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安隧道二次襯砌預防拱頂空洞工程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8808
2022-10-18
12頁
175.04KB
1、襯砌預防拱頂空洞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 妥安隧道,進口里程為DK739+279,出口里程為DK752+650,全長13371m。為雙線隧道,線間距為4.205.043m。全隧道最大埋深約550m,最小埋深約20m,其中DK752+000+100段下穿村莊,最小埋深約35m。全隧設3座斜井,平長依次為1150m、998m、1477m。 二 編制依據為提高本標段隧道二襯施工質量,預防拱頂空洞,根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4-2008)、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7-2003)、鐵路運營隧道襯砌安全等級評定暫行規定(鐵運函【2004】174號)等相關規定,指導本作業指導書。三2、 基本要求1、模筑襯砌采用自行式全液壓整體臺車(長度為12m),一次澆筑成型。襯砌要做到分塊均勻,混凝土表面平順,顏色一致,無蜂窩麻面且襯砌內輪廓嚴禁侵入限界。2、模筑前要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排水以截、排、堵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3、混凝土生產采用信息化混凝土自動計量拌合站,混凝土運輸車運輸、泵送入模、自行式全液壓臺車模板的機械化作業線,以保證二次襯砌混凝土質量。4、二次襯砌的施工順序是仰拱超前,墻、拱整體澆筑,順序為仰拱、填充、防水板、拱墻整體澆筑。三 施工控制要點1、加強開挖尺寸及初支質量的控制(1)加強隧道開挖尺寸的控制,嚴格按要求控制超欠挖,個別突出部分(每1m不大于0.1m3、)欠挖不應大于5cm。超挖部分采用同等級混凝土回填。(2)噴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應符合設計要求D/L1/10(D、L分別為初期支護基層相鄰兩點的深度和距離,且L1m)。2、加強防水層鋪設質量控制(1)施做防水層時,嚴格控制防水層松弛度,實鋪長度與初期支護基面弧長的比值宜為10:8,鋪設完成后應保證防水板與初期支護表面密貼無空洞。(2)防水板鋪設由拱部向兩側進行,禁止采用吊帶式鋪設,熱熔墊片應與防水板同材質,防水層拱部固定點間距不大于0.5m,對局部凹凸較大位置應在凹處加密固定點,避免襯砌澆筑時防水板脫落,造成襯砌空洞。3、嚴格臺車剛度和排氣孔設置的控制(1)襯砌臺車具有足夠的動載荷強度、剛度和穩4、定性,能承受所澆注混凝土的壓力。襯砌必須使用鋼端模施工。(2)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3)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于襯砌臺車頂部面板上兩端及中部設置排氣孔,直徑宜為20mm30mm的鋼管,采用套絲或法蘭盤連接,排氣孔兼做觀察孔和注漿孔。排氣孔具體安裝方式如下:4、加強拱部排氣設置4.1縱向排氣管與注漿管安裝(1)拱部縱向排氣管與注漿管采用20mm30mm的膠質軟管或pvc管(鋼管)。管身布設梅花形溢漿孔,孔徑23mm,縱向間距30cm。(2)頂部縱向排氣管與注漿管安裝采用預貼方式,固定點間距80cm。4.2徑向排氣管安裝(15、)徑向排氣管采用20mm30mm的鋼管,嚴禁使用塑質材料,頂部關口設深度和寬度為1020mm的U型溢漿槽。(2)徑向排氣管通過法蘭盤或套絲連接,頂部管口與防水層頂緊,使防水層與基面密貼,注漿管采用三通連接。5、加強混凝土澆筑過程控制5.1平板振搗器的布設及安裝(1)二次襯砌澆筑混凝土應從下至上利用灌注窗依次灌注,拱頂混凝土澆筑應采用不少于2個澆注孔,確保混凝土骨料分布均勻,臺車采用附著式振搗器振搗和插入式振搗器聯合振搗的方式。合理布置附著式振搗器數量及位置,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具體布置如下:(2)高頻振搗器體積小,重量輕,每臺振搗器在模板上僅需兩個螺栓固定即可使用。但由于高頻振搗器震力強,地膠6、螺栓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并與鋼板擰緊,鋼板再與臺車模板通過肋板焊接在一起在搗固作業前,必須鎖緊夾具,以保證模板和混凝土與臺面一起振動。(3)使用中高壓混凝土輸送泵。(4)拱頂混凝土澆筑應采用不少于2個澆注孔。(5)拱頂混凝土澆筑時間不大于0.5h;攪拌后的混凝土應在1/2初凝時間內入泵,并在初凝前澆筑完成。拱部混凝土澆筑時間一般控制在2小時以內。(5)采用斷面儀測量斷面、預估混凝土澆筑數量,在封頂最后一車混凝土時進一步確認混凝土數量,確保混凝土供應。(6)徑向排氣管及擋頭板封閉處相繼流出漿液時停止澆筑。6、材料要求未經檢驗合格的原材料嚴禁投入使用。