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路工程下穿淮南鐵路箱涵兩側既有線施工專項安全技術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08809
2022-10-18
13頁
59.54KB
1、合肥市天水路工程下穿淮南鐵路箱涵兩側既有線施工專項安全技術方案1、編制依據1.1合肥市天水路工程設計圖紙;1.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1.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 D61-2007);1.4公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JTG F80/1-2004);1.5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上、下冊)(TB10401.1、TB10401.2);1.6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鐵辦【2008】190號);1.7鐵路工務安全規則(鐵運【2006】177號);1.8上海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上鐵運發【2008】316號);1.9關于公布上海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補充2、實施細則的通知(上鐵運發【2010】161號);1.10關于進一步加強臨近營業線施工機械安全管理的通知 (上鐵建發【2010】260號);1.11國家、鐵道部、上海鐵路局其它有關既有線施工的安全管理辦法;1.12現場施工調查資料及本單位類似工程施工經驗。2、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范圍為:合肥市天水路工程下穿淮南鐵路箱涵兩側既有線施工。3、工程概況3.1 工程概述新建合肥市天水路為東西走向,線路全長1.373km,本工程自K0+240開始依次下穿商杭客運專線、合蚌客運專線、專用線、淮繞上線、淮繞下線、聯絡線15、北牽線、貨10線共八條鐵路線,其中專用線、淮繞上線、淮繞下線共計三條鐵路線為營業線,系既3、有鐵路,其余五條鐵路現正在建設中。天水路下穿商杭客運專線、合蚌客運專線地段,兩條客運線均采用高架橋形式,橋梁凈高為12m,本段天水路路塹地段采用擋墻進行支護,為確保擋墻施工時對客專線橋下基礎影響,在緊帖擋墻背后與客專橋墩基礎之間設1m的抗滑樁,抗滑樁防護措施詳見附圖。天水路下穿專用線、淮繞上線、淮繞下線、聯絡線15、北牽線地段5條鐵路線下采用鐵路箱涵形式,建成后天水路快車道凈高5.2m,兩側設置防撞墻,對鐵路箱涵進行保護,詳見附圖。鐵路箱涵兩側天水路路塹地段采用擋墻進行支護,擋墻開挖深度如附圖所示,為確保擋墻施工時對鐵路箱涵和涵后路基不產生影響,距離箱涵外側0.5m開始建設1m的抗滑抗滑措施,4、詳見附圖,為確保抗滑樁外側土方開挖造成樁與箱涵之間0.5m范圍內產生坍塌,每下挖0.6m后在兩者之間施做0.3m厚擋板,依次做好基礎底部。鐵路箱涵兩側設置雨水管。主要用于匯集下穿段的雨水,并最終通過管道引入離既有線100m處的立交泵站,管材采用鋼筋砼管,各管徑見附圖,施工中注意在裝卸管材時不要碰撞到箱涵墻身,管道埋設要做好防水措施。3.2主要工程數量下穿淮南鐵路箱涵兩側既有線路段主要工程數量如下:(1) 挖土方6000方(2) 填方3250方(3) 水穩基層1026方(4) 瀝青砼面層2700方(5) 擋墻抗猾樁720/48(6) 擋土墻242m3.3工期安排 本段計劃于工程2011年6月1日5、開始施工,2011年7月30日完成。3.4 勞動力組織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專門成立循環鉆機、擋墻、路基等作業班組,組織各班之間流水作業及平行作業施工。施工期間擬投入管理人員見表3-1表3-1 管理人員序號工種人數主要工作內容備注1安全防護員4現場安全防護2技術員4技術指導施工3測量人員3測量放樣及觀測4試驗人員3配合比配置及試塊制作5駐站聯絡員2負責事故上報4、危險源因素分析 涉及人的因素、物資機械設備的因素、作業方法及作業環境的因素,具體情況如下:4.1地下管線未探明、行車限界未設置警戒線4.2鉆機設備傾倒侵入限界4.3吊車吊裝鋼筋籠入孔侵限4.4施工小型設備機具侵入列車行車限界4.5施工車6、輛下穿淮南鐵路箱涵時超高5、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施工方案以確保鐵路既有線行車安全和鐵路設備安全為關鍵控制點,以“統籌規劃、科學組織、重點先行、分段展開、均衡生產、標準化作業、有序推進”為原則展開施工。5.1擋墻抗滑樁施工擋墻抗滑樁位于天水路下穿淮南鐵路兩側擋墻背后,共56根樁,在既有線范圍內共48根,直徑1m,間距1.1m,鐵路線最近的1根樁離鐵路箱涵0.5m,距專用線外側鐵軌3.2m,深度15m,頂面高度與既有箱涵頂齊平。比鐵軌面低40cm。平面圖、截面圖如圖所示,自開工之日起28天內完成。施工方案如下:5.1.1.