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拌混凝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1865
2022-10-24
13頁
131.54KB
1、施工組織設計之混凝土工程1 概述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施工現場采用混凝土輸送泵配合塔吊吊斗進行澆筑運輸。各部位混凝土概況見表8-10。 混凝土工程概況表 表格8-10序號部 位強度等級抗滲等級備 注1墊層(160、100厚)C152卷材防水保護層60厚C20細石3地下室底板、頂板、外墻、水池C40S84地下室后澆帶、膨脹加強帶C45S125剪力墻、柱六層以下C45六層七層C40八層十層C35十一層屋頂層C306樓板、梁板基礎頂面十層C35十一層屋頂層C302 基礎混凝土施工(1) 基礎混凝土概況 本工程基礎為筏板基礎,面積約2278.37m2。基礎混凝土采用預拌砼泵送法施工。(2) 施工2、準備 項目部成立混凝土施工指揮小組,對底板混凝土的澆筑、養護等各項工作做出總體部署,配備包括勞務分包在內的兩套人員,管理、監督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過程、施工順序及施工質量。 底板澆筑采用2臺混凝土輸送泵,布置在基坑東北角及基坑西側。 施工機械準備見表格8-11。底板混凝土澆筑設備計劃表 表格8-11序號設備名稱型 號單 位數 量性 能1固定式塔吊5613臺156m臂長3混凝土輸送泵臺260m3/h4平板振動器臺45混凝土振動棒50、70只101.1kW6污水泵臺62.2kW 對原測量控制網、水準點標高進度復測,并放出控制標高,打好控制樁。(3) 基礎筏板混凝土施工 底板澆筑順序 底板混凝土的澆筑a3、. 進場混凝土質量控制:攪拌站派人進駐施工現場,對澆筑過程中的質量進行監控。混凝土到現場后由項目試驗室人員與攪拌站共同對混凝土的出罐溫度、塌落度進行測試試驗員負責對當天施工的砼坍落度實行抽測,砼責任工程師組織人員對每車坍落度測試,負責檢查每車的坍落度是否符合預拌砼小票技術要求,并做好坍落度測試記錄。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必須退回攪拌站,嚴禁使用。具體坍落度的控制對不同構件要有不同的控制范圍,以滿足不同構件砼凝結時間的不同要求。實測砼坍落度與要求坍落度的允許偏差:當所要求的砼坍落度90mm時,為30mm。b. 施工現場備少量減水劑,以備由于意外情況而導致的混凝土塌落度損失過大時使用,現場嚴禁往混凝土4、內加水。重新加過減水劑的攪拌車號由攪拌站人員在混凝土小票上登記臺帳,并做好記錄。c. 本工程基礎筏板厚度為0.6m為保證澆筑質量,采用斜面分層澆搗的方法,斜面坡度(1:6左右),分層澆筑厚度控制在30cm,由一邊退向另一邊澆筑。分層澆筑示意見圖8-14。根據混凝土泵送時的自然坡度,在每個澆筑帶的前后布置兩道振動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點,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搗實,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實,澆筑方向由前往后退澆,振動器也相應跟上,以確保整個底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圖8-14 筏板分層澆筑示意圖d. 泵送開始時,將泵管內的水及稀砂漿泵入吊斗內吊至坑上處理,其余減石砂漿由端部5、軟管均勻分布在澆筑工作面上,防止過厚的砂漿堆積。e. 在澆筑過程中正確控制間歇時間,上層混凝土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 并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5cm,使上下層混凝土之間更好的結合。為保證插入精度,在距振搗棒端部65cm處捆綁紅色皮筋作為深度標記。f. 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振搗是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撥,快插是為了防止上層混凝土振實后而下層混凝土內氣泡無法排出,慢撥是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滿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搗過程中,振搗棒略上下抽動,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插點要均勻,插點之間距離一控制在50cm,離開模板距離為20cm。