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路道路工程水穩基層底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1896
2022-10-24
12頁
50.54KB
1、合肥市新安江路(廣德路祥和路)工程一標段 水穩基層/底試驗段施工專項方案 編制: 復核: 審核: 合肥新安江路(廣德路祥和路)程一標段 一、工程概述1、本合同段路面墊層、底基層、下基層結構形式 主道水穩結構層厚度為56cm,其中20cm厚3底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和36cm厚4.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36cm分兩層攤鋪);輔道水穩結構層厚度為52cm,其中20cm厚3底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和32cm厚4.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32cm分兩層攤鋪);人行道水穩結構層厚度為18cm厚4水泥穩定碎石基層。 2、試驗路段施工位置及日期按規范要求,試驗路段設置在K1+500K1+700機動車道,長200m2、,寬24m,對工程中厚20cm厚3底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進行試驗。計劃于2012年10月15日左右進行厚20cm厚3底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試驗路段施工,養護7天后進行全面檢測、施工小結,并將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審批。3、試驗路段的工程數量:結構名稱壓實厚度(cm)頂面面積(m2)壓實方數量(m3)混合料重量(t)基層(第一層)20500010002360.11二、試驗段的目的及試驗內容通過試驗段的鋪筑,進一步優化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施工機械設備組合和工序銜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組織。確定并優化以下主要項目:1、驗證施工的集料配合比:(1)調試配合比,驗證拌和機稱量的準確性;(2)調整拌3、和時間,保證混合料的均勻性;(3)檢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級配、水泥含量及強度。2、確定材料的松鋪系數及一次鋪筑的厚度。3、確定標準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2)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機械的協調與配合;(3)拌和樓的適宜性、攤鋪機械的攤鋪速度,梯隊作業時的間隔時間;(4)運輸設備的組合及數量;(5)壓實設備的組合、壓實順序、速度及壓實遍數;(6)密實度的檢驗方法,檢查頻率等(7)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證壓實時達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4、確定每一次作業段的適宜長度。5、確定控制結合料數量和拌和的均勻性的方法。6、確定基層的養護方法。三、材料及配合比 1、集料:采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集料4、,分3檔料進行配料:05mm石屑,520mm碎石,531.5mm碎石。集料經過自檢、監理工程師抽檢,并委托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進行檢驗,各項指標滿足規范要求(詳見集料檢測報告)。2、水泥:用巢湖巢潤水泥有限公司分宜水泥廠P.S 32.5級(詳見水泥試驗報告)。3、配合比設計:在駐地監理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組成配合比設計,經駐地辦平行試驗并批準的配合比為(詳見基層配合比組成設計報告):水泥用量3%,531.5mm碎石37%,520mm碎石40%,05石屑23%,最大干密度2.272g/cm3,最佳含水量5.5;水泥用量4%,531.5mm碎石30%,520mm碎石405、%,05石屑30%,最大干密度2.305g/cm3,最佳含水量5.7;水泥用量4。5%,531.5mm碎石37%,520mm碎石40%,05石屑23%,最大干密度2.317g/cm3,最佳含水量5.8;混合料的延遲時間不超過3小時。四、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 1、投入的主要施工設備試驗路段擬投入的主要設備:試驗路段擬投入的主要設備有:DF140S型攤鋪機1臺、18T振動壓路機1臺,光輪壓路機2臺、15T以上自卸車10臺、ZL50裝載機2臺,18T灑水車1臺。2、施工設備驗算攤鋪機的行走速度控制在1.5m/min,包括運輸車輛的倒車及必須要的間斷時間等的效率系數75,從水穩站至現場大約需一個小時6、,每車料子攤鋪時間約十分鐘,為保證正常攤鋪,需要10臺15T以上的自卸車。五、施工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 本試驗路段施工設置以項目經理豆德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員共41人,主要成員如下:組長:豆德存 副組長:程林峰現場施工負責人:從如輝 施工員:汪小龍試驗負責人:袁偉 試驗員:鄧加清 鄭亮亮測量負責人:姚瑞 測量員:王濤安全人員:吳春燕資料整理:汪小龍機械操作等輔助人員:30人六、質量控制(一)施工前的準備1.