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氣田天然氣凈化廠污水處理蓄水水池工程施工方案(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612033
2022-10-24
12頁
182.82KB
1、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1.1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 1.1.1 設計圖紙;1.1.2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41-90);1.1.3石油化工混凝土水池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H/3535-2002);1.1.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1.5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情況;1.1.6 我單位以往類似工程施工經驗。1.2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1.2.1 本方案包括的單體工程為普光氣田天然氣凈化廠公用工程(二)污水處理上部上部結構統一技術措施結構統一技術措施 場、循環水場、雨水監控池兼事故排放池等三部分,大小共計 10 個水池;雨水監控池屬于區域一外,其余均屬于區域三2、的部分。1.2.2 本方案包括的單體工程構筑物(水池)幾何參數 單體 名稱 構筑物名稱 幾何尺寸(mm)容量(m3)池體頂標高(m)池體底標高(m)SBR 反應池 19.210.8 1200 0.300-5.700 污水處理場 污水池 29.46.8 1140 0.300-5.700 冷卻塔(一)20.555.52 4850 3.270 1.070 冷卻塔(二)16120.5 7100 2.410 0.210 冷水池(一)60.88.8 2921 3.270-2.190 冷水池(二)72.88.8 3498 2.410-3.050 高濃度污水池 14.67.6 288 0.400-2.20 回3、收自流循環回用水集水池 15.28.2 785 0.500-5.800 循環水場 罐基礎池 圖紙未到 圖紙未到 圖紙未到 圖紙未到 雨水監控池兼事故排放池 雨水監控池兼事故排放池 5066 16800 0.20-5.50 1.2.3 池體采用 C30 S6 等級抗滲混凝土澆筑,施工縫采用止水鋼板,防止滲水。1.3 工程難點工程難點 1.3.1 水池數量較多,滿水試驗需用水量較大,而廠區內每天供水量有限,很可能導致工期延長。1.3.2 水池分布較散,如何有效重復利用有限水量,需要精心設計供排水管線。1.3.3 水池穿墻套管較多,堵塞工作量大且要求較高。1.3.4 當地陰雨天氣較多,大多數水池無頂4、板,不易掌握水的蒸發量及水位沉降量。第二章第二章 施工部署施工部署 2.1 施工組織施工組織 本著對工程質量負責的態度,由項目部土建總工組織、協調,各單體施工經理及技術負責人參加,相關人員積極配合,認真對待。2.2 擬投入的勞動力計劃擬投入的勞動力計劃 工 種 人 數 備 注 技術員 1 測量工 3 管工 5 焊工 3 電工 1 記錄員 1 力工 5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案 3.1 選擇水源選擇水源 水源利用凈化廠統一供水系統作為水源,本工程從路邊的凈化廠臨時供水系統接入現場。3.2 用水量計算用水量計算 根據各水池體積(容量)計算及試水計劃,本工程計算得出的總需水量 38585、2 m3,實際用水量 39000m3。為了有效利用水源,采取輪流試水的方案,尤其是在循環水場滿水試驗時采取循環利用水源將水池進行分開運做,冷卻塔(一)分 4 個部分試水,先進行相間的其中兩個,然后再進行循環利用水源進行兩外兩個的施工;冷卻塔(二)分為 5個小單元進行試水,先進行其中的三個進行滿水試驗,然后再進行兩外的 2 個單元的施工。