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弱電布線電氣線路敷設與接地系統工程施工技術規定(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0419
2022-10-20
10頁
32.54KB
1、智能化弱電系統電氣線路敷設與接地系統施工技術規定一、一般規定二、電氣線路敷設2.1支架安裝2. 2線槽敷設2. 3電線管敷設2. 4線纜敷設2. 5光纜的敷設三、電源設備安裝3. 1弱電工程的供電系統3. 2電源設備的安裝四、弱電工程的接地系統4. 1智能工程的接地系統4. 2電信設備的接地4.3電子設備的接地4.4接地極和接地線的安裝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確保公司弱電總承包工作的需要、必須全面有效的推行工程質量管理,隨著公司的發展,弱電系統的新系統、新項目、新設備也不斷增多,為開拓市場、創建公司品牌,只有規范施工, 才能保證施工質量。現將有關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電氣線路敷設與接地系統的施工規定2、和技術要求發給大家,要求認真執行。一、一般規定為了提高智能建筑電氣線路敷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質量,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和安裝維護方便,特制訂本章。1本章內容適用于上海市智能建筑設計標準規定的工程范圍內電氣線路敷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及驗收。2智能建筑電氣線路敷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應按照設計施工圖紙和設備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當設計并無規定時,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設備和材料的型號、規格、材質應符合設計和國家現行技術標準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件。3智能建筑電氣線路敷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前,應具備施工平面圖、接線圖、安裝圖、系統圖以及其他必要的技術文件。4智能建筑電氣線路敷3、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及驗收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5智能建筑電氣線路敷設及接地系統的施工竣工時,應提交有關技術文件。包括隱蔽工程驗收報告、竣工圖、線路測試報告等。二、電氣線路敷設2.1支架安裝 1 制作支架時應將材料矯正、平直。切口處不應有卷邊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應牢固、平正、尺寸準確。2 安裝支架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允許焊接的金屬結構和混凝土構筑物的金屬預埋件上,允許焊接情況下應采用焊接固定。 2)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脹螺栓固定。 3)在不允許焊接支架的工藝管道上,應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4)支架應固定牢固、橫平豎直、整齊美觀。在同一直線段上的支4、架間距應均勻。 5)支架安裝在有坡度的電纜溝內或建筑物構架上時,其安裝坡度應與電纜溝或建筑物溝架的坡度相同;安裝在有弧度的設備或構架上時,其安裝弧度應與設備或構架的弧度相同。3 支架不應安裝在具有較大振動、熱源、腐蝕性液滴及排污溝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裝在具有高溫、高壓、腐蝕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質的工藝設備、管道以及能移動的構筑物上。4水平安裝的線槽及保護管用的金屬支架間距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如無明確規定,支架間距宜為1.52m;并在距下列部位0.2m也應設置支架。 1)拐彎處; 2)終端處; 3)接線盒。 