6.1原材料選擇及其控制水泥的使用及保管 水泥進場7、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進庫后要注意保管,防止受潮。各種不同品種、標號的水泥應分別堆放,堆放時要考慮到先進先用的順序,以免儲存時期過長而失效。 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有效期,或發現水泥有受潮結塊現象時,均應經過鑒定后按情況使用。 粗骨料 粗骨料粒徑應控制在0.30.4D(D為管徑)范圍之內,D=100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25mm;D=125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30mm;D=150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40mm,且應采用連續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10%。細骨料 細骨料宜采用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砂不應少于15%。 外加劑及摻合料的作用 泵送劑:改善砼的和8、易性及抹光性,增加抗滲性,減少泌水,防止離析。粉煤灰:提高砼和易性,增加抗滲性,減少泌水及離析,防止砼開裂,可節約水泥,利于泵送。 6.2配合比設計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須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應使混凝土滿足可泵性要求。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壓力泌水試驗結合施工經驗進行控制。一般10s的相對壓力泌水率S10不宜超過50%。 泵送混凝土的水膠比宜為0.380.50。水膠比過小,和易性差,流動阻力大,容易引發堵塞;水膠比過大,容易產生離析,影響泵送性能。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為38%45%。砂率過大,砼流動性差,泵送性能差,砂率過小,容易影響砼粘聚性、保水性,容易脫水,造成堵塞。 采9、用高效減水劑時,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50180mm范圍之內。 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含摻合料)不宜小于300kg/m3,水泥用量過小,影響管壁潤滑膜的形成及質量。7、及時進行拱頂回填注漿及檢查(1)拱頂回填注漿納入工序化管理。并在襯砌脫模前進行。(2)注漿材料采用高結石率的水泥漿或微膨脹水泥漿,注漿壓力應達到0.2MPa。注漿過程中發現吸漿量過大時應停止注漿,查明原因后采取處理措施。(3)注漿完成后3個月內采用人工敲擊、地質雷達法等方式對拱頂襯砌質量進行自檢,施工縫、預埋槽道位置應重點檢查,發現缺陷后及時處置。8、質量控制襯砌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耐腐蝕性、抗滲性及抗凍性必須符合設10、計要求。防水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細骨料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和鐵路混凝土工程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的規定。(2) 襯砌混凝土使用的粗、細骨料,當更換產地或同一產地連續使用2年以上時,應做選料源檢驗,其檢驗內容應包括顆粒級配、堅固性、有害物質含量和堿活性。 (3) 襯砌混凝土必須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高頻機械振搗,攪拌時間不應小于3min,振搗時間宜為1030s,避免漏振、欠振、超振。摻外加劑時,應根據外加劑的技術要求確定攪拌時間。摻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應采用高頻插入式振搗器振搗。(4) 拌制混凝土時,原材料稱量應采用自動計量裝11、置,衡器應定期檢定,每次使用前應進行零點校核,保證計量準確。(5) 混凝土應采用運輸攪拌車運送,其運輸能力應與攪拌設備的攪拌能力配合適宜。應確保運輸設備不漏漿和不吸水,裝料前要清除容器內粘著的殘渣,裝料要適當。運輸設備使用前須濕潤。 (6) 二次襯砌應在圍巖和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后施作,特殊條件下(如松散堆積體、淺埋地段)的二次襯砌應在初期支護完成后及時施作并采用加強措施。(7) 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用時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底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縫處理。