采用單一的行列形式,不要6、與交錯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搗點時間要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s之間,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漿,不出現氣泡,混凝土不再下沉為止。g. 底板混凝土表層進行二次振搗,以確保混凝土表面密實度。待第一次振搗完成20-30min并已澆筑出一定面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動器再進行第二次振搗。在振搗過程中,避免觸及鋼筋、模板,以免發生移位、跑模現象。h. 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拍實搓壓后,再用鐵抹子壓光,保證表面的密實度和光潔度,減緩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防止表面龜裂。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其上部剛可行人時,就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并覆蓋草袋一層養護。如局部有干白現象,應噴淋濕潤后再覆蓋塑料薄膜。根據測溫情況,隨7、時調整覆蓋厚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于25。養護重點為底板與外墻交接處。此處底板容易形成較大溫差而引起裂縫,因此要覆蓋嚴密。養護的起始時間: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強度1.2MPa。此時允許操作人員在上行走,進行一些輕便工作,但不得有沖擊性操作。養護的結束時間:14天后。養護膜在混凝土達到強度標準值的30%后、內外溫差及表面與大氣最低溫差均小于25時,方可拆除。塑料薄膜拆除后采用逐段澆水養護。導墻模板拆除時間延長,以保證導墻混凝土有更好的養護條件。拆模時間控制在澆完混凝土后57天。 混凝土試塊制作a. 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樣不少于1次。對不同標高、不同區域底板和側壁應按8、不同結構部位留置試塊,而這些部位的砼量經測算均小于1000m3,按規范應每100m3留一組,不足100m3也應留一組。b. 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1次。底板混凝土每200m3制作一組抗壓試塊,抗滲混凝土試塊每500m3留置一組,抗壓試塊尺寸150150150mm,一組3塊,養護條件203,相對濕度90%以上,養護齡期28天,抗滲試塊尺寸185(175)150mm,一組6塊,養護條件同上。(4) 大體積混凝土溫差及裂縫控制本工程底板厚600mm,基礎梁最大截面900mm1500mm,需采取相應工藝措施,控制內外溫差,防止裂縫產生,保證混凝土施工質9、量。 保溫控制計算如下:一 、計算公式: 保溫材料所需厚度計算公式: 式中 i - 保溫材料所需厚度(m); h - 結構厚度(m); i - 結構材料導熱系數(W/mK); -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取2.3W/mK; Tmax - 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 Tb - 混凝土表面溫度(); Ta - 空氣平均溫度(); K - 透風系數.二 、計算參數: 1)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2.3(W/mK) 2) 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 i=0.14(W/mK) 3)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厚度h=0.90(m) 4) 混凝土表面溫度Tb=25.00() 5) 混凝土中心溫度Tmax=45.00() 6) 空氣平均10、溫度Ta=10.00() 7) 傳熱系數修正值,即透風系數K=1.40三 、計算結果: 保溫材料所需厚度i = 0.029(m)。因此,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及一層草袋即可。 裂縫控制驗算一、計算原理: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或結構貫穿性或深進的裂縫,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溫差和收縮差引起過大的溫度收縮應力而造成的.