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至溫州鐵路試驗段路基填筑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1030
2022-10-21
12頁
177.04KB
1、 目 錄1.編制依據12.試驗段的選定13.試驗段施工的意義和目的13.1.試驗段施工的意義13.2.試驗段施工的目的24.試驗段工程概況、水文地質及主要工程數量24.1.工程概況24.2.水文地質24.2.主要工程數量35.試驗段總體方案35.1.試驗段管理機構設置35.2.現場機械、儀器及施工人員投入46.試驗段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關鍵技術、工藝要點、工藝要求46.1.施工準備46.2.工藝流程及工藝要求56.2.1.工藝流程56.2.2.工藝要求56.3.試驗段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標準76.4.土工格柵鋪設96.4.1.土工格柵鋪設施工工藝96.4.2.土工格柵鋪設檢驗指標107.試驗段工期2、108.質量保證措施109.試驗段總結111. 編制依據 改建鐵路金華至溫州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路基設計圖(金溫擴能施(路)-JWSG1-1)。上海鐵路局建設工程事故應急預案上鐵建發2009449號。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現場施工調查資料。2.試驗段的選定根據目前圖紙到位、征地拆遷情況、路基段落的代表性、并考慮交通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擬定DK10+450DK10+650段作為路基填筑試驗段。經過對周邊土源進行調查,確定采用DK10+000DK10+420段挖方棄土做為料源,該段挖方數量為7.2萬m,能為本試驗段提供充足的填料。在監理工程3、師的見證下,對該料源試驗檢測,判定為B組填料(見附件土質試驗報告),可以用于本管段路基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層填筑。3. 試驗段施工的意義和目的3.1.試驗段施工的意義根據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及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的要求:路基工程施工全面開工前,應選擇不小于100m具有代表性區段進行現場填筑壓實工藝試驗。確定機械設備組合及施工組織、施工工藝、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填料含水率等施工參數及試驗、檢測的方法。并進行總結報監理工程師批準。以便指導全標段路基施工。由于本試驗段(DK10+450DK10+650)較短,表層級配碎石填筑受限,暫不做級配碎石填筑試驗。等路基基本成型后再4、做表層級配碎石填筑試驗。3.2.試驗段施工的目的確定符合規范要求的填料是否可以用于高速鐵路路基填筑施工,確定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圍。確定最適宜的機械設備的配置組合和施工組織。確定施工工藝參數,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壓實遍數等。施工過程中進行路基沉降觀測和分析。4.試驗段工程概況、水文地質及主要工程數量4.1.工程概況本試驗段起迄里程為DK10+450DK10+650,位于金東區江東鎮楊川村,附近主要交通道路為老330國道和部分鄉村公路。試驗段填土寬度2531m,填高2.84.8m,基床以下路堤本體填料采用A、B組填料,基床表層采用0.7m的級配碎石,基床底層填筑厚2.3m的A、B組填料。5、4.2.水文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丘陵區地下水不發育,地下水無侵蝕性。物理地質條件: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試驗段底層巖性:(0)素填土(1)1 al+pl淤泥質粘土,褐黃色,流塑,0=80KPa,(1)3 al+pl粉質粘土,黃褐色,可塑, 0=150KPa,(2)2 al+pl粉砂,黃色。松散,飽和,0=100KPa,(5)1 K2f 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全風化,0=200KPa,(5)2 K2f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強風化,0=300 KPa,(5)3 K2f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弱風化,0=400 KPa,(6)1 K2f砂礫巖,紫紅色,全風化,0=200 KPa,(6)2 K2f砂礫巖,6、紫紅色,強風化,0=350 KPa,4.2.主要工程數量工程名稱單位數量備注路堤填筑B組填料m36317單向土工格柵23705.試驗段總體方案5.1.試驗段管理機構設置成立以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為組長的試驗小組,主要成員如表5.1-1所示。姓名職務職稱職務職責黎詠泉經理高工組長全過程總負責尹躍國總工程師工程師副組長技術總負責韓立勇副經理工程師副組長施工生產總負責范守強技術主管助工組員負責現場技術指導汪兵機械主管技術員組員機械進出場安排、日常檢修宋時普安全工程師技術員組員施工安全監控和管理畢強質檢員助工組員質量檢查與隱蔽工程檢查驗收楊志試驗工程師助工組員室內及現場試驗負責李振洲測量工程師助工組員測7、量負責5.2.現場機械、儀器及施工人員投入 為保證試驗段順利進行,擬定投入施工機械、實驗儀器及相關施工人員,詳見表5.2-1、5.2-2。