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施工中滑坍的形成及治理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2482
2022-10-24
10頁
24.50KB
1、公路路基施工中滑坍的形成及治理單位:_部門: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頁 共 10 頁公路路基施工中滑坍的形成及治理在山區(qū)公路路基的施工中,滑坍是施工中常易出現(xiàn)的病害之一。浙江省作為我國多山的地區(qū)之一,在路基施工中也多次出現(xiàn)滑坡和塹坡坍塌,給工程的順利進展造成了困難,也給公路按期通車帶來了障礙。同時,路基的穩(wěn)定性對道路通車后的安全性及行車舒適性影響很大,因此,探討路基滑坍形成的原因,是公路工程技術人員及施工單位應特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公路路基滑坍形成的主因巖土性能在巖土層中,當具有受水構造、易于聚水和軟弱面等條件時,則易形成滑坡或崩塌。堅硬巖層滑坡的可能性很小,但巖體內夾有軟弱破碎帶或薄風化2、層、傾角較大且有地下水活動時,巖層可能沿軟弱面滑動。在均質黏土中,危險的破壞面通常是較深的,而在均質的非黏性土中,淺層坡面上的滑動和坍塌則為常見。在不均勻的地基土中,破壞的形狀和位置取決于各種土類的強度和層理,坡積黃土地層內的砂或砂礫夾層是黃土地層內的主要含水層,且常在下伏巖層上面覆蓋,當其含水量較大時,抗剪強度顯著降低,易沿下伏基巖頂面滑動。在風化頁巖、泥巖、砂巖互層的情況下,頁巖夾層是造成滑坡的不利地層,容易產生邊坡破壞及滑坡。巖石中的破壞面沿著巖石的軟弱帶或不連續(xù)面的層理面產生,其不連續(xù)面的方向和強度是影響巖石邊坡穩(wěn)定性的最主要因素,這種不連續(xù)面之所以會發(fā)生強度的變化,是由化學風化、節(jié)理3、中水的凍融作用、巖體的構造運動、不連續(xù)面中水壓力的增加、干燥和潮濕的交替變化、水的沖刷作用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偟恼f來,第三紀的砂巖、泥巖以及古生代的疏松沉積層,容易形成滑坡及邊坡地坍塌。地質構造巖體的構造對山坡和邊坡的穩(wěn)定、滑動面的形成和發(fā)展影響很大。地質構造形成的滑塌現(xiàn)象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第一,上層土體或巖體沿著兩個不同的地質分界面或沿已有的構造面滑動,如坡積、殘積層沿基巖面滑動,其形成往往是下層面受水軟化,形成滑動面;第二,在斷層破碎帶或節(jié)理裂隙密集帶處,由于抗剪強度顯著降低,構成軟弱面,易沿此面產生滑坍;第三,當巖層傾斜度超過時,一般情況下其動力大于阻力,路塹開挖后,基巖可能一疊一疊地4、往下滑動。氣候和人為活動的影響氣候和人為活動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雨水、人為管理不當等的影響?;男纬膳c雨水補給地下水有很大的關系,暴雨期地下水流量突然增大,這時水流具有較大的浸潤能力,根據山坡穩(wěn)定分析,在持續(xù)暴雨的作用下,土體抗剪強度通常可降低,最大可降低,因而此時容易形成滑坍。特別是春夏干旱少雨使坡積黏性土龜裂,進入月以后,則可能連降暴雨,水流沿裂縫滲入土體內部,下部若為不滲水的基巖,極易引發(fā)滑坡。另外,風吹、日曬、雨淋、雪水凍融會使泥巖很快風化,減少了黏聚力和結合力,泥巖的力學強度在濕潤條件下低于干燥時好幾倍,當雨水滲入造成滑動面軟化,容易產生淺層滑坍或表土溜滑。人為活動的影響有時大大5、超過了自然的影響,人為切割山體斜坡的下部最易導致坡體失穩(wěn)。在雨季施工時,路塹邊坡以上土體浸潤,黏聚力下降,重量大增,引起滑坍,有時土層滑動并牽動下伏基巖沿風化夾層形成順層滑動面;另外,施工管理不當,如人為開挖坡腳,在坡腳形成積水,在剪應力最大的位置浸泡土體,降低抗剪能力,也會促進滑坍的形成。總之,人為開挖坡腳是造成公路邊坡滑坍最為常見的原因。此外,大爆破施工對邊坡穩(wěn)定也會產生一定危害,往往形成邊坡坍塌、碎落。防治路基滑坍的措施勘探設計方面設計單位應對全線的邊坡穩(wěn)定性做好定性分析。根據區(qū)域地質單元、地質構造、巖層的主要構造面的產狀及路線的關系、單一或互層、有無軟弱面以及構造面的連接情況等進行分析6、,由于區(qū)域構造對路塹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十分顯著,要力求對區(qū)域地質情況吃準、摸透,以便合理地確定好坡率及邊坡加固形式。局部構造對路塹邊坡穩(wěn)定威脅很大,設計單位應做好局部工程地質條件的調查。斷層附近的巖層不僅會產生與斷層平行的節(jié)理,還會產生與其相應的共軛節(jié)理,在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任何一組節(jié)理都會成為制約邊坡穩(wěn)定的控制因素;不整合面附近的巖層巖質一般均較松軟,當不整合面傾向路線并受地下水的浸潤時,其上部巖層則可能沿著不整合面下滑面造成坍方或滑坡;傾向于路線的巖層,特別是風化嚴重、巖質較軟的軟巖容易產生順層滑坡。