此抗滑樁位于在建合蚌客運專線墩柱下,施工凈空在12m左右,既有線范圍共計48根7、抗滑樁,選擇對施工凈空要求較小的循環鉆機進行鉆孔作業,(4)在施工影響范圍內距鐵路軌道3m處設置1.2m高的防護圍欄,長度82.7m(順既有線鐵路涵兩邊各延長15m),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橫穿鐵路造成安全事故。5.2原有客專墩柱防護樁破除該墩柱防護樁位于既有鐵路箱涵邊,共14根,其上設置50cm厚圈梁,距箱涵4.1m,距最近的專用線鐵軌外側7.1m,比箱涵頂低10cm,比鐵軌底50cm。其設計主要為防護客專的橋墩,避免橋墩受側壓力影響,自開工之日起2天內完成。其施工方案如下:(1)樁基破除施工前由項目部組織對所有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安全上崗培訓,并對其進行考核,考核不通過者嚴禁上崗。(3)該防護8、樁采用破碎錘破除。樁基破除前派專人在既有線側進行防控,一旦有列車駛進時鳴哨示警,暫停施工。破碎錘施工時嚴禁錘頭伸入既有鐵路涵上空,并避免出現破錘碰撞箱涵的現象。為防止出現破碎的砼塊進入既有線限界范圍內和避免破錘碰撞鐵路涵的現象,在鐵路涵欄桿上懸掛設置防護竹排,高度不低于2m,下邊比設計箱涵頂底邊低30cm。5.3下穿段擋墻施工該段擋墻主要位于既有鐵路箱涵邊,外側為鋼筋砼擋墻,既有線范圍內高度為56m,高度與既有箱涵頂面齊平,距專用線鐵軌外側距離為2.7m,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設有片石擋墻。既有線范圍內高度2.53m,因為該處擋墻施工在擋墻抗滑樁完成之后,因為抗滑樁已經完成對既有線和在建客專9、的防護,因此對既有線影響不大,自開工之日起20天內完成。5.4路基路面施工該段路基由于靠鐵路側原有路基已經與箱涵底板頂等高,開挖或填筑作業無論是在高度還是在平面位置均無法影響既有線運營,需要注意的是機械作業時避免碰到箱涵墻身,自開工之日起18天內完成。(1)鐵路箱涵兩側要設置限高牌、限速牌,距離箱涵邊1m左右,并且設置限高架,高度為箱涵頂下50cm,寬度為4m。并且在墻身上貼反光膜,夜間如需要施工必須在箱涵兩側設置足夠的照明。(2)所有機械、機具必須有出場合格證,經調試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機械操作半徑內嚴禁站人。(3)路基填方和路面施工時必須注意壓路機等機械行駛時不得碰撞10、到鐵路箱涵墻身,為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在鐵路箱涵墻身邊設置防撞墻,其位置見附圖。6、施工安全技術措施6.1 安全技術培訓及交底加強作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意識,對安全員、防護員等特殊工種,執行持證上崗制定。開展對安全常識,安全法規的教育,并進行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做好技術交底和班前安全交底。做好對施工人員的保護。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作業前應按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檢查,作業中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服從指揮,不得酒后上崗或連續疲勞作業,非操作人員不能操作施工機械。加強安全檢查監督,防止工人違章操作,嚴禁施工防護人員脫崗,防護員必11、須經過嚴格訓練和考試合格的職工擔任,一經派定后不得任意調換。各類臨近營業線施工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準確掌握相應作業的安全風險和安全措施,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機操作,安全培訓的相關書面檔案資料要隨機存放備查,安全培訓要定期開展。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簽訂安全包保責任狀,嚴格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對安全違章進行處罰。安全管理系統必須做到縱向到底,一環不漏;安全生產責任制橫向到邊,人人有責。6.2 大型設備安全管理措施凡現場使用的施工機械高度(或作業時的伸展高度)在機位的水平投影侵入既有線柵欄,必須設置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其中鉆機、吊車等自行式施工機械要求每臺機械設置一名工地防護12、員,固定式施工機械在可控范圍內設置一名工地防護員。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必須經過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持證上崗。施工期間,駐站聯絡員和工地防護員要通過電臺和對講機進行聯系,掌握營業線列車運行和現場施工狀況,保證聯系暢通。施工機械所在工地必須設置應急處理明示牌,清晰注明機械類別,危險源、安全責任人、應急處理措施、簡明應急程序和應急電話等信息。