雨水監控池兼事故排放池的滿水試驗要同步進行,防止有不均勻沉降發生,所以不考慮循環利用水源問題 3.3 池體試水計劃池體試水計劃 單體 名稱 構筑物名稱 池體結束 時間 計劃蓄水時間 計劃放水時間 SBR 反應池 7 月 8 日 8 月 6 日 8 月 30 日 6、污水處理場 污水池 8 月 29 日 9 月 25 日 10 月 20 日 冷卻塔(一)7 月 25 日 8 月 30 日 9 月 10 日 冷卻塔(二)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冷水池(一)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冷水池(二)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高濃度污水池 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回收池自流循環回用水集水池 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循環水場 罐基礎池 圖紙未到 圖紙未到 圖紙未到 雨水監控池兼事故排放池 雨水監控池兼事故7、排放池 9 月 30 日 10 月 20 日 10 月 25 日 3.4 臨時管線及上水方案臨時管線及上水方案 SBR 反應池及污水池試水管線采用 DN100 的焊接管,管線總長 180m,在與凈化廠臨時水管連接處設置水表的同時設置 DN100 閘閥一個,具體布置詳見(附圖)。循環水場內的水池體試水時采用口徑 DN100 的焊接管由臨時管線沖入各個池體,具體的機具、設備及材料見擬投入的設備機具、材料表。根據工期要求,除 SBR 反應池外進行試水,計劃每個池 3 天之內上水結束,每天的上水量達到水池容量的 1/3。3.5 中間驗收中間驗收 根據 SH3535-2002 標準,水池施工完畢后,在蓄8、水試驗之前應對水池進行中間驗收,水池混凝土抗壓強度抗滲等級,結構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現澆混凝土水池施工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目 允許偏差()檢 驗 方 法 底板 15 軸線位置 壁板、柱、梁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5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層高 5 30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垂直度 全高(H)H/1000 且30 經緯儀、鋼尺檢查 標高 墊層、底板、池壁、柱、梁 10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20 20 鋼尺檢查 2050 不得大于40 鋼尺檢查 平面尺寸 50 50 鋼尺檢查 頂板、池壁、柱、梁 10,-5 鋼尺檢查 截面尺寸 洞、槽、溝凈空 10 鋼尺檢查 表面平9、整度 10 2m 靠尺和塞尺檢查 預埋件 鋼尺檢查 預埋螺栓 預埋設施中心線位置 預埋管 5 鋼尺檢查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 10 鋼尺檢查 3.5 堵塞預留洞堵塞預留洞 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準備蓄水試驗工作,池子里面的雜物清理干凈;預留的或預埋的套管洞口采用直徑與洞口直徑大于 20cm 的 14 厚鋼板、橡膠皮墊(厚度為 50mm以上和螺栓做為封口工具,具體做法見示意圖:止水鋼板 3.6 充水、觀測充水、觀測 3.6.1 向水池內充水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充水為設計水位深的 1/3;第二次充水為設計水位深的 2/3;第三次充至設計水位深;3.6.2 對設置施工縫的水池試水時首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縫以上10、,檢查底板的抗滲質量,當無明顯滲漏時,再繼續充水至第一次充水位深度;充水從水池頂部注入。3.6.3 充水時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 2m/d。相鄰兩次充水的間隔時間不應小于 24h;3.6.4 每次充水宜測讀 24h 的水位下降值,并計算滲水量;3.6.6 在充水過程中,應對水池作外觀檢查,并做記錄和標記,當發現滲漏水量過大時,應停止充水,經分析原因做出處理后方可繼續充水。3.6.7 水位觀測 充水時的水位可用水位標尺測定;充水至設計水深可進行滲水量測定時,應采用水位測針測定水位;水位測針的讀數精度應達到 1/10mm;充水至設計水深后,至開始進行滲水量測定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 24h;。