因而要注意局部工程地質條件的調查,調查應著重于以下點:第一,研究確定各個重點路塹的邊坡與地層的7、關系,如巖層厚度、傾斜、走向及節(jié)理構造系統(tǒng),分析哪一種因素是影響該邊坡的主要因素;第二,研究確定各個重點路塹邊坡受巖石產狀及物理化學成分等性質影響的程度;第三,研究各個重點邊坡受風化能力的影響及邊坡與當地水文地質條件、氣候因素的關系。需要強調的是,設計單位應會同施工單位,通過調查明確原設計邊坡值是否妥當或需調整。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路塹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監(jiān)理人員要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跡象,進行分析判斷,并要求及時反映以求對策。對下述幾種情況要格外引起注意:邊坡的附近地段原先已有滑坡、坍塌、陷穴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存在時,要與正在施工的路塹進行對比分析;巖質邊坡中有頁巖、泥巖等易風化、軟化的巖層砂巖、頁巖互8、層時,要注意其穩(wěn)定性;黃土邊坡或地層中網狀裂隙發(fā)育,有軟弱夾層或砂質含水層時,要引起注意;軟弱結構面與坡面傾向一致或交角小于且結構面傾角小于坡角,或基巖面傾向坡外且坡角較大時,易引發(fā)滑坍;地層滲透差異性大,上層為坡積黃土而其下基巖傾向路基,且傾角較大時,如地下水在弱透水層或基巖面上積聚流動,雨后極易滑坡;山坡上有水體(水渠、水池等)漏水,浸潤邊坡土體或水流沖刷坡腳;沿河填方邊坡因河水急劇升降引起岸坡內水壓力的強烈作用時,也要引起注意;據國內外一些觀測資料介紹,爆破可使松動圈范圍內巖石的強度降低,內聚力降低,施工中應根據地質條件選用炮型、藥量,不良地質路段應避免爆破施工;開挖路塹時注意排除雨水、9、滲流,避免坡腳積水。對已發(fā)生滑坡的治理關于滑坡的防治方法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疏導法,主要采取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棄土減載、反壓坡腳等措施;另一類為制止法,如采取抗滑擋墻、打樁、錨固、抗滑樁等措施。處治時有時用其一種,有時兩種共用。坡積物順層滑坡:在已發(fā)生的滑坡中絕大多數的基巖面傾向路塹,當路塹開挖后,其上覆坡積物在遇雨之后沿巖層下滑,其滑體規(guī)模視覆蓋層厚度、路塹深度及下伏基巖傾角而異。由黃土構成的覆蓋層孔隙比較大,具濕陷性,而下部由砂巖、泥巖構成的基巖,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降雨使坡積物含水量逐漸增大,當飽和后坡積層與基巖之間的抗滑力急劇下降,同時因孔隙水壓力的作用進一步降低了抗滑力,導致了滑10、坡的發(fā)生。此類滑坡主要采取棄土卸載予以治理,特別是當路塹較深、滑動面高出路基頂面很高時,無法在路塹下部采用抗滑擋墻,由于坡積物多屬黃土類土壤,抗滑樁的效果也不大,故以清除滑坡體為主,并在山坡上輔以抗滑擋墻及坡面截、排水工程。如地下涌水較大時,則考慮設地下排水系統(tǒng)綜合治理。坡積物、巖層混合型順層滑坡:因受造山運動影響,斷層、褶皺比較發(fā)育,出露的石灰?guī)r風化嚴重,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加之巖層傾角傾向路基,傾角又較大,遇雨后雨水沿斷層面進入巖石的風化層,其上的坡積物遇水浸潤后首先沿基巖表面滑動,繼而牽動基巖沿風化軟弱面滑動,因而滑動規(guī)模較大。主要采取棄土卸載、壓腳、設抗滑擋墻及做好截水溝、坡面排水系統(tǒng)等工程11、予以治理。邊坡巖石順層坍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巖層傾角傾向路基,邊坡開挖較陡,路塹上部巖塊沿節(jié)理面坍塌,對竣工后的公路造成很大的威脅。處理方法主要用清除危巖及錨桿掛網噴射混凝土予以治理。邊坡表面碎落:在泥巖地層主要表現(xiàn)為泥巖風化松散,并引起上部砂巖開裂崩坍;在黃土地層主要表現(xiàn)為黃土邊坡遇雨沖刷局部碎落崩坍。處治方法分別為:對泥巖邊坡采用漿砌片石護面墻,防止雨水沖刷及引起風化;對厚層砂巖主要采取漿砌片石嵌補,對巖石裂隙予以填塞砂漿勾縫處理。此外,要注意綜合排水治理,加設坡頂排水溝、坡面排水系統(tǒng)。如遇有裂隙水,則在護面墻背部加設排水盲溝。對黃土地層邊坡碎落,主要通過設置漿砌片石或錨固預制混凝土塊護12、面墻,并做好坡頂截水及坡面排水,進行治理。防治滑坡的應急措施當施工過程中或施工后發(fā)生滑坡時,要進行應急調查,掌握滑坡狀況,現(xiàn)場勘察其移動情況,并分析找出滑坡原因及規(guī)模,當滑坡移動加速或規(guī)模不斷擴大時,必須對滑坡的危害影響進行研究。