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鐵路石門至長沙鐵路站前3標八曲河2#大橋試驗樁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9841
2022-10-19
13頁
118.50KB
1、目 錄1、編制依據12、編制目的13、工程概況14、施工調查情況及試樁位置選擇:14.1施工調查14.2試樁位置25、試樁方案26、鉆孔施工工藝26.1.施工準備36.2護筒埋置36.3鉆機就位及泥漿調制36.4鉆孔36.5清孔46.6基樁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46.7水下砼灌注57、既有橋墩監測方案及防護緊急預案:68、資源配置78.1勞動力組織78.2設備機具配置79、施工注意事項810、安全環保措施91、編制依據改建鐵路石門至長沙鐵路增建第二線工程施工圖 YDK236+725.018 八曲河2#大橋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 203-2008鐵路橋涵施工規范 TB10203-2002、2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 10415-2003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 18-96施工調查資料及當地的地質水文資料2、編制目的本次試樁目的主要是為了檢驗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中鉆孔樁施工工藝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并根據試驗樁試樁結果優化樁基礎施工工藝;同時通過試樁檢驗地質巖層是否與設計相符,以及沖擊鉆鉆進各種巖層的進尺速度情況,進行工期優化。同時通過測量手段監測石長新增二線施工采用沖擊鉆施工鉆孔樁是否對既有線安全運營存在影響。 3、工程概況改建鐵路石門至長沙鐵路站前3標八曲河2#大橋位于長沙市望城縣烏山鎮鞏橋村。橋梁主要為跨越戴家河而設,所跨河道為八曲河主河道。橋址處主要為水田,增建二線3、在此處繞行,第二線新建橋位于既有橋上游。新建橋橋梁全長173.255米,橋跨布置為3-24m+1-32m+2-24m簡支梁,梁部采用簡支T梁。4、施工調查情況及試樁位置選擇:4.1施工調查地形、地貌情況:橋址處在地為八曲河沖積平原,地形平緩開闊。工程地質情況:根據地質調查測繪及鉆探揭示,橋址內底層主要為第四系覆蓋層與板巖。第四系覆蓋層主要為人工填土、粉質黏土,中層為粉砂、粗砂、細圓礫土。未見不良地質特征及特殊巖土。線間距:石長新增二線特大橋與既有橋線間距為1823.9米。4.2試樁位置 八曲河2#大橋與既有線間距為18.624.4米,通過計算得知增建二線樁中心距既有橋最近距離為長沙臺為14m。4、受現場施工條件的影響,現選5#墩3#樁進行試樁。3#樁距既有橋承臺距離為15.35m,主要穿越地質類型為:灰褐色,硬塑偏軟塑粉質粘土1.8m,黃褐色,飽和,稍密細原礫土4m,黃褐色全風化,風化不均,局部夾帶強風化殘塊,17.5m。5、試樁方案本方案根據現場調查、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首先在55#-3號樁進行試樁,先采用小錘小沖程鉆進,錘重不大于3.5T,沖程控制在1.5米以內,泥漿比重不宜大于: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層1.4;巖石1.2;鉆進過程中按照監測方案記錄分析,記錄時注明錘重和沖程大小。鉆進8m后,如果鉆進過程中檢測數據無異常,再改換大沖程鉆進,沖程控制在2.02.5米,并按照監5、測方案記錄分析,如果再鉆進8m,檢測數據無異常,改換大鉆錘利用小沖程進行鉆進,如無異常則直至鉆孔結束。如果整個鉆進過程中數據無異常,馬上進行孔樁灌注。既有橋監測貫穿5#3號樁施工全過程。試樁鉆孔過程中派技術過硬的測量人員按監測方案監測、關注數據變化,一旦數據發生變化,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應應急預案措施進行處理,并上報上級部門。6、鉆孔施工工藝施工準備護筒埋置鉆機就位及泥漿調制鉆孔清孔檢孔基樁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水下砼灌注(具體施工工藝見八曲河2#大橋施組)。6.1.