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碩-江城一品住宅二期工程防高墜專項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08083
2022-10-17
11頁
73.54KB
1、-萬碩-江城一品二期工程防高墜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3預控措施23.1高處作業基本要求23.2臨邊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33.3洞口高處作業安全措施33.4攀登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43.5懸空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43.6 交叉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54.應急預案54.1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54.2指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圖54.3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組織機構各部門職責64.4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64.5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64.6應急響應75應急終止與現場恢復96.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97.預案的評審與改進10防高墜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2、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2工程概況本工程為萬碩.江城一品二期工程,位于一期以東,江南大道以南,江南中學以西,玉龍路以北,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6450 m2,建筑總面積約為29046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251080 m2 ,項目總占地面積約為82900 m2。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設防烈度:6度。結構類型:框架結構及剪力墻結構。建筑物耐火等級:一級。屋面防水等級3、:I級。3預控措施3.1高處作業基本要求各施工隊項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列入本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并經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施工。高處作業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對各種用于高處作業的設施和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檢查確定完好后才能使用。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如架子工、井字架工等,必須經專門培訓機構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并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遇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用于高處作業的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因作業需要臨時拆除必須經指揮部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可靠的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高處作業的防護門設施在搭拆過程時應相應設置警戒區派人4、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高處作業人員的衣著要靈便,但決不可赤膊裸身,腳下要穿軟底防滑鞋,決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帶釘易滑的靴鞋。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可置放在臨邊、洞口附近或妨礙通行和裝卸,對于有墜落可能的物料、工具,都應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施工過程中若發現高處作業的安全設施有缺陷或隱患,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主要受力桿件,力學計算按一般結構力學公式,強度及剛度計算不考慮塑性影響,構造上應符合現行的相應規范要求。3.2臨邊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設置防護欄桿:對于高度低于3.2米的基坑周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5、料臺與挑平臺周邊,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等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要求: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1.2米,上、下橫桿間隔0.6米;欄桿柱間隔不應大于2米。架設安全網:對高度超過3.2米(包括3.2米)的高處作業,必須架設立網全封閉,立網采用密目式安全網。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在平臺口應設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且用密目式安全網封閉。3.3洞口高處作業安全措施邊長為2550cm的洞口,用堅實、防止挪動移木板蓋,并標識清楚。邊長為50150cm的洞口,四周設防護欄桿,用密目式安全網圍檔,必要時也可在底部橫桿下沿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200mm的踢腳板。洞口6、邊長大于150cm,除應根據條設置防護外,同時洞口下張設安全網。電梯井的防護。應設置固定柵門,柵門的高度為175cm,門柵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同時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兩層設一道安全網。3.4攀登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使用梯子攀登作業時,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并采取加包扎、釘膠皮、錨固等防滑措施。梯子的種類和形式不同,其安全防護措施也不同。立梯:工作角度以70。80。為宜,梯子上端應固定使用,踏板上下間距30cm為宜,不得有缺檔。折梯:上部夾角以35。45。為宜,鉸鏈須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撐措施。固定式直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不應大于50cm,支撐應采用金屬不小于L706角鋼,埋7、設與焊接均必須牢固。梯子頂端的踏棍應與攀登的頂面齊平,并加設1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以5m為宜,超過2m時宜加設護籠,超過8m時須設平臺。梯子如需接長使用,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1m外,強度不得低于單梯梁的強度。移動式梯子: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人員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規定過道進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車臂架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鋼柱安裝登高時,應使用鋼掛梯或設置在鋼柱上的爬梯。鋼梁安裝登高時,應視鋼梁高度,在兩端設置掛梯或搭設鋼管腳手架。梁面上需行走時,其一側的防護橫桿可用鋼索。3.5懸空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懸8、空作業處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網、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懸空作業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平臺等設備,均需檢查或技術鑒定后方可使用。懸空安裝大模板、吊裝第一塊預制構件、吊裝單獨的大中型預制構件時,必須站在操作平臺上操作,吊裝中的大模板和預制構件,嚴禁站人和行走。(4)綁扎鋼筋和安裝鋼筋骨架時,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必要時應搭設操作平臺和張掛安全網。(5)混凝土澆灌離地2m以上的框架、過梁等結構時,應設操作平臺;澆筑拱形結構時,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地相向進行。(6)進行各項窗口作業時,操作人員的重心應位于室內,不得在窗臺上站立,并系好安全帶。3.6 交叉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由于上方施工9、可能墜落物件或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在其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雙層防護棚。防護棚的寬度根據墜落半徑而定。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層次,應搭設雙層防護棚。支模、粉刷、砌墻等各工種進行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可采取時間交叉、位置交叉,如時間交叉、位置交叉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必須采取隔離封閉措施后,方可施工。4.應急預案4.1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陳 坤副組長:張小琦 陳永勇 組 員:周 勇 李長青 辛江濤 周祖元 劉 迪 錢 武 曾雁飛 顧志忠 劉高財 高 競 原育兵4.2指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圖施工作業層應急救10、援總指揮:項目經理應急救援副指揮:副經理應急救援副指揮:總工質量安全部計劃財務部經營預算部綜合辦公室工程技術部4.3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組織機構各部門職責項目經理:在項目部應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負責,為應急救援總指揮。項目部總工: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提供總體技術支持,負責組織制訂應急救援方案并指導和監督實施運行。