園、廣場、街頭綠地等處的枯死樹木應及時連根挖除,并填平坑穴。其它地點的枯死樹木可結合補植工作及時挖除。62 枯死的大樹和古樹名木在挖除前,必須按有關規定報批,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擅自挖除。對枯死的古樹名木應及時歸檔銷號。7 樹木補植71 樹木缺株應盡早補植。72 落葉樹的補植,一般應在春季土壤解凍后發芽以前或在秋季落葉后土壤冰凍以前進行;針葉樹、常綠闊葉樹的補植,一般應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后發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長后降霜前進行。73 補植的樹木應選用原來樹種,規格也應相近;若改變樹種或規格應與原來的景觀相協調。補植行道樹樹種及規格必須與原樹種一致,補植行道樹的規格應與原樹木相協調。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