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綜合整治工程排水瀝青透水層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1727
2022-10-21
11頁
66KB
1、排水瀝青透水層施工方案為圓滿完成本合同的工程任務,基本指導思想是:對工程負責,對建設單位負責,對本單位信譽負責。為此做到:組織嚴密、管理科學、紀律嚴明、計劃周密、措施有利、保障全面、作業緊湊、操作規范、工期按時。為了能順利地進行瀝青面層攤鋪工作,制定了以下部署:一、 工程概況:根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林街(文淵路沿江大道)道路綜合整治工程I標設計圖紙:本工程全長約2.56米。道路標準橫斷面布置為:4m(綠化帶)+3.5m(人行道)+1.5m(綠化帶)+12m(機非混行道)+1.5 m(綠化帶)+3.5m(人行道)+4m(綠化帶)=路幅寬30m。新建瀝青砼路面結構:粘層油+h1(0h15)cmA2、C16C中粒式瀝青砼+5cm高粘度改性排水瀝青砼。施工樁號范圍:k0+040.834k0+434、k0+663k0+777.351、k0+957.404k1+528、k1+761k1+810.959、k1+861.159k1+979、k2+198k2+581.851。現狀瀝青砼路面加鋪瀝青砼結構:現狀瀝青砼路面(表層銑刨3cm)+0.4L/粘層油+玻纖格柵+0.4L/粘層油+h(h5)cmAC16C中粒式瀝青砼+5cm高粘度改性排水瀝青砼。施工樁號范圍:k0+033k0+040.834、k0+863.742k0+873.5、k0+890k0+945、k1+810.959k1+861.159。新3、建瀝青砼路面結構:透油層+1cm稀漿封層+8cmAC16C中粒式瀝青砼+5cm高粘度改性排水瀝青砼。施工樁號范圍:k0+777.351k0+863.742。二、 編制依據:根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淵路綜合整治工程設計結構和現場踏勘,在嚴格遵守有關技術規范的前提下,針對本工程工期緊、難度大、任務重的特點制定路面施工專項方案。所涉及的施工技術文件、規范和標準如下: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OGFC)施工技術CJS01-2005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CJJ1-2008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程GB50092-96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20054、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范JTJ052-2000三、 編制原則:1、根據業主對本工程質量與合同工期的要求,強化質量管理,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利用資源,達到均衡生產;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縮短建設工期。2、按項目法施工原則進行管理和施工,嚴格執行有關的施工規范和驗收規范,按圖施工。3、制定創優目標,嚴格執行各項施工保證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實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爭創安全達標,文明施工樣板工程。4、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裝備,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突出工程的重點、難點。5、制定施工所需的勞動力、材料、施工機具,確定施工最合理的布置方案。6、實行經濟核算,推廣增產5、節約,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7、遵循公司“立浙江、創牌子,樹樣板、求發展”的指導思想。三、 施工計劃安排:根據本工程的總體計劃,由東向西施工,各段的工程施工計劃安排如下:1、文津路文溯路路段(樁號K1+836.290-K2+581.851),全長約745.561米,計劃9月20日-9月21日完成透水面層瀝青攤鋪;2、文溯路文澤路路段(樁號K0+917.530-K1+836.290),全長約918.76米,計劃9月22日-9月23日完成透水面層瀝青攤鋪;3、文澤路文淵路路段(樁號K0+033-K0+917.530),全長約884.53米,計劃9月24日-9月25日完成透水面層瀝青攤鋪6、。四、 施工準備工作:1、施工前中粒式層表面應平整、密實、拱度與面層一致,剛度、強度、高程符合規范的規定。2、要檢查兩側路緣石完好情況,位置高程不符要求應糾正,如有擾動或損壞須及時更換,尤其要注意背面夯實情況,保證在攤鋪碾壓時,不被擠壓、移動。