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辦事處龍勝片區(qū)雨污分流管網工程管線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2572
2022-10-24
12頁
53.50KB
1、 大浪辦事處龍勝片區(qū)雨污分流管網工程 管線工程測量方案目 錄第一章、工程概況31、工程概況32、適用范圍3第二章、編制依據3第三章、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42、儀器設備43、作業(yè)條件5第四章、施工工藝51、工藝流程52、操作工藝5(1)測量樁位交接:5(2)樁位復測:6(3)控制網測設6(4)管線開挖測量7(5)管線基礎測量:8(6)管線安裝測量:8(7)回填過程測量:8(8)竣工測量8第五章、質量標準81、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82、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93、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10第六章、成品保護10第七章、應注意的問題11第八章、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1 第一章、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大浪2、辦事處龍勝片區(qū)雨污分流管網工程位于大浪辦事處龍勝、高峰、同勝片區(qū),工程涉及范圍為外環(huán)路及華達路一線以南,布龍路以東,建設路以北,工業(yè)路、龍華路、鯉魚塘村路及其北側山體以西所圍合的區(qū)域,其中包含污水管道工程,雨水管道工程,建筑立管雨水管道改造工程,破除及恢復路面、管道清淤及附屬配套工程、通信管線遷改與保護工程、交通疏解及水土保持工程以及其他為完成本項工程而需執(zhí)行的其他項目(電力管線遷改工程不在本次招標范圍內),面積約2.31平方公里,設計管道總長約57.961公里。項目投資概算為24995.64萬元。本工程以現狀道路、現狀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配套干管等為基礎,結合片區(qū)污水管網規(guī)劃,以雨污分流制為3、指導思想,把污水系統(tǒng)盡量以分流制加以接駁完善,不能分流的仍然采用截污,形成工程區(qū)域排水管網完善方案,最終將收集到的污水匯集到污水處理廠配套干管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干管的功能。2、適用范圍適用于明挖法排水管線工程施工測量第二章、編制依據1、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12898-2009);3、甲方提供的交樁資料及相關圖紙。4、國家其他測量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第三章、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熟悉設計文件,明確設計意圖及要求。(2)進行現場踏勘,了解作業(yè)現場情況。(3)依據建設單位提交的各種平面、高程控制點資料,制定具體工程測量技術方案,4、并經審批。(4)依據設計圖提供的定線條件、結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好測量所需各項數據的內業(yè)搜集、計算、復核工作。2、儀器設備(1)主要測量設備:全站儀:3臺科力達KTS-442R4。測角精度不低于2;測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D。水準儀:根據現場實際工作面配置10臺,不低于S3。(2)輔助工具和材料1).水準尺、鋼尺、盒尺、大錘、水泥釘、小釘、木樁、白灰、混凝土標樁、標志牌、紅漆。2).全站儀、水準儀、鋼尺等必須經有資質的計量檢測部門檢定合格。3、作業(yè)條件(1)給定的測量平面控制點不得少于3個,高程控制點不得少于2個。(2)具有施工設計圖紙及測量有關的設計變更。(3)施工測量人員應具有職業(yè)資5、格證書,持證上崗。(4)已核對管線平面位置和高程與設計相符。第四章、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 測量樁位交接 樁位復測 控制網測設 管線開挖測量 管線基礎測量 管線安裝測量 回填過程測量 竣工測量2、操作工藝(1)測量樁位交接:測量樁位交接由建設單位主持,在現場由勘測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交樁,施工單位由測量主管人員負責接樁。依照資料在現場指認移交。交接樁時,各樁位應完整穩(wěn)固,交接樁測量資料必須齊全,現場標樁應與書面資料要吻合。如與相鄰施工段相接時,應在相鄰施工段多交接一個平面控制點和一個調和控制點,接樁后應做好護樁工作,同時做好標識便于尋找。(2)樁位復測:接樁后,應立即組織測量人員進行內業(yè)校核及外業(yè)6、復測。平面控制點復測采用附合導線測量方法進行。高程控制點復測采用附合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復測的技術要求不應低于原來控制樁的測量精度等級。