鉆機、吊車等危險性較大的自行式施工機械在既有線來車時必須停止作業,工地防護員要密切掌握既有線行車狀態,必要時增設遠端防護員,工地防護員要按規定配備相關安全防護備品,現場要配備對講機、信號旗、響墩、廠制的應急短路銅線,工地防護員必須熟練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出現險情13、時要嚴格按照“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進行處置。各類鉆機等固定式施工機械在移機、轉場前,安全防護員、技術員、監理員和工地防護員必須全部到場,經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到位,場地處理滿足規定要求后方可進行移機。鉆機、吊車等施工機械在作業時,其行走方向應設置為垂直既有線的方向,從而使其易傾覆方向為非既有線位置。6.3地下管線保護措施臨近既有淮南線,地下管線復雜,工程開工前必須向鐵路電務、通信、鐵通等產權單位調查地下管線的走向及埋深。對于在施工區域范圍內的地下管線,用人工挖十字探溝的方法,探時地下管線的具體走向及埋深,與設備單位達成協議后及時進行遷改,對于臨近施工區域的地下管線,順管線走向在地面上用三角彩旗標識14、出“安全紅線”,嚴禁在安全紅線范圍內動土。6.4抗滑樁安全技術措施6.4.1鉆孔作業前先對原地面進行下挖,直到與鐵路涵頂齊平,增大鉆孔施工作業空間,保證凈空不小于14m。施工中做好鉆機穩定,對作業平臺承載力進行檢測,在地面上設置2道拉線地錨以固定鉆機穩定,嚴格控制鉆孔順序,鉆孔順序采用間隔鉆孔方法嚴格控制鉆孔速度,加強孔口和孔壁的監測。鉆孔作業時,孔口上面必須有人監護。排除的土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5m范圍內,泥漿池應距孔口5m以上,離既有線距離不小于10m,并保證施工現場排水暢通。在相鄰墩柱位置設置沉降觀測點,對墩柱定期進行檢測,監視墩柱穩定性。6.4.2為保證鋼筋籠安裝時15、與在建客運專線梁底的安全高度及防止鋼筋籠擺動侵入既有線限界,擬采取以下措施: (1)分節安裝鋼筋籠,為保證樁基鋼筋籠吊裝時穩定,不擺動不侵入既有線限界,將鋼筋籠分節吊裝,樁基鋼筋籠采用兩節加工成型,長度分別為8m和7m,采用吊車兩點起吊,保證起吊最高點與客運專線梁底凈空不小于2m,鋼筋籠吊裝時在遠離既有線側設置纜風繩,以控制鋼筋籠吊放時不向既有線側擺動,不會發生侵限事故。(2)鋼筋籠吊裝必須在白天進行,夜間不得吊裝作業。鋼筋籠吊裝時要求速度放慢,起吊時間選擇在沒有列車行駛時間段;鋼筋籠吊裝時必須有值班領導指揮作業;并且在線路兩側設置防護員,施工時安排專人看守,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嚴禁施16、工材料、機具設備侵入限界。(3)澆注樁基混凝土采用汽車泵輸送,混凝土汽車泵停在距既有鐵路線不小于15m處,確保泵管不進入鐵路限界范圍,輸送混凝土時,汽車泵就位處必須平整密實,并在泵車支腿處墊設枕木或鋼板。6.4施工場地排水措施作業平臺填筑前考慮排水反坡設置、排水方向向既有路基外側,既有線路基兩側作業平臺開挖完成后,必須將施工場地范圍內整平,利用開挖整平后的自然坡引地表水至改移水溝,并在平臺順線路前、后、右側(即遠離既有線側)設置截水墻,確保施工場地內地表水不流入平臺且排水通暢、不出現積水,防止泡溻基坑壁及軟化既有線路基。6.5既有線路基監控措施在防護樁和路基擋墻施工開始后,需對鐵路涵進行沉降和17、位移的監測。監測的辦法是:在既有箱涵兩邊和中間設置觀測點,共6個點采用全站儀每天觀測,并填寫觀測記錄。在發現數據變化超過1cm,并及時通知上海鐵路局合肥工務段等設備管理單位到現場評定處理。對鐵路涵的監測應持續到路面施工完成后。7安全組織措施7.1設置安全組織機構7.1.1安全監督體系 建立以項目部領導為首的安全監督體系,監督安全保證體系各級的安全檢查、整改、實施情況,確保整個安全保證體系運作正常、有效。 安全監督體系組成: 組長:項目經理高玉杰 副組長:副經理呂柏東、總工荊濤 組員:項目部各部門負責人7.1.2安全保證體系 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保證體系”(見圖7-1安全保證體系框圖),安18、全職責落實到人。加強施工作業現場控制和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為重點,開展創建安全標準工地活動,確保本項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中,把確保既有線行車安全和既有線既有設備安全,作為整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軸,緊緊圍繞這一安全核心問題,全面進行安全施工管理。