表5.2-1 機械、儀器配備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數量(臺)說明1振動壓路機LGS82012灑水車12t13推土機MD16型14挖掘機220型25自卸車20t56K30平板載荷試驗儀K30型17Evd平板載荷試驗儀ZFG-02型18灌砂筒直徑20cm1表5.2-2 施工人員配備序號工種人數(個)備注1壓路機司機12灑水車司機13推土機司機14挖掘機司機25自卸車司機56.試驗段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關鍵技術、工藝要點、工藝要求6.1.施工準備場地準備放樣出試驗8、段填筑范圍,在原地面用挖掘機和推土機等機械進行場地平整,清除地表種植土,依據現場確定基底標高后,再精平,作成向兩側的橫向排水坡,并開挖出臨時排水溝及四周排水溝,防止路堤坡腳被水浸泡。技術準備組織相關人員培訓,積極學習施工技術指南及驗標,并對技術人員及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安全、機械使用等。測量準備施工控制測量,嚴格按測量規范要求進行,所有測量儀器都已進行校核和檢定,可以保證測量精度。施工前放出試驗段填筑范圍及基底標高。6.2.工藝流程及工藝要求6.2.1.工藝流程路基填筑施工時,嚴格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施工,工藝流程圖6.2-1如下。6.2-1“9、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施工工藝流程圖6.2.2.工藝要求(1)基底處理用推土機將地面的草根、雜草清楚干凈,做成人字坡,并進行平整。兩側挖出臨時排水溝,保證路基面不積水。采用振動碾壓的方法處理基底,對處理后的基底應用動力觸探進行試驗檢測,實驗結果達到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壓實標準后方可進行路基填筑(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5MPa)。 (2)分層填筑在填筑前,根據每層松鋪厚度及自卸汽車裝載量,測出每一車的松鋪面積,用石灰撒出79m網絡線,每一格內倒一車填料,以便于控制松鋪厚度。填筑過程中上下層間接頭錯開不小于3.0m。每一水平層的全幅寬用同一種填料填筑,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度不宜小于50cm。為保證路基的有效10、壓實寬度,斷面邊坡線按每側超填寬度不小于50cm進行控制,直線段邊樁設置間距20m,曲線段邊樁設置間距10m。每隔2050m用標桿和施工線繩做成標準幾何斷面來控制幾何尺寸。分層填筑厚度根據壓實機械壓實能力、填料種類以及要求的壓實密度,通過現場工藝試驗確定。為保證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本試驗段分層松鋪厚度暫定為34cm、35cm、36cm。然后通過試驗最終確定合適的松鋪厚度。(3)攤鋪整平 填料攤鋪使用推土機進行初平,壓路機快速靜壓一遍,再進行終平,大面必須保證平整,并作成向兩側的橫向排水坡。(4)灑水或晾曬在碾壓前,填料的含水率必須控制在工藝試驗確定的施工允許含水率范圍內,暫定為1,當含水率11、過低時,及時灑水濕潤;當含水率過大時,將填料翻開晾曬至施工允許含水率范圍內。(5)碾壓用大噸位(自重20t以上)振動壓路機壓實。壓實順序應由兩側路肩開始向線路中心碾壓,先靜壓后強振、再弱振、最后靜壓收光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強振過程中每碾壓一遍均要檢測并記錄壓實數據。達到壓實要求后,再靜壓一遍收光。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碾壓過程中如發現有凹凸不平現象,應人工配合及時整平,以保證路基面的平整度滿足規范的要求。6.3.試驗段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標準路堤填料種類、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基床以12、下填料粒徑不大于15cm,基床底層填料粒徑不大于10cm。填筑前應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填筑時應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驗見表6.3-1。表6.3-1 路堤填料復查項目及頻次填料類別試驗項目、頻次顆粒級配液塑限擊實試驗顆粒密度細粒土5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5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10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路堤壓實質量應根據填料類別按表6.3-2、6.3-3、6.3-4、6.3-5指標控制。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或孔隙率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13、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有反壓護道地段每100m增加1個檢測點;每100m每層檢驗地基系數K304 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試驗段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100%檢驗壓實系數或孔隙率、地基系數K30。