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魯商中心工程高層商業廣場抗浮錨桿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12744
2022-10-24
12頁
283.50KB
1、青島魯商中心工程抗浮錨桿施工方案 批準:審核:編制:目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三、施工方法及工藝:1四、施工計劃安排:4五、技術管理措施:5六、基礎底板變形監測:6附圖、表61 編制依據: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 50086-2001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CECS 22-199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0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0-2001青島魯商廣場抗浮錨桿施工圖、結構平面布置圖、基礎配筋圖1.2V版青島魯商廣場2、一期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號:2009-3122 工程概況:魯商燕兒島路項目位于青島市市南區香港東路與燕兒島路交界處的東南角,南臨珠海路,現階段為1A區域。本區地下二層,主要為車庫;3#樓34層4#樓31層,地下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地下室車庫部分使用抗浮錨桿,地下室板厚400mm。西部車庫墊層頂標高為-2.12,東部車庫墊層頂標高為-1.42,總計492根錨桿,基本布置在柱基礎承臺下,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見附表。錨孔灌注M30水泥砂漿灌注,壓力注漿。施工時要求按規范要求先做基本實驗。3 施工方法及工藝:1.1抗浮錨桿實驗方案:根據規范及設計要求,抗浮錨桿正式施工前必須進行基本實驗3、,基本實驗應為破壞性實驗。1、實驗目的:1)為準確確定巖層的抗拔性質、抗浮錨桿的施工參數。2)通過現場試驗測試底層的綜合摩阻力、為錨桿設計提供準確的參數。2、試驗參數及位置選擇:規范中要求,在同一場地同一巖層中的錨桿,試驗數量不少于6根。本工程錨桿基本試驗數量為6根。試驗位置的選擇應有代表性。試驗位置見附圖。3、錨桿參數及施工工藝試驗錨桿參數、材料及施工工藝與工程錨桿相同,成孔直徑不小于160mm,錨固深度3.5m和4.5m,錨筋為直徑為25和28三級螺紋鋼,灌注MC30砂漿(為縮短基本實驗工期,可摻加適量早強劑)4、抗浮錨桿基本實驗1)漿體養護時間:錨固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進行基本4、實驗,一般需養護2周,當摻加早強劑后,養護時間可提前8-10天。2)實驗設備:主要設備由液壓千斤頂、高壓油泵、百分表、工字鋼、鋼墊板、錨具等。液壓千斤頂油壓表應經經過關部門檢測。3)實驗步驟;(1)安裝支座及千斤頂a、將實驗錨桿周圍地面找平,清除巖渣、排除積水。在錨桿的兩側各方2根枕木(或砼試塊),枕木與錨桿中心距離不小于1.0m,消除千斤頂反力作用到錨桿周圍的巖體中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枕木上放置4根【32b工字鋼,錨桿兩側各放兩根,在工字鋼上放鋼板。千斤頂放在鋼板上,其頂部用螺帽擰緊。工字鋼和鋼板應該有足夠的強度不致發生過大變形而影響實驗結果。b、在地面上放置兩個對稱的三腳架以安裝百分表讀取5、上拔位移量,三腳架離錨桿中心不小于1.0m。百分表安裝在螺桿頂端,用磁性表座固定。4)實驗加載方法按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表5.2.4規定,采用五級錨桿基本實驗應采取循環加卸荷方法,當第五循環荷載后錨桿未被拉壞應逐級加載直至破壞。