7.2既有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既有營業線施工,保證既有營業線行車安全及人身安全尤為重要,建立一系列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以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嚴格按鐵道部關于印發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規定的通知及上海鐵路局發布的有關營業線施工安全的文件規定進行施工,做到沒有經建設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確認的施工組織方案,沒有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沒有與工務、電務及行車部門簽訂好19、施工安全配合協議不準開工。建立既有營業線施工審批制度工程開工前,將施工方案及安全保證措施上報鐵路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提交設備管理部門審核會簽,最后向運輸部門申報施工計劃,待施工審批后方可進行該項工程施工。影響既有營業線行車安全或行車設備正常使用的工程項目施工,必須執行以下程序:將施工計劃報鐵路主管單位簽認,報設備管理單位會簽或設備管理部門審查同意后,再向行車組織部門申報施工計劃。建立營業線施工的安全制度項目部指派副經理呂柏東專門負責營業線施工安全工作并成立營業線施工安全小組,工班設群安員,形成安全生產網絡。對施工安全全方位負責,跨營業線施工安全領導小組姓名職務組內職務聯系電話蔡瑞軍常務副經理組20、長15855101602呂柏東安全副經理副組長18297993460荊濤總工程師副組長18255142278裴立春工程部部長組員18256040908占宏坤安質部部長組員152560796428應急救援預案8.1成立預案專項小組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常務副經理、安全副經理、工程部、安質部、物資部、調度、綜合辦公室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調度室),日常工作由調度室監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項目經理高玉杰任總指揮,副隊長蔡瑞軍任副總指揮,負責項目部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組設在生產調度室。應急救援小組職責:21、(1)負責本工程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2)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3)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8.2專項小組職責(1)發生事故時,由指揮組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3)向上級匯報和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8.3指揮組人員分工(1)總指揮高玉杰:組織指揮全隊的應急救援工作(2)副總指揮蔡瑞軍: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工作,負責現場機具、物資、設備、人員的組織調配工作和事故自救工作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工作負責事故現場保護和傷亡人員的緊急處置工22、作代表指揮組對外發布有關信息。(3)指揮組成員1)安全副經理呂柏東: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2)安質部長占宏坤:負責現場警戒、治安保衛、疏散群眾和道路管制工作3)工程部長裴立春:負責現場技術調查、技術處理、制定方案和防范措施4)物資部長栗軍偉、調度室主任王宗澤:負責現場工程搶救、搶修所需救援物資、設備的儲備調用工作5)綜合辦公室主任王宗澤:負責相關設備管理單位的聯系和組織設備管理單位專業搶修工作;負責傷員搶救、轉院、親屬的安頓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工作;負責救援車輛的指揮和分派工作。8.4 救援專業隊伍的組成及分工項目部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23、援專業隊伍依據各自專業特點組成,是重大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項目既有線各施工作業人員、設備、行車等事故的救援和處置。救援專業隊伍的組成,任務分工如下:職能組職責:聯絡組:了解掌握事故情況,負責事故發生后在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根據情況酌情及時通知當地有關部門、當事人的親人等。搶險組:根據指揮組指令,及時負責撲救、搶險,并布置現場人員到醫院陪護。當事態無法控制時,立刻通知聯絡組撥打政府主管部門電話求救。疏散組:在發生事故時,負責人員的疏散、逃生。救護組:負責受傷人員的救治和送醫院急救。保衛組:負責損失控制,物資搶救,對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阻止與工程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保護事故現場不遭24、破壞。 