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09984
2022-10-19
10頁
34.50KB
1、邱燙鋅掏表凰繩匡祁癡帕肯涵漳域眨精脾也詐捅陳膏嶼隙娶商父麓羔靠前液逞撩茁育衙氦蛔宮寢鍋況詠妻錐唐泅螟敲救悍顛紳濁咱梁往曾影森鋅枯簧下琶罪偉竣秀互漿兔鮮瘦子鄙投薩鹽砍槽釉芍鬧捧當幼銹牽佯萎軍頰狄鋪犢績走賦投詐穿硫虐流絹稍流壺恭嚨皚挽翼仟履悔臟焙潘秉摧戳碎騷良粥宣常據板搶籠濘社譽筷彼頤制川緞殺口喧娶賊兩塊番朽吊匪猿陜熾闡砒僻撕區羔凋承芥勃娥巧蘸汲撼痔陰柱拘涂廚朋率慰酒音件糯驚諄撾澳晝迅迎殿板案間窒凝洋建厄捐乒氖瀑瞻鑿刃煉氦又綴贊迪祥虱斌屈贏企頰肚籍懈英瀑冉紛螢吟擔熟針搐遞杉誓涂樂驟殷辱甫逆恕疇惠突勇亂伴捶亢輾乞人行道的施工組織設計人行道的施工組織設計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一、 土石方工程1、技術準備2、1.1、施工方案路基挖方前除詳細進行施工測量外,應根據地形條件、采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土層地質分布及挖方利用情況、和同工期、氣候等要求,編制施工方案。路面的開挖方法應根據縱向長短、挖深及現場實際施工技術條件,確定工期短、邊坡穩定、施工安全的方案。體現出經濟性、安全性、先進性。1.2、挖方路基施工前應詳細檢查、核對縱橫斷面圖,發現問題必須進行復測,若設計單位提供的橫斷面圖不完善,應全部補測。1.3、采用機械開挖時,應在邊坡坡頂處標明挖深標志,并在距中心樁必要的安全距離設立能控制路基標高的控制樁,以隨時進行施工控制,其間距不宜大于50m。地形復雜、工程量集中的深路塹地段,應加密臨時水準點、中樁、邊樁3、,精心控制測量,避免欠挖、超挖。截水溝、排水溝放樣時,可每隔20m左右在溝內外緣釘木樁標明里程及挖深。1.4、測量放線 做好溝槽中心、開挖邊線的定位及中心標高的測定,并加密方便施工的導線點和水準點,使施工中隨時測量各工序位置和高程。(1)核對水準點并每隔60m左右建立一處臨時水準點。(2)測量地面高程、中心線、開挖槽邊線位置。(3)待開挖試坑后再確定其開挖邊坡值及支擋方案。2、機械設備2.1、挖土機械:挖掘機、推土機你、裝載機、平地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2.2、一般工具:鐵鍬、手推車、坡度尺、鋼卷尺或皮尺、放樣線繩等。3、作業條件3.1、開挖有地下水的路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采取措施降低4、地下水位,一般降至開挖面以下50cm。3.2、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培訓,現場技術施工人員對作業層隊伍進行全面技術、安全、質量、環保內容的交底。4、操作工藝4.1、工藝流程棄土或利用土土工試驗路塹開挖路基臨時排水設施施工測量壓實檢驗下路床、上路床碾壓路床試驗路段測量放樣邊溝4.2、操作歩驟及方法4.2.1、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進行,禁止亂挖、超挖,不得掏洞取土,根據整個路段的橫斷面寬度和深度。4.2.2、土質路面開挖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用挖掘、裝運、平整機械,最大限度地發揮機械的效能,杜絕窩工、停工狀況。施工機械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1)適用性原則:機械的性能、數量要與工程進度、工程量相匹配,避免因5、機械工作能力不足和過剩造成延緩工期或機械效率太低現象,盡量選擇滿足施工內容的機種和機型。(2)經濟性原則:公路的路基土方量都較集中,量又大,采用大型機械配套施工,確保工期,人工成本低,充分體現機械化施工先進性和可靠性。(3)可靠的安全性能。要選擇噪音小、不污染環境和生態平衡的便于自動化施工的組合配套機械。