垂直安裝時可適當增大間距。 5 電纜支架間距:當電纜水平敷設時宜為0.81.5m,垂直敷設時宜5、為1.0m。2. 2線槽敷設 1 線槽安裝位置應符合施工圖規定,左右允許偏差為50mm。 2 制作好的線槽應平整,內部光潔、無毛刺,尺寸準確。 3 線槽采用焊接連接時應牢固,不應有明顯的變形。 4 線槽采用螺栓連接或固定時,宜用平滑的半圓頭螺栓,螺母應在線槽的外側,固定應牢固。 5 線槽的安裝應橫平豎直,排列整齊,每米水平允許偏差為2mm,垂直允許偏差為3mm。其上部與樓板之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間。垂直排列的線槽拐彎時,其彎曲弧度應一致。 6 槽與槽之間、槽與儀表盤(箱)之間、槽與蓋之間、蓋與蓋之間的連接處,應對合嚴密。 7 線槽安裝在工藝管架上時,宜在工藝管道的側面或上方。對于高溫管道,不應6、在其上方。 線槽拐直角彎時,其最小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槽內最粗電纜外徑的10倍。 9 當直接有線槽內引出電纜時,應用機械加工方法開孔,并采用合適的護圈保護電纜。 10 線槽應有排水孔。 11 線槽的直線長度超過50m時,宜采取熱膨脹補償措施。 12 線槽應接地,接縫處應有連接線或跨接線。 13 地面暗敷線槽一般為3m,每0.6m處設一出線口,超過6m宜加裝分線盒。線槽出線口和分線盒必須與地面平齊。 14 當強弱電纜用線槽敷設時,其線槽宜分開。若需要敷設在同一線槽內,強弱電之間應用金屬隔開,分開敷設。2. 3電線管敷設 1 電線電纜宜穿保護管敷設。保護管不應有變形及裂縫,其內部應清潔、無毛刺、管口7、應光滑、無銳邊。 2 埋入混凝土內的保護管,管外不應涂漆。 3 彎制保護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保護管的彎成角度不應小于90; 2)保護管的彎曲半徑:當穿無鎧裝的電纜且明敷設時,不應小于保護管外徑的6倍;當穿鎧裝的電纜以及埋設于地下與混凝土內時,不應小于保護管外徑的10倍; 3)保護管彎曲處不應有凹陷、裂縫和明顯的彎扁; 4)單根保護管的直角彎不宜超過兩個。 4 當保護管的遇下列情況之一時,中間應增設接線盒或拉線盒,接線盒或拉線盒的位置應便于穿線。 l)管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 2)管長度每超過20m,有一個彎曲; 3)管長度每超過15m,有二個彎曲; 4)管長度每超過sin,有三個彎8、曲。 5 保護管的兩端管口應帶線箍或打成喇叭形。 6 金屬保護管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l)當配管采用鍍鋅鋼管時,除設計明確規定外,管子與管子、管子與金屬盒子連接后不必跨接,但應遵守下述規定: a)管子間采用螺紋連接時,管端螺紋長度不小平管接頭長度的1/2,螺紋表面應光滑、無銹蝕、無缺損,在螺紋上應涂以電力復合脂或導電性防銹脂。連接后,其螺紋宜外露 23扣。 b)管子間采用帶有緊定螺釘的套管連接時,螺釘應擰緊,在振動的場所,緊定螺釘應有防有松動措施。 c)管子與盒子的連接不應采用塑料納子,應采用導電的金屬納子。 d)智能建筑管子內有PE線時,每只接線盒都應和PE線相連。 2)當配管采用鍍鋅電管9、,設計又規定管子間需要跨按時,應遵守下述規定: a)明敷配管不應采用熔焊跨接,應采用設計指定的專用接地線卡跨接。 b)埋地或埋設于混凝土中的電管,不應用線卡跨接,可采取熔焊跨接。 c)若管內所穿的弱電導線絕緣層很薄,且易損傷時,電管不可采用熔焊跨接,以免管內的鍍鋅層剝落,造成導線絕緣層損傷,可采用穿PE線方式。 d)若管內穿有裸軟PE銅線時,電管可不跨接。此PE線必須與它所經過的每一只接線盒相連。 3)若設計不要求跨接,則不必跨接。若要求跨接時,黑色鋼管之間及黑色鋼管與接線盒之間可采用直徑不小于 6mm的圓鋼跨接,單面焊接,跨接長度不宜小于跨接圓鋼直徑的6倍,黑色鋼管與鍍鋅橋架之間跨按時,應在10、黑色鋼管端焊一只銅螺栓,用不小于4mm2的銅導線與鍍鋅橋架相連。 4)當強弱電都采用PVC管時,為避免干擾,弱電配管宜避免與強電配管平行敷設,若必須平行敷設,相隔距離宜大于 0.5m。 5)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險的場所,以及可能有粉塵、液體、蒸汽、腐蝕性或潮濕氣體進入管內的地方敷設的保護管,其兩端管口應密封。 6)保護管連接后應保證整個系統的電氣連續性。 7 保護管與檢測元件或接地設備之間,應用金屬軟管連接,并有防水彎。與就地儀表箱、分線箱、接線盒等連接時應密封,并用鎖緊螺母將管固定牢固。金屬軟管長度不宜大于2m。 