調查組: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經濟損失等,調查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如有上級、政府部門介入則配合調查。后勤組:負責搶險物資、器材器具的供應及后勤保障。8.5應急預案8.5.1應急響應物資及駐站聯絡員(1)應急響應配備的勞動力、材料及機械設備見表8-1表8-1 應急響應勞動力、材料及機械設備表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勞動力人502道砟50kg袋2003鋼軌P43根2012.5m/根4枕木2.5m根505撬棍根106道尺把17響墩個248口哨個69移動停車牌個610信號旗 611抗滑服、帽套612汽車起重機25t臺2待命狀態13挖掘機Pc220臺2待命狀態14應急專用車皮卡、25、桑塔納部2待命狀態(2)下穿淮南線施工期間,設2名駐站聯絡員分別駐守在施工地段所在車站。 8.5.2影響鐵路運營的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發生一般(不含一般)以下輕微安全事故,現場能夠處置和處理的,現場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應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快速予以處理。如一旦發現一般及以上列車行車、管線中斷及人員事故時,現場難以處置和處理的,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發生危及行車安全事故時,首先堅持“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現場施工員、安全員及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總指揮和調度指揮中心報告,對列車行車安全構成威脅的同時向行車組織部門報告,并采取一切辦法處理和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調度接26、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施工隊,查明事故地點、時間、原因和危害程度,同時通知應急救援指揮組成員及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地點。應急救援指揮組成員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迅速向上級主管報告事故情況。發生事故的施工隊,應迅速查明事故起因、嚴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凡能通過現場采取措施,利用現場機具、物資、設備、車輛、人員能夠處理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現場難以處理和控制的,應向應急救援指揮組報告,并提出具體救援措施各辦法。影響列車行車安全的,應先采取抗滑措施,在向指揮組報告的同時向行車組織部門報告。應急救援指揮組成員到達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指揮應急救援隊27、立即開展救援行動。如事故影響面有可能擴大時,立即請求上級支援,降低事故損失、消除負面影響。技術、安全、調度等人員達到事故現場,立即根據專業特點采取措施使事故現場得到控制,并與施工隊負責人一道安排人力、物力、機具、設備組織救援行動。搶險搶修隊達到現場后,根據指揮組下達的指令,迅速配合有關設備管理單位進行設備搶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疏散組到達現場后,負責治安和交通指揮,在現場劃出警戒區域設崗值班,疏散圍觀群眾,阻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確保救援行動正常進行。協調負責人趕到現場后,根據現場情況向營業線有關設備管理單位通報情況。同時根據設備的損壞情況,聯系設備有關單位,組織專業搶修隊伍進行搶修,做好配合和服務工作,盡可能的縮短搶修時間,使設備達到放行和使用條件。綜合辦負責人趕到現場,首先組織車輛將傷員轉送到縣級以上醫療單位進行施救,安排好看護人員,為現場和傷員及親屬解決生活必需品,同時控制媒體的失實報道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兩個專門工作小組:在安全副經理指揮下,組成由技術、安全、質量、生產、事故單位參加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在生產副經理指揮下,組成由綜合辦、物資、調度、協調和事故單位參加的搶修小組,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8.7相關設備管理單位電話遇到緊急治安事件時報警電話 (合肥火車站派出所)合鐵公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