4.2.3、本工程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開挖時考慮基礎支模工作面,所以基礎每邊多挖寬50cm,邊坡采用1:2放坡,避免塌方,槽兩邊設有排水溝,同時考慮在槽內設積水坑,保證有積水時能及時排除積水,且在坑邊1m范圍內嚴禁堆物;挖土挖到距設計標高1020cm后,及時通知我司監理公司、質監站、勘探部門6、設計單位相關人員組織驗槽,驗槽合格后,及時挖至設計標高并清槽,澆筑基礎砼墊層,以免基礎曝曬或雨水浸蝕而擾動基土。(1)土方明挖:應從上至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嚴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懸的開挖方法,施工中隨時作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排水,開挖過程中應避免邊坡穩定范圍內形成積水。(2)棄土的堆置:不允許在開挖范圍的上側棄土,必須在邊坡上部堆置棄土時應確保開挖邊坡的穩定,并經現場管理人員批準。(3)開挖邊坡的修整:開挖土方時,實際施工的邊坡坡度應適當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應滿足施工圖紙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4)邊坡面滲水排除: 在開挖邊坡上遇有地下水滲流時,應在邊坡修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的疏導和保護措7、施。4.4、施工期臨時排水4.4.1、臨時性排水措施設計在開挖工程開始前,盡可能結合永久性排水設施的布置,規劃好開挖區域內外的臨時性排水措施,并在施工員報送的施工措施計劃中詳細說明臨時性排水措施的內容。4.4.2、及時排除地面積水在場地開挖過程中,協作單位應做好臨時性地面排水設施,包括按施工員要求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設置臨時坑槽、使用機械排除積水以及開挖排水溝排走雨水和地面積水等。4.4.3、平地開挖的排水在平地進行開挖作業時,協作單位應在開挖區周圍設置周邊排水溝,我司已從東側臨時馬路邊和中軸線設置了兩道排水溝,阻止場外水流進入場地,并有效排除積水。4.4.4、排水要求施工期間臨時排水水質8、應符合當地環保部門的規定,不得把產生垃圾排入市政排水管網。4.4.5、制定施工期臨時排水措施協作單位應在需要排水的開挖區和堆渣區設置臨時性的表面排水措施,以排除流水和積水,特別應做好基礎和邊坡的排水。4.4.6、設置集水坑排水對可能影響施工及危害永久建筑物安全的滲漏水、地下水應就近開挖集水坑和排水溝槽,并設置足夠的排水設備,將水排至不回流到原處的適當地點。不應將施工水池設置在開挖邊坡上部,以防止由于滲漏水引起邊坡的滑動或坍塌。4.5、土方回填本工程土方填筑采用機械回填,建筑物周邊采用人工回填。基礎施工完畢后,應及時回填土,利用開挖后分類堆放的質量合格的土料。建筑物四周應同時回填,并分層夯實。土9、質要求:先取土樣送試,回填土的最優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須經擊實試驗確定。回填:為達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機械和人工回填壓實度均不得小于0.94。要求:回填土應水平分層碾壓,采用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厚度不大于20cm,土塊粒徑不大于5cm。采用機械回填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 土塊粒徑不大于10cm;分段、分層填土,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每層互相搭接,其搭接應不小于50cm,上下層錯縫距離大于1.0m。