施工準備平整場地,定位放樣,以方便鉆機安裝和準確就位;泥漿池容積應滿足至少5根樁的排漿量,位置擬設置在橋跨跨中位置,為安全、文明施工6、,用彩條布將泥漿池四周包圍,施工中應經常清理泥漿池,將泥塊拉出場外。6.2護筒埋置在鉆孔前將護筒埋入樁位。陸地樁基護筒采用=10mm厚鋼板焊制,其直徑比樁徑大400mm。護筒采用挖坑埋設法,筒口出地面0.3m,護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質土必須分層夯實。6.3鉆機就位及泥漿調制鉆機底盤應放置在方木上,就位后,鉆架底盤應保持水平,其用于吊裝鉆頭的鋼絲繩中心應與護筒中心保持一致。調制泥漿的方法是:在靠近樁位附近機械開挖貯漿池,首先由人工向護筒中投放粘土,而后給護筒加滿水,上下提動鉆頭進行造漿。6.4鉆孔當護筒中泥漿比重達到以下指標時開始下鉆,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層1.4,巖石1.2。初鉆時應慢7、速鉆進,以防鉆頭偏位,導致基樁中心偏離設計位置。鉆孔時,起、落鉆頭速度宜均勻,不得過猛或驟然變速。孔內出土不得堆積在鉆孔周圍。在鉆進過程中,應時刻觀注樁位處的地層變化、孔的垂直度、鉆進速度,并作好詳細的施工記錄。當鉆至孔底設計標高時,停止下鉆,提出錐頭,進行清孔。由于新增二線與既有橋梁間距較近,為了保證二線施工過程中既有線運營的絕對安全,沖擊鉆鉆孔采用先小錘后大錘小沖程的施工方法,沖程控制在2米以內。6.5清孔鉆孔鉆到設計標高后,對孔位、孔深、孔徑等進行檢查,當其符合規范要求后進行清孔,嚴禁以超鉆代替清孔。清孔擬采用換漿法和氣舉法。終孔后,停止進尺,提升鉆錐離孔底鉆渣面10cm30cm空轉,并8、保持泥漿正常循環,以大泵量泵入符合清孔后性能指標的新泥漿,維持正循環4h以上,直到清除孔底沉渣、減薄孔壁泥皮、泥漿性能指標符合要求為止。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過規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待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清孔排渣時,注意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塌。清孔采用抽渣法清孔,及時向孔內注入清水或新鮮的泥漿以保持孔內水位,清孔應符合以下標準:1.孔內排出或抽出的泥漿手摸無23mm的顆粒。2.泥漿比重不大于1.1。3.含砂率小于2%。4.黏度為1720S。5.澆筑混凝土前允許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按設計要求柱樁不大于5cm,摩擦樁不9、大于10cm。否則應進行二次清孔。清孔完畢后用測繩丈量孔深,若孔中沉淀較厚,應及時使用抽渣法抽出沉渣。6.1.6檢孔鉆孔達到設計高程后,應復核地質情況和樁位情況。應用檢孔器檢查樁孔徑、傾斜率等。6.6基樁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鋼筋骨架的制作采用加勁筋成型法:制作時,按照設計尺寸做好加勁筋圈,標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擺在平整的工作臺上,并標出加勁筋的位置。焊接時,加勁筋上的任一主筋的標記對準主筋中部的加勁筋標記,扶正加勁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勁筋與主筋的垂直度,然后點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勁筋后,用機具或人轉動骨架,將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套入盤筋,按設計位置布好螺旋筋并綁扎于主筋上,點焊10、固定。鋼筋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其間距豎向為2m,沿樁周圍不少于四處。樁的鋼筋籠根據實際情況分節,分段插入樁孔中,鋼筋接頭按照規范要求錯開布置,每兩節之間搭接長度為40d,采用豎向搭接單面焊連接,焊縫長度不小于10d。每節骨架起吊時,為保證不變形采用兩點起吊。第一吊點設在骨架的上部,第二吊點設在長度的中點到上三分點之間,對較長的鋼筋籠可在其中插入兩根杉木起吊(以加強其剛度),防止變形。