表6.3-2 時速250km/h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壓實標準填 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C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K30(MPa/m)90110130壓實系數K0.92-孔隙率n(%)-3131 表6.3-3 時速250km/h基床底層路堤填料及壓實標準填 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K314、0(MPa/m)110130150壓實系數K0.95-孔隙率n(%)-2828表6.3-4 基床以下路基中線至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離5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量2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 量3橫 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 整 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處2.5m長直尺量測表6.3-5 基床底層頂面中線至邊緣距離、寬度、 橫坡、平整度、厚度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15、量檢驗方法1中線至邊緣距離0,+5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尺 量2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尺 量3橫 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2個斷面 坡度尺量4平 整 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2.5m長直尺量測5厚 度3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水準儀測6.4.土工格柵鋪設本試驗段DK10+450DK10+537.5線路右側、DK10+612.5DK10+650線路左側邊坡坡腳沿線路方向采用鋪設寬3m,層間距0.6m的單向土工格柵防護加固。6.4.1.土工格柵鋪設施工工藝路基填筑壓實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檢查,檢查合格16、后,進行土工格柵的鋪設。 土工格柵在鋪設時,邊坡土工格柵沿線路方向進行鋪設,鋪設時沿線路方向從一端向另一端鋪設或從兩端向中間鋪設。鋪設時松緊適度,無繃拉過緊或褶皺現象,同時保證連續性、完整性。施工過程中禁止過量拉伸土工格柵,使其超過其強度和變形的極限而發生破壞、撕裂或局部頂破。 邊坡土工格柵鋪設拉伸長度方向與線路方向一致,鋪設應平整、盡量拉緊,然后用U型釘固定,U型釘間距為50cm,成“梅花型布置”。土工格柵采用綁扎方法連接,采用綁扎法時,每隔1015cm應有一個綁扎點,以使搭接處的強度滿足要求,綁扎搭接寬度不小于50cm,在受力方向至少應有兩個綁扎點。在不受力方向只要密貼排放或搭接即可。同時17、以不大于1m的間距用鉛絲進行綁扎連接,保證其搭接寬度和整體性。多層鋪設時,上下層搭接應錯縫布置。土工格柵攤鋪完成以后及時填筑填料,避免其受陽光過長時間的直接暴曬。要求在鋪設完成以后24h內填筑填料。鋪設上層填料時,采用機械運料、整平、碾壓。機械攤鋪、碾壓從兩邊向中間推進,其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碾壓時,應避免壓輪與格柵接觸,以防格柵損壞,未壓實的基床不允許車輛在上面行駛,以免筋材錯位,壓實厚度不少于20cm。鋪設上層填料時,禁止填料集中堆放,禁止車輛在未鋪設填料的土工格柵上行駛調頭,避免破壞土工格柵。施工中隨時檢查土工格柵的質量,發現有折損、刺破、撕裂等損壞時,視程度修補或更換。6.4.2.土工18、格柵鋪設檢驗指標土工格柵具體鋪設檢驗指標見下表6.4.2-1:表6.4.2-1 土工格柵鋪設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鋪設范圍不小于30c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處,且每檢驗批不少于3處尺量,查施工記錄2搭接寬度+50、-0mm3豎向間距30mm4上下層接縫錯開距離50mm7.試驗段工期計劃開工日期:2011年03月11日。計劃完工時間:2011年05月30日。8.質量保證措施 (1)基底必須作成向兩側的橫向排水坡,路基兩側臨時防排水措施必須到位。(2)含水量適宜的填料必須及時碾壓,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應進行調整處理后方可碾壓。(3)路基面的平整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嚴禁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4)施工中必須堅持層層檢測、層層報檢,及時整理歸檔試驗數據,確保壓實度符合要求,以確定相應的碾壓遍數。9.試驗段總結在試驗結束后根據試驗段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總結,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試驗段總結內容主要有:試驗段施工過程概述;試驗段施工工藝的總結;檢測數據匯總及總結;試驗段試驗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