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段與屏邊隧道出口開挖貫通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1372
2022-10-21
12頁
104.50KB
1、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段與屏邊隧道出口開挖貫通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1、 新建云南國際鐵路通道蒙自至河口鐵路施工圖設計;2、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TZ 2042008;3、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7-2003;4、 屏邊隧道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5、 項目部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員、機械設備以及其它同類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經驗。二、工程簡介1、工程概況屏邊隧道全長10381m,進口里程D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為單線隧道,設計為單面下坡,坡度分別為-20.2(坡長9025m)、-10(坡長650m)及-1(坡長706m),最大埋深660m。為了加快施2、工進度,滿足工期要求,解決施工期間排水,便于施工通風及隧道出碴,結合本隧道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本隧采用“一平、一斜、一橫”的輔助坑道方案,具體情況如下:斜井設置于DIIK66+300線路右側,斜井中線與線路中線蒙自方向交角80,全長1218m,斜井與正洞交點里程對應關系為XDK0+000=DIIK66+300。2、工程與水文地質根據施工組織安排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方向段與屏邊隧道出口貫通段設計為級圍巖。設計及現場圍巖揭示情況,該段主要以板巖夾砂巖(ZPn),灰黑色、深灰色、板巖淺灰、青灰、深灰色、風化層呈黃綠色,褐黃色,以絹云板巖為主,夾砂質板巖,局部夾砂巖、中、薄層狀,3、節理、裂隙發育。根據目前的施工情況,貫通段的地下水較發育,以基巖裂隙水為主,呈線狀滲水,滲水點多分布在拱部。三、人員及機械配置隧道貫通前,洞內開挖、出渣、噴錨支護、防排水、二次襯砌等工序要保證平行流水作業,施工勞動力單口配置96人,見下表序號班組名稱人數配置(人)工作內容備注1管理人員13工區管理、技術等2開挖支護班30鉆孔、裝藥爆破3二襯班15防水板安裝、立模、襯砌砼4出渣班8裝、運洞渣5綜合班10抽排水、文明施工6電工班6電線安裝、值班7拌和站6拌和砼8其他人員8機械修理、洞口值班等合計96針對隧道貫通前專業化組織流水作業,以性能好、效率高、機況良好的大型設備裝備挖裝運、噴錨、襯砌、輔助等4、主要作業線,實現各機械化作業的有機配合,實現隧道穩步前進和順利貫通,主要機械設備配置見下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及型號數量1挖掘機CAT31512裝載機柳工85613空壓機20m334通風機220kw25出碴車陜汽56砼罐車6m347砼輸送泵60m3/h18發電機400kw19風鉆YT-281510拌合站HZS50111噴漿機7m3212注漿機1四、截止目前施工情況截止2012年5月19日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段掌子面里程DIIK67+905,已施工1605m,屏邊隧道出口掌子面里程DIIK68+030,,已施工3226m。兩個掌子面相距125m。五、貫通施工技術方案 1、為了保證屏邊隧道5、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方向段與屏邊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在兩個開挖面相距40m時,兩端施工應加強聯系,統一指揮,在任意一段掌子面放炮時,另一掌子面將人員與機械撤至安全地段;在兩個開挖面相距15m時停止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段掌子面開挖,由屏邊隧道出口一端開挖貫通。2、目前屏邊隧道出口段及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出口方向設計均為圍巖,根據兩掌子面施工進度,斜井段計劃3m/天,出口段計劃4.5m/天,貫通里程為:67+960,貫通時間為2012年6月10日。3、屏邊隧道斜井段與屏邊隧道出口段貫通面圍巖為級,采用全斷面法開挖貫通,支護參數為:局部設置系統錨桿及鋼筋網,噴射砼。在距貫通面25m時采用地質雷達6、進行驗證TSP探測結論預測預報,驗證圍巖情況,如發現圍巖與設計不符時,應及時上報局指揮部工程部、監理、設計、業主進行現場查看制定施工方案。在距貫通面3-5m時,采用臺階法上斷面進行貫通。六、貫通測量控制措施1、貫通前進行貫通誤差預計與評定(屏邊隧道斜井段與屏邊隧道出口段平面貫通誤差預計),屏邊隧道全長10381m,進口里程DI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現屏邊隧道出口與屏邊隧道斜井出口方向預計貫通面里程為DIK67+960,貫通面上的橫向貫通誤差影響值由洞外、洞內控制測量兩部分組成,根據鐵路工程測量規范該隧道洞內、洞外控制測量按四等導線的精度要求施測。測角中誤差2.5。