骨架的最上端定位,必須由測定的孔口標高來計算定位筋的長度,并反復核對無誤后再焊接定位,定位筋的頂吊圈內應插入兩根平行的工字鋼或槽鋼(其凈距應大于導管外徑30cm),并將工字鋼或槽鋼放置于孔口的墊木上,11、并用短鋼筋防止導管或其它機具碰撞而使鋼筋籠變形或落入孔中。6.7水下砼灌注用于灌注水下砼的導管用280mm無縫鋼管制作,中節長度宜為2m等長,底節長度可為4m,漏斗下配12節長0.51.5m短管,絲扣連接。使用前對導管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保證導管不漏水。導管安裝后,其底部距孔底留250400mm的空間。混凝土的初存量應滿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1-3米之間。當樁身較長時,導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適當加大。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應連續澆注,中途不得停頓。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12、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的灌注速度。混凝土的灌注中應盡量縮短拆除導管的時間,每根樁的澆筑時間不應過長,宜在8h內澆筑完成。混凝土澆筑完畢,位于地面以上及樁頂以下的孔口護筒應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當孔中砼表面達到設計標高時,應再超灌1m左右的砼,以確保樁頭砼質量。水下砼灌注完畢后應立即組織人員盡可能在砼凝固之前將高出樁頭設計標高10cm以上的劣質砼清出孔外,剩余的10cm砼在接樁頭前由人工鑿除。7、既有橋墩監測方案及防護緊急預案:7.1監測樁制作:監測樁采用HPB235直徑20鋼筋制作,監測樁植入墩身,外露端頭用鋼鋸鋸出十字絲,以保證每個樁每次平面檢測均為同一位置。13、7.2監測樁的埋設:監測樁每個橋墩預埋2個,在橋墩側面對稱埋設,監測樁垂直高于地面5cm為宜,采用電鉆在橋墩上鉆孔,用植筋膠植入。(見附圖1)。7.3監測方法:用全站儀對監測樁進行平面位置監測,用水平儀進行高程監測,并填寫觀測記錄表(見附表1)。為了保證測量精度水準測量采用三等水準測量,并配置符合相應精度的測量儀器。7.4監測頻率:1)施工前必須測量一次并保留測量基準數據,2)鉆孔樁鉆進后每四個小時測量一次且每天不少于3次。3)有土層進入巖石層或其他地質變化時應加大觀測頻率。7.5數據分析和處理措施:如監測數據發生變化,且連續多次發生向同一方向變化,應立即停止施工,分析數據是否已經超出儀器誤差14、范圍,或超出監測要求范圍,確認數據變化后報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共同研究處理措施和防護措施保證既有線運營安全。7.6預案:數據發生變化,且連續多次發生向同一方向變化,立即停止施工,用混凝土把孔樁封死,24小時連續監測既有線路,等待穩定后在采取其他施工方法施工。如果再有變化,立即聯系設計單位和有關專家商討處理措施進行處理。8、資源配置8.1勞動力組織主要勞力配置鋼筋工10電工1普工3操作司機4電焊工5負責人18.2設備機具配置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及型號數量1發電機50KVA12吊車50t13沖擊鉆CZ-3014交流電焊機BX1-40025鋼筋切斷機GQ4016鋼筋調直15、機GT1417鋼筋彎曲機GW40-118履帶式挖掘機DH22019裝載機ZL50L110混凝土罐車19、施工注意事項鉆孔灌注樁施工要制定嚴密的操作工藝要求,人員要明確分工,合理搭配,盡量采用有施工經驗的工人,要對所有操作人員進行具體的操作交底。工序之間銜接要緊湊,應有檢查、簽認、交接、時間等嚴格要求和記錄。施工作業隊配置的機具設備除滿足工程需要外,還必須配備足夠的備用設備(特別是發電機和水下混凝土灌注設備),并且必須保證設備的完好。施工期間機修工和電工應派專人進行值班。防止因設備配備不足和機械故障而出現意外事故。鉆孔過程中應注意:開孔位置要正確,并始終保持垂直鉆進,防止樁位偏差過大和樁傾斜現象16、的發生;要隨時注意地質情況的變化,調整泥漿的比重和稠度,并保持孔內一定的水頭高度,防止坍孔等事故的發生;現場應配備常用的檢測設備,對泥漿指標和孔深進行檢測;鉆進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終孔后應會同監理人員對成孔情況進行檢查和記錄;廢棄泥漿或沉淀物應進行處理,不允許隨地排放,污染周圍環境。