3、施工前對施工場地進行清理,清除表面的垃圾,石屑等4、施工前對各種材料進行調整試驗,經選擇確定的材料在施工過程保持穩定,不隨意變更。5、為了保證路面平整度和路面縱橫高程,定出道路外側高程,每隔10m釘鋼釬一根,并用鋼絲繩定出道路虛鋪高程,保證路邊平整度和順暢的縱坡,防止積水。五、材料:1、一般規定排水式瀝青混合料集料采用間斷級配(又稱開級配),粗集料含7、量大且粒徑單一,細集料含量少,結構空隙率一般為18%22%,瀝青用量一般為5%左右。目標空隙率可根據降雨情況確定。排水瀝青混合料的集料級配符合表1的規定。表1排水瀝青混合料的標準級配篩孔(方孔篩,mm)通過質量百分率(%)12326.5-100-19.010095-10010013.292-10072-7790-1009.550-8045-7062-814.759-2114-3111-352.369-1314-178-250.604-178-155-170.303-126-104-140.153-84-73-100.0752-74-73-7注:表中1、2、3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材料標準級配范圍,8、其最大粒徑D均為13.2mm。2、瀝青根據不同面層結構的需要,瀝青宜采用具有高溫熱穩定性較好、粘結性強的高粘度改性瀝青。瀝青應具有較小的針入度和較高的軟化點和粘度,應有較好的抗裂性,避免瀝青面層低溫開裂。高粘度改性瀝青的具體性狀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高粘度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試驗項目標準值針入度1/10mm40以上軟化點85以上延度(15)cm90以上閃點260以上薄膜加熱質量損失率%0.05薄膜加熱針入度比%65以上*粘韌性N.m20以上*韌性N.m15以上*60粘度Pa.s100000以上注:*為區別于普通道路石油瀝青質量要求的試驗項目。3、粗集料排水瀝青混合料以粗集為主。石料需有足夠的9、強度、抗壓碎性和抗沖擊性應符合GB50092-96及JTGF40-2004規定。為保證混合料排水功通,石料外形應具有近似立方體開形狀,針片狀顆料比一般要求高,針片狀顆料不超過10%。4、細集料及填料排水式瀝青混合料中細集料使用量較少。細集料及石粉等與瀝青之間應有較好的粘附性能。六、 拌制與運輸:1、瀝青使用前進行復試,主要項目應包括延度、針入度、軟化點、老化、粘附性等,并應符合表2的規定。2、排水式瀝青混合料的配比設計不宜采用傳統的馬歇爾設計方法,應根據混合料生產、運輸、抗磨耗飛散要求及目標空隙確定配合比。配比設計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1) 根據實際要求,選擇混合料的目標空隙率。(2) 選擇集10、料種類,其物理力學性能指標應符合防滑面層的相關規定。(3) 選擇瀝青種類,并根據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確定是否摻加抗剝落劑。(4) 對現行規范中的抗滑面層集料級配進行調整。根據空隙率與集料中料徑4.75mm以下集料的質量過率的關系,確定其通過率范圍。(5) 將粒徑4.75mm以下集料的質量通過率范圍等分成四部分,構成四種集料級配。在相同瀝青質量分數下(取5.0%),分別測定四種級配的排水式瀝青混合料的礦料間隙率VMA,并繪出VMA與料徑4.75mm以下集料的質量通過率的關系的關系圖。在圖中找出VMA的拐點,若該點的VMA值大于17%,則將與此拐點對應的粒徑為4.75mm集料的質量通過率作為采用的11、級配值。(6) 根據集料比表面積與瀝青膜厚關系,初步確定最佳瀝青膜厚所需的瀝青用量。對混合料進行滴落試驗,繪出滴落損失率和集料磨耗損失率與瀝青用量的關系圖,確定最佳瀝青量。(7) 對混合料空隙率Vv和礦料間隙率VMA進行檢驗。若VMA小于17%或者Vv小于規定范圍,則需要重新調整級配。(8) 對排水式瀝青混合料進行各項性能試驗。包括馬歇爾穩定度試驗、殘留穩定度試驗、劈裂試驗、老化試驗、車轍試驗及透水試驗。若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則需調整級配或改變結合類型。(9) 確定集料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3、在進行排水式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時,其各項試驗技術指標宜符合表3規定。表3排水式瀝混合料的試驗技術指標試12、驗項目指標擊實次數/次雙面各50馬歇爾穩定度/KN4.5流值/0.1mm2040空隙率/%202礦料間隙率/%17殘留穩定度%80瀝青滴落損失率%0.2集料磨耗損失率/%20老化后集料磨耗損失率%20動穩定度/(次mm-1)5000凍融劈試驗的殘留強度比/%80*透水系數(mms-1)0.1注:*為區別于普通瀝青混合料質量要求的試驗項目。4、正式拌制前,應對確定的配合比和級配進行室內試拌與拌機試拌,驗證最佳瀝青用量與混合料質量指標是否符合規定。試拌確定最佳用量后,拌和中應嚴格按量稱取瀝青用量,瀝青用量在拌和過程中變化范圍不得大于0.3%。