9檢驗自檢合格和及時開展第三方檢測。應在10天內完成中間檢測報告,在現場標識缺陷位置并提供缺陷形態。施工單12、位按相關程序及時進行缺陷處理。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安全要求襯砌工作要緊跟隧道開挖,襯砌工作臺應搭設不低于1m的欄桿,梯子應安裝牢固,不得有釘子露頭和突出的尖角;腳手架及卜作平臺上所站人數量及堆置的建筑材料,不得超過其計算載重在洞內作業地段傾卸襯砌祠料時,人員和車輛不得穿行。襯砌模板臺車下的掙空保證運輸車輛的順利通行,停止混凝土泵的運轉后方可拆除混凝土運輸軟管。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將機械設各交給無本機械操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保持機械操作室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機械,機械不得帶病或超負荷運轉。現場用電管理,照明、高壓電力13、線路的架設應順直、標準,保證絕緣良好。各種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均設置漏電保護器,確保用電安全。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狀況必須良好,各項絕緣指標達到規定值;電氣設備及其相連機械設備的金屬部分必須采取保護性接零措施:施工用電的線路及設備,按施工組織設計安裝設置,并符合當地供電部門的規定:嚴禁用電線路搭靠或固定在機械、欄桿、鋼筋、管子、扒釘等金屬件上:對電氣設備、絕緣用具必須定期檢查、測試,防雷設施在雷雨季節到來之前檢測;變、配電室不應使用易燃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應符合防火、防水、防漏、防小動物串入和通風良好的要求。10.2環保要求嚴控重要環境因素:施工污水排放達標率100%,有毒煙塵濃度達標率100%、14、控制施工噪聲達標率100%、控制施工固體廢棄物排放達標率100%:其它環境因素控制目標指標不得違反國家和行業標準。(1)施工期間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下發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法規以及甲方制定的有關本工程環境保護的規則,隨時接受業主、監理工程師及當地政府環保機構的監督檢查。(2)保護水質為了保護環境和水源、河水不受污染,在隧道口處設四級污水處理系統,采用隔油沉淀池、氣浮設各和二級生化處理設施對施工水進行處理設專人值班管理,對沉淀池打撈 浮油,值到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再排放: 施工期間,施工物料如水泥、濃料、化學品等堆放管理嚴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筑物料隨雨水徑流排入地表機附近水域造成污染。控制施工注漿15、使用的水泥泄熱,并對進入隧道排水系統中的注漿廢奮夜做凈化達標處理,避免漿液污染洞外居民的生活、生活用水。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場地川溝壕或堤壩與之隔開,返兔水源污染施工機械防走漏油,禁止機械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油污水未經處理就接排放,或維修施工機械時油污水直接排放。施工期間生產場地和生活區修建必要的臨時排水渠道,經廢水池處理后,與永久性排 水設施相接,不至引起淤積沖刷。施工區域、砂石料場在施工期間和完工后,妥善處理,并進行復耕和綠化,防止沉碴 進入河流或小溪。 (3)大氣污染及粉塵污染防治對施工現場和運輸便道等易產生粉塵的地段定時進行灑水降塵,勤洗施工機械車輛, 使產生的粉塵危害減至最小程度。對隧道及16、路基施工人員發放口罩、防毒面具等,并定期進行體檢。施工期間對大氣影響的主要污染源是挖士、水泥、車輛的尾氣等。加強對易散物資的管理,凡是易散物資不得露天堆放,堆場上要加覆蓋,堆料場設置在常年風向的下側,對易燃有味的油料和材料要妥善保存。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減少噪聲和污染。運轉時有粉塵發生的施工場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機(場)、大型軋石機場等投料均應有防塵設備。在這些場所作業的工作人員,應配備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施工區域、砂石料場在施工期間和完工后,應妥善管理,防止其對土壤的影響。施工作業易產生粉塵的地段進行灑水,使粉塵公害減至最小程度。不得隨意砍伐樹木,防止森林火災。生活區修建三級污水處理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