套管 111、00 50 方木墊 20 對拉螺栓,共根池壁板 鋼板 橡膠皮墊橡膠皮墊 100 50 方木墊 測讀水位的初讀數與末讀數之間的間隔時間,應為 24h;連續測定的時間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第一天測定的滲水量符合標準,應再測定一天。3.6.8 蒸發量測定 現場測定蒸發量的設備,可采用直徑約為 50cm,高約為 30cm 的敞口鋼板水箱,并設有測定水位的測針。水箱應檢驗,不得滲漏。水箱應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 20cm 左右。測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時測定水箱中的水位。3.6.9 水池的滲水量 水池的滲水量按下式計算:q=A1(E1-E2)-(e1-e2)/A2 式中 q滲水量(L/m2.d);A12、1水池的水面面積(m2)A2水池的浸濕總面積(m2)E1水池中水位測針的初讀數,即為初讀數(mm)E2測讀 E1 后 24h 水池中水位測針末的讀數,即末讀數(mm)e1測讀 E1 時水箱中水位測針的讀數(mm)e2測讀 E2 時水箱中水位測針的讀數(mm)注:當連續觀測時,前次的 E2、e2,即為下次的 E1、e1 雨天時,不做滿水試驗滲水量的測定 按上式計算結果,滲水量如超過規定標準,應經檢查,處理后重新進和行測定。滲水量標準(q):鋼筋混凝土水池,有漏水點,不得有線漏和漏泥砂,整個水池平均漏水量不得超過 2L/m2d;3.6.10 水池沉降觀測 水池沉降測量采用相對標高測量,測量參照基準13、點及測量點要求穩定可靠。單池測量點不少于 4 個,測點間距應均勻分布。池體標高測量的讀數精度應達到 1/10mm。標高測量采用連續測量,測量周期不大于 8 小時。水池充水至設計最高水位后,水池沉降量連續測量,如第一天測量符合標準,應最少再測定一天。如水池繼續沉降,則應繼續延長測量,至水池沉降停止后,應最少再測定一天。水池蓄水試驗時按一下幾條要求觀測:水池緩慢充水每 2m 高度或每次充水觀測一次,發生不均勻沉降時,應停止充水并增加觀測次數,直至穩定后再繼續充水;水池蓄水達到設計高度后觀測一次,24 h 后觀測一次,連續觀測 3 d 以后,每 15d 觀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放水前后再各觀測一次,地14、基沉降速率控制在連續 2 d 內為 5 mm/d。水池內排出后,水池沉降量連續測量,應最少再測定一天。如水池上升,則應繼續延長測量,至水池上升停止后,應最少再測定一天。滿水試驗時,必須配備專職觀察人員對水池連續觀察,觀察周期不大于 2 小時。如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應停止充水,排空水池內已有水,并且必須在 1小時內排出最后一次進水量,4 小時內排空。排水及排水后時應加池體觀察及沉降測量。水池沉降量超過設計值時;水池不均勻沉降量超過設計值時;池體任何部位出現裂縫時。3.6.11 水池滿水試驗報告要求 水池滿水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各水池滿水試驗原始數據表格;各水池滿水試驗測量數據總結;各水池滿15、水試驗得出結論,再進入下一步施工工序;如果出現不合格項時,提出處理意見,并交設計審批。3.6.12 水池試水前未出現局部不均勻沉降等情況,屬于一般的試水方法。本水池中間有隔墻,屬于多格結構,但是試水無特殊要求,可以同時進行儲水試驗施工。水池試驗滲漏水量測定的規定 滲漏水量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第一天測定的滲漏水量符合標準,應再測定一天;若第一天測定的滲漏水量超過設計文件規定值,而以后滲漏水量逐漸減少時,可繼續延長觀測時間;連續觀測的時間依實際情況確定,滲漏水量仍超過設計文件規定值時,應進行處理后重新測定;雨天不得進行滲漏水量測定。3.7 滲水補漏滲水補漏 3.7.1 可能導致滲漏水的原因:施工縫16、滲漏(水平)局部混凝土抗滲強度等級低;局部穿墻孔、管滲漏;3.7.2 施工縫滲漏(水平)處理辦法 滲漏的原因 施工縫未作糙化處理,直接澆混凝土;施工縫混凝土強度不足時(應達到 2.5N/mm2),即開始對混凝土鑿毛、用工具刮、錘子砸,破壞了水泥砂漿和松動了石子;施工縫未清理干凈或積水;施工縫干燥或砂漿不足、振搗不實、澆注混凝土過厚而漏振。修補處理辦法 將滲漏的施工縫部位(視具體情況),剔成 35 深,23 寬的溝槽,用鋼絲刷和壓力水將槽內浮渣清掃干凈,不積水。用水泥砂漿修補。A 所用水泥為出廠不超過三個月的普通硅酸鹽 32.5 級水泥。