(1)、7、洞外控制測量對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未考慮斜井洞外因素)RX、dY計算表點號RXRX2導線邊dYdY2PC5PC130169096256PC5PC1694761PC628127907344PC1PC6826724合計RX2=17003600dY2=11485洞外導線邊長相對中誤差按1/40000計算,=206265, m2.5則:, 。(式中m-測角中誤差;Rx-測角、測邊網中鄰近隧道中線的一條側邊上的各點至隧道貫通面的垂直距離;dy-測角、測邊網中鄰近隧道中線的一條側邊上的各邊相對于隧道貫通面上的投影長度; ml/l-邊長相對中誤差,取1/40000)。因此,洞外控制測量誤差影響所產生在貫通面8、上的橫向中誤差為:(2)、洞內控制測量對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屏邊隧道斜井出口方向為直線,屏邊隧道出口段為曲線加直線,其中出口段(DIK70+465.74DIK69+994.07)曲線半徑(3000m)較大,近似看成直線,導線邊長取300m左右。 RX、dY計算表點號RXRX2導線邊dYdY2PX916612758921DIK66+30016602755600PX9DIK66+30011DIK66+60013601849600DIK66+300DIK66+60000DIK66+90010601123600DIK66+600DIK66+90000DIK67+200760577600DIK66+9009、DIK67+20000DIK67+500460211600DIK67+200DIK67+50000DIK67+80016025600DIK67+500DIK67+80000DIK67+96000DIK67+800DIK68+10000DIK68+26030090000DIK68+100DIK68+40000DIK68+560600360000DIK68+400DIK68+43300DIK68+860900810000DIK68+433DIK68+73300DIK69+16012001440000DIK68+733DIK69+03300DIK69+46015002250000DIK69+033D10、IK69+33300DIK69+76018003240000DIK69+333DIK69+63300DIK70+06021004410000DIK69+633DIK69+93300DIK70+36024005760000DIK69+933DIK70+23300DIK70+66027007290000DIK70+233DIK70+53300DIK70+96030009000000DIK70+533DIK70+83300DIK71+133317310067929DIK70+833DIK71+13300PC131549947716DIK71+133PX1989604合計RX2=63968166dY211、=9605洞內導線邊長相對中誤差按1/20000計算,=206265, m2.5則:, 。因此,洞內控制測量誤差影響所產生在貫通面上的橫向中誤差為:由洞內外控制測量誤差所產生在貫通面上的橫向中誤差為: 按鐵路工程測量規范要求,相鄰兩開挖洞口間長度4km8km,洞內、外總影響應小于150mm,現預計值為109mm能夠滿足屏邊隧道出口與屏邊隧道斜井出口方向橫向貫通誤差的精度要求。2、項目工程部編制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并嚴格按照既定的方案施測并計算。每一施測和計算工作環節,均須有可靠的檢核,要進行復測復算,防止產生粗差。并將施測實際測量精度與所要求的精度進行比較,若發現實際測量精度低于設計中所要求的12、精度時,找出原因,采取提高實測精度的相應措施,進行重測。3、在直線段每隔50m,設一中線點,并測有高程;在施工測量中,堅持每炮放線,用紅油漆繪好炮眼后方可開鉆,并定期進行檢查測量。4、在實際施測過程中,根據實測成果衡量所達到的精度,進行可靠的檢核,保證實際施測工作的質量,以盡量減少測量誤差對工程的影響,保證隧道能按設計要求準確貫通。5、每天由專職技術人員對掌子面里程、高程、中線進行測量;項目部測量工程師:趙小兵、屏邊隧道出口技術主管:苗秋福。屏邊隧道斜井技術主管:楊建超七、貫通前監控量測方案為了真實反應監控量測結果,從而合理指導施工,確保安全,施工中派專人進行監控量測及信息反饋,在取得監控量測13、數據后,及時整理分析監控數據,結合前期支護受力及變形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及時繪制各種變形或應力時間關系曲線,預測變形發展趨向及隧道結構的安全狀況,并向有關人員相關切實、可靠的數據記錄,保證量測數據真實可靠及連續性。1、基本要求觀測人員之間密切配合工作,觀測數據應及時整理分析,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情況,所有觀測數據均現場檢查,室內復核后方可上報,如發現觀測數據異常,應立即復測、并檢查觀測儀器、方法和計算過程,確認無誤后,立即上報,以便采取措施。2、監控量測的項目本貫通段監控量測項目列表如下 隧道貫通段觀測項目匯總表序號監測項目測試方法測試精度1拱頂下沉全站儀測量1mm2凈空變化收斂儀0.01mm314、觀測點布置本貫通段拱頂沉降及水平收斂每組測點必須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根據蒙河一標監控量測實施細則,級圍巖段布設每個斷面布設拱頂沉降一組、水平收斂一組,如現場圍巖變化,轉變為臺階法,水平收斂則為兩組,斷面間間距按30m控制,如根據監控量測數據圍巖有明顯變化,及時增設加密監控控制點。4、觀測項目控制標準在信息化施工中,觀測后應對各種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圍巖的穩定性,本貫通段按以下標準控制:水平收斂速度小于0.2mm/天,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圍巖基本穩定。