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工程工藝及質量標準(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0097
2022-10-19
17頁
2MB
1、1.0 適用范圍適用于xx集團新建、改建、擴建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工程的施工。2.0 編制依據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200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 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2002(2011修訂)低碳鋼熱軋圓盤條GB/T 701-2008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8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 JGJ 107-2010集團和城市公司相關程序文件、標準3.0 施工工藝3.1 施工準備3.1.1 材料2、3.1.1.1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3.1.1.2 鋼筋進場時應檢查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及鋼筋標識,應將鋼筋出廠質保資料與鋼筋爐批號銘牌相對照,每一捆鋼筋均要有銘牌,鋼筋品牌、牌號、爐號(批號)、型號、規格、重量等應保持一致,外觀質量應符合合同及材料標準要求。不得有裂紋、斷裂、起皮和局部縮頸等現象。3.1.1.3 鋼筋進場時,應進行報驗和見證送檢,未出具檢驗結果前不準使用,不合格材料就地封存、退場處理。3.1.1.4 原材料鋼筋驗收合格后,分類堆放需整3、齊,建立材料標識牌。 3.1.1.5 鋼筋機械連接套筒或焊接采用的焊接材料品種、規格應符合規范及合同要求。3.1.1.6 鋼筋綁扎宜采用2022號鍍鋅鐵絲,鋼筋保護層墊塊宜采用水泥砂漿墊塊、成品塑料墊塊或鋼筋馬凳。3.1.1.7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3.1.2 施工機具彎曲機調直機切斷機電弧焊機閃光對焊機套絲機電渣壓力焊機扳手綁扎工具3.2 作業條件3.2.1 有完整的施工圖紙,已完成圖紙會審,并進行了技術質量交底。3.2.2 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已辦理設計變更手續。3.2.3 鋼筋加工機械已安裝4、完成,鋼筋加工場地施工安全符合要求。3.2.4 軸線標高已復核,符合要求,基層已清理干凈,鋼筋表面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時已除銹。3.2.5 配合鋼筋綁扎安裝的腳手架已搭設完成并驗收。水平運輸車輛和垂直運輸機械已配備齊全。3.2.6 加工好的鋼筋已運進現場,并按施工平面圖中確定的位置,按型號、規格、部位、編號分別整齊堆放,應將鋼筋堆放在砌筑支墩上,保證離地高度,防止鋼筋泡水。 3.3 工藝流程鋼筋材料進場及檢驗鋼筋的除銹鋼筋調直鋼筋的切斷鋼筋的彎曲成型鋼筋連接剪力墻、柱鋼筋安裝梁鋼筋安裝板鋼筋安裝鋼筋預埋 保護層墊置鋼筋工程隱蔽驗收澆灌砼時護筋下道工序施工4.0各工序質量控制要點4.1鋼筋加工制作5、4.1.1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鋼筋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鋼筋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4.1.2 鋼筋宜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進行調直,鋼筋調直后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其強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4.1.3 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后的斷后伸長率、重量負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4.1.4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角度應符合設計和現行規范規定。4.1.5 除焊接封閉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6、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有抗震等級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鋼筋箍筋制作示意圖4.1.6 外墻抗滲混凝土穿墻螺桿應在螺桿中部加止水環。 4.1.7 加工完成的鋼筋應進行檢查,做好料牌標識,分類碼放,做好保護。4.1.8 鋼筋調直、加工制作應在施工現場鋼筋加工場進行。 