常用的應急措施為:排除地下水,鉆水平泄水孔或排水井;坡面覆蓋裂縫防水滲入;棄土減重,將頂部土體挖除一部分,以使滑體穩(wěn)定。第 7 頁 共 10 頁公路運輸安全技術一、道路交通安全基礎指示道路交通系統(tǒng)的基本要素;人、車、路、環(huán)境。人是核心。行駛安全性包括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提高車輛被動安全性措施:配置安全帶、安全氣囊,安裝安全玻璃,設置安全門、配備滅火器等。x特種和特13、殊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警、救、消和工程搶險車執(zhí)行緊急任務時,可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道路養(yǎng)護車、工程作業(yè)車進行作業(yè)時,不受交通標志、標線限制。灑水車、清掃車不受車輛分道行駛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駛。消防車的車身顏色應為大紅,標志燈為紅色回轉;救護車的車身顏色為白色,標志燈為藍色回轉。運送易燃易爆物品的專用車,應在駕駛室上方安裝紅色標志燈,并在車身兩側噴有明顯的禁止煙火字樣或標記;排氣管應裝在車身前部,車尾安裝接地裝置。座位數大于9的客車應裝備滅火器。x車輛超限要求:高度4m,長度18m,寬度2.5m;單車、半掛車、全掛車40t,集裝箱半掛46t;14、車輛軸載重量,單軸2輪胎為6t,單軸4輪胎為10t,雙聯(lián)軸4輪胎10t,雙聯(lián)軸6輪胎14t,雙聯(lián)軸8輪胎18t;三聯(lián)軸6輪胎為12t,三聯(lián)軸12輪胎22t。(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欄、隔離柵、照明、視線誘導標、防炫設施等1、交通標志有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qū)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輔助標志;2、路面標線有禁止標線、指示標線、警告標線。3、護欄有路側、路中央和特殊地點護欄。4、隔離柵,使告訴公路得以實現(xiàn)全封閉。二、道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一)人員因素包括駕駛人、行人、乘客。約90%的道路交通事故與駕駛人有關。(三)道路因素1、路面;2、視距;3、15、線形;包括平曲線、豎曲線、坡度和線形組合。其中坡度中的平原、丘陵與山地事故率7%、18%、25%。4、交叉口特性;5、安全設施。三、道路交通安全技術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技術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控與檢測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術和道路交通安全評價技術四大類。(一)通過設計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fā)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包括路面設計、線形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安全護欄布設地點: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側有河流、池塘等危險路段;互通立交進出口三角地帶及小半徑匝道外側;路側有需要提供保護的結構物;路側護欄最小設置長度為70m。(二)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控與檢測技術一類是基于事故預防的監(jiān)控與檢測技術,另一類是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1、基于事故預防的監(jiān)控與檢測技術。包括駕駛警報系統(tǒng)、視覺增強系統(tǒng)、汽車行駛記錄儀、車輛導航系統(tǒng)、速度控制系統(tǒng)。2、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包括汽車檢測技術、道路的養(yǎng)護、安全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三)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術包括事故調查和救護救援兩部分。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為特別重大事故。保護現(xiàn)場:在來車方向距事故現(xiàn)場100m處樹立警告標志。第 10 頁 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