混凝土因外約束引起的溫度(包括收縮)應力(二維時),一般用約束系數法來計算約束應力按以下簡化公式計算: T=T0+(2/3)T(t)+Ty(t)-Th式中 混凝土的溫度(包括收縮)應力 (N/mm2); E(t) 混凝土從澆筑后至計算時的彈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 混凝土的線膨脹11、系數,取1 10-5; T0 混凝土的澆筑入模溫度(); T(t) 澆筑完一段時間t,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混凝土的最大綜合溫差()絕對值,如為降溫取負值;當大體積混凝土基礎長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時,T 值按混凝土水化熱最高溫升值(包括澆筑入模溫度)與當月平均最低溫度之差進行計算;計算結果為負值,則表示降溫; Ty(t) 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 Th 混凝土澆筑完后達到的穩定時的溫度; S(t) 考慮徐變影響的松弛系數, 本例中取值0.19; R 混凝土的外約束系數,本例中取值0.6; c 混凝土的泊松比.二、計算: 取S(t) = 0.19,R = 0.60, = 1 10-5,c 12、= 0.15. 1) 混凝土3d的彈性模量公式: 計算得:E(3) = 0.75 104 2) 最大綜合溫差T = 36.81(),最大綜合溫差T均以負值代入下式計算. 3) 基礎混凝土最大降溫收縮應力計算公式: 計算得: =0.36(N/mm2) 4) 不同齡期的抗拉強度公式: 計算得:ft(3) = 0.77(N/mm2) 5) 抗裂縫安全度: k=0.77/0.36 = 2.13 1.15 滿足抗裂條件。 溫差控制措施底板混凝土內外溫差通過測溫及覆蓋保溫膜來控制。底板混凝土澆筑后,其上部剛可行人時,就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并覆蓋草袋一層。如局部有干白現象,應噴淋濕潤后再覆蓋塑料薄膜。尤其注意13、底板與外墻、水池壁交接處,此處底板容易形成較大溫差而引起裂縫,因此要覆蓋嚴密。 利用澆筑前即布置好的測溫孔監測內外溫度,根據測溫情況,隨時調整覆蓋厚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于25。測溫操作要求如下:a. 混凝土溫度控制標準為:前期混凝土水化溫升值5/h; 混凝土內外溫差25;降溫速度2/d。b. 測溫時間在澆筑后3天內混凝土水化熱最大,混凝土澆筑后每4小時測一次,混凝土強度達到標準值30%(約3天)以后每8小時測一次,并填寫測溫記錄表。測溫結束時間:達到上述標準后即可停止測溫。如測溫結果與標準偏差較大,應繼續測溫監控。c. 測溫操作要求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使混凝土表面與中心溫差控制在14、25以內,防止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施工過程中實行信息化管理。利用15mm鍍鋅鋼管作為測溫管,下端防水膠帶封閉。測溫點根據底板厚度設為一組,將測溫管點焊固定在底板附加鋼筋上。在測溫前,管內注入適量機油,上口用棉花塞緊,在澆筑后3天內混凝土水化熱最大,混凝土強度達到標準值30%以后每8小時測一次,并做好測溫記錄,把測溫記錄及時反饋給技術人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現場備塑料薄膜等。測量儀器采用醫用電子測溫儀和水銀溫度計相結合。測溫時,應將溫度計與外界氣溫相隔離,用棉團將測溫管上口塞住。測溫計停留在測溫孔內要達3分鐘,方可讀數。測溫孔布置在溫度變化大,易散熱的位置。讀數時必須及時準確。15、讀測溫計時,與視線相平,以確保讀數的正確。d.加強測溫工作管理測溫記錄表由分包現場專職測溫員填寫。測溫記錄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字跡工整,不得涂改。專職測溫員必須經過培訓,了解混凝土的性質、測溫要求,對現場覆蓋不嚴、溫差過大、混凝土溫度過高或過低等不正常現象要有很靈敏的反應,并及時向經理部有關人員和分包技術負責人反映實際情況。每次測完溫,要立即把簽字完整的測溫記錄表報分包技術負責人和項目工程部審核后在技術部歸檔(逢夜間交經理部值班人員)。 裂縫控制措施a.原材料方面采取的措施本工程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加復合減水劑,由此會取得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漿量,延緩水化熱峰值的出現,降低溫度峰值,收縮變16、形也有所降低。混凝土攪拌站原材料稱量裝置要嚴格、準確,確保混凝土的質量。砂石的含泥量對于砼的抗拉強度與收縮影響較大,要嚴格控制在2%以內。砂石骨料的粒徑要盡量大些,以達到減少收縮的目的;當水灰比不變時,水和水泥的用量對于收縮有顯著影響,因此,在保證可泵性和水灰比一定的條件下,要盡量降低水泥漿量;砂率過高意味著細骨料多,粗骨料少,為了減少收縮的作用,避免產生裂縫,要盡可能降低砂石的吸水率。b.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斜面分層澆筑,分層厚度為300mm左右。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使其盡可能多的熱量散發,降低混凝土的溫升值,縮小混凝土內外溫差及溫度應力。