5)實驗終止條件:(1)錨筋拉斷或錨固體被拉出(2)新增強的上拔力無法施加,或者施加后無法上拔力保持穩定;實驗結束后,必須對錨桿試驗場地的破壞情況進行詳盡的描述和拍攝照片。6)實驗結果整理:(1)繪制荷載位移曲線:繪制錨桿荷載-位移(Q-s)曲線、錨桿荷載-彈性位移-塑性位移(Q-Sc-Sp)曲線。示意圖如下所示。基本實驗所得的總彈性位移應超過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26、)錨桿極限荷載的選取:當能準確確定拉拔實驗的破壞荷載時,取破壞荷載的95%作為極限荷載。(3)結果分析: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實驗數據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以調整錨桿設計施工參數,如錨桿長度,施工工藝參數等。2.2施工工藝流程:1、工藝流程:施工準備錨桿制作錨孔定位成孔清孔下桿體灌注砂漿場地清洗、鑿除孔口多余砂漿質量檢測。2、施工工序:1)作業面場地硬化:抗浮錨桿正式施工前,澆注墊層。2)放點定位:錨桿統一編號。由測量員施放軸線,然后根據設計圖紙用鋼卷尺放出每根錨桿的具體位置。誤差不大于20mm,對特殊情況,經設計、監理同意后適當挪位。3、錨桿制作:1)、根據錨桿長度及設計構造要求,確定鋼筋下料長度7、,鋼筋連接采用機械連接。如圖:2)、清除鋼筋表面的泥渣和鐵銹。3)、用鋼筋彎曲機將桿端上部彎折。4、成孔:采用專用錨桿鉆機,錨孔直徑不小于160mm。錨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成孔深度應比錨固長度深至少深50mm。施工過程中按成孔深度為3.7m和4.7m進行控制。5、清孔:成孔過程中,巖粉隨鉆進過程吹出,當孔深達到預定深度后,鉆機停止鉆進繼續送風,將孔底巖粉盡量清理干凈,以確保錨桿底部鋼筋不被銹蝕。6、下桿體:下錨桿桿體前應對桿體進行全面檢查,在確認無彎折、損傷等現象后用鉆機或其他方式沿孔壁緩緩送入孔內,并用短鋼筋懸掛使其居中并嚴格控制鋼筋外露長度。7、注漿:插入錨孔底部300-500mm,開啟8、注漿泵,在壓力注漿的同時緩慢提拔注漿管。砂漿灌注量不小于理論體積的90%。8、養護:錨桿在養護期間不得隨意碰撞。當孔內混凝土發生塌陷或收縮較大時應在孔口及時補灌相同強度的水泥砂漿。5 施工順序:根據圖紙后澆帶設置情況將底板施工區域劃分為7個施工段。因為部位錨桿在主樓后澆帶范圍內,且錨桿數量較少,為保證防水施工工作錨桿先從部位施工,另外部位為現場鋼筋堆放及加工區,現階段先不考慮施工。施工順序為。4 施工計劃安排:見施工計劃表1.1主要設備及材料計劃1、 機械設備計劃:為確保施工順利進行,保證足夠的設備使用,主要設備計劃如下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履帶式露天潛孔鉆車KY130臺12空9、壓機LGCY-18/17臺13砂漿攪拌機臺14鋼筋切斷機GD-150臺15電焊機BX1-330臺26鋼筋彎曲機臺12、 材料計劃:根據設計要求,主要材料計劃如下:序號材料名稱及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鋼筋噸7.12鋼筋噸10.88342.5復合硅酸鹽水泥噸 604細砂m453、施工管理機構及人員組織排錨桿施工設四個班組:錨桿制作組、錨桿鉆孔組、砂漿攪拌和 灌注組、清渣組。主要施工人員安排如表:名稱數量姓名說明技術負責1施工負責1錨桿制作組5錨桿成孔組6混凝土攪拌灌注組4清渣組3測量員35 技術管理措施:1.1質量保證措施:1、重視抗浮錨桿基本實驗,嚴格按設計和規范的要求認真檢查,取得合理的參數以驗證10、設計。2、正式開工前,技術人員及施工管理人員應該熟悉圖紙,熟悉地層、向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3、所有進入工地的原材料除有出廠合格證外,還要及時送檢做到先檢后用。4、提前將砂、水泥送建筑材料試驗站做配比實驗。并按照按照試驗站提供的配比拌制砂漿。5、鋼筋制作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下料,因本工程采用的是直徑25和28的三級鋼作為錨桿桿體,接長時選用直螺紋套筒連接,連接接頭級,接頭位置錯開1000mm。