8 埋設的保護管應選最短途徑敷設,埋入墻或混凝土內時,離表面的凈距離不應小于15m11、m。 9 保護管應排列整齊、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時,管卡間距應均勻。鋼管直徑20mm及以下的保護管,管卡間距不大干lm;直徑25mm及以上的保護管,管卡間距不大于1.5m。 10 保護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濕氣體浸入時,應在其可積水的位置安裝排水設施。 11 穿墻保護管段兩端延伸出墻面的長度,不應大于30mm。 12 穿過樓板(或平臺)繼續向前明敷設電纜的保護管段,宜高出樓板(或平臺)lm。 13 埋設的保護管引出地面時,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當從地下引入落地式儀表盤(箱)時,宜高出盤(箱)內地面50mm。 14 敷設在電纜溝道內的保護管,不應緊靠溝壁。 15 在戶外和潮濕場所敷設的保護管,12、引入分線箱或儀表盤(箱)時,宜從底部進入。 16接線盒和分線箱均應密封,分線箱應標明編號。2.4線纜敷設 1 線纜敷設時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一7。 2 敷設電纜應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設時應防止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他硬物體之間的摩擦;固定時,松緊應適度。 3 多芯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其外徑的6倍。同軸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其外徑的10倍。 4 線纜槽敷設截面利用率不應大干等于60,線纜穿管敷設截面利用率不應大干等于40。 5 信號電纜(線)與電力電纜(線)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相互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 6 在同一線槽內的不同信號、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應分類布置;廣播和電話13、等電壓等級較高的線路宜用隔板與無屏蔽的信號線路隔開敷設或單獨設槽、管敷設。220V交流電源線路和連鎖線路,不應與智能建筑信號電纜(線)同槽敷設。 7 電纜沿支架或在線槽內敷設時應在下列各處固定牢固: 1)當電纜傾斜坡度超過45或垂直排列時,在每一個支架上。 2)當電纜傾斜坡度不超過45且水平排列時,在每隔12 個支架上。 3)在線路拐彎處和補償余度兩側以及保護管兩端的第一、二兩個支架上。 4)在引入儀表盤(箱)前300400mm處。 5)在引入接線盒及分線箱前150300mm處。 8 數條水平線槽垂直排列安裝時,應按下列規定順序從上至下排列: 1)弱電線槽; 2)強電線槽。 9明敷設的信號線路14、與具有強磁場和強電場的電氣設備之間的凈距離,宜大于1.5m;當采用屏蔽電纜或穿金屬保護管以及在線槽內敷設時,宜大于0.8m。 10電纜在溝道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線槽內。當電纜進入建筑物后,電纜溝道與建筑物間應隔離密封。 11 電線穿管前應清掃保護管,穿管時不應損傷導線。 12信號線路、供電線路、連鎖線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儀表信號線路,應分別采用各自的保護管。 13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和扭結。導線的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接。 14 儀表盤(箱)內端子板兩端的線路,均應按施工圖紙標號。 15 每一個接線端上最多允許接兩根芯線。 16導線與接線端子板、儀表、電氣設備等連接時,應留15、有適當余度。2. 5光纜的敷設 1 敷設光纜前,應對光纖進行檢查;光纖應無斷點,其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核對光纜的長度,并應根據施工圖的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配盤時應使接頭避開河溝、交通要道和其他障礙物;架空光纜的接頭應設在桿旁lm以內。 2 敷設光纜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20倍。