項目部副經理:負責現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為救援現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調度;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工程技術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制訂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負責現場指導、監督方案的實施運行。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與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編制并現場指導實施;為應急救援11、工作提供安全技術指導及保障工作。負責在事故發生后保護現場。計劃財務部:負責確保提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的資金支持。經營預算部:負責保證本部門對應急救援過程中所需物資、設備的供給、配備、維護和提供使用。綜合辦公室: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做好內、外聯絡和溝通。在事故發生后協助保護現場,對在事故救援過程中確需變動的,應積極做好現場記錄(照片、錄像或繪制草圖等)。施工作業層:由各施工隊隊長負責,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4.4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 當項目部所屬各單位在日常施工生產中遇到突發性高處作業墜落緊急安全事故時,由項目經理下令啟動并運行本應急救援預案,全力確保國12、家、社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4.5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資金的配備項目財務部必須保證10萬元的應急救援備用金,以備緊急事件發生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序號名 稱數 量位 置負 責 人1物資運輸車1輛施工現場機物部長2挖掘機1輛施工現場機物部長3裝載機1輛施工現場機物部長4安全帽100頂項目部及施工現場機物部長5擴音喇叭2支項目部及施工現場機物部長6應急聯絡電話數部見應急聯絡社會資源:在發生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將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請求火警119支援、請求醫院急救120支援13、請求110支援等。4.6應急響應接警與通知接警:接警部門為項目部辦公室。接警人接到報警后,應詳細詢問以下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詳細地點、事故性質、事故原因初步判斷、簡要經過介紹、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現場事態控制及發展情況等,并做好記錄。接警電話:辦公室主任(高競)手機:。通知:接警人接到報警后,由辦公室主任向項目經理詳細報告,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及是否向有關應急機構、政府及上級部門發出應急救援申請。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應由項目辦公室通知應急組織機構中各部門負責人。應急通訊聯絡系統項目部應急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辦公室主任負責。應急救援聯絡途徑如下:對外應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4、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手機號碼:姓名職務手機號碼陳坤項目經理張小琦項目副經理辛江濤項目總工劉高財工程技術部周祖元質量部陳永勇安全部劉迪計劃財務部錢武經營預算部高競綜合辦公室現場保護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發生后,安全部門立即派人趕赴事故/事件現場,負責事故/事件現場保護,綜合辦公室部門協助開展收集證據工作。因搶救人員、防止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志、標記,并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材料,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警報和緊急公告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對周邊地區的公眾可能造15、成威脅時,應及時啟動警報系統,向周邊公眾發出警報,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質、對健康的影響、自我保護措施、注意事項等,以保證公眾能夠做出及時自我防護響應。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警報。警報和緊急公告由保衛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警報方式采用擴音喇叭向周邊區發出警報。事態監測發生突發性高處墜落緊急事故/事件并啟動應急預案后,由安全部、質量部、保衛部門負責人各指定本部門1名人員組成事態監測小組,負責對事態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并做好過程記錄。監測的內容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氣象條件,對食物、飲用水、衛生及環境的污染,爆炸危險性、受損建筑物跨塌危險性等。警戒與治安為保障現場應急救16、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邊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在安全事故救援過程中現場警戒與治安由保衛部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措施包括: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警車鳴警燈和警笛,用擴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員負責阻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救援現場。人群疏散與安置人群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擴大的關鍵措施,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應根據事故的性質、控制程度等決定是否對人員進行疏散,人員疏散由項目經理下達疏散命令,由辦公室主任組織、保衛部門參與實施。應對被疏散的人群、數量,17、疏散區域、距離、路線、運輸工具等進行事先考慮和準備,應考慮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問題。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醫療與衛生由當地醫療部門負責對在突發性高處墜落事故中受傷的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情嚴重的人員立刻轉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救,轉送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途中護理,急救車120急救車。在緊急轉送傷員時,救護車鳴警報笛。公共關系突發性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等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進行統一發布,以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控制謠言,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發布事故相關信息由項目經理批準,由項目部18、辦公室發布,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及時消除傳言。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應急救援過程中,應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指揮人員)的安全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監視。必要時,應有專業搶險人員參與指揮或作業。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由項目部安全部指派專人負責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進行過程監視,及時發現受傷人員并組織撤換搶救。5應急終止與現場恢復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得以消除時,由項目經理下達終止應急令。終止應急令由安全部專人用擴音喇叭傳達至應急救援現場,終止應急救援。當終止應急救援后,事故現場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隱患時(如可能存在不明火種、建筑物及救援臨時設施有可能傾覆等),現場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經技術部門技術鑒定確認無不19、明隱患后,告知保衛部門負責人,由保衛部門負責人下令解除現場警戒。警戒解除后,由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恢復現場辦公生活基本功能等。由辦公室負責組織被疏散人員的回撤和安置。6.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應急預案的培訓由安全部組織實施。培訓時間間隔不應超過12個月。培訓對象應包括參與應急救援的指揮人員、救援隊伍人員、輔助等相關人員。培訓方式采用集中培訓,培訓地點為項目部會議室。應急預案的演練主要采用桌面演練,即由項目部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各施工隊隊長、應急救援輔助及相關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討論緊急情況時應采取行動的口頭演練活動。主要是鍛煉人員解決問題的20、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本部分演練由項目安全部組織,間隔時間不應超過12個月,地點為項目部會議室。另外,在組織桌面演練的同時,針對應急聯絡系統的功能進行功能演練(在允許條件下,可對外部救援資源如110、119、120的通訊系統功能一并進行演練),確認通訊系統的準確性、暢通性、及時性是否滿足應急的要求,即通訊系統的響應能力的檢測。本部分功能演練由項目辦公室主任在項目辦公室實施。7.預案的評審與改進根據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過程記錄,應對應急預案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審,對在培訓或演練過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局部或階段,應進行分析總結,確定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及時間的充分性。根據分析總結的結果對預案功能予以改進。預案的評審與改進由應急領導小組授權安質部組織,由應急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隊伍和其他輔助等相關部門或人員參加。評審與改進的時間為預案培訓與演練結束后進行,地點在項目部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