錨桿鋼筋分兩批截斷, MG1,MG2其中一根鋼筋下端截斷700,MG3,MG4其中一根鋼筋下端截斷1000。6、成孔達到設計深度時,將成孔底巖粉盡量清理干凈,若殘留巖粉太厚,桿體無法下到準確的位置,桿體底部11、無砼保護易銹蝕。7、注漿管可采用直徑30mm的硬塑料管,也可采用鋼管,插入錨孔底部300-500mm,開啟注漿泵,在壓力注漿的同時緩慢提拔注漿管,當巖體中存在遇水易軟化的煌斑巖時,宜采用快速水下注漿或降低地下水普通注漿法注入錨固漿體。灌注量要大于理論體積的90%。當發生少灌時,要盡量查明原因,及時補救。考慮到孔口段的浮漿,灌注砼時要超灌,高出墊層標高部分的砂漿帶底板施工時人工鑿除。8、錨固體在養護工程中,不能利用錨桿作為挪動鉆機或其它機械設備的輔助點,以免影響錨固體的質量。9、錨桿成孔注漿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漿液、泥漿、沉渣,須及時清運,沖洗場地,避免廢水流入未注漿的錨孔中。錨桿全部施工完成12、后,應及時清理場地。10、施工過程中,認真做好成孔、灌漿施工記錄。特別是漿體試塊制作,按要求每天至少應有一組同條件試塊留置,每50根錨桿應留置一組標養試塊,做好試塊的養護,齡期一到及時送檢。1.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正式施工前,對每個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護意識。2、加強安全施工管理,尤其是鉆機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安全施工。3、加強用電管理,施工設備均設漏電保護裝置,并委派專人定期檢查。4、進入施工場區必須佩帶安全帽,并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5、下錨桿時,應特別注意安全,避免桿體傷人。每臺鉆機施工應有一定的安全作業半徑。2.1質量檢測: 由業主委托第三13、方具有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除材料常規檢測外,還包括下列內容:試塊抗壓試驗和錨桿抗拔力檢測。1.1試塊抗壓試驗:每組砂漿試塊的強度必須大于M301.2錨桿抗拔力檢測:抗浮錨桿施工完成2周后應進行抗拔力原位試驗,試驗設置及數量有設計院、監理公司、檢測單位共同協商確定。1、實驗采用分級加載,荷載分級不得小于8級,試驗最大荷載為錨桿抗拔力特征的1.5倍。2、每級荷載施加完成后,應立即測讀位移量,以吧、每隔5分鐘測讀一次,連續4次測讀出的錨桿拔升值均小于0.1mm時認為該級荷載下的位移已達到穩定狀態,可以繼續施加下級荷載。3、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即可終止錨桿試驗。1)最大試驗荷載達到錨桿抗拔力特征值114、.5倍。2)錨頭位移不收斂。3)新增加的上拔力無法施加,或者施加后無法使上拔力保持穩定。4、當受檢錨桿出現想、少量不合格時,應加倍擴大檢測數量并對不合格的錨桿在原位側補加錨桿。6 基礎底板變形監測基礎底板變形長期監測由業主委托第三家具有監測資質的單位進行。上浮量長期監測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 要手段。該項監測可與建筑物沉降監測同時進行。監測應從停止抽水開始,第一周內每 2 天觀測一次,其后 3 個月 內每周測一次,3 個月后每月監測一次,觀測時間至少一個水文年。圖一 :施工組織體系框架圖圖三: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單位政府質量監督部門公司質量監督部門工 人施工班組長質 檢 員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施工員材料員附圖四:工程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單位、監理公司政府安全監督部門公司安全管理部門項目經理 施工員技術負責人安全員施工班組長工 人