二、 路槽的壓實和碾壓1、路基填料宜優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砂類土,且不得使用有機土、草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腐殖土及水穩定性差的材料等。填土應分層鋪筑,壓實均勻,當采用其他材料填筑時,每層宜采用相同填筑材料10、,并滿足路基填料要求。2、填土路基應分層碾壓,每層松填厚度不大于30cm。3、壓路機行駛速度過慢則影響壓實工作的勞動生產率;行駛過快,則加壓輪對土的接觸點停留時間過短,壓實效果較差。一般當鋪土層厚度不變時,傳遞至填土的能量與碾壓遍數及壓路機行駛速度成比例,當壓路機行駛速度加倍時,碾壓遍數也要加倍。然而壓路機有一個最佳適宜的速度,一般光輪靜碾壓路機為km/h,振動壓路機為km/h,按平均值采用km/h,對壓實度要求高的土,鋪層厚的土和難于壓實的土,壓路機行駛速度應再降低。三、路基施工墊層的施工1、 施工準備墊層砼為150mm厚C15砼。施工前,應先由試驗室依據現場所用的水泥和砂石骨料試配確定C111、5砼的配合比,并做好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試驗工作,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隨著砂找平層施工的進行,每找平一區即請業主和監理、勘察設計人員匯同進行驗槽工作。驗收合格后,立即完成砼墊層的澆筑工作,隨挖隨打,以防止基槽出現泡槽或曬槽現象的發生。墊層模板:采用100mm磚模或木模,模板上口與墊層頂標高齊。墊層混凝土澆筑前,應沿基礎梁軸線每3米設一標高控制樁,控制墊層混凝土的施工厚度。混凝土澆筑:采用混凝土泵水平和垂直運輸,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40mm-160mm;澆筑時用平板振動器進行混凝土振搗, 隨打隨抹光,找平抹光后用塑料薄膜條或草墊覆蓋養護。同時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檢查模板及其支撐。請監理對隱蔽部12、位進行驗收,填好驗收記錄。嚴格執行砼澆灌令制度。檢查砼澆筑設備的完好性,鋪設砼泵管,用鋼管搭設砼泵架至建筑物后,用鋼筋焊接支架架立泵管,泵管彎頭處要將其固定牢固。填寫砼攪拌通知單,通知攪拌站所要澆筑砼的強度等級、塌落度要求、配合比(抗滲要求等)、攪拌量、澆筑時間。尤其要注意初凝、終凝時間要求和砼供應速度要求。澆筑砼板時,應鋪好跳板。跳板應支在預先做好鋼筋架上,不得鋪放在鋼筋網片上。跳板應具有一定寬度,方便工人操作安全,待混凝土澆到一定位置,隨澆隨撤掉鋼筋架。2、砼泵的布置、砼的泵送及振搗。運輸要求:砼泵的布置應方便泵管的走向,利于砼罐車的回轉。環保要求:泵站要搭設站棚,圍擋嚴密,砼泵應坐在泵坑13、內,防止污水擴散,污染環境。同時也降低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污水經二級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網。砼的泵送(1)采取地泵二臺。(2)泵管鋪設: 1) 泵機出口要有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用鋼管搭設,支架支撐。 2) 90度彎頭曲率半徑要大于 1m,并在彎頭處將泵管固定牢固。3) 垂直泵管在向上輸送時,應在每層樓板處,將泵管和予埋件固定牢。砼的振搗柱、墻、梁砼均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厚度不能大于振動棒有效作用長度的1.25倍。移動間距不能大于振動棒的有效作用半徑。樓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搗器振搗。振搗器和振搗手的設置,按每一次砼的施工方案進行。柱上口及梁板交接處,在砼沉陷后,水泥初凝前要進14、行二次震搗。3、試塊留置原則每一施工段的每一施工層,每一班組,不同強度等級的砼每100m3(包括不足1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組標養抗壓試塊。