5、瀝青混合料拌制時溫度宜控制在170-185。同時,應13、通過試拌確定混合時間。6、拌制中應對每個臺班的產品進行取樣檢驗。應經常檢查成品溫度,并觀察混合料外觀,混合料應粗細均勻、無花料、不干枯。7、拌和廠除檢查拌和均勻性、拌和溫度、出廠溫度及各料倉用量外,應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檢測混合料的礦料級配和瀝青用量。8、混合料運輸時間宜盡可能縮短,運輸過程中應采取保溫措施,確保混合料攤鋪溫度不宜低于165。當溫度低于160時,混合料應廢棄。七、 攤鋪施工:1、排水式瀝青混合料攤鋪前應對瀝青中、下面層進行一次工程質量檢查和驗收,測定中面層平整度、寬度、縱斷面高程、橫坡度等;新鋪設路面應檢查瀝青中、下面層厚度、壓實度、瀝青用量、礦料級配等。所有項目應符合國際GB14、50092-96的規定。2、經檢查和驗收合格的瀝青中、下層上應鋪設上封層的施工要求按國際GB50092-96 9.3封面層部分相關規定。3、排水式瀝青混合料攤鋪應采用機械攤鋪,要求攤鋪平整,不宜人工修整,攤鋪速度應控制在約3m/min,攤鋪溫度宜控制在175165。4、碾壓前宜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碾壓時,壓路機距離攤鋪機不宜過長(不超過20m左右)。初碾、二次碾壓宜選用10-12t滾筒式壓路機,終碾宜選用6-20t多輪式壓路機或8-15t膠輪式壓路機。碾壓應采用靜壓方式(不得采用振動),其方法與一般瀝青混凝土面層相同;初碾速度宜控制在2km./hr,溫度應控制在160-140,復碾速度宜控制15、在3km./hr,終碾速度宜控制2km./hr,溫度應控制在90-70并應填寫測溫記錄。5、為避免施工接縫處出現明顯痕跡,施工時應盡量全幅攤鋪。當攤鋪機寬度不足時,宜用兩臺攤鋪機平行作業。適當調整拌和機產率及攤鋪機行走速度,并配足運料車,確保攤鋪機連續喂料、連續作業,減少施工接縫數量。6、排水式瀝青混合料的接縫處不允許重疊。縱向接縫宜鋪筑成梯形,便于鄰接的面層粘接牢固,確保接縫兩側密度相同。若交通不允許鋪成梯形,為防止縱向接縫過冷,在鋪筑鄰近面層時需將接縫處再加熱。加熱時,應避免將面層直接暴露在火焰下。7、排水式瀝青面層縱、橫向接縫,以及與附屬構筑物的銜接部分需充分壓實,粘結緊密。8、在鋪筑面16、層時需對透水管進行保護,避免瀝青混合料堵塞透水管孔眼,確保透水性路面結構中的雨水能順暢地排至透水管。兩側排水邊溝應有足夠的排水坡度,確保排至邊的雨水能夠迅速排出。9、瀝青混合料碾壓成型后,應避免車輛進入,直至終壓4個小時后或表面溫度低于50,且足夠堅硬后方可開放交通。八、 質量檢驗評定:1、面層表面應平整密實,不應有松散、脫落、掉渣、輪跡現象。2、接縫處應緊密、平順。3、面層應與路緣石等構筑物接順。4、允許偏差項目應符合表4的規定。表4排水式瀝青瀝青混凝土面層允許偏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mm)檢查頻率范圍點數1壓實度95%1000m212厚度+10,-51000m213彎沉不大于設計17、值每車道、每20m13平整度2.4100m路寬1534寬度不小于設計值40m15縱斷高程1520m16中線偏位20100m16橫坡0.3%且不反坡20m路寬1567井框與路面高差5每座18*空隙率不小于設計規定見注解見注解9*透水率不小于設計規定見注解見注解注:為主要檢查項目。*為區別于普通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要求的檢查項目。5、摩擦系數擺值、構造深度、吸聲系數等項目的技術指標及檢查頻率由課題組研究分析后另行確定。九、質量檢驗評定:1、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保證期為一年。期間須備應用同質排水式瀝青混凝土材料用于及時養護維修的能力。2、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道路養護應注意及時清除路面存在的粘土類拋撒物,應采用專門的沖洗和吸出設備,定期(三六個月)對路面積塵進行清除。以保持路面的空隙率。3、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道路破損修補時,應按照相關技術要求進行作業;對較小坑洞的修補采用普通改性瀝青混凝土材料。4、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道路設計壽命年限內,應嚴格控制道路開挖,5年內禁止條帶形開挖。5、排水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道路應避免發生可能導致隔水層被損壞的行為,如釘入、鉆孔等。如發生,應及時采取可靠修復措施。6、排水瀝青混凝土面應盡可能避免導致空隙覆蓋或堵塞的行為,如路熱熔性不透水交通標線的經常變換、堆放沙土、拌和混凝土等。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8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