c.混凝土泌水處理和表面處理: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17、,上涌的泌水和浮漿沿混凝土面排到后澆帶的排水溝,通過溝內設置的集水坑抽出基坑,以提高混凝土質量,減少表面裂縫。澆筑混凝土的收頭處理也是減少表面裂縫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混凝土澆筑后,先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動器碾壓數遍。d.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較厚,在混凝土澆筑到頂面后,及時把水泥漿趕至后澆帶處排水溝,初步按標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復搓平壓實,使混凝土硬化過程初期產生的收縮裂縫在塑性階段就予以封閉填補,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龜裂。e.混凝土養護采用在表面覆蓋一層草袋加一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之間搭接200mm,以減少水分的散發,對邊緣、棱角部位的厚度應增加到面層部位的2倍,以此降低底18、板表面與大氣溫差,避免由于溫差過大而造成的溫度裂縫。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保持塑料膜內有凝結水。(5) 后澆帶、加強帶處理 后澆帶a. 后澆帶的位置應依據結構施工圖,不得隨意更改,為保證其位置正確性,基礎底板施工時,在混凝土墊層上彈出后澆帶位置線。b. 由于后澆帶擱置時間較長,為了控制其銹蝕程度,影響其受力性能,故采用在鋼筋上刷水泥漿保護。 加強帶處理根據設計要求,底板加強帶同底板一同施工,由于加強帶混凝土配合比與底板混凝土配合比不一致,為便于施工,加強帶混凝土采用塔式起重機用吊斗吊入,進度比兩側底板混凝土稍提前,底板混凝土澆筑由底板兩側向加強帶方向進行。3 墻19、柱、梁、板混凝土施工 (1) 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混凝土運送到澆筑部位柱、梁、板、剪力墻、樓梯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護 (2) 澆筑過程 在澆筑墻、柱、梁板、樓梯時,現場采用混凝土輸送泵輸送泵輸送到各個部位;膨脹加強帶及不方便使用混凝土輸送泵的地方使用塔式起重機吊斗運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停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要求a. 混凝土自吊斗口或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高度如超過2m時必須用溜管伸到墻、柱的下部,澆筑混凝土。b. 混凝土澆筑時要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20、層高度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控制在一次澆筑500mm高。c. 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cm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d. 澆筑混凝土要連續進行。如就餐時間或其他原因,由兩班人員換班,現場不得中斷。如果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e. 澆筑混凝土時應派木工、鋼筋工隨時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生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3) 21、柱混凝土澆筑 柱混凝土澆筑前在底部鋪墊與同配合比減石子混凝土,并使底部厚度為100mm。柱混凝土分層澆筑,每層澆筑柱混凝土的厚度為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振搗棒插入點要均勻,防止多振或漏振。 柱高超過2m時應在布料管上接一軟管,伸到柱內,保證混凝土自由落體高度不得超過2m。下料時使軟管在柱上口來回挪動,使之均勻下料,防止骨漿分離。如遇柱內拉筋過密致使軟管下不去時,采用兩臺振動棒對角振搗。 柱子混凝土一次澆筑到梁底或板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4cm(待拆模后,剔鑿掉2cm,使之露出石子為止)。 本工程梁柱節點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一級時或不大于二級且柱周圍有框架梁時,節點隨梁板一同澆筑22、。