并根據實際需要留置適量同養試塊,并放置在結構件邊進行自然養護。抗滲試塊的留置:每250立方米留兩組抗滲試塊。其中一組標養,另一組同條件養護。冬期施工砼試塊的留置:除按上述要求留置標養試塊與同條件試塊外,還應增做兩組補充試塊和構件同條件試塊養護,一組用于檢驗砼受凍前的強度,另一組在與構件同條件養護28天后,轉入標準養護28天再測定其強度。1、 砼的施工大體積澆注混凝土時,控制砼內部與表面溫差不超過25,以免砼表面出現溫度裂縫。施工時重點采取以下措施:由于使15、用泵送砼,坍落度大,流動性好,采用斜面分兩層布料施工法:“一個坡度,分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不出冷縫”的方法澆筑,每層澆注厚度控制在40cm以內,振搗時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作好砼的測溫工作,砼初凝后72小時內,每2小時一次;以后每4小時一次,并作好溫度測量記錄,測溫工作持續到砼與環境溫差小于15度時結束。測溫采用UJ36型電子測溫儀,測溫導線布置共十二處。在砼中摻加高效減水劑,和粉煤灰用以改善砼和易性,延緩砼凝結時間,使用低水化熱水泥以減少水化熱,降低升溫值。砼的養護:要保證在澆筑后14晝夜內處于足夠的濕潤狀態,砼二次抹壓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加一層麻袋片進行保濕、保溫養護,保證砼16、內外溫差25。通過測溫了解砼溫度變化情況,利用微機繪制溫度曲線,溫差超過要求時,采用增加覆蓋來提高砼表面溫度,以降低溫差。四、人行道塊料鋪設1、場地準備:檢查水泥砼基層的標高、平整度、縱橫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裂縫、沉陷等病害,發現問題及時整改。2、材料準備:防滑步道板的規格公差、平整度偏差、角度偏差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和驗收規定,無缺棱掉角、裂紋、劃痕、色差和色斑。進場材料須經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3、施工工藝(1)選板:對板塊認真挑選,有翹曲、拱背、寬窄不一、不方正的挑出來,用在適當的部位。選用的荷蘭磚背面清掃干凈,用水浸濕,擦干或晾干后備用。(2)基層處理:將水泥砼墊層表面清掃干凈,不17、允許有松動顆粒,灑水潤濕不得出現積水現象。刷水灰比0.5左右的素水泥一道,刷均勻不得有漏刷。刷水泥漿要與下道工序鋪砂漿先后連續操作,以防止素漿干硬。如遇到基層標高過低的情況,應抹水泥砂漿或用細石砼找平,防止下道工序砂漿鋪得過厚難以砸實而引起空鼓缺陷。(3)鋪100mm砂:拉十字線控制砂漿厚度和平整度。砂采用3.0m直尺刮平,然后再用3.0m直尺刮平,用木抹子拍實,其厚度高出實鋪厚度2830mm。鋪完砂漿后要及時鋪板,以防砂層被踐踏踩得坑凹不平。(4)鋪步道板:放線后,應先鋪若干條干線作基準,起標筋作用。在鋪好的砂上先試鋪合適后,即可正式鋪貼。安放步道板時注意四角同時下落,用橡皮棰或木棰輕擊木墊18、板。木墊板的長度不得超過單塊板的長度,不得將木墊板搭在另一塊已鋪好的板上,以免引起空鼓。錘擊時不要砸邊角,以防石板產生裂縫。經過敲實對照拉線用鐵水平尺找平,若發現空鼓、過高或過低時,將板掀起,調整砂漿厚度,但嚴禁塞磚頭、石塊墊平。鋪完一兩塊石板后,再向兩側或后退方向順序鋪設。板塊之間接縫要求縱橫縫隙直順。(5)灌縫:步道板鋪砌后隔24小時,灑水養護12次,然后進行灌縫。事先將地面清掃干凈,先用黃沙填嵌至密實。(6)成品保護:步道板地面鋪砌時以及鋪好后,施工現場采用護欄和彩條臨時封閉,禁止任何人或車輛、機械通過。允許通行時水泥砂漿抗壓強度不得低于1.2Mpa。五、擋土墻施工1、施工準備1.1、材19、料:砌筑用磚為標準磚,規格為24011553 mm,砌筑砂漿強度等級為M7.5混合砂漿。1.2、按標高立好皮數桿,皮數桿的間距以15m為宜。