灌注混凝土應注意:灌注前要測定泥漿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二次清孔;灌注的水下砼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足夠的流動性,坍落度要經常進行檢測,防止因砼離析而產生卡管;首批灌注砼的數量要滿足初次埋管深度的嚴格要求,灌注過程中砼上升面高度一定要探測準確(現場要備用多套測深錘),為控制導管的埋置深度提供17、依據;要采取措施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灌注作業應連續快速地進行,盡量縮短灌注時間,滿足在首批砼初凝前灌注完的要求,否則易導致砼頂升困難。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技術人員在場全面控制,施工隊負責人員應始終在現場指揮作業,派專人做好原始記錄。施工中的各種原始記錄填寫應規范、完整和準確,嚴禁造假。并及時收集、整理、歸檔和進行簽認。鉆孔灌注樁施工實行首件認可制度。通過首件認可,確定機具和人員合理搭配,確定各種施工參數。改進在機具使用和施工管理上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施工過程中遇到重大問題應及時向項目經理部匯報。施工作業隊應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記錄、試驗數據、分項工程自檢數據等質量保證資料,并及時提交齊全、真實和18、系統的施工資料和圖表。施工中每天的各類資料必須上報項目經理部分管現場技術員,項目經理部現場技術員負責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原始記錄要真實可靠,實事求是地反映工程施工質量的實際情況,不準弄虛作假偽造資料;資料的填寫和歸檔整理要按照項目資料管理辦法的要求填寫,字跡要清楚,簽字要完整,表式要使用項目部統一下發的表式填寫完整,并符合項目部有關竣工資料文件規定的要求。10、安全環保措施10.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現行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工務規則、施工技術安全規則、石長復線電氣化安全管理辦法以及鐵道部、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有關營業線施工的各項管理辦法、規定等,使廣大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19、產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實把確保行車安全放在首位,自覺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令和規章制度。10.2抓好安全技術交底每個分項工程都制定完善的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施工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項目部技術部門對工長進行交底,工長對班組長進行交底。交底內容:施工方法、安全標準、安全注意事項。10.3加強人員和現場控制依法合規地使用勞務工,同時勞務工必須先培訓合格再行錄用,并建立花名冊,并報建設、監理單位備案,做到制度管理標準化,實現對作業人員的控制。10.4實施安全驗收制度嚴格堅持“驗收合格方準使用”的原則。作業人員有權對施工現場的作業條件、作業程序和作業方式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10.5環境保護1)不得向水體排放、傾倒施工鉆渣、混凝土殘渣和生活垃圾2)鉆孔護壁泥漿,在工地設置泥漿池,經沉淀后處理。3)及時清理、清掃施工現場,保持施工現場整潔有序。附圖1監測樁布置正面圖附表1八曲河2#大橋5#墩監測記錄表鉆機型號鉆頭重量沖程鉆頭重量沖程施工前數據X:Y:H: X:Y:H:監測數據x:y:h: X:Y:H:監測數據和施工前數據對比X:Y:h:X:Y:h:監測數據有無異常監測數據異常采取措施檢測時間施工負責人記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