準備下承層(底基層)(1)對底基層進行檢驗,包括底基層的壓實度、彎沉、寬度、高程、橫坡度、平整度、中線偏位等;(2)清掃底基層面上的雜物,必要時灑水沖洗,確保攤鋪工作面清潔;2.測量放樣(17、)于施工的前一天對擬鋪筑路段按10m一個斷面進行標高與中邊樁測量,放樣分四段進行,每段50第一段的高程按底基層松鋪系數為1.35,其它兩段根據前一段施工后檢測的松鋪系數及其它指標進行調整。(2)用石灰放出施工邊線,嚴格控制施工寬度超過設計寬度25cm,并控制施工位置符合規范要求。(3)在攤鋪機左側設置指示樁,打好導向控制線支架,間距10米,掛好導向控制線。3、施工機械的清理、檢驗和標定(1)清理拌和樓和車輛中的各種雜質及污物; (2)運輸車輛、裝載機、壓路機、攤鋪機進行全面檢修及維護,確保最佳狀況;(3)拌和機經檢驗、計量標定后,進行試運轉;(4)上述各項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現場檢驗。4、8、試驗儀器的自校和標定(1)我項目部工地試驗室的試驗檢測設備均經過計量部門計量標定,并向安徽省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申報了工地試驗室的臨時資質;(2)對部分不需進行標定的試驗儀器設備進行自校,保證良好的使用狀況和精度。5、進行技術交底及安全施工交底召開交底會議,按照規范要求和安全生產要求向參加施工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輔助施工人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施工和安全技術交底,并以書面形式發到各部門、施工班組、施工操作人員。(二)施工控制1、開工前的檢查(1)檢查用于工程的材料數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2)密切關注天氣,選擇晴好天氣施工,并檢測當時的施工溫度符合規范要求;(3)檢查施工設備是否良好9、,數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運輸車輛是否清潔無污物;(4)檢查路床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測量放樣的精度是否符合規范要求;(5)檢查施工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是否符合有關要求。2、混和料的拌和(1)混合料含水量:根據混合料配合比的組成設計,本項目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為 5.5,本試驗路段離拌和站的距離較遠,目前溫度不高,水份損失較小,試驗路段的含水量擬控制在6.5以內;(2)調整配合比:在正式拌和混合料之前,測定集料的含水量,根據集料的含水量進行調整,確定配置混合材料的施工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據現場攤鋪的混合料的含水量情況進行調整,保證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10、水量的1范圍內,盡量接近最佳含水量;(3)混合料級配檢測:由試驗室現場取樣,進行篩分試驗,測定其級配是否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 (4)水泥用量:混合料組成設計的水泥用量3,按照規范要求實際施工中增加0.5,所以用3.5的水泥含量來進行控制;(5)混合料的試拌:采用全電腦控制的穩定粒料拌和樓,分3檔3個料斗進行混合料的配料,拌和樓的控制室由一名控制員對整個拌和場的上料、拌和、卸料進行控制操作,在拌和樓開盤后的第一斗料裝車時,對其外觀質量進行檢查,若發現拌和不均勻,不合格混合料予以廢棄,繼續再檢查第二斗混合料,直到拌和均勻,質量穩定可靠為止;(6)拌和機出料:采用拌和機向自卸汽車直接裝料,裝車時車輛11、前后移動,分三次裝料,避免混合料的離析。(7)記錄:記錄好每日的開盤時間,終盤時間,以及中途出現的停機時間及原因,便于查詢有關資料。3、運輸與卸料 考慮到運距較遠,運到施工現場約60分鐘,現場攤鋪需要1020分鐘,所以啟用10臺15T以上的自卸車運輸,現場設專人指揮卸車。4、攤鋪混合料(1)擬采用1臺:DF140S型攤鋪機進行攤鋪。攤鋪機裝有自動調平裝置和預壓實裝置,路幅兩側導向控制線控制高程,攤鋪機的找平儀沿鋼絲前進,達到控制高程和橫坡度的目的。(2)攤鋪中嚴格控制攤鋪速度在1.51.6m/min,使攤鋪能連續、勻速前進;(3)開始施工前,攤鋪機前應保證運料車34輛在等候,第一輛車在攤鋪機前12、2030cm停住掛空檔,由攤鋪機接住,推動前進;(4)在攤鋪機后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鏟除局部粗集料“窩”,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補。4、碾壓 (1)攤鋪50m即進行碾壓,做到攤鋪一段,碾壓一段,并注意攤鋪延滯時間(即從開始拌和到壓實成型,一般控制在3h以內),爭取在3小時以內完成碾壓(經過試驗水泥初凝時間為3小時40分);(2)碾壓時,先用壓路機由低側向高側行返靜壓1遍,時速1.5km/h,然后用振動壓路機輕振碾壓2遍,時速2.0km/h,再用振動壓路機重振碾壓,時速2.0km/h,壓實兩遍檢測壓實度,如不符合要求,增加壓實遍數,直至壓實度檢測符合要求;最后用膠輪壓路機收光2遍,時速2.013、km/h,使基層表面平整定型; (3)碾壓時,兩相鄰碾壓道重疊1/2輪寬左右。碾壓接頭處為階梯形,每次碾壓接頭錯開0.51m;(4)壓路機倒車換檔平順進行,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掉頭或急剎車,并保證在水泥終凝之前及試驗確定的延遲時間(3h)之前完成,達到規定的壓實度,無明顯的碾壓輪跡;(5)為保證結構層邊緣強度,邊緣每邊各超寬10cm,并用壓路機碾壓。