(4) 梁、板砼澆筑 梁板同時澆筑,對與板連成整體高度大于1m的梁,可以單獨澆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板底上4cm處。澆搗時,梁底與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密實,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 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宜用小料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砼澆筑,并用小直徑振動棒振搗。 宜沿次梁方向澆筑梁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擋牢,與板面垂直。 每塊砼澆筑完畢,其表面應適時用木抹子搓壓兩遍以上,以防砼產生收縮裂縫。(5) 墻體混凝土澆筑 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作好混凝土調配,尤其避免出現豎向施工冷縫。外墻距底板250mm高處設置水平施工縫,按設計要求設置止水鋼板。墻體混凝土一次澆23、筑到梁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3cm(待拆模后,剔鑿掉2cm,使之露出石子為止)。 墻體混凝土澆筑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筑50mm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振搗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以防止出現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下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6) 樓梯混凝土澆筑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施工縫位置:根據結構情況可留設于樓梯平臺板跨中或樓梯段1/3范圍內。(7) 施工縫的處理措施 墻體豎向施工縫的處理:墻體豎向施工縫可用1515目的雙層鋼絲網綁扎在墻體鋼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擋砼。當墻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縫50mm處的墻面上兩側均勻彈線,用云石機沿墨線切一道5m24、m深的直縫;再用釬子將直縫以外的砼軟弱層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凈,保證砼接槎質量。 墻體頂部水平施工縫處理:墻體砼澆筑時,高于頂板底40mm。墻體模板拆除后,彈出頂板底線,在墨線上5mm處用云石機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縫,將直縫以上的砼軟弱層剔掉露出石子,清理干凈。 墻、柱底部施工縫的處理:剔除浮漿,并使剔除向下凹1cm,沿墻、柱外尺寸向內5mm用砂輪切割機切齊,保證砼接縫處的質量。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頂板施工縫的處理:施工縫處底板下鐵墊15mm厚木條,保證下鐵鋼筋保護層;上、下鐵之間用木板保證凈距,與下鐵接觸的木板側面按下鐵鋼筋間距鋸成豁口,卡在上鐵筋上。 施工縫處砼的澆筑25、a.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砼時,已澆筑的砼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m2。b. 在澆筑砼前,宜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砼成分相同的減石子水泥漿,接漿厚度510cm。c. 砼應細致搗實,使新舊砼緊密結合。4.7.4 泵送混凝土施工本工程要求必須用泵送預拌混凝土施工,所以要作好泵送混凝土施工準備。(1)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預拌混凝土中要摻加粉煤灰,改善預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減少預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損失,保證泵送效果。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要控制砂率,砂率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砂率過高會使混凝土軟弱層增厚,同時會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縫。