B 潔凈的過篩的中粗砂,最大粒徑不超 3。C 水泥砂漿配合17、比為 1:2:(0.55-0.60)(水泥:砂:水灰比)。所拌制砂漿應注意掌握稠度,隨用隨拌,不應放置時間過長。D 修補時,基層應濕潤不流淌。溝槽全深應分層填實(23 次),特別有漏筋的部位要仔細填塞。分層修補時間間隔不少于 8h,分層填塞前,底層刷水泥素。每層的水泥砂漿要壓實,但不要過多往返壓光,以免砂漿水分集中后砂漿與混凝土基層脫落。施工縫處于墻與底板的角部時,角部抹三角水泥砂漿加固層。平接的施工縫滲水部位修補后,可加水泥砂漿加強帶,以增強其防水抗滲的能 力。3.7.3 構筑物局部混凝土抗滲強度等級低處理辦法(1)滲漏的情況及原因 局部混凝土由于澆筑時,澆筑層厚、漏振或混凝土的易性差等原因18、造成滲漏。滲漏的形式表現為表面呈現潮濕而未滲流,有的成細微可見的滲流,嚴重的形成較大的滲漏(成流)。(2)修補的方法 A 較輕的滲流部位可將表面鑿毛、刷靜,按防水水泥砂漿五層做法,做表面處理。B 較為嚴重的滲流部位,應視情況剔掉松散的混凝土,然后分層按水泥砂漿防水層做法,補平后再加抹 1015 厚的加強防水層。C 局部穿墻孔、管部位滲漏處理辦法 將滲漏部位適當擴大地剔除,清掃吹洗干凈,然后按施工縫修補的作法補平。3.8 放水、回填放水、回填 3.8.1 經水池蓄水檢查合格后填寫技術資料簽收后方可進行放水回填工作,排放水不能直接排至水池地基,防止水池傾覆,因此必須采用排量 100 立方以上的排水19、泵抽至離水池較遠處(50m),排放的水不能隨意排放,水池的水排至附近的雨水檢查井里排放。3.8.2 水池回填不能采用石渣,由于本工程擬建場地大多數地基為挖方區(石方)因此不能采用原土回填,基坑開挖完后石渣全部外運,回填的土從 2 臺地填方區拉運或賣土回填。回填時應分層夯實,壓實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第四章第四章 擬投入設備、物資需求計劃擬投入設備、物資需求計劃 4.1 擬投入的機械設備計劃擬投入的機械設備計劃 序號 機械設備名稱 數量 單位 備注 1 污水泵口徑 DN100 6 臺 2 交流電焊機 2 臺 3 4.5Kw 水泵 12 臺 4 水準儀 4 臺 5 江陵皮卡 2 輛 6 5T 輕卡 20、1 輛 4.2 擬投入的材料機具計劃擬投入的材料機具計劃 序號 機械設備名稱 數量 單位 備注 1 DN100 消防水帶 500 m 2 腳手架(架空電纜)500 m 3=14 鋼板 50 4 橡膠皮墊 200 kg 5 DN100 焊接管 80 5m 6 8.0m 鋁合金爬梯 4 個 7 20 對拉螺栓 400 套 8 方木 50 m3 9 測溫計 8 個 10 DN100 閘閥 6 個 11 90 彎頭 48 個 12 4 芯電纜 500 m 13 敞口鋼板水箱 8 個 第五章第五章 安全施工措施安全施工措施 5.1 參加滿水試驗的施工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操作規程;5.2 臨時用21、電線路、設備,必須認真檢查,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使用;用 電設備必須進行接地;5.3 高空作業時,使用的腳手架和安全帶,必須認真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5.4 用電安全要求 5.4.1 從事電工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電工作業操作證后,方能上崗作業。5.4.2 用電結束后,臨時施工用的電氣設備和線路立即拆除,由用電執行人所在生產區域的技術人員、供電執行部門共同檢查驗收簽字。5.4.3 臨時用電線路的作業人員,必須具有電工操作證方可施工。嚴禁擅自接用電源,對擅自接用的按竊電處理,電氣故障應由電工排除。5.4.4 配備專業電工負責營地電氣線路、電氣設備的安裝、接地和檢查維修;5.4.5 電氣線路有過載、短路、觸電保護裝置;5.4.6 開關、插頭及配電裝置符合絕緣要求,無破損、裸露和老化隱患;5.4.7 所有營房車及用電設備、油罐應有接地裝置,且經檢測接地電阻小于 10;5.4.8 不準在營房或帳蓬內私自接電線、安裝照明裝置,排除電氣故障應由電工操作。5.4.9 臨時電纜線路要求 架空電纜應有低壓保護裝置,穿越車道的架設高度應大于 5.8m,其它架設高度應大于 3.5m;地下電纜埋設深度應大于 0.3m,埋設沿線應設標記;移動電纜應采用鎧裝式電纜,穿越車道應有防車輛碾壓設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