5、接縫處理 接縫處理是基層施工中的重要環節。本項目基層采用1臺DF140S型攤鋪機梯隊攤鋪,需要設置橫縫時,按以下方法處理:(1)橫縫應與路面車道中心線垂直設置,接縫斷面呈豎向平面方向位置;(2)用三米直尺縱向放在接縫處,定出底基層離14、開三米直尺的點作為接縫處理位置,沿橫向斷面挖出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凈后,攤鋪機從接縫處起步攤鋪;(3)壓路機沿接縫橫向碾壓,由前面壓實層向新鋪層壓實,碾壓完畢后再縱向正常碾壓。檢查接縫的有關指標是否符合要求。6、養生及交通管制(1)養生采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的方法進行養生工作,在養生期內,保持下基層表面始終處于潮濕狀態,養生期為7天。(2)交通管制養生期間,封閉該段交通,除灑水車外其他車輛禁止通行,養生期滿驗收合格后盡快進行瀝青穩定碎石上基層施工。(三)質量檢驗1、施工中的質量檢驗(1)集料級配:按2000m2一次,試驗路段2次,并隨時觀察,發現有異常時增加檢驗次數;(2)集料含水量:開拌15、前檢測,并調整配合比,施工過程中隨時觀察,發現有異常時增加檢驗次數;(3)壓碎值:隨時觀察,發現有異常時增加檢驗次數;(4)水泥劑量:開拌后10min取樣檢驗,按2000m2一次至少6個樣品,試驗路段2次至少12個樣品;(5)拌和均勻性:隨時觀察,混合料應無灰團、灰條,色澤均勻,無離析現象;(6)松鋪厚度、壓實厚度、高程檢測:每施工約60m,檢測一次,檢測后的數據用于調整后面施工的松鋪厚度等控制指標。2、技術質量標準: 1)主要實測項目(本試驗路段檢測頻率按下表的2倍檢測)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 1壓實度(%)代表值98灌沙法,每1000每車道1處極值942平整度(mm)816、3m直尺:每200m測2處10尺3縱斷高程(mm)+5,-10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4寬度(mm)不小于設計尺量:每200m測4個斷面5厚度(mm)代表值-8 用尺量,每50m每車道1點合格值-156橫坡(%)0.3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7強度(Mpa)符合設計要求按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JJ /1-90)附錄三檢查(每2000m2或每工作班制備1組試件:當多次偏差系數Cv10%時,可為6個試件;Cv=1015時,可為9個試件;Cv15時,則需13個試件)2)外觀檢測(1)表面平整密實、無坑洼、無明顯離析。(2)施工接茬平整、穩定。檢測集料的實際含水量按照經監理工程師批準17、的配合比調整施工配合比經試拌符合要求(四)施工工藝流程圖底基層整修,提交施工方案駐地辦審批監理審批測量放樣混合料拌和檢測均勻性、水泥劑量檢查攤鋪厚度、寬度橫坡度、含水量等攤鋪機攤鋪汽車運混合料初壓(無振動)輕振碾壓每碾壓一遍,檢測壓實度,直至符合為止。重振碾壓檢測不符合要求,報廢。重新進行試驗路段施工終壓定型養生檢測不符合要求,報廢。重新進行試驗路段施工按規范要求進行中間層檢測,按有關附錄計算評定,向監理工程師提交試驗路段檢測結果試驗路段第一層工程交驗試驗路段工程交驗按規范要求進行全面檢測,按有關附錄計算評定,向監理工程師提交路段結果報告檢測不符合要求,報廢。重新進行路段施工七、安全生產及明施18、工1、由安全小組吳春燕負責安全日常工作,檢查施工中的安全設施配備情況,督促施工人員按安全操作規程施工;2、進行崗前“三級”安全教育培訓,經考核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崗;3、機械操作人員持證上崗;4、為解決施工與地方道路的干擾,從拌和站到施工現場新建了施工便道,與當地交通不產生交叉干擾;5、為保證施工安全,在村莊附近、施工現場設置醒目的施工指示牌、警示牌,配有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3人;6、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統一佩戴安全帽上崗;7、運輸車輛限速行駛,車速不超過15km/h;8、為減少施工楊塵,沿線道路灑水。八、結語1、我項目部將按照合同文件及施工規范的要求,按照監理工程師的知識,配備足夠的資源進行工程施工19、,在施工過程中認真及時地做好質量檢測和試驗工作,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及其它有關部門反饋各項信息;2、加強施工后的養護,養護期結束后,與監理工程師一道,及時進行試驗成果整理,并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批。附件:關于實驗段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各項實驗報告 K1+500K1+700段下承層灰土定高程表專項施工方案報審表 工程名稱:合肥市新安江路(廣德路-祥和路)工程一標 編號:致:合肥市新安江路(廣德路-祥和路)工程一標監理部:我方已根據施工合同的有關規定完成了 水穩基層/底試驗段 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請予以審查。附:水穩基層/底試驗段專項施工方案。 承包單位(章) 項目經理 日 期 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意見: 專業監理工程師 日 期 總監理工程師審查意見: 項目監理機構 總監理工程師 日 期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