八、建立爆破通報機制1、為了確保屏邊隧道斜井段與屏邊隧道出口段貫通時爆破安全,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在兩個開挖面相距40m時,兩端施工15、應加強聯系,統一指揮,在任意一段掌子面放炮時,另一掌子面將人員與機械撤至安全地段;在兩個開挖面相距15m時停止屏邊隧道斜井輔助正洞大里程掌子面開挖,由屏邊隧道出口段一端開挖貫通。2、在貫通前40m時,每次響炮前30分鐘,由現場領工員通知現場聯絡員,通知對方將機械人員撤至安全地帶。每次響炮30分鐘后,由當班領工員或安全員對作業面進行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并將檢查情況及時填寫交班記錄。3、在貫通前15m,應停止斜井段開挖掘進,由出口掘進。每次響炮前30分鐘,由現場領工員通知現場聯絡員,通知斜井輔助正洞段在距掌子面200處,設置警示標志,在距掌子面250m處設置警戒人員,每次響炮30分鐘后,由當班16、領工員或安全員對作業面進行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并將檢查情況及時填寫交班記錄。3、在貫通時段,在屏邊隧道斜井大里程方向距掌子面250米處設立警戒線,并設立警戒人員,嚴禁任何人員進入警戒范圍,待隧道貫通后方可解除警戒。4、建立隧道貫通安全領導小組:組長:胥喜林副組長:邱昀、劉興源組員:賈平、李輝、苗秋福、楊建超項目部通訊聯絡組負責人:邱 云 電話:18691722671 劉興源 電話:15126115886 屏邊隧道斜井段現場聯絡員:賈平 電話 15126350619屏邊隧道出口段現場聯絡員:李 輝 電話:15126315677九、質量保證措施1、貫通段施工時,必須按照“短進尺,多循環、弱爆破17、”的原則開挖,防止造成大的超挖現象,每循環開挖后必須及時施做初期支護,再進行下一循環開挖。2、初期支護必須按照設計要求施做到位,錨桿應垂直于巖面,錨桿墊板緊貼圍巖,錨桿桿體與圍巖應注錨密實。3、噴射混凝土必須按照設計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料,并噴射密實,強度、厚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4、鋼架底腳虛碴和雜物必須清理干凈,置于牢固的基礎上;鋼架應盡量密貼圍巖,并與錨桿焊接牢固,鋼架之間應按設計焊接縱向連接筋。十、安全保證措施 1、兩個開挖面相距在40m以內時,應嚴格遵守雙方爆破通報機制,沒有聯系上和沒有確認對方作業人員已撤離至安全警戒線外的,不得放炮。 2、要求出口工區與斜井工區建立電話聯系登記表,記錄雙18、方爆破通報的相關內容。 3、對開挖作業人員與現場值班人員進行貫通段施工的安全施工施工技術教育,爆破作業必須服從指揮,在起爆之前得到各工區負責人的指示方可起爆。4、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5、斜井段和出口段開挖面爆破作業必須設專人聯系,確保爆破作業安全。 6、噴錨支護必須緊跟開挖工作面,應先噴后錨,噴射作業有專人隨時觀察圍巖變化情況。7、加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按步就班的進行各工序作業,切忌盲目追求施工進度。8、施工中加強監控量測,及時收集數據,做好信息反饋,當出現異常時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施工時密切觀察圍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并啟動安全應急預案。9、隧道貫通以后及時封閉成環,確19、保隧道安全,同時兩邊做好排水工作。 10、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采取打設5m的超前探孔,提前探知貫通面之間的圍巖情況及準確距離,確保剩余工程施工安全。 11、及時觀察掌子面圍巖變化情況,檢查初支是否有開裂情況,如有發現,立即上報及時調整施工措施。十一、文明施工措施1、施工場地布置合理,設備、材料堆放整齊有序,標識醒目,標牌規范。2、施工中各種施工垃圾、施工棄碴按指定的地點堆棄,嚴禁將廢棄物隨意堆棄。3、工作面施工機具、材料等堆放整齊有序,做到工完料清,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場地雜物。4、開挖出碴后及時清理積水,并將積水坑里的水排出,避免積水浸泡隧底。施工污水經沉淀池過濾達標后排放。十二、應急預案120、應急原則(1)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2)項目部定期、經常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災情事源進行檢查、處理,盡可能降低其發生的可能性,并召集相關人員討論、研究預案,將相關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準備就緒。2、應急機構建立完善的應急組織機構,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總指揮的應急事故指揮領導小組,貫通施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保證隧道安全順利貫通。總指揮:范世鴻 搶險組組長:胥喜林 成員:安質部、工程部、物資部、工區長人員技術組組長:張海龍 成員:工程部、試驗室人員、現場技術主管疏散引導組組長:梁紅星 成員:辦公室人員安全防護救護組組長:王學開 成員:辦公室人員報警組組長:邱昀 成員:值班調度 現場安全員通訊聯絡組組長:彭爾俊 成員:辦公室3、險情報告制度在施工過程中一旦遇到險情由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調度及時準確的向上級領導及相關部門匯報,并由總指揮組織各組制定處理方案,由搶險組組織人員具體實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