4.2鋼筋連接4.2.1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4.2.2按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抽取數量應符合規范的規定。4.2.3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7、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4.2.4當受力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4.2.5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ll為搭接長度)。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4.2.6鋼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須持有焊工考試合格證書,才能上崗操作。正式焊接之前需在現場條件下進行試焊,并經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施焊。(注:施工單位應保留試焊試驗報告)4.2.7電渣壓力焊接頭外觀檢查要求:(1)四周焊包凸出鋼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2)鋼筋與電極接8、觸處,應無燒傷缺陷;(3)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得大于3;(4)接頭處的軸線偏移不得大于鋼筋直徑的0.1倍且不大于2 mm。(5) 電渣壓力焊鋼筋規格應大于等于16mm。 4.2.8鋼筋電弧焊檢查要求:(1)焊接、級鋼采用E43焊條,焊接級鋼采用E50焊條;(2)搭接焊要求單面焊為鋼筋直徑10、雙面焊為5,焊縫要飽滿、連續,不應有氣孔、浮渣;(3)搭接焊鋼筋必須提前預彎,兩條鋼筋與焊縫中心應在同一條直線上,彎折角不得大于4;4.2.9直螺紋(包括冷鐓直螺紋、滾壓直螺紋及剝肋滾壓直螺紋)鋼筋套絲檢查要求:(1)鋼筋端面宜平整并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扭曲;(2)鋼筋端頭加工完成后,應使用防護蓋進9、行保護;(3)鋼筋下料時宜用砂輪鋸,不得用電焊、氣割等切割,采用切斷機切斷后應使用手砂輪對斷口打磨平整; 4.2.10 化學植筋:a) 化學植筋所用的結構膠其錨固性能應通過專門的試驗確定,廠家應提供錨固性能的相關試驗資料和獲準在工程上使用的相關材料。b) 作錨固連接用的基材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錨固連接用的基材混凝土不得存在風化、嚴重裂損、不密實等嚴重缺陷。結構抹灰層、裝飾層等不得作為錨固基材。不得采用砌體或砌塊作錨固連接基材。 c) 在放線定位前應采用探測儀器對原構件的鋼筋位置進行探測,植筋的位置不得與原構件的鋼筋位置沖突。d) 植筋孔的位置、直徑、孔深和垂直度應滿足要求。e) 大面10、積植筋前,必須先對不同品牌植筋膠和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進行樣板施工,抗拉拔承載力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施工。4.3鋼筋安裝4.3.1墻柱鋼筋應確保不偏位,根部應有防移位的相應措施,墻柱鋼筋綁扎要求畫線綁扎,水平(箍筋)鋼筋間距滿足設計要求,水平筋或箍筋與每根主筋相交位置綁扎到位,嚴禁跳綁。梁鋼筋綁扎主筋間距分布均勻,箍筋綁扎到位(箍筋與每根主筋相交位置必須有效綁扎牢固)。4.3.3板底筋綁扎前,畫線控制間距。對于雙向板,板筋必須滿綁,不得出現隔一綁一的跳綁形式。 鋼筋安裝使用馬凳、塑料卡(墊塊),控制保護層的厚度。安裝鋼筋時,配置的鋼筋級別、直徑、根數及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求。綁扎或焊接的鋼筋骨架11、不得有變形、松脫和開焊。梁柱核心區鋼筋安裝:對于大柱(單邊尺寸700mm)和大梁(高度800mm)交接部位,柱頭模板后封,在梁柱交接部位核心區箍筋和大梁鋼筋綁扎到位后再行封模。 對于小柱(單邊尺寸700mm和矮梁(高度800mm)交接部位,事先算好核心區箍筋數量,焊接成核心區鋼筋籠,在平板模支設完成后,將梁鋼筋和核心區箍筋用鋼管架于板面上,進行綁扎,驗收合格后,梁鋼筋和柱核心區箍筋整體下落,下落后,再對該部位進行檢查,對個別偏位現象進行調整。 4.3.8墻上埋管采用鋼筋焊接固定,預埋管應做防銹處理。鋼筋混凝土墻體上預留洞采用模具預埋定位,應確保位置準確、模具牢固。5.0質量標準及驗收方法5.112、鋼筋加工制作5.1.1 鋼筋調直后的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5.1.2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a)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 10mmb)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 20mmc) 箍筋內凈尺寸5mm5.1.3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a) HPB235級鋼筋未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b)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13、;c) 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5.1.4 除焊接封閉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5.2鋼筋連接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鋼筋連接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要求。