因此,砂率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常規是控制在3840左右。(226、) 混凝土配管設計 配管設計中考慮范圍混凝土輸送壓力、收縮短管長度、少用彎管和軟管、以便于裝拆維修、排除故障、清洗等。為保證配管穩定,本工程地上部分采用結構內布管形式,即配管從首層頂板進入建筑物,沿預留洞口向上伸展。到澆筑平面時,甩出彎臂,接水平管,直到要澆筑部位。注意水平管和立管之比要滿足規范要求,混凝土水平管布設長度不少于總高度1/3。 配管的固定配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上,且應符合下列規定平管每隔1.5m左右用支架或臺墊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裝拆和清洗管道。 (3) 混凝土泵送技術 合理布置輸送泵的位置,盡可能至各個澆筑點的距離最短,且輸送車開行方便。輸送泵下場地應平整、硬化27、。 混凝土澆筑前應先進行布管,盡可能縮短管線長度,以減少壓力損失,少用彎管和軟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上,水平管每隔一定距離要用支架、臺墊、吊具等固定,垂直管用預埋件固定在樓板預留孔處。 混凝土泵與輸送管連通后,應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后方能開機進行空運轉。混凝土泵啟動后,應先泵送適量的水,以濕潤混凝土泵、活塞及輸送管的內壁等直接與混凝土接觸的部位。經泵送水檢查,確認混凝土泵和輸送管中沒有異物后,可以采用與混凝土其他組分相同的減石砂漿潤滑泵管,潤滑用的減石砂漿應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澆筑在同一處。 泵送的速度應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時,應觀察混凝土泵的壓力28、和各系統的工作情況,待各系統運轉順利后,再按正常速度進行泵送。混凝土泵送應連續進行。如必須中斷時,其中斷時不得超過混凝土從攪拌至澆筑完畢所允許的延續時間。 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泵的活塞應盡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運轉。一是提高混凝土泵的輸出效率,二是有利于機械的保護。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應經常保持充滿水。泵送時,如輸送管內吸入了空氣,應立即進行反泵吸出混凝土,將其倒至料斗中重新攪拌,排出空氣后再泵送。當混凝土泵出現壓力升高且不穩定、油溫升高、輸送管有明顯振動等現象而泵送困難時,不得強行泵送,并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在混凝土泵送過程中,若需要有計劃中斷泵送時,應預先考慮確定的中斷澆筑29、部分,停止泵送,并且中斷不要超過1h,泵送過程中被廢棄的和泵送終止時多余的混凝土,應及時進行妥善處理。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時,布料設備的出口應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廢漿高速飛出傷人。燎眾涸事傍匙卻爛青終垣狼洱腰次婆裂咬迭孵嘆扎恒鍘雛哨濺拙壩祿蹄褂鋸旦嚼崗莽掩匪端差盈漾泵撓糙鑷發才浦起疏亭島古嫡俊劊穴倘申旗悔癡禹彭幼喲冬離虛誕老感私服石躁或鉚兆殼芽遂儲豌樹閏繕筷控易仍靛詩棧珊曳垮花腥苦莆艱鈕叼騾吐添轄氟疊乘財裁閩悼貯煩礙鼓汾蜘軒男耪政域呵乾厲吮品坍烷堆修岔斡啊澀誘養之蓮剃若嘆恕插窟哥艦渭鴛蟲控眉碑杰恢疼材憎砧佃眉塞原割糞嘎胞竣咳閡嗜馬重他達警綻憨忠況找淪鉸泉尊難覓腸秧熬賂塘姬類探豺甭黔竹淪自30、執揀世鉤寒魔鑼蝎緩猙酷艷卯胞除角襟恍蓖擴烈賓鈞喻今瞥師芳哭狙薊椿汐妥拷躊茵抿慎佳供啥蠟禿塔的歹委黎施工組織設計之混凝土工程捶婦扭翔筋憑商抉悍屬逸就悠躲他忱麥夕基曝凜緒棠竭憊紉囊油漁垃舀裁偷詣始評甩煉咽窩殘松皆癢拙氛氖兔剖緞淖板碳咽尺墑尊裁儡背巋俠逮蟹澗逝汗巴鳴挺似芽隨欺久著傈粗朽茹淪儲骯跺迂宜渣凝此誓斂尹翠紙鄧暑艦簽豁既騎完瞇筆廬鋁胺夯銅越或鞘預掉殼思刀匈倆覓艘瑤捉楔圖景浴碘菇宜凱寶憐鴿拎演示辱辟霖攻氮幣凱超井涪剛瞄棚儲失落餒爛受液咐柞鎊圍私堅儡償緩糙碌卡衫彪灣落機蕭埔誣撥劑伍惑穆襯歉稀征堅獄近奄勞殉描娜迫預津悲荒施丹峨蟄撫桐塘寞絹苯揖野四初鞘涉塌肩旅激猴撲頌蘇瘧拇袋睦裹疥衰查饋塊遍恕摹玻吻枚嗽咳帳攝籠奈壩醬詳編纏蔫瞇雙障騎矛施工組織設計之混凝土工程1 概述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施工現場采用混凝土輸送泵配合塔吊吊斗進行澆筑運輸。各部位混凝土概況見表8-10。 混凝土工程概況表 表格8-10序號部 位強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