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5公路水穩穩定層試驗段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1934
2022-10-24
14頁
105.54KB
1、S105渝建路奉節縣高雅至甲高段公路改造工程水泥穩定層施工方案5月10日目錄1. 試驗段實施目標12. 施工準備22.1試驗段位置、實施時間的確定22.2施工技術準備22.3施工機械準備33. 施工方案43.1施工工序及流程43.2各工序施工方法43.3質量檢測控制114. 總結報告11根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要求,在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和基層正式開工前,應鋪筑試驗段。S105渝建路奉節縣高雅至甲高段公路改建工程GZ1402標段,路面基層設計做法為:場鎮路段:K576+672K578+350,K561+817K563+455,K565+035K565+205。非場鎮2、路段:K559+840K561+817,K563+455K565+035,K565+205K576+672。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正式開工前,先鋪筑基層試驗段,試驗段長度按規范要求選定為200m,水穩層混合料采用拌和場集中拌和,攤鋪施工:采用平地機、全幅攤鋪作業。試鋪路段的拌和、攤鋪、碾壓各道工序按現行路面基層施工規范進行。1. 試驗段實施目標應通過鋪筑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試驗段,確定以下主要項目:(1) 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2) 材料的松鋪系數。(3) 確定標準施方法: 集料數量的控制; 集料攤鋪方法和適用工具; 合適的拌和機械、拌和方法、拌和時間、混合料的均勻性和拌和產量等; 集料含水量的增3、加和控制方法; 整平和整形的合適機具和方法; 壓實機械的選擇和組合,壓實的順序、速度和遍數; 拌和、運輸、攤鋪和碾壓機械的協調和配合; 密實度的檢查方法,初定每一作業段的最小檢查數量。 (4)確定每一作業段的最小檢查數量。 (5)確定一次鋪筑的合適厚度。 (6)接縫的處理工藝。2. 施工準備2.1試驗段位置、實施時間的確定根據本工程總體施工順序安排和試驗路段具有代表性的要求,選擇設計樁號K576+472K576+672范圍為試驗段。計劃于5月15日開始實施。2.2施工技術準備2.2.1試驗段實施方案 見本方案。2.2.2水穩層材料規格和施工配合比確定(1) 按照設計,用于水泥穩定的粗集料采用當4、地的石灰巖軋制而成,碎石的壓碎值30%,最大粒徑不超過31.5mm;細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石屑或天然砂,有機質含量不超過2%,集料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要求:(2) 水泥采用“科華”P.C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應長于3小時,終凝時間宜在6小時以上。(3) 拌和用水采用飲用水。(4) 強度:基層混合料的7d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3.5MPa。底基層混合料的7d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2.5MPa。基層水泥含量為5%。2.3施工機械和人員準備水穩層施工擬采用如下表列主要機械,各機械按計劃要求到位及調試完畢。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到位時間調試完成時間攪拌和站1拌和機400型1套5、2015.5.72015.5.1122裝載機50型1臺2015.5.122015.5.133地磅秤9m*100T1套2015.5.12015.5.2 施工作業面1平地機180型1臺2015.5.132015.5.142壓路機20T1臺2015.5.12015.5.13運輸車15T13臺2015.5.122015.5.134灑水車10T1臺2015.5.12015.5.1序號工作內容數量單位(人)到位時間攪拌和站1拌和機操作手12015.5.72裝載機操作手12015.5.123過磅、發票22015.5.124雜工22015.5.145設備、場地看管員12015.5.1 施工作業面1平地機操作手6、12015.5.132壓路機操作手12015.5.13運輸車司機132015.5.124灑水車司機12015.5.15攤鋪工人102015.5.136交通執勤員22015.5.137現場管理負責人22015.5.1合計373. 施工方案3.1施工工序及流程 3.2各工序施工方法3.2.1路基檢查路基表面應平整、堅實,具有規定的路拱,路基的彎沉值應符合設計圖紙及相關規范要求。(1) 水泥穩定碎石施工前對路基的中線偏位、平整度、寬度、橫坡度一一進行檢查。(2) 路基的彎沉值檢查對于路基彎沉值進行檢查,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應分別采用補充碾壓,換填級配砂石材料等,低洼和坑洞仔細填補壓實,表面的“貼皮”7、和松散要徹底除掉。(3) 清理路基上的雜物,使其表面潔凈。3.2.2放樣(1) 在路基上放出兩側邊線,直線段每1020m設一樁,平曲線段每38m設一樁。(2) 在兩側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水泥穩定土邊緣的設計高。(3) 打基準桿,每10m不少于1根;拉設基準線并調整好正確標高及平面位置。3.2.3前場作業準備(1) 作業人員和各施工機械到位。(2) 清理路基表面雜物,做好布料卸料點標示。試驗段樁號:K576+472K576+672,該段水穩層設計厚度為25cm,施工時用平地機整平、壓路機壓實,根據經驗,考慮混合料的松鋪系數為1.35,首車料車在路幅中央間距由遠及近卸料,卸料點間距按以下確定:L8、(m)=每車方量m3/(每延米工程量*1.35*水穩層厚度)。做好現場料車進出口路線交通布置。