加工鋼筋螺紋的絲頭、牙形、螺距等必須與連接套牙形、螺距一致,且經配套的量規檢驗合格。連接套表面無裂紋,螺牙飽滿,無其他缺陷。螺紋接頭安裝后抽取其中10%的接頭進行擰緊扭矩校核,擰緊扭矩值不合格數超過被校核接頭數的14、5%時,應重新擰緊全部接頭,直到合格為止。經擰緊后的滾壓直螺紋接頭應作出標記,單邊外露絲扣長度為1-2絲。5.2.4化學植筋: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植筋深度20,5用鋼尺檢查2植筋孔徑4用鋼尺檢查在植筋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場拉拔試驗,檢測的數量是植筋總數的10,檢測試驗合格后就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5.3鋼筋安裝綁扎鋼筋網的長、寬允許偏差為10 mm,采用鋼尺檢查;網眼尺寸允許偏差為20 mm,采用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度允許偏差為10 mm,寬、高度允許偏差為5mm,采用鋼尺檢查。受力鋼筋間距允許偏差為10 mm,排距允許偏差為5mm,采用鋼尺量15、在兩端及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綁扎箍筋及橫向鋼筋間距允許偏差為20 mm,采用鋼尺量連接三檔,取最大值。6.0成品保護措施6.1 加工成型的鋼筋應防止被油漬、泥土污染,避免生銹及壓彎變形;6.2 鋼筋綁扎完成后,在梁板及懸挑結構鋼筋應采取防止踩踏保護措施,澆筑混凝土時應有專人負責整修;6.3 綁扎鋼筋時,防止碰動預埋鐵件及洞口模板;6.4 模板內表面涂刷隔離劑時,應避免污染鋼筋,禁止使用油脂類脫模劑;6.5 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管線埋設,存在與鋼筋位置沖突時,應向監理提出得到批準后才能調整,應避免任意切斷和碰動鋼筋。6.6 后澆帶部位外露鋼筋采取保護措施,上表面覆蓋用木板嚴密,鋼筋刷素水16、泥漿保護防止銹蝕。6.7 鋼筋在澆筑混凝土前,用PVC管保護主筋不受污染。6.8 柱筋安裝完成,柱鋼筋直螺紋接頭采取塑料保護帽保護。6.9 頂板砼澆筑前,搭設操作馬道,嚴格控制負彎矩筋被踩下。6.10 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輸送泵泵管布設采用廢舊輪胎墊設泵管,并沿梁布設,如假設在板筋之上,則另需在輪胎下方假設支架將輪胎與板筋隔離,避免澆筑混凝土時泵管竄動而造成鋼筋偏位。6.11 混凝土布料機布設位置必須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防止布料機基座對模板及鋼筋造成損壞。 鋼筋直螺紋接頭保護 后澆帶部位鋼筋保護 7.0應注意的質量問題7.1 加工成型質量差:a) 未統一下料,下料尺寸不準;b) 對復雜節點未綜17、合空間相交叉的關系放樣;c) 尺寸、角度不符合要求,不直不順、彎點不準,彎鉤偏短;d) 不同等級及進口鋼筋彎曲成型半徑不符合要求。 鋼筋彎鉤平直長度不足、彎鉤角度不對7.2 鋼筋接頭錯誤:a) 接頭綁扎,焊接型式采用不當;b) 搭接長度不足;c) 錯開接頭的百分比不符合規范;d) 接頭位置不當;e) 梁柱筋搭接接頭處箍筋未加密。7.3 鋼筋錨固不符合規范要求:a) 錨固長度不足;b) 錨固形式不對。7.4 鋼筋綁扎不符合要求:a) 主筋未綁扎到位(四角主筋不貼箍筋角,中間主筋不貼箍筋);b) 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壓顛倒,特別主意懸挑梁、板);c) 不設定位箍筋,主筋跑位嚴重;d) 鋼筋綁扎花扣18、缺扣、松扣不符合規范要求;e) 箍筋間距不勻,綁扎不牢,不貼主筋; f) 柱主筋的彎鉤和板主筋彎鉤朝向不對;g) 鋼筋接頭未錯開。7.5 焊接接頭不符合要求:a) 焊接質量不符合要求;b) 對接焊頭的端頭不垂直、不平整;c) 焊接接頭未按抗震要求錯開。 電渣壓力焊偏位、焊包不均勻 鋼筋搭接焊未預彎7.6 鋼筋直螺紋接頭a)套絲長度過長,絲頭牙形不飽滿、有斷牙、禿牙缺陷,牙形表面不光潔;b) 連接套表面有裂紋、螺牙不飽滿或其它缺陷; 7.7 懸挑部分的鋼筋不到位:懸挑梁上排和下排鋼筋不到邊,懸挑梁面筋錨固 長度不夠,缺少鴨筋。7.8 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要求。7.9 鋼筋除銹不徹底、使用前未進行調直、切頭質量不符合使用要求。7.10梁、底板鋼筋未放置墊塊或墊放厚度、強度、數量等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