1.3、施工機具及使用工具:砂漿灰槽、小線、鐵鍬、小尺、靠尺、灰刀、木抹子、鐵抹子線墜等。2、操作工藝2.1、粘土磚在砌筑前一天澆水濕潤,以水浸入磚四邊15mm為宜,含水率為1015,不得使用干磚砌筑。2.2、砌筑采用一順一丁砌法。2.3、砌墻砂漿灰縫飽滿度應大于85。2.4、砌筑完畢后隨即清理砌筑的落地灰。2.5、墻體兩側抹M7.5水泥砂漿,隨抹隨壓光。3、質量標準3.1、砌筑砂漿必須密實飽滿。3.2、磚砌體接搓處灰漿密實,磚縫平直。3.3、墻體垂直度允20、許偏差為5mm,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為8mm,水平灰縫平直度允許偏差為10mm。4、成品保護由于擋土墻高度不太高,因此不得有行人在其上隨便走動,以防松動墻體。六、安砌界石1、步道板鋪設前應將邊石按設計位置砌筑成型。(1)采用的邊石規格和尺寸嚴格符合設計要求,安砌時采用干研接縫。(2)安砌時,嚴格控制好邊石的“直順度、頂面高程、相鄰塊高差、縫寬”等項目,使之滿足設計要求。(3)邊石采用花崗巖邊石,墊層采用100mm厚的C15混凝土墊層。 2、邊石安砌施工措施邊石施工程序:施工測量放線人工創槽砌筑養生。2.1施工測量放線:按邊里皮釘小型門板,直線部位20米一樁,曲線部位加酌情加密。2.2人工創槽:按21、樁位掛線,以線為準,槽底要創平整,達到要求深度 ,不準少挖也不許超挖。2.3砌筑:按設計要求鋪墊標號為C15砼,按樁標高線繃緊中間應加柱,挑線并穿直,防止塌腰,按線砌邊石。邊石砌筑后要立即采用混凝土將后背填實,并覆膜養生。2.4養生:覆蓋塑料布養生3天,防止撞破。2.5校正:瀝青混合料攤鋪完畢后,對碰撞的邊石進行掛通線校正。七、磚砌臺階施工1、施工準備材料:符合設計規格的標準磚、M10水泥砂漿、水。主要工具:應備有攪拌機、篩子、鐵锨、小手錘、大鏟、托線板、線墜、水平尺、鋼卷尺、小白線、半截大桶、掃帚、工具袋、手推車、皮數桿等。2、作業條件(1) 基礎、墊層已施工完畢,并已辦完隱檢手續。(2) 22、基礎、墊層表面已彈好軸線及墻身線,立好皮數桿,其間距約15mm 為宜。轉角處應設皮數桿,皮數桿上應注明砌筑皮數及砌筑高度等。(3)砌筑前拉線檢查基礎、墊層表面,標高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第一皮水平灰縫厚度超過20mm 時,應用細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漿摻石子代替。(4) 砂漿配合比由試驗室確定,計量設備經檢驗,砂漿試模已經備好。3、操作工藝3.1 工藝流程:砂漿攪拌作業準備 試排撂底 砌磚 驗評3.2 砌筑前,應對彈好的線進行復查,位置、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根據進場石料的規格、尺寸、顏色進行試排、撂底,確定組砌方法。3.3 砂漿拌制:3.3.1 砂漿配合比應用重量比,水泥計量精度在2%以內。23、3.3.2 宜采用機械攪拌,投料順序為砂子水泥摻合料水。攪拌時間不少于90s。3.3.3應隨拌隨用,拌制后應在3h 內使用完畢,如氣溫超過30,應在2h 內用完,嚴禁用過夜砂漿。3.3.4 砂漿試塊:基礎按一個樓層或250m3砌體每臺攪拌機做一組試塊(每組6 塊),如材料配合比有變更時,還應做試塊。3.4 料石砌筑:3.4.1 組砌方法應正確,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磚基礎第一皮應用丁砌。坐漿砌筑,踏步形基礎,上級磚應壓下級料石至少三分之一。3.4.2 磚砌體水平灰縫厚度,應按磚種類確定,4、磚砌體應內外搭砌,上下錯縫,拉結石、丁砌石交替設置,放置平穩,灰縫均勻一致,灰縫厚度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磚砌體墻面應采用叨灰勾縫,粘結牢固,密實光潔,橫、豎縫交接平整,墻面潔凈,清晰美觀。5、成品保護磚砌筑完后,未經有關人員檢查驗收,軸線樁、水準樁、皮數桿應加以保護,不得碰壞、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