料車不能在作業面上調頭,按下示意圖方式組織:3.2.4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拌合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集中廠拌,拌和站設在黃市。拌合設備采用產量為100t/h、帶電腦數控自動計量裝置、強制式拌合連續出料的拌和機。(1) 開始拌合前應先完成以下準備工作所有設備進行調試運行正常,保證配料應準確,拌和均勻。電力供應穩定,拌和用水供應正常,備用水池蓄水滿足要求。料場原材料備料充分,材料符合設計要求。各原材料已經進行抽樣檢測,有檢測成果報告且符合設計規范要求。集料的含水率已經測定。施工配合比確定。試驗工程師根據設計9、配合比和測定的集料含水率調整配合比,并在拌和機電腦上進行程序設定。施工配合比的確定在調整用水量時,按照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0.51%進行控制,使混合料運到現場攤鋪后碾壓時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配料機采用裝載機上料。混合料運輸采用15t單橋車,考慮拌合站到最遠作業面20Km運距計、路途速度3040Km/h預計,總共配置13臺運輸車,10臺正常運輸、3臺備用。開始拌和前,運輸車輛在拌和站到位。拌和站各機械司機、操作手及輔助人工到位。拌合令下達。在以上工作落實到位后,在拌合令上分別簽字并經值班負責人核定;前場作業面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前場施工負責人向后場和值班負責人傳回申請拌和信息后,后場拌合10、值班負責人簽字并準許開盤拌和。(3) 前后場施工值班負責人保持信息暢通。3.2.5混凝土運輸(1) 裝車時,應盡量控制每車數量基本相等,應盡快將拌成的混合料運送到鋪筑現場。車上的混合料應覆蓋,減少水分損失。(2) 剛開始,以沒15分鐘一次的間隙,混合料運輸車依次裝車發料。由于本次試驗段目標,司機每車車次做好“發車時間”、“到達前場時間”、“從前場開始返回時間”、“返回到達拌和站時間”記錄。為合理組織運輸提供科學依據。(3) 混合料運抵前場后,按照前場指揮要求的卸料點位倒料。(4) 運輸司機在每次卸料后,要檢查車廂內有無殘余料,及時清理。3.2.6水泥穩定土施工(1) 用平地機按以下步驟攤鋪混合11、料:將混合料均勻地卸在路幅中央。用平地機將混合料按送鋪厚度攤鋪均勻。設23人的小組,攜帶方鏟跟在平地機后面,及時拍緊邊子、補足坑洼的地方。(2) 整形在直線段,平地機由兩側向路中心進行刮平;在平曲線段,平地機由內側向外側進行刮平。必要時,在返回刮一遍。用輪胎壓路機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壓一遍,以暴露潛在的不平整。在用平地機按本條第款進行整形,整形前應用齒耙將輪跡低洼處表層5cm以上耙松,并按本條第款再碾壓一遍。對于局部低洼處,應用齒耙將其表層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進行找平。在用平地機整形一次。應將高處料直接刮出路外,不應形成薄層貼補現象。每次整形都應達到規定的坡度和路拱,并用特別注12、意接縫必須順適平整。在整形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并保持無明顯的粗細集料離析現象。(3) 碾壓碾壓方案攤鋪50m左右時即可開始碾壓,作為一個碾壓段。碾壓工序為:先輕后重,由邊向中,由低至高,碾壓時,后輪重疊1/2輪寬。先用20t的壓路機靜壓1遍,其速度一般為1.52.0km/h;接著微震碾壓2遍,強震碾壓1遍,靜壓收面2遍。路面的兩側應多壓2遍。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應保證穩定土層表面不受破壞。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土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蒸發過快,應及時補灑少量的水,但嚴禁灑大水碾壓。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應及時翻開重新拌和(加適量的水13、泥)或用其他的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經過拌和、整形的水泥穩定土,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碾壓,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在碾壓結束之前,用平地機再終平一次,使其縱向順適,路拱和超高符合設計要求。終平應仔細進行,必須將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掃出路外。碾壓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試驗人員在現場檢測混合料含水量及配合比,發現問題,反饋信息,及時糾正。現場技術人員在壓實過程中,跟蹤檢測松鋪厚度,攤鋪寬度等各項指標,確保成型后的基層各項幾何尺寸符合要求,同時對攤鋪后的離析現象在碾壓前進行處理。設專人跟蹤檢測標高,確保標高符合規范要求。當發現表格超出規范要求時,要及時分析原因,及時調整處理。養護本次試驗段碾壓完畢,第二天后開始灑水車灑水養生,每天養生2-3次,以始終保持基層表面潮濕為度。養生期為7天。3.3質量檢測控制施工過程中,試驗和質量檢查人員按照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第9節“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要求,即使做好相關檢測,并和規范驗收合格標準進行對照,發現不合格部位及時對策和整改。4. 總結報告通過試驗段的施工,對各項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已確定上訴施工工藝的可行性和需改進地方,以確定能滿足規范驗收要求各工序過程相關控制參數,形成后續路段的施工控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