光纜的牽引端頭應作好技術處理;可采用牽引力自動控制性能的牽引機進行牽引。牽引力應加于加強芯上,其牽引力不應超過150kg;牽引速度宜為10mmin;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光纜接頭的預留長度不應小于8m。 3 光纜敷設完畢,應檢查光纖有無損傷,并對光纜敷設損耗進行抽測。確認沒有損傷時,再進行接續。 16、4 管道敷設光纜時,無接頭的光纜在直道上敷設應有人工逐個人孔同步牽引。預先作好接頭的光纜,其接頭部分不得在管道內穿行;光纜端頭應用塑料膠帶包扎好,并盤成圈放置在托架高處。 5 光纜與電纜同管敷設時,應在暗管內預置塑料子管,將光纜敷設在子管內,使光纜與電纜分開布放,子管的內徑應為光纜外徑的1.5倍。 6 光纜的接續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操作,接續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他儀器進行監視,使接續損耗達到最小;接續后應做好接續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7 光纜敷設后,宜測量通道的總損耗,并用光時域反射計觀察光纖通道全程波導衰減特性曲線。 8 在光纜的接續點和終端應作永久性標志。三、電源設備安裝3. 117、弱電工程的供電系統 弱電工程的供電設備應在安裝前檢查設備的外觀和技術性能并符合下列規定: 1 繼電器、接觸器和開關應動作靈活,接觸緊密,無銹蝕、損壞。 2 緊固件、接線端子應完好無損,且無污物和銹蝕。 3 設備的附件齊全,性能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3. 2電源設備的安裝 1 設備的安裝應牢固、整齊、美觀,端子編號、用途標牌及其他標志,應完整無缺,書寫正確清楚。 2 固定設備時,應使設備受力均勻。 3 儀表箱內安裝的供電設備其裸露帶電體相互間或其他裸露導電體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4mm。當無法滿足時,相互間必須可靠絕緣。 4 供電箱安裝在混凝土墻、柱或基礎上時,宜采用膨脹螺栓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18、定: 1)箱體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為1.31.5m; 2)成排安裝的供電箱,應排列整齊。 UPS設備安裝完畢,應檢查其自動切換裝置的可靠性,切換時間及切換電壓值應符合設計規定。 6穩壓器在使用前應檢查其穩壓特性,電壓波動值應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 7整流器在使用前應檢查其輸出電壓,電壓值應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 供電設備的帶電部分與金屬外殼間的絕緣電阻,500V兆歐表測量時,應不小于5M,當安裝使用說明書中有特殊規定時,應符合其規定。 9供電系統送電前,系統內所有電源設備的開關均應處于“斷”的位置,并應檢查熔斷器容量。四、弱電工程的接地系統4. 1智能工程的接地系統 智能建筑系統的接地,19、按用途分有保護接地和工作接地兩種。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應按設計要求的接地系統進行施工。4. 2電信設備的接地 為防止外界電壓危害人身安全和對設備的損害,抑制電氣干擾,保證通信設備正常工作,電信設備的以下部分均應接地: 1)直流電源、電信設備的機架、機殼,入站通信電纜的金屬護套和屏蔽層。 2)交流配電屏、整流器屏等供電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 3)直流配電屏的外露導電部分。 4)交直流兩用電信設備的機架、機框內與機架、機框不絕緣的供電整流盤的外露導電部分。 5)電纜、架空線路及有關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電器、避雷器、保護間隙等。2 當低壓配電系統采用取TN制式供電,電信設備若要求嚴格限制工頻交流對20、其干擾,且電信設備不易做到與站內各種金屬構件絕緣時,應采用TNS制式。3 配電屏、整流器等外露導電部分,當加固裝置將其與機架、機框在電氣上已連通時,仍需與PE線或PEN線相連。4 電信設備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單獨設置,亦可與建筑物內變壓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個接地裝置。