如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與業(yè)主及交樁單位研究解決,復測合格后及時向監(jiān)理工程師或業(yè)主提交復測報告,以使復測成果得到確認后使用。(3)控制網測設1)平面控制網布設形式管線工程平面控制測量方法采用附合導線方法。2)高程控制網布設形式高程控制測量宜采用附合水準測量方法,高程控制點每200m左右布設一點,施工期間應定期復測。3)控制網測量選點、埋石加密控制點應選在距溝槽邊20m-50m,點位應通視良好、便于施測和長期保存。控制點應埋設混凝土樁或現澆混凝土,中心預埋6鋼7、筋作為中心點,鋼筋中設十字中心線。外業(yè)觀測控制網測設應符合國家控制測量相應等級及相關要求。內業(yè)作業(yè)計算所用全部外業(yè)資料與起算數據,應經兩人獨立校核,確認無誤后方可使用。各級控制點的計算,可根據需要采用嚴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平差時,使用程序必須可靠,對輸入數據進行校對,輸出數據應滿足相應精度要求。(4)管線開挖測量1)開挖前測量:溝槽開挖前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方案進行中線定位,采用極坐標方法測放管線中線樁時,應在起點、終點、平面折點、豎向折點及直線段的控制點等位置測設中心樁。管線中線樁每10或者20、50m一點,樁頂釘中心釘,并應在溝槽外適當位置設置栓樁,根據中線控制樁及放坡方案測放溝槽上口開8、挖位置線,現場撒白灰線標注。然后在上口線外側對稱釘設一對高程樁,每對高程樁上釘一對等高的高程釘。高程樁的縱向間距宜為10或者20m。2)開挖過程測量開挖過程中,測量人員必須對中線、高程、坡度、溝槽下口線、槽底工作面寬度等進行檢測,并在人工清底前測放高程控制樁。3)人工清底后測量溝槽檢底后,采用極坐標方法或依據定位控制樁采用經緯儀投點法向槽底投測管線中線控制樁,采用水準測量或鋼尺懸吊法將地面高程引測至溝槽底。4)井室開挖測量井室開挖與溝槽開挖同時進行,根據井室樁號坐標及控制點坐標,采用極坐標方法測放結構中心位置,依設計或相應圖集測放結構開挖上口線及開挖高程控制樁,同時進行栓樁。(5)管線基礎測量9、:根據檢底后管線中線樁及設計基礎寬度測放管線基礎結構寬度,同時測放管線基礎高度控制樁。管線基礎施工后復測基礎中線偏差、高程。(6)管線安裝測量:管道基礎施工后恢復中線,根據不同管線結構形式及附屬設施分別進行安裝放線。(7)回填過程測量:根據設計要求或規(guī)范規(guī)定測放回填土不同區(qū)域及分層高程控制樁標出每層回填土壓實厚度。(8)竣工測量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測繪單位進行測量。竣工測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測量的單位編制建設工程竣工測量成果報告書,由建設單位留存并報送規(guī)劃部門。第五章、質量標準1、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見表4-1.表4-1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注:n為測站數2、水準測量的主要10、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中的規(guī)定。表4-2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注1.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guī)定的0.7倍。2.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huán)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3.三等水準測量可采用雙儀器高法單面尺施測。3、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1、表4-2的規(guī)定。表4-3管線起點、終點、井位允許偏差表 表4-4管線高程允許偏差 第六章、成品保護1、控制點應選在不易破壞的地方。2、對測量樁點進行標識,并對控制點采用護欄進行保護。第七章、應注意的問題1、必須堅持測量復核制度,測量復核后方可施工。2、內業(yè)計算必須由兩人獨立計算、互相復核。3、永久施工控制點,必須埋設在施工變形區(qū)以外,如管線施工采取降水,永久控制點必須遠離降水區(qū),降水后降水區(qū)內的控制點必須與永久控制點聯(lián)測。4、在陽光下測量時,儀器應在測傘下支設,防止因腳架受熱不均而使儀器偏移,造成測量不準。5、雨期施工必須加強對控制點的復測,以便及時發(fā)現控制點是否有變動。第八章、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在現狀道路進行施工測量時,應設警示標志或安排專人警戒。2、測量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遵守施工現場的安全規(guī)定。3、測量人員在使用儀器施工測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應有專人看護,避免儀器受震、碰撞及傾倒。4、在基坑內測量時,應在大型施工機械作業(yè)范圍之外的安全區(qū)域內操作。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