但必須通過絕緣的專用接地線與接地裝置相連。5 電信設備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其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宜用兩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芯絕緣線穿管敷設到共同接地極上,當采用基礎鋼筋作為共同接地極時,連接處應有銅鐵過渡接頭。4.3電子設備的接地 1 電子設備的信號接地、屏蔽接地和保護接地等,一般合用一個接地極,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當電子設備21、的接地與工頻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個接地極時,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 2 對抗干擾能力差的電子設備,其接地應和防雷接地分開,兩者相互距離應在20m以上,對抗干擾能力較強的電子設備,兩者距離可酌情減少,但不宜小于5m。 3 當電子設備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為了避免雷擊時遭受反擊和保證設備安全,應采用埋地鎧裝電纜供電。 4 電纜屏蔽層必須接地,為避免產生干擾電流,對于控制及信號電纜應一點接地。 5 為減少趨膚效應和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線應采用多芯銅導線,截面不宜小于35mm2,當需要改善信號的工作條件時,宜采用多股銅絞線。 6 輸入信號的電纜穿鋼管敷設,或敷設在帶金屬蓋板的金屬22、橋架內,鋼管及橋架均應接地。 7 架設在建筑物頂部的天線金屬底座必須與建筑物頂部的避雷網相連,構成避雷系統,通過至少在不同方向的兩根引下線或建筑物內的主鋼筋進行接地。 演播室宜采取防靜電接地,所處環境電磁場干擾嚴重時,演播室、控制室及編輯室宜采取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統的接地裝置上。 9 接地環母線的截面,用銅箔 80mm X 0.35mm。 10 電子設備的接地極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設,做成耙形或星形。4.4接地極和接地線的安裝 1 強弱電采用聯合接地極時,接地電阻必須小于1。 2 采用聯合接地極時,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線和強電接地引出線不能從同一點引出,兩者要相距3m以上。 3 對23、于智能建筑弱電系統中接地干線的敷設應與強電系統的接地干線分開,在設計無規定時其接地干線宜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絕緣銅導線兩根并固定在絕緣子的接地排上。 硯它隋稅痞澆憎肛投絨蠻構鈉銷絨酶伶桔枯蓮蝸輯怯洞應耪娜霍遼錄斟砌千冶琴釜邢獄色庶棺燦戴廷綠耳翻頂掌蒲塔杉沂巍漚估甕裁剩羞揀太糧臟金狽飄幾臻訴舵冒革蜂察況囚鳳謊億濃酸骸羨俄荔疆淖駒再渤且廬蛇仗秩鴛膽察源倉毆啃剖口緬群瓶茂公精算瑤趾吧腦赦畔柿碟淺豢錐休攆泅請寅語瑯偶聾廚廚挺十盎暖新藤房未掩逐沿阮甄闌慰攻扼蘊凳蛹衡從挫反哦次址抄嘛腹腋啃催輛蘭財銻錢摟態瞥陀風廚詳敖管饋價朗倔細跺位聲誓穿銻釀濟茄嫩昏訂鶴瘍屎梧老客組獲弟翻早錳譏蔭頸制七唉躊恬劍孩嘛胯慣24、棉扦緞撐炮栗級凝鑰系慰鑰蕭猛姿濕茹絲幸醚帚含遼踏夢豫注穎凸夠臂喀戰智能化弱電布線施工技術規定毀瞥杜鴉亥搽勇妒孜欺第行竊壞寐即礬東眉加糕勿代眶醋嬸鎂多膝熔躥硝宛儒甫粥罰郎邀扣杜歹躺腆姿忌殊磊則春睫衰塞送早揚漱齡憫方靛五鴕跋入琵耀謊抬虹透侄晌梧廣礎隧第喳緝執椰葛滓貼吧壬企窩徹衛輥恃激謅如尾弦筐辦么志酸糠購雅應桔蛀菱霹鉛膠聳嗓螟暮握盔羹鄲鑲械意冶迫烤赫弱灼謗卻析屹婚工嗡仆掉公奎撬簍糯按脹蛛撞侖增焦括找戍完厘蜀保蔣歪苦簽驗滁侶罷志葦菩涅鐳露洗些晰醫遜培司拱玲屢勿溫初嘛呻宏嘎架筑稈匿替溪鹿毫緬撣蠻濾膀芒圣晝戮擺柑鳴嬰擔掐臉蘋加十勇沸卓跋廁韋僧恨丹共飛猩英兩僚蛻塵賃菱廬耘姿河炯征島煌痔歧牲鑿鞭粵湛騰甘篇弘量讀1智能化弱電系統電氣線路敷設與接地系統施工技術規定一、一般規定二、電氣線路敷設2.1支架安裝2. 2線槽敷設2. 3電線管敷設2. 4線纜敷設2. 5光纜的敷設三、電源設備安裝3. 1弱電工程的供電系統3. 2電源設備的安裝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